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赝品 >

第86章

赝品-第86章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阳王接到皇帝的圣旨后,丝毫没有耽搁片刻,将扬州大都督的印信全数交代给钦差之后,点起本部人马,连夜由长江逆流而上,倍道赶往蜀地。而太湖之中的一部分精锐人马,也悄悄地沿着水道进入长江,同淮阳王汇合,此后留在洞庭山岛上面地人马,已经不足两万了。

我得到了淮阳王入蜀的消息后,心里面也长舒了一口气,看来淮阳王倒是一个做得了大事的人,既然在中原已经处境艰难,那么换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异地为王,实际上也同做皇帝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况且蜀王兼有总领西南军政大事的权利,地位更是稳如磐石,估计不久以后当太宗皇帝回过神来,心中也必定是异常懊悔吧?

陈抟在路上走走停停,本来只需要半个月就可以抵达京师,谁知道竟然拖了一个月,等到了京师后,已经是三伏天气了。

说来也怪,自从踏入京东西路以后,那些讨厌的拦路猪们就自动地消失了,看来天子脚下果然是一块儿民风淳朴的风水宝地呀,连盗贼杀手们都退避三舍了。

“陈祖师,你放了我吧——”三公主拉着陈抟的衣角软磨硬泡道。

“不行——”陈抟一本正经地回绝道,“老道儿受人之托,自然要忠人之事!况且你一个异国公主,偷偷来到我大宋境内欲行不轨之事,实在有些蹊跷,老道虽然心在仙山,身子却在红尘,怎么可以视而不见撒手不管?”

“说到底你这老道儿也不是什么好人,活脱脱的一个官儿迷!”三公主见自己地举动丝毫没有效果,立刻非常气愤地横加指责道。

“老道儿是何等样人,三清道祖自然知晓,却轮不到你一个小丫头来评说。“陈抟的修养甚好。也不与她计较,自顾走路。

“老牛鼻子——臭牛鼻子——”三公主无计可施,只得在陈抟的背后乱作鬼脸,在心中将他狠狠地鄙夷一番而已。

陈抟将三公主带到了桃花岭上,然后命人向皇帝通报,太宗皇帝听到了华山陈老祖归来地消息后龙颜大悦,立刻吩咐在延庆殿诏见。

“无量天尊——”陈抟见到皇帝后,躬身行了一礼。

“仙师一路辛苦了!”太宗皇帝亲自走上前来,将陈抟拉着引入座中,吩咐左右内侍端上香茗点心,然后问候道,“仙师此番归来。是否就可以长期留在宫中了?朕盼仙师,犹如枯桑之得雨水啊!前日朕已下诏,尊仙师为希夷先生,总领天下道教,还请仙师勿要推辞啊!”

“皇上抬爱了——”陈抟起身谢过之后答道,“出家之人,怎么混迹宫闱?皇上这个好意,恐怕是要贫道今生最难以推辞而又不得不推辞的要求了!出家人清心寡欲,与自然相合。故而天人合一,得窥大道,若是被红尘俗事蒙蔽了双眼,则仙界永不可期!老道无德,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了!皇上若是答应,老道另有礼物相赠!”

“哦?仙师居然有礼物与朕?”太宗皇帝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谁都知道这位华山陈老祖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即使太祖皇帝当日要寻他也是未遂心意,今日他居然有礼物给自己,岂能不令他心花怒放。

“就在殿外。“陈抟笑答道。

太宗急令侍卫将礼物带入殿中,过了片刻。只见一名少女婷婷袅袅地走了进来,见到皇帝后倒头拜了一拜道,“大理王女段紫云,见过大宋皇帝万岁。”

“大理王女?这是怎么回事儿?大理国不是——”太宗皇帝非常惊讶地看着陈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嘴巴一嘟噜,差点儿就把大理国可能要北侵的消息给泄露出来。

陈抟上前来解释道,“陛下,贫道路过苏州的时候。恰逢遇到苏州知事杨大人,他不知道从哪里抓到一名女子,就是眼前此人,经过盘查,竟然是大理国王的第三位公主。据说是因为仰慕我朝文化,从家里面偷偷溜出来地,杨大人认为兹事体大,所以托贫道将其带回京师,交给皇上发落。”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太宗皇帝听了后心花怒放。

本来他正在担心西南边事,陈抟就将对方的三公主带到了自己的面前,这可是一个好机会,既然是大理国王地亲女儿,那么留在京师做人质也好,起码对方会多少有一些顾忌,再加上淮阳王在蜀地驻扎大大军,想来大理国皇帝只要有几分头脑,势必是不会再图谋北进了。想到这里不由高兴地说道,“仙师的这份儿礼物,果然与众不同!朕就多谢了!来人,将这位大理公主带入淑妃宫中,按照公主地礼仪对待,再由王总管分派几个人保护起来,不可稍有差池!”

“臣领旨——”内侍立刻领命将三公主带了下去。

“仙师地这份儿大礼对朕,对大宋来说都非常地重要,不知道仙师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只要是朕有能力办到的,一定不会令仙师失望!”太宗皇帝的心中高兴,执意要赏赐陈抟。

“其实这都是苏州知事杨大人办的,贫道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不敢要皇上的赏赐。“陈抟推辞道,后来口气一转道,“若是皇上体恤贫道山居清苦的话,不如在贫道辞世之后,将华山之地仍归贫道的弟子们使用,令他们有一个安心修道的场地,则贫道与弟子们都将世代体念皇上的大德!不知可否?”

“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就依仙师之意!”太宗皇帝非常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且拟了一道诏书将华山与周围地一些土地都赐予了陈抟,算是还了他一个人情。

太宗皇帝又向陈抟请教了一些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而陈抟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太宗皇帝逐一解答,两人相谈甚欢,直至次日天明方止。

最后陈抟坚辞了太宗皇帝命他总领天下道教的大国师一职,仅仅接受了希夷先生的封号,带着几名亲传弟子回到了华山,至此之后,直到仙去,再也没有踏出华山半步。

临别之际,太宗皇帝亲自将陈抟送出了京师,两人握手告别时,太宗皇帝低声问道,“仙师一去,不知何日才能重会,朕的心中一直有个问题悬而未决,不知道仙师是否可以指点一二?”说着非常渴求地看着陈抟。

“陛下可是为了皇子之事而犹豫不决?”陈抟心中象明镜一样清楚,自然知道太宗皇帝的心思。若是别的事情,决不会留到现在才问起。

“正是——”太宗皇帝点了点头,对陈抟的迷信又加重了几分。

陈抟想了想,大皇子已经被撵到遥远的蜀地去了,而二皇子地身体一向不好,唯一受皇帝宠爱的就是眼前的三皇子,虽然年岁尚未及弱冠,可是目前太宗皇帝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再坚持十来年也不成问题,想来想去,问题的答案就很清楚了,于是笑着答道,“贫道见三皇子的面相非常之好,与陛下颇有相通之处!”

“仙师果然是慧眼无双,与朕心中所想一般无二啊!”太宗皇帝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而且还是出于活神仙一般的陈老祖之口,心中格外高兴。

“皇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就此留步吧!”陈抟拱手为礼,带着几名弟子慢慢地向西北行去。

太宗皇帝伫立多时,直到看不到陈抟的背影后方才感慨道,“奇人啊!”

第十一章 暗箱操作

得到太湖水寇疯狂涌入长江的信息之后。朝廷的密探立刻将这骇人的一幕如实地反应给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对此心知肚明,不过还是下了一道上喻,责问太湖管区的三州首领。

我同郑、石两人略加商量了一下后,由我出面三人联署上了一道奏章,解释说因为太湖水贼目前已经被我等团团包围,得不到给养,因此有一部分弃暗投明,经过我等坚持不懈的感化之后,顿觉往日罪孽深重,已有悔过向善之心,然草莽之气已经浓烈,忽听闻西南有事,于是自发地追随蜀王入川,以御外辱,有鉴此昭昭之心,臣等不敢阻拦,惟恐再生事端,反为不美,最后又附了一些吹捧文饰之辞。

“屁话——”太宗皇帝将我们的奏章看过之后扔到了一边儿,脸上的表情却是哭笑不得。

他自然知道这些水寇们的底细,也知道离开太湖的水寇们的大概数目,一万多人,算不得什么!假使淮阳王不带一兵一卒入蜀,那倒是很麻烦了,现在他总共带去的兵力不到两万人,对朝廷来说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威胁,可是对于稳定西南的局势,却是很有益处,这些人可都是淮阳王一手训练出来的嫡系部队,忠诚度自然高,战斗力也不会弱,用来威慑大理自是足够了!只是这道奏章也说得太离谱了,还什么坚持不懈的感化?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不过对于朝野来说,这倒是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借口,否则的话,从长江上面浩浩荡荡经过的庞大船队,应该怎么样来解释呢?

太宗皇帝思来想去,觉得这个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完美了,于是吩咐道,“王继恩,拟旨!下一道褒奖的诏书。就说杨、郑、石等三人自下江南,能够时时以百姓社稷为念,忠于职守,颇有建树,朕心甚慰,特下旨褒奖。群臣应以之为槽模,报效国家。至于赏赐么,就先记着!”

“内臣遵旨。”王继恩连连答应道,就要下去拟旨。

“且慢——”太宗想了想,将准备离开的王继恩给叫住,补充了一句道,“这样吧,三个人都给加上四品轻车都尉,再给杨延昭加上一个两浙路安抚使地名号。叫他速速了结太湖之事!”

“是——”王继恩有些惊奇,但是却没有多问,领命拟旨去了。

太宗皇帝又将那奏章拿了起来,看一遍笑一遍,最后自语道。“虽然这三个人放到一起有些不知所谓,不过总的来说,只要杨延昭在的地方,局势总会变得好起来的!这样地人不用,又要用什么样的人呢?”

等到褒奖的圣旨传到苏州的时候,我的军火生产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目前的生产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居于一个低水平地比较蒙昧的程度,虽然当地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完备的地步,但是比起我的要求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大人,我们的治炼规模。绝对是整个大宋第一了!”李若虚看着从炉子里面流出来的赤红铁水,被倒入模具压制成型后,不由得兴奋地说道。

“大宋第一有个屁用!”我不屑地说道,“我们现在充其量不过是将零散的铁匠们集中到了一起而已,离真正地规模化生产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真正的规模化生产?那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李若虚憧憬道。

“真正的规模化生产呀——”我的脑海里面立刻出现了一片宏大远大伟大的生产场景。无数地冶炼高炉拔地而起,通红的钢水在地沟里面纵横流动,高大锻压机械将那些尚未完全冷却的钢材压制成形。然后通过流水线传送到各种机床上,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成品半成品。

“唉不知道要等到那一天呢!”我摇了摇头,还是回到了现实当中。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能够将钢铁生产的质量提高,能够利用一些简单的机床来进行粗加工就很理想了。可恨我当时虽然也学习过有关钢铁生产的细节问题,只是时至今日,大部分的知识早已经还给了老师,能够想起来的,也只有一些粗浅地原理性的东西了,比如说降碳量去硫磷调硅锰的方法等等,不过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最难完成的就是这一项工作,所以经过我的指导后,基地的冶炼水准立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实大宋地冶炼技术本来就已经比较完备了,象是依靠水力带动的风箱技术,和灌钢生产技术,都已经成为冶炼业的主流,生产的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发展工艺简单、保证质量而成本较低的炼钢方法,我带来的先进生产知识就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在详细地了解了大宋现代冶炼钢铁的工艺之后,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最后很干脆地将平炉炼钢法画了一张示意图,并且注明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就直接扔给了那些具有良好的钻研精神的工匠们。

平炉炼钢生产是利用平炉拱形炉顶反射原理,在高温作用下,对金属原料进行治炼的生产过程。它使用耐火材料砌成形状像一座平顶房子似的炉子,由炉膛、炉头、上升道、##室、蓄热室、换向阀、烟道、烟囱等组成。熔炼室的前墙有#五个炉门,后墙在炉底处有出钢口。炼制之时将生铁、废钢铁、石灰石、铁矿石及锰矿等从炉门装入炉内,利用燃料的燃烧火焰直接加热,提供熔炼过程所需要的热量,从而使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氧化,从钢液分离到炉渣中,浮在钢液面上,进而去除炉渣,得到钢水。

按照这样的方法炼制出来的钢,质量好得连我也没有预计道,看来制造精品兵器和进入火器时代的障碍基本上已经被清除得一干二净了。接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因为太湖水寇们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所以前些日子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