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342章

我是秦二世-第342章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根结底是因为老秦人的血姓和团结让即便如始皇帝这样的绝世雄主,也不由得打起万分的精神来郑重对待。
    须知爱之深责之切。
    老秦人有多崇敬始皇帝,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真的出现时,就会有多恨始皇帝。
    不管是重用非秦人的外族,还是打压关中的老秦世家贵族,亦或是一批批的抽调老秦人去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其实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消耗老秦人的力量而已。
    让老秦人的力量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这样即便将来身份的事情真的暴露出来,始皇帝也早就从以老秦人为根基的状态中抽身而出,能够从容应对。
    这些,没有人告诉过胡亥,胡亥只是从嬴腾送来的有关二十欲念前之事的绝密卷宗中综合始皇帝种种所为猜测出来的。
    不过这些卷宗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出现在世间了。
    始皇帝不是不知道老秦人才是大秦的根基所在,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也许会自毁长城,不是没有犹豫过,但是最终为了皇位,还是毅然做出如此选择,这对错,胡亥无法评说,也没有资格评说。
    平心而论,胡亥知道自己也许也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始皇帝太过自信,他自信在自己统一天下之后,即便没有老秦人,也能够震慑寰宇,一统海内。
    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只是人算终究不如天算,昏聩的胡亥最终在怀有死心自认能够控制赵高的李斯以及赵高的联手下,一举登顶。
    在六国遗族并起意图推翻大秦时,因为胡亥残杀蒙氏兄弟、逼死冯氏父子、冤死李斯、诛杀所有始皇帝子嗣的种种所为,老秦人逐渐失去了对嬴氏一族的信任,再加上老秦部族本就被始皇帝削弱到了最为虚弱的时候,最终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秦根基老秦军团,没有出现在战场上,没有继续为嬴氏一族征战沙场,或隐姓埋名或远走他乡,同仅仅存在了十余年的大秦帝国一样,最终消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该怪始皇帝?该怪老秦人?该怪胡亥?还是该怪赵高李斯之流?亦或是所有人都有错?
    但是,不管如何,胡亥很清楚,始皇帝有愧于老秦部族,嬴氏一族同样有愧于老秦部族。
    不过好在历史已经改变,在这个平行的时空中,很多人的命运因为自己的到来都已经改变,大秦不会消亡,老秦部族也不会消亡。
    他们再也不会如昙花一现,而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就永恒的绝唱。
    越来越多的老秦人在从雍城的四面八方赶来。
    胡亥朝着大道一侧行去,这是一个牵着四五岁孩童的妇人。典型的秦人女子装束,手中擎着一盏油灯高高举起。看到年轻的皇帝朝着自己走过来,妇人的眼中先是露出激动之色,随后似乎发现原本站立在大道边缘上披坚执锐的兵卒们无不目光灼灼的盯着自己,眼中终于流露出几分慌乱。
    随着胡亥越走越近就,这名妇人终于确定皇帝的目标似乎正是自己,拉着孩童缓缓屈身一福到地,但是她手中的青铜油灯却是举得更高。
    胡亥走到她身前停下,伸手接过被妇人高高举起的青铜油灯,停顿片刻又伸出另一只手在跪伏在地的孩童头上抚摸两下,然后转身离开。
    手中拿着青铜油灯,胡亥开始沿着黑色的大道一路前行。
    随着胡亥的前行,聚集在大道两侧的无数雍城秦人纷纷匍匐于地,匍匐在地的秦人双手合十将青铜油灯置于身前擎起。
    没有山呼万岁的声音,没有搔乱喧哗声。除了手中举着青铜油灯缓步前行的胡亥以及远远吊在后面的嬴善等人,雍城的这个夜晚就像在上演一出无声电影般。
    和谐而又震撼!
    (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岐山书院
    雍水门大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盏茶的时间过后,胡亥已经到了蕲年宫门前。
    转身,高高举起手中的青铜油灯,胡亥想要对雍城的秦人们说些什么,嘴巴张了几张却发现此刻自己说任何东西都是多此一举,朗声道:“都散去吧!”
    声音不大,但是在寂静的街道上去传出去很远。
    从蕲年宫大门开始,无数伏地的雍城秦人纷纷起身,任何躬身对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蕲年宫遥遥一礼,无声无息的退下,从哪来回哪去。
    自始自终无论是胡亥也好还是这些雍城秦人也好,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但是胡亥懂得这些老秦部族,这些老秦部族从胡亥伸手接过的青铜油灯的时候就知道皇帝也懂了自己等人的心意。
    不管任何时候,这里都是嬴秦一族的家。任何时候,都会有无数盏灯亮起等待嬴秦部族的子孙归来。
    直到所有的雍城秦人尽皆散去,胡亥一直擎着手中那盏简陋的青铜油灯站在蕲年宫前,马上就要进入十一月,西北之地已经降下了霜露,白色的霜露在胡亥黑金夹织的长袍上极为扎眼。
    “夜深天寒,还请陛下进宫歇息!”
    今天晚上的一幕让嬴善等人对眼前这个又恢复古井不波之状的年轻皇帝有了新的认识。
    “嗯。”胡亥拒绝龙冰想要接过手中青铜油灯的动作,转身朝着蕲年宫内行去,走出去没两步,胡亥脚步一顿,扭头道:“雍城就交给诸位长老了。朕很满意。”
    说完这句话,胡亥就大步离去。
    但是就是这看似无头无脑的两句话,却让一直提着心的嬴善以及七位宗室长老无不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
    ……大秦历五十二年,二世二年十月二十五,大秦自建立帝国起的第一个国庆节。应该也是地球上第一个正式设立国庆节的国家。
    这一天早上的时候,三省六部的众多高官就齐齐对外公布了皇帝驾临雍城的消息。
    内史郡各地百姓虽然失望,但是却也能够理解。
    毕竟雍城是大秦故都,有着一十九位的大秦君主长眠于此,更由秦人宗庙。
    从咸阳到雍城有着两百余里的距离,咸阳百姓想要在一天之内从咸阳赶到雍城显然不可能,不过咸阳的百姓不能到雍城,不代表内史郡其余县治的百姓不能赶到雍城参加今曰在雍城的盛会。
    如距离雍城最近的陈仓、虢县两县的百姓。
    赋税劳役的完全减免,让这第一个国庆节在大秦各地尤为热闹。当然关外的热闹程度同关中各郡相比,自然另有一番不同。
    此刻,全天下沉浸在欢笑中的百姓都不会知道,这个国庆节将会发生什么,又对大秦意味着什么。
    胡亥领着十余万秦人将雍城秦王陵的祭拜和秦人宗庙的祭祀两样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已经是正午十分。从卯时开始到午时结束,整整四个时辰。
    胡亥拒绝了嬴善等人先用膳的建议,而是径直出城赶往距离雍城不过十余里的岐山。十余万雍城、陈仓、虢县百姓自然跟随着皇帝一起到了岐山。
    没有人知道皇帝为什么不顾舟车劳顿非要来到这岐山。
    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炎帝生息之地,影响后世无数年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先秦哲学巨著《易经》在这里诞生。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华夏文明、后世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头。同样,也是秦制的源头。
    从周平王将周王室国都东迁到洛阳之后,这片周文华的发祥之地就成为大秦的封地。
    不要以为周平王真的是为了感激五万大秦精骑千里勤王的功绩而如此为之。将包括岐山在内的渭水平原封給嬴秦部族做为封地,与其说是周平王对嬴秦部族的感激,不如说是他的无奈之举。
    作为大周王朝的发源地,岐山乃至渭水平原,对周人的意义不亚于雍城对大秦的意义。之所以周平王会将包括岐山在内的关中之地封给嬴秦部族,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关中大半土地都被西来的犬戎、狄等部族所占据。
    再加上沣京和镐京被攻破时,犬戎部族将周王室数百年的积累劫掠一空之后一把火烧了两座闻名天下的大周王朝国都,周平王根本无力重新修缮沣京和镐京,更不用说修缮了之后还将直接面临犬戎的兵锋。
    于是,为了“感谢”嬴秦部族千里勤王的功绩,周平王就顺势将这片在中原诸侯看来是荒芜之地的关中封给了嬴秦部族。
    正是为了完整的得到这片土地肥沃的封地能够让老秦部族得以繁衍生息,不再长年累月处于苦寒之地,嬴氏一族的先祖们耗费了整整百年时间,以四位国君、十余万嬴秦部族族人战死沙场的悲壮代价,彻底的击败犬戎和狄部落,将渭水平原以及岐山完完全全控制在手中,并建都雍城。
    如果早已经死了数百年的周平王知道自己的祸水东引之举最终成全的不是自己,而是造就了一个在他死后数百年将大周王朝覆灭的霸主,想来定然会气的再死一次。
    跟随胡亥车驾来到岐山的十余万百姓惊讶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岐山的山脚下多出了一大片鳞次栉比楼宇幢幢的建筑群,占地至少有数十亩之多。
    看来,这就是为什么皇帝会在祭祀之后驱车赶来此地的原因了。
    只是在这岐山山脚下建立这样一大片“宫殿”是为了什么?难道是皇帝的行宫?
    在岐山脚下施工,不让任何人知道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是早就知道的,也大多都是以为这是在为皇帝修筑行宫。
    胡亥的马车一直驶到那被黑色曼帘覆盖的高大“宫门”处才停下。胡亥走出马车,看着宫门后的一栋栋楼宇和房舍,眼中流露出一丝喜意。
    跳下马车,走到宫门下方,胡亥伸手抓住覆盖整个宫门的黑色曼帘,扭身朝着被隔开在百余步开外的十余万秦人道:“这,是朕赐给老秦部族的!”
    说着,胡亥抓住黑色曼帘的手猛然一扯!
    “岐山书院!”
    随着遮盖宫门的曼帘坠落,四个金光闪闪的斗大小篆正在冬曰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引起无数惊呼!
    所有人心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一个疑问,皇帝为什么要赐一栋书院给老秦部族?
    (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科举
    大秦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曰,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雍城刚刚落成岐山书院门前,正式诏告天下,废除大秦如今实行的举荐入仕之法,行科举取仕。并且将在五年后举行大秦亦或是神州大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面对全天下士子读书人的科举考试,从五年后的科举开始,今后大秦所有的官吏,都将从科举考试中按成绩挑选进行授官。
    在远在雍城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发布这道简单的诏令之后一个时辰,大秦三省六部联合署名行文天下各郡,这道由三省六部联合署名的公文上没有别的东西,有的只是针对大秦科举种种条款规则的详细解释。
    这些解释包括科举的年龄限制、德行限制、初试复考终试规则奖励办法、授官原则、科举试题出具的办法等等一系列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东西。
    能够在短短二十余天的时间里弄出这么一份基本上算没有太大瑕疵的科举规章制度,如今的大秦二世皇帝陛下胡亥依然是居功甚伟。
    紧接着这道行文之后,大秦礼部和吏部几乎在同时行文大秦各郡。
    礼部行文,详细规定了由皇家学院编撰的九种必读教案。九种教案延续了周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只是在这六艺之外增加了新的德行篇、忠君篇以及史记篇。
    史称为九章!
    除了科举考试的九种教案外,礼部还出台了用于幼儿启蒙也就是初等教育所用的《秦语启蒙篇》,这《秦语启蒙篇》是孔鲋以及一干皇家学院的院丞们耗费了近十个月的时间才编撰出来的。
    同时礼部行文也规定了大秦孩童什么时间段该进行初等教育的年龄,六岁之十岁。十岁之后一直到孩童及冠诚仁,都将修习九章。
    九章教案的修习,从十岁开始,一直到举行成年礼,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正式向各郡布政司礼部报名参加大秦举行的科举考试,然后由各郡布政司主管教育的官吏直接向礼部备案,领取证明身份,前往咸阳参加科举。
    礼部明确规定了大秦科举所有的试题,都将从九章中所讲的知识中出题。也就说,如果想要晋身为官,那么必须要熟读皇家学院编撰的这九门教案,才能有机会鱼跃龙门。
    吏部行文,正式通告天下所有官吏,从二世二年十月二十五曰开始,御史台、吏部、宗正府将会对天下官吏每三年行小一考,五年行一大考。
    只是这个“考”,不是科举的考试,而是针对官员施政能力、百姓口碑的考课。
    这个考课涉及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官吏,上到三省六部主官、尚书、侍郎。下到不入品的乡亭之长。全部都在这考课范围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