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中华再起 >

第180章

新中华再起-第180章

小说: 新中华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战场上,索性就用足了仪卫。整整半个队一百多人的马队跟随着他,其中有他的护卫,也有从总镇那边借调而来地,总之这一带已经是和捻子的势力犬牙交错,万一出了乱子可不是好耍的。

当天早晨天色蒙蒙亮就起身赶路,到了八九点钟光景已经奔出一半路,因战马不能这样持续急驰,并又停下歇息了两刻钟光景,各人吃些随身携带的干粮,吃点军用水壶里的存水,然后又继续赶路。

下午点把钟光景,已经与中军镇的哨探游骑接上了头,于是一路递铺急传,知会中军镇的两个上官前来迎接李鸿章。

向例中军镇与捻子交手,也一定是大家互相吃罢早饭,然后中军镇四面撒开游骑,总归以百人左右一小队,四处扫荡,这几天来,捻子已经很亏了些亏。这样的打法,原本是捻子对付官兵所用,而现下这一支骑兵当真是难惹。论骑术,比捻子只强不弱,论勇悍,皖北汉子虽然勇悍,似乎也不好意思说中军镇地勇武不及捻子,只怕认真比较起来,中军镇地军爷们的悍勇之气远在捻子之上。

这就不能不让人沮丧了。捻子与淮军也不是没有交过手,在众多大掌旗看来,捻子吃亏就吃在枪械不精上,如果不然,当初也不会被淮军赶出皖北,流落到河南来。而当初蓝旗与淮军第一战时,淮军主力全在,连现在难得出帅府辕门地张大帅,也在队中。当日一战,捻子突然冲出密林,淮军很吃了一些亏,虽然说不上会败,不过也是阵脚大乱。

这样一来,众捻首对淮军的火器之精当然没有话说,不过论起勇武和训练,他们倒是没有觉得淮军如何强劲。

就是有这么一点不服气的劲头在,所以众捻子一直下不定决心投降。

现在可好,淮军别的镇且不说,中军镇的勇气和悍劲也在捻子之上,而马上互搏,似乎中军镇的军爷们的刀术也更加漂亮实用一些,这还且不得,马刀远比捻子的武器精锐锋利也不必提,仅是这些军爷们手里的那后膛七响马枪,就足够捻子喝上一壶了!

两三千捻子,挟枪带箭,呼喝向前,人家不过是百人小队,隔的老远就开始放枪,众人原本以为枪声一响之后,总得重新上火药,装铁子,谁知道这枪声居然劈里啪啦响个不停,隔着几百步远,就有不少捻子被打落下马!待众人胆寒心惊,好不容易损耗甚多人手之后,谁知道人家居然并不后退逃走,利用枪械继续射击,而是抽出马刀,各人呐喊一声,就这么一百人横冲直撞,杀入捻子队中!

先是后膛枪的打击,然后又是这般强横的表现,捻子们早就慌了神,而接战之后,中军镇的骑战之法经过长期训练,而又在河南大砍大杀弄出一身的强悍杀气,整个军镇已经骄狂之极,根本不把捻子放在眼里。一百人挥舞马刀,横砍竖劈,一时间捻子队内鸡飞狗跳,手中的铁矛长枪之类,近身马战,根本不如马刀便利,不过几息功夫,捻子骑队就被砍散,开始溃败奔逃。

捻子一逃,中军镇自然也是打马穷追,然后马力之内,又砍得捻子鬼哭神嚎,待追不上之后,中军镇的骑兵们从容住马,却又继续打枪追杀。

一场好杀,捻子们闻风丧胆,此后遇到淮军的百人骑队,哪怕十倍兵力,也不敢上前邀击。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39)说服

听闻李鸿章到来,郑安远与张之洞都是意外。论理,郑安远的级别与李鸿章相同,不过一个是内卫,一个是翰林出身的淮军副总,两者之间虽不能说冰火不能同,却也总是有些隔阂,难以融洽相处。

不仅是李鸿章,内卫出身的人对淮军的其余将领,也总难推诚相交。这是职业旧病,无须说得。

至于张之洞,被大帅一番拿捏发作,在中军镇效力这段时间虽然大有长进,听说大帅在徐州也夸赞张孝达有进益了,不过,总归是羞于见人。

堂堂一个少年神童青年举人,出过诗集大有文名的风流人物,居然在厮杀队里厮混,而且跟随的还是前朝锦衣卫人物领军的队伍,说起来,也不是什么特别风光的事了。

不过李鸿章亲自带着人赶到,总归需要这两人亲迎,中军镇再骄狂,事关淮军礼制,由不得他们乱来,若不然,军法官记上一笔,虽然事小,也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事。

于是两人放下手头的事,一起会齐迎出大营,隔的老远,看到李鸿章仪卫摆的甚足,两人不觉相视一笑。

郑安远出身内卫,人虽阴沉可怖,不过与张之洞搭伙计久了,自然说话要随意些,于是当时散漫随口道:“李副总向来为人谨慎,常说,当此官,受此礼,李某人很快就要不当此官,是以似乎也不必太过讲究。今天一看,却是威风的很。”

李鸿章的心思,张之洞自然了解的很。同为文人出身。在军中当丘八终究不是什么了局,现在看来,莫非李鸿章有在淮军得意地心思?

不过这些话倒是不必同郑安远这个老粗讲了,当下只是笑道:“可能李少荃以为这里临敌太近,需要多带人手才能保得安全。”

“这话说的得窍。”郑安远大为激赏,看看李鸿章离的近了,就不再同张之洞多说,两个待李鸿章又近一些,便策马上前,一起拱手为礼。郑安远先开口笑道:“李副总镇,一向少教,有什么要紧公事,需要老哥你亲自前来?”

李鸿章这时候已经把墨镜取下,戴着这东西固然挡得阳光风沙,在身份相同的郑安远面前戴,总归是有一些不恭。

况且,说句他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的话,他也委实有些忌惮这些内卫的人。在淮军内。轮不着内卫来说话饶舌,军法部的人管军队人事,内卫渗透不得。等到了地方,虽然做的是内阁副大臣,不过说起来就是内卫该管了,如果得罪了人,将来被人暗中陷害。殊为不值。

于是也一样拍马上前,先拱一拱手,然后笑道:“在归德时与两位常见,这一晃十来天不见,倒确实想念。”

他这话也只能骗鬼,不过也不消揭穿。于是张之洞也上前,执礼甚恭。

李鸿章对他,却也与对郑安远不同,循礼问好的同时,也卖一个好给他:“孝达。听说你在中军镇的差使办地得意。大帅很是激赏,前日有消息过来,将会调你到某省任布政使,恭喜,恭喜,这么快就能专任方面了。”

张之洞作官的心极为热衷,而且,并不喜欢受人管制。他在清朝。原本几年后就做得翰林庶吉士。然后做清流,上表章。弹劾大臣极为得手,八面玲珑赚了个好名声,原本有人要他去帮手,他却敬谢不敏,等直接放了他做山西巡抚,便是欣然上任。谢表上,竟有八表经营的话头。

如是放在雍正年间,怕要丢官,脑袋没准也不保,乾隆年间,也要倒霉,倒是那个时候并不妨事,不过依然闹了个大笑话。

而今日情形,也是绝然不同了。原本,清制地方官员以总督最大,开府建衙专任一方,几乎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一切事情总督说了就算。其下便是巡抚,再其下才是藩司布政使。而今日淮安内阁改组,以后地方军事,就归各地依战略要紧设立的内镇来负责了,原本总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设制,已经并不必要。巡抚原本出于明制,是补布政使权责之不全,专以弹压巡视地方的流官,并不常设,后来总因地方事多,所以巡抚成为常设的地方最高长官,管军管民皆是相宜。现在淮安内阁不必着地方官员管军,而日后司法独立,教育独立,却也是大帅早就有言在先的事情。内阁都管不到地方法院,对警察部也只是督导,并不干涉其办案,一应刑事案件,只由警察部自己负责,检察院负责审核公诉,不使警察滥权便可。税务,也是中央直管,地方上不得干涉,海关地情形也是相同。这样一来,原本清朝督抚的大权,削弱了不少,再设巡抚,也无必要。所以现在说起来,一省的布政使就是最大的政务长官,与张之洞来说,算是天大喜事。

当下狂喜不禁,脸上虽然忍了再忍,却还是带出喜色来。

当下郑安远也向张之洞道喜,其余中军镇的各级属官,也一并贺喜。张之洞自己半天后才回过神来,不觉有些讪然。于是向李鸿章问道:“不知道老哥的消息,是否确切?”

这话问的有些不恭敬,李鸿章也不同他计较。其实也怪不得张之洞小心,淮安用人向来是极为机密地事,不可能事先泄露,若不是张华轩已经委派他为内阁副大臣,事先让他有资格与闻,他也不能知晓。

不过现在也不必同张之洞说起,倒不是害怕泄秘,不过张之洞刚委了湖北布政,算来最少一年后才能上任,不过是个空头大佬官,也算是张华轩又同这青年举子开了个小玩笑,而李鸿章却是内阁副大臣,这高下之分太明显了,他怕张之洞尴尬。

于是不再寒暄,三人回帐摆座谈公事。几句话一说,郑安远先拍胸脯道:“这不消说得,大帅那边我早就有话,如果不是吴长庆首鼠两端,咱们周总镇有些烂忠厚好人,起劲狠打,捻子的事早就摆平了。现在既然决定要给捻子一记狠的,不消说旁的话,这自然是我们中军镇的事情,放心好了。”

郑安远是武人脾气,虽然在内卫干多了阴私勾当,却是满嘴并无遮拦。

他说的满不在意,李鸿章却是听的心惊。显然,这位内卫出身的大爷这几个月来并没有闲着,一边领兵打仗,一边却要向着大帅继续密报。

看来,大帅确实是对皖系不大满意,原本,军中山头立上几个,第一这是难免的事,人难免有好恶,有了好恶就有远近亲疏,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山头。第二,山头一出来,难免有个对立争功的意思,这样便于大帅驾驭用人。第三,有了山头,自然不必担心军头们勾结造反。他默然是想,看来,这一次差使做地不漂亮,怕是要失大帅之望,或者,连累整个皖系都不那么风头,要大倒其霉。

于是又奉承郑安远几句,然后接着问道:“这一路行来,河流渠道甚多,三河尖一带沟渠纵横果然不是虚言,不过,听说捻子近二十万众,其中还有不少骑兵,却是一股也没有看到,看来是被贵部远远赶开了?”

“不错,正是这样。”

这算是中军镇地得意之事,主将与张之洞这个副将都很自豪。张之洞更是坐立不安,他原本就瘦的如猴子一样,身着一身满是油渍的军服,好象并不合身,太显肥大,此时不安其座扭来扭去,看起来更如一只猴子一般,让人甚觉好笑。

他两人得意,李鸿章却是有些隐忧:“如此,想与捻子交手,非得他们出来。不然,这里地形并不好,想大军交战,有些困难。”

“这不怕!”张之洞却是胸有成竹,听了李鸿章的顾忌,只是笑道:“捻子吃了几次亏,现在经常用大股骑兵,还有大旗首压队,总以为人数是咱们十几倍,又有大旗首压着盘子,咱们就不敢动他们的手。其实,若是当真狠打,早就教他们知道厉害了。既然老哥至此,上头有严剿一下的意思,那么我们就没有顾忌了。”“就是这个话,孩儿们憋了这么久不能动手,军心都要不稳了。”郑安远脸上有疤,起劲时刀疤一纵一跃,甚是骇人。他与周盛波其实是一起入伍的,不过一个是淮军,一个成了内卫,不过彼此间有点旧交,所以凡事都委屈自己,与两镇淮军一起行动。今天既然有军令,那自然什么也顾不得了。

李鸿章深知中军镇已经杀红了眼,如同一把利刃,不见血就得伤了自己。所以这支军队将来如何,殊难逆料。

他自然不知道,张华轩已经决定把中军镇调到口外,让这把刀好好荡荡那些蒙古王爷的虚骄之气,不过这个打算现在只有张华轩自己知道,李鸿章却是凭白担忧了。

于是再无话说,向着这两人道:“择日打一场,我与两位一起上战场!”

第三卷 中流砥柱 (240)涮新政治

一时谈妥,众人都无二话。李鸿章虽然是文人,前些年也很打了一些险仗,所以再上战场算不得什么。而且,他带了一百多护兵来,这都是将领的精锐卫队,论起战斗力来不比中军镇弱上半分,有这一百来号人专门保护他,论说起来,比张之洞和郑安远都要安全多了。

各自无话,今天是无论如何打不成了,时间已经晚了,捻子龟缩回寨,骑兵不出阵,用中军镇去攻寨子,效果太不好。

郑安远先告辞而出,等只剩下张之洞与李鸿章两人时,李鸿章这才把事情经过曲折一并告诉张之洞。

听说李鸿章荣任新内阁副大臣后,张之洞却是一呆,脸上似悲似喜,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肚里暗笑,脸上却极诚挚,侃侃道:“孝达,我的情形也只能算是侥幸。倒是你与我不同,这才效力多会,年纪又多大,大帅就简拔你做布政使了?说句实话,你这样的情形当真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