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358章

一品江山-第358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之他已经树立起经学大师的形象,所以他仅在经筵上讲了一章《中庸》,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去年他考证《尚书》乃伪经,士大夫们还只把他当成是学问渊博、明辨深思的才华之士。今年听了他讲《中庸》,才知道原来大宋朝继道学、新学之后,又诞生了一门学说。又诞生了一名大儒!

而且这门学说一经问世,就如此完整,如此可行可信,远超其它仍在摸索附会中的学说。

只是陈恪实在太年轻,让士大夫们实在无法接受,几代人苦苦寻索而不得的真谛,竟被这个三十岁不到的小子,给道破了。

于是疑问铺天盖地而来,许多根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结果后半程的经筵,成了陈恪为捍卫自己的学说,舌战群儒的场景。

但是如论如何,谁都承认,在嘉佑五年秋的经筵中,诞生了一门充满生机的儒家学说。它所蕴含的生命力,必将冲击这个世界!

因为陈恪出身蜀地,所以通常称之为‘蜀学’,但他自己更愿意称为‘理学’……一来向贡献了**成内容的朱子致敬,二来,这本就是道理之学,称为理学最恰当不过。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三五一章冬(上)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3377:34:23本章字数:4333

经筵刚刚结束不到半月,汴京印书社便推出了十万册《大学章句集注》和《中庸章句集注》,然后迅速摆上了汴京、洛阳、杭州、鄂州、广州、成都的数千家书店的书架上,而且全都是在最显眼处。

没办法,汴京印书社以其超快的印刷速度,超高的印刷质量,超低的印刷费用,已经吞并了汴京七成以上的印社,组成了一家拥有七千工人的超级印刷集团,垄断了汴京九成以上,全国六成以上的出版业务。

所以除非那些书商想改行,否则就得乖乖的,按照这家出版巨头的要求做。

其实这不是陈恪的意思,是他的手下在拍马屁而已。本来按照陈恪的意思,是先印个两万册,慢慢卖着,慢慢发酵,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自己也好收拾。

这下可好,几日之间,《大学章句集注》和《中庸章句集注》两本书,便传遍五湖四海。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各种声音。

首先自然是赞誉。因为陈氏理学是如此精致的一门哲学。这样的学问摆在你面前,你纵使不信,也很难不感到心折。因为中国自从先秦文化断层后,就再没有形成一门完备的哲学。在汉儒学说、佛道思想,相继被证明失败后,人们太需要一种可以指引他们的思想了。

但也正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挫折,他们不会轻信任何学说,总要充分的质疑之后。才会一点点的去接受。

所以整个冬天,陈恪家门口、还有武学院门口都挤满了前来讨教、拜师、辩论、质疑的儒者、书生。有人甚至从广东赶来,就为了吐他一口老痰……当然,这样的人是极个别的。

陈恪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释疑、解惑、乃至辩论上。整天被这样围攻,饶是他铁打的身子也吃不消,最后只能宣布。每五天一次,在武学院的讲武堂中,集中会见一批拜访者。

讲武堂是皇家武学院仿照后世的礼堂。新建的讲堂,水泥混凝土结构,最多可以容纳两千余人。有原始的扩音设备,可供武学院上大课之用。

陈恪把这些人集中在一起,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回答重复的问题。事实上,他每天翻来覆去回答的,差不多就是那么十几个问题。

诸如‘你说格物穷理,那么把圣人放在哪里?难道我们只需要格物,就不需要再学习圣人了么?’

陈恪的回答是:“当然不是,没有圣人指引,你如何去格物?内修己身。外穷物理,皆需要遵从圣人的教诲!”

又有人问:‘你说‘万物之界为实在,分门别类穷其理者,皆可入道’。难道我研究草木也能入道?’

“理有万千,但道只有一个。”陈恪道:“道蕴含在万物万理之中。所以每个理中,都蕴藏着道的一部分。按说应当穷万物之理,方可得道。但人有智慧,可以总结归纳、可以举一反三。所以你只要能穷究一门一类之理,便可得道。”

“那么都分哪几类呢?”

“太多了,比如说哲学、文学、武学、佛学、道学、史学、医学、农学、工学、算学、占卜学、天文学、地理学、军事学、动物学、植物学……”

“难道农民也可得道?”这可是士大夫们让不爽的。他们需要优越感。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农学博大精深,想要由此入道,你得能打理所有的作物吧?能防治所有的病虫灾害吧?还有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烹饪、储备,以及治荒的方法,也得了若指掌吧?”陈恪淡淡答道:“你觉着一个不识字的农人,可以了解这么多么?”

台下众人不禁摇头失笑。

“所以仅靠实践,是无法得道的。还得通过阅读前人的书籍,快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尽快得到足够的理,然后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求道。”陈恪这样说,无疑是宣扬,只有读书人才能得道,但他还要掩饰道:“如果有一位农人能掌握这么多,你认为他没有资格入道么?”

“先生说要看书,可哪有农学方面的书?”众人却笑道:“从来没听说有人以农学家得道。”

“《齐民要术》、《汜胜之书》、《四时纂要》、《耒耜经》、《兆人本业》、《保生月录》、《种植法》、《相马经》、《四时记》、《乘舆月令》、《纪历撮要》、《农家事略》、《耕谱》、《蚕书》、《山居要术》、《司牧安骥集》、《王氏四时录》、《蚕经》……”陈恪微笑道:“我只是略略一想,便有这么许多古之农书,为何诸位却说没有呢。”

众士人不禁脸红,他们读书只为了科举做官,是以除了十三经外,看得书很少。就算看也多是传奇话本之类的消遣文。有谁会闲着没事儿,捧着本农书看呢?

“至于以农入道者。最有名的便是炎帝神农氏。”陈恪又补充一句道:“其实古代农学家比比皆是,只是汉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堵死了人们以百家入道的路径。其实应当以我儒家为体,百家为用,以儒家致内心,以百家证万物,方可成大道!”

“那你自己格的是哪一家呢?”又有人问道。其实问这种问题的,便是已经基本认可他的学说的了。

“吾内究儒学,外格物理。”陈恪便道:“我尝试着找到这个世界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比如,为什么东西会往地上掉;船为什么能在水上漂;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太阳、月亮以及星体,究竟是遵循着什么规律在运动?”

“若能堪透这种种此类的物理,自然可以解释这个世界。”陈恪又道:“不过目前我也只得到一部分理而已,而且其中一部分,还未经实践检验,当不得真。”

他这话,果然引起了众人的强烈好奇,便问道:“为什么东西会往地上掉?”

“因为有地心引力的存在。”陈恪答道:“所以人会有体重,所以你跳得再高,最终还得落回地面,所以日月星被束缚着围绕地心旋转。”

“彩虹怎么会是七色?”比起第一个现象来,这是他们更关心的。因为彩虹在这个年代,被称为‘杠吃水’、‘龙吸水’,人们认为彩虹会吸干当处的水。所以人们在彩虹来临的时候,敲击锅碗等,来‘吓走’彩虹。

对于未知的现象,古人总是赋予神话色彩,打破这种神话,自然会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说服力。

陈恪便解释道:“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因为雨后傍晚的气象条件,最适合彩虹出现,所以人们总会在那时见到它。”

众人闻言不禁笑道:“先生怕是说笑了,那太阳光是白色的,而虹是七彩的,怎么就联系到一起了呢?”

“太阳光是七色的不假,”陈恪淡淡道:“只是复合在一起,才会变成白色。当发生折射及散射后,就会显出七色来。”见众人不信,他笑道:“我可以证明给你们看。便从教具盒中拿出一面透明的三棱镜,让众人传看道:“先看看,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吧?”

这时候,西洋的玻璃在大宋虽然卖的贵,但并不罕见。而儒家子弟大都是中上家庭之后……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家,也没钱供孩子脱产念书。所以对那三棱镜大都不惊奇,只是知道这块如此透亮的玻璃,肯定贵的一塌糊涂。

那玻璃传送的空当,陈恪便科普了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因为都是最基础的初中物理知识,对成年人来说十分好懂,且听了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往日照镜子看到自己、把筷子插到水中,总像折断了一样,含着这样的道理啊!

待那三棱镜传回来,陈恪让人将左边窗户的帘子,拉开一条缝。便有一道光射了进来,陈恪将三棱镜凑在光上,众士人便看到光线经过棱镜折射,照在墙壁上,显出一道七彩的光……

证明了阳光是七色的,陈恪又带众人来到练武场,侍卫拖来装上花洒头的水龙,背对着阳光用力踏着脚踏,无数条的水线便喷薄而出,变成漫天的水雾。

众人只见一道美丽的彩虹,兀然横跨在练武场的上空……

看到这一幕的人,十有*对陈恪佩服的五体投地,其中大半从此成为他的拥趸。那真是屡试不爽。

当然,陈恪每次讲课,所做的实验都不相同。不过全都是上辈子念初中时,物理课上所做过的那些……

所以小的时候,要尽量多做小实验,万一哪天穿越了,也算有一技傍身。)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三五一章冬(中)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3380:38:52本章字数:4758

嘉佑五年腊月的河北路,滴水成冰、呵气成霜;北风漫卷、衰草连天,满目的萧条凄凉。

黄河已经封冻,宛若一条银龙,静卧在堤坝中,令人无法想像灾时的跋扈。两岸大堤上,成千上万的民夫,挑着担、拉着车,操着锸、举着锹、挥着䦆,如万蚁附木一般,艰苦的劳作着。

往年里,河工最晚不会超过冬至,因为冬至后天寒地冻,不仅人容易冻伤、对付冰冻的河堤也费时费力,来年还容易出问题。

但今年冬至已经过去半个月了,河工仍没有停的意思。民夫们睡在简易的窝棚里,又冷又累,每天都有许多冻死冻伤的。天一亮,就有人再也起不来,待能起来的去上工后,兵卒便整车整车的往外拉死人……

在距离北面河堤二里地的向阳处,有一个新建的院子,是河工衙门办公之处。

虽然是临时的场所,但建筑一点不含糊,高达数丈的院墙内,前后三进的砖瓦大宅,门窗都包裹的严严实实。里面地龙蹿火,温暖如春,与外面俨然两个世界。

后院书房中,坐在热炕上的赵宗实,听说昨晚又死了十几个,脸上写满了不忍道:“阿弥陀佛,造孽啊……”

“这天太冷了。”赵从古刚从外面进来,这阵子他坚持巡视河道,尽管穿着厚厚的皮裘,面部和耳朵还是被冻伤了。以至表情有些不自然道:“不如暂且停工,待来年再说?”

“怎么能够?”赵宗实还没说话,那边他的副手,尚书水部郎中韩纲便大摇其头道:“这眼看着就要完工了。现在停工的话,再复工就是来年秋收后了!”

“坚持是要死人的!”赵从古板下脸来,他生得又高又大,几个月来脸膛晒得黝黑。颇有太祖之风。

但韩纲乃名门之后,又仗着有赵宗实撑腰,一点不惧他。

见两人僵住了。赵宗实才开口道:“如果抓抓紧,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合龙?”

“至多十天。”韩纲抢着道。

“要半个月!”赵从古眉头紧锁道。

“那就是十天半个月……”赵宗实穿鞋下地,踱着步道:“如果这时候停下来。别的不说,外面堆积如山的软硬物料、还有几十万斤水泥,肯定是等不到明年开工,就要毁掉了。”

“是……”韩纲赶紧点头道。

“这些年国库空虚,边关战事吃紧,朝廷为了凑治河的款项,费了多大劲,咱们都很清楚。”赵宗实摇摇头道:“明年又要增设南方禁军,西南的战事还不知何时能了?哪里还有钱再来一遭?”

“是。”韩纲又附和道。

赵从古虽然也点头,心里却暗暗冷笑。他终于明白,赵宗实为何能在得罪了将门集团之后,又迅速获得他们的投靠了。

原来当初清查空额的同时,他还许诺他们,会在不久之后。在别处补偿回来。果然,上个月便听到朝中有风声传来,说鉴于南方兵力薄弱,一旦有事,便捉襟见肘,要在长江以南增设禁军若干。

看起来。增设禁军之事,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