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现在不怕了?”赵祯淡淡道
“怕”梁怀吉低声道
“放心,寡人不会杀你”赵祯叹口气道:“不然公主就洗不脱了”
“公主与奴婢,是清白的”梁怀吉倏然抬起头道:“奴婢若有虚言,宁愿生生世世永为阉人!”
“没有那样的事便是清白么?你们的举动,已经超越了主仆之界!”赵祯冷哼一声道
梁怀吉垂首无言赵祯亦沉默,过了好一阵方又开口道:“明日寡人会下令,把你逐出京师,配西京洒扫班”
惩罚不可谓不重,但显然已下留情了放在别的朝代,哪怕本朝别的皇帝里,梁怀吉有一个,也死掉五十双了
但其实,赵祯放他一条生路,并非出于仁慈,而是痛惜自己的女儿,想必徽柔一定不愿他死吧……
公主整整睡了两天一夜,才醒过来这两天一夜的时间里,赵祯已经迫于压力,下诏褫夺她的封号,降为沂国公主,仍入宫廷居住,公主宅内臣解散,梁怀吉‘配西京洒扫班’,一切都已明诏天下,无可更改了
赵祯心思缜密,让梁怀吉写一封信留给公主,说明是自己主动离开,并非被人强迫因为要是再僵持下去,我只有死路一条了,还是主动离开,争取官家宽大处理的好……
看到信后,公主哭得几欲晕厥,她坚决不相信,梁怀吉是个怕死的人,认为这是分开她俩的阴谋,甚至梁怀吉已经死于非命了
官家温言抚慰,甚至赌咒发誓,公主就是不信,只好再把梁怀吉召回来,让她见上一面
梁怀吉又把那番话说了一遍,公主这才不再哭泣梁怀吉走后,她便不再哭泣,而是改为沉默不语
面对每一个试图劝解她的人,都只有一句话:“还我梁怀吉!”
她在宫中欲自缢已不是一次两次,吓得苗贤妃忙又请柳月娥进宫陪伴,终日守在她身边,不敢擅离一刻
后来在柳月娥的开解下,公主才不再寻死觅活,人也精神了些
那厢间,赵祯已经被要求公主回府的聒噪烦死了大臣们认为公主既与李纬有夫妇之名,长居宫中总有不便,外人得知,亦有讥议不如仍回公主宅居住,琴瑟相调,方为两宜
实际上,那些讥讥议议的就是他们
赵祯见女儿好容易才正常点,唯恐出宫再犯病,哪里肯答应哪知那些言官清流,竟然找到赵宗实,要求他也劝劝皇帝
赵宗实本不想触这个霉头,但他已经与官结成一体,或者说,被官集团绑架了何况为了塑造自己贤王的形象,他不惮于犯言直谏、大义灭亲于是上奏曰:‘天家之女当遵人伦之妇顺,广天下之孝思,彰邦媛之贤,以仪我皇室……故当使沂国公主还府,与驸马琴瑟相和’云云
除此之外,还要求废除‘尚主之家,倒降昭穆一等’的规定,希望以后公主下降,都要行舅姑礼,如寻常人家新妇那般侍奉舅姑
此言一出,天下皆称贤德,登时上表附和者无数
赵祯被逼得无法,却万般不想答应,然而作为帝王,断不可随性而为
正在计无方之际,在河北路修河的赵宗绩回来了,坚决不同意让公主回府他说,公主病体未愈,精神恍惚,受不得半分刺激,现在让她回去,是想要逼死她么?
但他的声音还是太弱,何况新学党人、司马光、赵卞等人,并不肯帮他说话官家最后实在顶不住,只好答应让公主回府
这件事,被大臣们视为胜利,赵宗实兄弟更是暗暗欣喜,认为这意味着,大宋朝的威柄,已经慢慢向他们转移了
然而这时候,悲剧发生了
在得知自己要会府之后,一直很安静的公主,只是说要最后一次游览御花园的春景
众人不疑有他,便陪她到花园散心,走着走着,公主说要喝甜水井的水,于是仆妇们便搬开盖在井上的石板刚要水,公主颈上的项链突然断了,珠洒了一地她急得登时哭出来,这是梁怀吉给她的唯一留念
宫人们赶紧满地找珠,公主也不顾劝阻,俯身寻找,找着找着,便来到井沿,忽然一下跳了进去,周围人谁也洠芾
好在柳月娥在场,迅速把她救了出来,公主除了浑身湿透,倒没有什么大碍
苗贤妃抱着公主哭得死去活来,赵祯也老泪纵横,后怕连连
消息传出,自此谁也不敢,让公主还府之事
还有一更……大风起兮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三四八章春(下)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3332:57:24本章字数:4684
当然,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只围绕帝王家事转,这个春天里,还发生了很多很多事
首先是经过激烈的争吵,河工大方案终于确定下来——在赵宗绩、欧阳修、陈恪等人的反复强调下,大臣们终于认可了,黄河之所以常常决口,是由于过多的泥沙沉淀在河身之中,使河水愈来愈浅、河床愈来愈高所致;若听任黄河下游分作北流、东流两股,则两股河水的流速必然都较缓慢,泥沙的沉淀必然就越多,灾祸由此生焉
因此,最坑爹的二股河方案被废了但赵宗绩一派坚持的黄河北流方案,却不可能成行一来,牵扯到对辽国的防御,宋朝的君臣无论如何,也不敢与契丹人共有天险二者,黄河北流,还会导致汴河缺水,危及京城漕运,所以就治河来说,最正确的北流方案也被否决了
于是堵塞北流,全力疏浚东流,便成了唯一的方向,但具体如何施工,还是免不了激烈的争论
这时候,赵宗绩的援军到了——嘉佑二年的进士们,终于结束了三年外任,大批官员回京任职……有的是通过了馆阁考试,有的是直接被调回京城,在各部院任职
这些回京官员的人数在七十八人,创下了历届新高究其原因,一来得益于欧阳修当年贬抑太学体,确实为国家选拨出了一大批人才二来是官家和富相公有意而为之……
这些人里,大半出自于嘉佑学社虽然其中有一部分趋炎附势投入了赵宗实的怀抱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支持赵宗绩——这自然离不开章惇等人多年来的积极奔走联络,把他们大都发展成了新学党人
对于自己的地里长出了别人的庄稼,陈恪也只有采取默许的态度,谁让他也是嘉佑二年进士,哪有资格让同年投靠?
反观人家王安石,是嘉佑二年会试的主考官,虽然宋朝严禁搞门生、座师那一套但陈恪他们谁私下里见了他,不得尊敬的称一声‘老师’?
而且王安石养望多年,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他的新学不仅已经体系完善,在政务上也大有建树
在地方上时他无论何处为官,都能治理的五谷丰登、夜不闭户,还大胆创造了‘青苗钱’、‘水利法’等善法,为姓所感激,为公卿所称赞每每离任时,必有万民相送之景
到三司才半年时间,王安石又说动朝廷,推行了茶法改革
以往朝廷对茶叶采取包税制,将专营权卖给大茶商大茶商们包了茶叶销路,不论茶叶质有多次甚至掺上草叶作假,也不愁销路,因为姓从别处买不到茶,自然只能高价买次茶
这样的结果,就是姓受损,朝廷挨骂,全便宜了那些大茶商……当然,也肥了有司的官员
如今在王安石的推动下,官府废除了榷茶之法改向茶场收取茶税,允许姓可以南来北往,自由贩运茶叶结果半年之内,茶叶的价格跌落了一半,质量却比原先好了太多,销量自然激增
而朝廷的茶税,居然比原先包税时,多收了五倍从二万贯,直接涨到九八十万贯!令官家和相公们对王安石刮目相看!
虽然言官们弹劾他对茶场盘剥太重,但赵祯命人走访京畿、湖南一带的茶场,茶场主们却普遍反映,现在的负担比原先轻多了,可见茶税改革的必要性
自然,大茶商们都恨不得扒了他的皮,那些指望着茶商孝敬的官员,也气得直骂娘
但从监牢中放出来私茶贩,感激王安石,他们到处传颂他是圣人再世;年轻的官员们更是佩服王安石,认为他有不畏强权之心、回转乾坤之力////这让章惇的工作异常简单,几乎不需要多费口舌,就能让那些嘉佑学社的同年,加入到新党行列,共创中兴大业
当然,陈恪毕竟是嘉佑学社创始人、那一科的状元、以及同年中官职最高、与赵宗绩好得可以穿一条裤衩的家伙,所以大家还是以他的马首是瞻……个比方,对这般同年来说,王安石是老师,而他是班长
不过陈班长可不是那么老实的家伙,在这个班里,他的死党可不少除了一干同乡外,还有曾家兄弟、郏亶等人,当老师和班长发生冲突时,会帮着班长一起揍老师的……
好吧,这都是题外话
回到正题上,陈恪将郏亶等人推荐给了赵宗绩郏亶是个水利天才,这三年来,又一直在河北路做官,他利用空闲时间,沿着二股河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对于如何修河,早就胸有成竹
在郏亶看来,最正确的方案,自然是大河北流,非要东流是要出大问题的……陈恪之所以知道,现在东流的河道,乃是汉朝故道,就是郏亶考证出来的
但河工从来不是单纯的工程问题,现在只能大河东流,郏亶自然要尽力补救,使这个方案也勉强可行
有了郏亶的技术支持,赵宗绩在随后的朝议中,自然显得很是在行
当时,朝中的主流意见,是在修好东流的堤坝后,便马上堵塞北流,使黄河全力东流,这样整个工程耗时半年,所需民夫在三十万之数,应该超不了预算
最重要的是,下半年就能大功告成,不至于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作为主流意见的代言人,赵宗实便全力支持这个方案
但赵宗绩连上六疏劝谏,他说:‘臣虑官吏急于见功,遽塞北流,恐劳民费财,不易成功或幸而可塞,东流浅狭,堤防未全,必致决溢如此虽除西路之患,而害及东路,非策也宜专护上约及二股堤岸……这就是郏亶出的‘渐进增水法’’
直白说来,就是在二股河以西置上约……‘约’就是堤……以减少北流水量,增加东流水量等东流渐深,北流淤浅,即塞北流,放出之前因为黄河北流,而倒灌的御河、胡卢河,以解恩、冀、深、瀛以西水患
但是不能急,要缓缓图之,‘若今岁东流止添二分,则此去河势自东,近者二三年,远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冲刷已阔,沧、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日减,可以闭塞,两路俱无害矣’
这法固然稳妥,但时间拖得太久,不为官所喜
但赵祯和富弼还是高度重视赵宗绩的话,把他叫到御堂,亲自垂问道:“若现在不趁着东流顺快而塞北流,以后河势改移了,怎么办?”
赵宗绩答道:“上约固则东流日增,北流日减,何忧改移?若上约流失,后果不堪设想,当尽力护住上约”
“上约怎么保?”富弼问道
“若是往年,确实难保,但现在我们有水泥混凝土,可经大水而无虞何况上约在河边,任河北流,还怕不保;如过贸然横截,岂可保?”
赵祯点点头,他觉着很有道理,问道:“但若河水常分二流,何时会有成效?”
“上约若存,东流必增,北流必减;即使分为二流,不见成效,对国家也没有害处为什么呢?西北之水,都到山东,所以为害大,分则害小有些人急着要塞北流,皆为自身谋,不顾国力与民患!”赵宗绩愤慨道
“防御两条河,劳费会不会太高?”赵祯遂问道
“合为一,劳费自然加倍,分二流,劳费就会减半如今减北流财力的一半,以备东流,不就行了吗?”赵宗绩答道
“说的是,”赵祯点头赞许道:“寡人被你说服了”说着看看富弼道:“丞相呢?”
“微臣也深以为然”富弼恭声道
最后,在赵祯和富相公的支持下,河工方案敲定为——修上约及东流河堤,待东流达到八分……还要自然达到,人为的不算……再阻塞北流,使黄河东流
并任命赵宗绩知都水监,赵宗实举二股河工役,一个管监理,一个管河工
在官家看来,这样既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有什么问题又能及时报告,可谓万无一失
赵宗实起先是不想接受这个任命的,一来河工向来是被视为脏活,虽然权力巨大,但儒臣避之不及……说白了,士大夫们是劳心的,拿拿主意可以,想让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吃住在河堤上,没门
二来,虽然‘知都水监’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却能对河工进行审查干预,这让赵宗实有种,被赵宗绩骑在头上的感觉
但他父亲留给他的谋士孟阳劝他,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官家的任命越苦越累就越不能推辞,这是塑造自己不辞辛劳、敢当重任的绝佳机会
再者,举二股河工役,掌管着几十万民夫,几万贯的物料,乃治河主帅,而知都水监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监军罢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赵宗实这才欣然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