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品江山 >

第286章

一品江山-第286章

小说: 一品江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老师好像睡着了陈恪便放轻脚步,跪坐在地上

欧阳修却出声道:“仲方来了?”说着伸手拿下帕子,睁开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道:“唉,只能看你个影子”

“老师”陈恪俯身行礼道:“学生拜见老师”

“什么时候回来的?”欧阳修缓缓问道

“昨日回来的,今早才听说老师病了”陈恪道:“就赶紧过来”

“唉”欧阳修叹气道:“为师老了,老且病矣,怕是要成废人了”

“老师哪里话,一时小疾,治好了就是”陈恪望向欧阳锋道:“看过大夫了么?”

“请太医看过开了清肝明目丸,服了几剂都不见好”欧阳发轻声道

“老师似乎不只是眼疾,”陈恪看着欧阳修一身病容,皱眉道:“我给老师把把脉”

欧阳发知道,陈恪有一手深藏不露的医术闻言欣喜道:“那太好了”赶紧搬来个杌子,放上诊脉的小枕头,然后慢慢扶起父亲来

就这么个动作,还有人扶着,欧阳修都累得长叹气,好一会儿才抬起瘦成枯柴的手臂搁在枕头上

陈恪伸出手指按住欧阳修的寸关尺,半晌,又把杌子搬到另一侧,号左手的脉象再看看他的舌苔、眼睑,摸了摸他的双腿沉默片刻,问道:“老师是不是两脚发酸、多食易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是,都说对了”欧阳发连连点头道

“是不是眼目昏花,气晕侵蚀,视一成二,仅分黑白?”陈恪又问道

“嗯”这次是欧阳修点头

“我父亲到底患的什么病?”欧阳发迫不及待的问道

“应该是消渴之症”陈恪缓缓道

“啊……”欧阳父子都吃了一惊:“竟是这等顽症”

“肺热伤津、口渴多饮;胃火炙盛、消谷善饥;肾不摄水、小便频数肺燥、胃热、肾虚并见,而成消渴之症”陈恪沉声道:“半年前,我观老师便有肾虚、胃热的症状,但你说自己向来多吃多排,多喝多溺所以我也没往这方面想,只开了两个温养的方子,老师可按时吃过?”

“惭愧,”欧阳修道:“辜负仲方好意了”

“父亲太忙了,觉着身子能撑,便没在意”欧阳发道:“但消渴之症,和眼疾有什么关系?”

“眼疾也好、中文网症”陈恪道:“不过老师也不必太过担心”说着笑笑道:“要是太严重的话,我肯定不敢直说的”

这句话,让欧阳父子心下大宽,老欧阳笑道:“你小子吓得我够呛”以欧阳修的医学知识,自然知道消渴症是无法根治的,而且据说病人会被慢慢折磨致死,老欧阳再洒脱,也不可能不害怕

“这个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陈恪轻声道:“可怕的是引起的并发症,这才最要命的而往往因为并发症太严重,使人们忽略了本来的病症,所以太医一时没诊断出来”陈恪已经对宋朝医生的水平有所了解,知道因为名医都敝帚自珍,加之医书缺失,导致医生水平良莠不齐哪怕是太医,也大都只精一门比如这给老欧阳看病的太医,应该是只看眼病的,所以诊不出消渴症来

“所以说,治眼的药没用?”欧阳修问道

“治标不治本,如果感到用了舒服些,可以用用无妨”陈恪道:“老师这病,本不该这么厉害的但天热,多食炒、炸之物,情绪愤郁、伤风感冒、房事过度……都会诱发病情突然严重”

欧阳修想了想,点头道:“看来确实这个病,你说得这些我都犯了,”顿一下道:“除了房事过度之外”就算是也得撇清啊,不然师道尊严何存?

“那该如何治疗?”这才是欧阳发最关心的

“我开三个方子,分别调理肺燥、胃热和肾虚,服用两月即可”陈恪道:“另外饮食清淡,心情平和,注意不要忽冷忽热,待到秋里,即可大好”顿一下又道:“每天吃个梨子,再喝一碗紫灵芝水,恢复得会快好”

听说眼睛还可以好,欧阳修十分高兴,他还有史书没有修完,还有那么多的文章要写,如果眼睛看不见,什么都干不了可想而知,之前觉着自己要失明,老欧阳得有多绝望……在他看来,只要眼睛能好,别的病都可以忍受

现在找到病源,知道眼睛也能重视物他登时精神大好,对欧阳发道:“说起梨子来了,前些日子你梅叔叔送来一筐,赶紧洗几个过来”说着对陈恪笑道:“吃梨治病很惬意的”

“梨有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和解毒之功效,是一味治疗消渴病的良药”陈恪微笑道:“紫灵芝水的效用也差不多”

“短时间内,我的眼能好么?”欧阳修得寸进尺道

“不能,病灶不好,眼睛就好不了”陈恪摇头道:“最快也得等到秋凉”

“那还早呢”欧阳修着叹气道:“正事都耽误了”

“养病是最大的事情”陈恪道

“唉……”欧阳修又叹口气道:“你离京太久,不知道眼前是个多么深,多么大的漩涡,才会这么说”

不一会儿,欧阳家的侍女,端上一盘黄橙橙的香梨欧阳辩给父亲拿一颗,又给陈恪拿一颗

“正要请教老师”陈恪恭声道

欧阳修拿起一颗子,咬一口满口生津,笑道:“味道还不错,快尝尝”

陈恪几口便吃完一个,耐心等欧阳修吃完老欧阳才缓缓道:“我先不跟你说经过,以免你先入为主单说这一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

“先是御史中丞包拯,弹劾三司使张方平张相公,‘乘人之危、贱买所管辖富民的住宅,寡廉鲜耻,实在骇人听闻如此小人,朝廷不能委以大任,处之以高位’把张相公了轰下去”

“后来礼部尚书宋学士继任三司使又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右司谏吴及弹劾宋祁在任地方官时奢侈浪费、宴游无度、不理政事况且,他的亲兄弟宋庠此时正担任执政大臣职务,因而宋祁不能出任三司使结果宋祁只在位子上待了一个月,便被任命为郑州知州,离开了三司”

宋祁的继任者,便是铁面无私的包拯按说这回都该服气了?不行,有人不答应,谁?就是躺在这儿的欧阳修在老欧阳看来,士大夫理应重义轻利,珍惜名节,轻视官位高低但包拯却恰恰相反,他大肆攻击三司使张方平,迫使张方平下台;宋祁刚刚接任,又不遗余力地抨击宋祁的过失宋祁被罢免后,他却顺利地担任三司使职务,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包拯是个奸诈小人

但官家没理会,依然让包拯当这个三司使

第五,累尿了,不过好意思求月票了,求个订阅……)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三一八章云诡(上)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31916:29:17本章字数:4274

碧浪轩中,欧阳修自嘲的笑道:“使相之位何曾如现在这般,成了坐不住的火炉子,短短一年不到,便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任?”

“这背后有何关节?”陈恪轻声问道

“还不是裁军闹得”欧阳修淡淡道:“裁军虽然是枢密院的事,但使相管着财政,他手紧一紧,就得多几万人解甲归田他手松一松,这些人就能留下在裁军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使相的态度决定一切”

“这么说,枢密院是不配合朝廷裁军了?”陈恪微微皱眉道

“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个衙门罢了、饭还是分锅吃的”欧阳修摇摇头道:“但是朝廷的米,开始不够下锅了前年,朝廷岁入一亿一千万贯,但支出却有一亿两千万贯,已经入不敷出了而朝廷计划在去年开始,开动几项大的河工其中永济河和灵渠的工程已经动工,这使去岁的赤字,一下拉高到四千万贯,朝廷不得不动用经年库藏但若是下一项大的河工开始,只怕库藏也会告罄到时候,朝廷只能向百姓伸手,寅吃卯粮,祸国殃民啊”

老欧阳没有正面回答陈恪,但表达的意思丰富:“此等情形之下,朝廷不得不削减开支,对此总管财政的三司,自然双手赞成但是这一刀从哪切?切到谁,都会痛,都不愿挨上这一刀”

朝廷的支出大头从来只有三项,一是军事方面的、包括军饷、军备、军需等一是行政方面包括官俸、吏员薪水、行政费用等一是皇家的各项开销,包括皇室的用度、各种礼仪、赏赐等

基本上这三项的比例是,军费占七成,官费占两成,宫用占一成……这一成中,还有大半是各种祭祀典礼、以及对百官的赏赐之费

要想削减开销,只有从这三方面下手但是皇家的开销,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了作为千古仁君,赵祯早已削减宫里各项不必要的开支,每年地方进宫的绫罗丝绸、珠宝珍玩也都减少三分之二他本人是四季常服、不过八套,换干洗湿,衣无色推衣衣之宗室使臣官吏将士,节用用之禄饷军国之需,无时不念国步之艰,民生之难让谁也不好意思再说,陛下您在省省……

那么只能在行政和军事方面开刀范仲淹的庆历政,就是向朝廷的冗官开刀,希望削减行政方面的开支……大宋朝的官员们又胖又肥、每年都涨工资,而且还引经据典连带着他们的子孙后代、门客亲戚都享受各种福利简直没有天理了,不改没天理

但结果如何,庆历党人迅从百官偶像,转变为整个官僚阶层的敌人,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教训是极其惨痛的,以至于后面的数任宰相,都不敢再触碰这个禁区但财政问题不能不解决,官家又不同意再增加百姓负担,所以只能向军费开刀了

宋朝的军费一年高达**千万贯,是财政支出的绝对大头,朝它开刀也是理所当然的

削减军费的方法,就是裁军裁军之议,由前任宰相文彦博提出,当时围绕着裁军与否,朝廷还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大讨论支持裁军的官员认为,天下承平已久,兵员数量却有增无减,等于是朝廷拿出八成财政收入,养了一大群闲人,实在没什么用,所以可以裁撤

反对裁军的人却啐道,你们这群蠢材,知道‘募兵制’是我们的国策么?所谓‘募兵制’,简单的说,就是在水旱年、民不聊生时,政府出面,把灾民们都收编成军人让他们当兵吃粮,为国家出力对于已然造反的农民起义,也大都采取招安,收编为朝廷的军队,自然就没有造反了

所以说,后世不理解宋江,认为他是窝囊的投降派,实际上是不了解宋朝的情况在宋朝,造反者大都是奔着招安去的,老宋不过是随大流罢了

这项制度的始作俑者,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得意的说,这样可以让国家‘发生叛乱时,有乱兵而无乱民;在灾年时,有乱民而无乱兵”他的天下,怎样折腾都出不了大事

必须要承认,这一手很有用,乃至大宋开国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所以反对派说,军队就是用来吸收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如果随意裁军,那么玩惯了刀枪、满身戾气的军汉回到地方,是要滋事闹事,影响社会稳定的

双方展开激烈争论,因为什么时间都是保守派居多,所以反对裁军的意见占了上风而且官家也怕裁军之后,各地治安急剧下降,眼看裁军之议就要泡汤……

但这时,文彦博得到了西府长官的支持当时的枢密使还是庞籍庞相公虽然在后世戏台上是个大白脸,但事实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他也认朝廷的冗兵之患太甚,应当削减

有了庞籍的支持,文彦博立下军令状——如果裁军以后社会治安出现问题,或者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唯我是问

男人要的就是这份魄力,文相公是不折不扣的爷们,在他的力主之下,官家终于同意裁军

在文彦博和庞籍的紧密部署下,各地厢军、边军中,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或自愿归农的,都可以回家这样国家可以节约军饷,民间也有人种地,老卒们也可以与亲人团聚最后全国累计裁军八万人,国内也没有发生什么恶**件,宋朝开国来的首次大裁军宣告成功,大大缓解了财政紧张

但是,还没来得及乘胜追击,两人便相继被搞了下去,其中搞掉文彦博时,陈恪还是出了大力的当时,他还很是得意,认为古人也不过如此,自己一个小小的书生,就能通过计谋,神不知、鬼不觉,把堂堂宰相搞下去

多年以后,随着他经历渐多,见识渐广,终于回过味来……提供黑材料的,是柳老爷子,找人弹劾的,还是柳老爷子自己明明被那老倌儿给当猴耍了……

不过一个柳老爷子,没有那么大本事,但整个将门集团有因为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大宋将门已经没有开国时的煊赫,变得十分低调但低调不代表不存在,曹家、王家、杨家、柳家、慕容家……这些开国功勋的后代,一直牢牢把持着宋朝的军界

尽管没有枢密院的兵符,他们一个兵也调不动,但军中就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的根本利益裁军就是在动他们的徒子徒孙,伤害他们的利益,自然遭到他们的反噬

百年积累的底蕴,一旦勃发,是出身微寒、骤登显贵的相公们无法抵御的

就连文彦博这样的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