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动手削藩,将高杨两家的势力慢慢消灭。我段氏子孙,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当窝囊皇帝了……”
“他们两家肯定也担心这个,所以不许阿兄再见宋使了。”
“是啊,”段思廉凄然一笑道:“阿妹,你可知道,若非宋使之来,杨家说不定已经造反了。”
“啊……”明月公主吃惊的捂着小嘴道:“造反?”
“阿兄不是吓唬你,他们不仅在滇西训练军队、打造兵器,还取得了高家的默许。”段思廉黯然道:“当年太祖皇帝善待杨家,想不到却种出今日的恶果。”说着痛惜的望着妹妹道:“杨家可不会像太祖那样善待咱们,阿妹,收拾好行装,等宋使返程的时候,我会求他们把你带去天朝的……”
“我是大理的公主,去天朝作甚?”明月公主的反应,却出乎乃兄的意料,她的脸上虽然写满惊惧,目光却十分坚定道:“他们不让阿兄见宋使,我去见!”
多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今天还有一更哈……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二八三章困龙(中)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210313:27:16本章字数:4513
一品江山第二八三章困龙(中)
原创
戒备森严的礼宾馆中,大理卫士层层把守外围,内院则交给了大宋的侍卫侍卫们得到命令,今天早晨,有重要的客人造访,不许放任何外人进内院。┝&网,,
内院中,使团的所有官员齐聚一堂,听这位客人讲述大理国的情形。
这个身材不高,皮肤粗粝,但双目精光闪闪的中年人,名叫张俞,自我介绍是一名常年在大理经商的蜀人。他对大理的情况,不是一般的了解,先为使团众人,介绍了大理国内,如今剑拔弩张的局势。然后又介绍起大理国内丰饶的物产:
“大理盛产良马、每年可以为朝廷提供上万匹战马;大理出产的甲胄不仅轻便而且坚固,是天下最优良的盔甲;大理的刀剑,因为当地的铁质好,所以吹毛透风,无论是坚固还是锋利,都远超大宋所产。”
“这么说起来,大理的军队岂不战无不胜?”见他把大理夸成花,有人不爱听了,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还是根深蒂固的。
“武器再好,士兵都吃斋念佛,这仗还怎么打?”张俞笑道:“而且我说得这些,都不是大理最值钱的物件。”
“那什么最值钱?”官员们问道。
俞沉声道:“大理遍地是钱。”
“这……”年轻的官员们尚且觉着有趣,但王珪的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他就算再平易近人,也没兴趣听过商人在这儿卖嘴皮子:“你倒是抓一把来看看?”
“我还真带来了。”张俞笑笑,打开随身带的一口木箱,拿出一块块用红绸包着的物体摆在桌上道:“诸位打开看看。”
年轻的官员们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上前把那些红绸揭开,只见里面是一块块黄绿色、黄褐色、绿褐色的石头。
“这不些烂石头么?”有人笑道:“能当钱使么?”
“不能,但加工之后就能了。”却也有识货的,只见曾布拿起两块石头,互相摩擦亦一下道:“这是铜矿石,而且是品相很高的铜矿石。”
“这位大人识货!”张俞赞道:“不错。大理境内,几乎遍地都有铜矿的存在,而且都是在浅层,易于挖掘。”顿一下,他石破天惊道:“与大理国的铜矿相比,我大宋四大钱监合起来的所有铜储量,不过九牛一毛。”
登时,屋里的气氛不一样了……
中国是个严重缺乏贵金属的国家。尤其在探采手段不够发达的古代。缺银少铜一直是历代君臣最头疼的问题。在商业空前发达,经济空前繁荣的宋朝,这就不只是头疼。而是要命的问题了……唐天宝年间,每年铸钱只有三十二万贯,宋初年的铸钱量就达到了一百万贯以上。之后连年增长,到了庆历年间,这个数字就接近五百万贯,这还不算铁钱和交子。
再往后,铸钱数开始萎缩,不是钱够用了,而是铜不够了……
翻开宋朝的历史,便会发现,大宋朝与严重的钱荒相伴始终。而在这个时代。钱荒就是铜荒。为了缓解钱荒,官府无所不用其极,太祖显德二年,便颁布了《铜禁令》,规定民间不得拥有铜器,除了寺庙的某些法器外,其余铜器全部收缴销毁。熔炼造币。
另外,为了减少所需铜钱的规模,朝廷还禁止铜钱流入川陕,禁止铜钱外流。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却仍然缺钱。也不知每年铸那么多钱。都上哪去了?宋朝人搞不明白,陈恪搞得明白。却不告诉他们。
但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国家缺钱带来的危机。对于生长在城市的人来说,他们所见的是市面上因缺少现钱而无法交易,当铺竟因没有现金,导致大白天停止营业。农村长大的官员,更能体会缺钱的危害,因为市面上找不到现钱,农民的产品卖不出去,无法完纳赋税,只得弃逃亡。
王珪曾经担任过户部侍郎,对此的体会更加深切。毫不夸张的说,因为朝廷缺钱,而导致百货不通,人情窘迫,国库空虚,每年所铸之钱,像泼出的水一样,立马不见了踪影。整个国家就像是极度缺水的人一样,都快要渴死了!
如果大理国真有那么多铜,如果都能输送到大宋去,那么国库必将充盈,民间也不会缺钱,真正的太平盛世,就要到来了吧!
口水,没有节操的从好些官员的嘴角淌下。
粗重的呼吸声中,使团的官员们,彻底明白这张俞,或者陈恪的意思了——大理内乱,大理有大宋的救命灵丹,该怎么办还用说么?当然是趁乱取之了!
“有密旨。”陈恪从袖中掏出一份黄绢,众官员连忙肃容听旨,展开道:“着尔等详看大理铜矿储量,是否方便运出,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及……若欲取之,计将安出,钦此。”
一片惊诧声中,众人终于明白——官家派遣如此大规模的使团前来大理,并非只为了个侬智高,而是有更重要的目标!
“仲方,你瞒得我们好苦哇,”王珪苦笑道:“离京前,官家曾言道,到了大理,你有密旨宣布,这才跟我们说。”
“王公见谅,事关重大,不得不慎重。”陈恪歉意的笑笑道:“来前,官家嘱咐,此事必须慎之又慎,一不可轻举妄动,二不可泄露风声,下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焉能不分轻重?”王珪呵呵一笑道:“跟你开玩笑的。”说着正色道:“说吧,你打算怎么办?”
“其实朝廷的诸多问题,无非就是个缺钱。虽然大量增加铜钱供给只是治标、并非治本。但国如一人,之病重矣,需先温补调养,待身子强健了再治病。”陈恪正色道:“张老板花了几十万贯,用了十二年时间,探出了几十处铜矿,足够我大宋挖掘百年。这正是我大宋急需的一剂温补方子。我辈读书人,总恨报效无门,现在建千秋之功的机会来了,又岂能错过?”
“不错,若大理国真能为大宋解燃眉之急,此乃天与之,不取必受其咎啊!”王韶马上激动道。这厮有些英雄病,平生最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就没有比这桩事,更合他胃口的了。
吕惠卿、曾布、宋端平几个,也都是只恨世上无事的性格,自然积极响应。
倒是几个老成的官员,面现难色道:“这事关国策,岂是我们小臣可妄言?”说完都望向王珪,却见他在捻须沉思……王珪在想,官家和相公这次煞有介事的安排,显然是有企图的。若自己毫无作为回去了,怕是后半生的仕途就要黯淡了。不过官家和相公们都知道,自己为官向来稳字当头,为何要派我来冒这个险?哦,这是叫我收着缰绳,别让陈恪他们过了火。
想明白来龙去脉后,他望着众人道:“既然是圣意,我等自然遵从,但在这异国他乡,想要办成此事,实在难比登天。”
“把大理变成大宋不就结了?”王韶沉声道:“这个国家一盘散沙,朝廷只要下定决心,精心筹划,就不愁拿不下来。”
“休想,”王珪瞪他一眼道:“万一偷鸡不成,可不是蚀把米的问题,是又为朝廷树一强敌!”光辽国和西夏,就够大宋的了,若再加上个大理,直接就得崩盘。
“硬取确实不好,也没必要。”吕惠卿道:“我们要的,是这里的铜矿,又不是这片土地。况且大理到处是蛮族,真要反目成仇,还怎么采矿?”
“不错,大理能称臣便足矣。”曾布道:“不过道路险阻,这是个大问题。”
他们这一路上是怎么来的,众人自然深有体会,想那铜锭多重啊,要是一车车往外运的话,一来风险太高,二来成本太高……不管大理谁当家,都不可能免费给你挖矿,朝廷是要支付合理报酬的。若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朝廷赔钱铸钱的话,此事也不可能长久了。
“这个问题我能解答,没必要走陆路。”张俞道:“大理国水系纵横,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譬如南盘江可通珠江走海运,金沙江可入长江,走河运,都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减少成本,使朝廷从大理办铜,运回内陆仍然有利可图。”顿一下道:“当然,这里的河道都是原始的,需要下本钱整修。”
“说起整修来,其实最简单的一条道,就是灵渠。”陈恪接话道:“一千五百多前的秦始皇,早就为我们修好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水道,咱们连最后一点困难都克服不了?”
陈恪知道,在八百年后的清朝,云南的铜产量,占了全国的九成五以上,所以这件事肯定可以干!
本月最后一天求月票……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奇书网—http://。Qisuu。
第二八三章困龙(下)
'奇·书·网]更新时间:2012103122:50:47本章字数:5308
一次激动人心的会议后,新科进士们变得壮志凌云,迫不及待想在这彩云之南,为大宋建立一番功业。但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干,当陈恪和王珪再次求见段思廉时,却吃了闭门羹。
“王上突发急病,必须静养,上使有什么事,和下官谈也是一样的。”大理相国高智升,一脸歉意的对二人道:可以全权代表王上。”
两人对视一眼,万万想不到,大理的王权,已经暗弱若斯了。和高智升敷衍几句后,他们便转回礼宾馆。
“看来……”马车上,王珪涩声道:“求封一事,只是大理王一厢情愿,别人未必同意。”
“嗯,这应该是高家和杨家共同的态度。”陈恪点头道:“若这两家保持一致们还真无计可施。”
“就知道没那么简单……”王珪叹道。
“不急在一时,事情总会起变化的,”陈恪安慰他道:“况们这次来,也没有硬性的任务,主要还是观察为主。”
“你能这么想就好。”王珪笑道:还真怕你乱来,不好收拾呢。”
“怎么会呢知道轻重。”陈恪的笑容让人很没信心。
回到礼宾馆,便见李全神色暧昧的笑道:“大人,艳福来了。”
“什么艳福?”陈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大理公主,在里面等你呢。”
“?”陈恪奇道:“作甚?”
“看来汴京城的风月班头,在大理也是一样有吸引力啊。”王珪也不正经的笑道:“状元郎要为国争光哦。”
“那公主是花痴么?”陈恪嘴上虽然吐槽,心里却一点也不反感,和美人打交道,总比那些满脸褶子老家伙舒坦。便往客相见。
只见那明月公主今日没穿戴繁琐的朝廷命服,只穿了一件薄如蝉纱、洁比雪艳的蜀锦六幅拖裙,越发像一朵出水芙蓉光彩照人。尽管陈恪在汴京见惯了绝色,但还是暗暗赞叹,这风花雪月之地。果然是出美女啊。
“奴奴冒昧前来。”明月公主起身福了福,柔声道:“让陈大人见笑了。”
“哪里哪里,”陈恪笑着请公主坐下,自己坐在一边道:“公主降尊纡贵,下官荣幸的很。只是不知公主有何贵干?”
“奴奴深慕华夏,自幼酷爱诗书,然而偏居西南,苦无名师指点。多少年来只能闭门造车。这次天朝文曲星前来。心中不胜欣喜,故而冒昧前来求教。”明月公主说着,将一本诗册双手奉上道:“肯请大人不吝赐教。收这个女弟子吧。”
“赐教不敢当,共同切磋吧。”陈恪微笑着接过诗集,掀开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娟秀中带着英气的字体,遂点头笑道:“好字。”
“大人过奖了。”明月公主难掩欢喜道。
陈恪再看她写的诗,竟然功力十足,不禁更加刮目相看。其中有两首他十分喜欢。其一是:
“淡妆轻素鹤翎红,移入朱栏便不同。应笑西园桃与李,强匀颜色待秋风。”
另一首是:
“桃花流水本无尘,一落人间几度春。解佩暂酬交甫意,濯缨还作武陵人。”
这样的诗,语句境界均无懈可击。更难得的是,其中有女子中罕见的胸襟格局,让他赞不绝口:“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