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

第54章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54章

小说: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火昏暗,船身摇摆,这样的条件下,他还在坚持读医书。无双伸手掩了书,嗔道:“别看了,会看坏眼睛的。”

“好。”王孟英听话地丢开书,朝妻子笑笑。

从船舱窗子望出去,水面一片黑暗,只有零星渔火,夜色沉沉没有尽头。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王孟英低低地背诵出诗句,感慨道,“这诗描写得真精准啊。”

“你愁什么呢?”

王孟英收回目光,看向妻子,“跟了我,让你吃苦了。”

无双靠在他肩膀上,“嫁给你,我求的是才,不是财。我觉得很好,你又何必替我不值?”

王孟英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睡梦中的孩子不安地翻了个身,又沉沉睡过去了。他们枕着的包袱里有个宝贝砚台,这就是王孟英家当中最值钱的东西了。

他自己说过,在父亲去世以后,他出来闯荡,就带着这块砚台,现在回乡,也还是一块砚台——“即携一砚以泛于江,浮于海,荏苒三十余年,仅载一砚归籍”,所以后面出版的一本医案集的名字,他就给起成了《归砚录》。

这一年,王孟英四十八岁。

一个四十八岁的人,在外头混了半辈子,最后家当却只有一个砚台,从我们现在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角度看,他活得太失败,几乎可以做为成功学励志讲座的反面典型了。

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的中医著作,救治了那么多的濒于死亡的患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成功的。

至少,他实现了对父亲的承诺:做个对世界有用的人。

见他叹气,无双握住他的手,恳切道:“不管怎么样,我都在你身边。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了,孟英,你还有我。”

王孟英低头,望着她如水的眸子,情不自禁地伸手搂住她腰身,低头吻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三千字哦。。。多吧!

78

78、海昌 。。。

他们风尘仆仆到达海昌,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房子落脚。

那房子已经被主人家弃用了几年,他们住进去时,屋顶满满是蜘蛛网,地板和家具上也覆盖了厚厚的灰尘。

“咳咳……咳……”无双捂着口鼻,把行李放下,“今天先把卧室整理出来,好让孩子们歇息,别的以后慢慢再清扫。”

“也只能如此了。”王孟英看看困得东歪西倒的孩子们,动手找出扫帚抹布当即干起来。

一家人胡乱把里屋清理了一遍,把铺盖一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睡了上去。因为舟车劳顿、身体累到极点,他们顾不得挑剔环境,一个个睡得雷打不动。翌日睁开眼睛,晨曦明媚,无双顿觉身体清爽了一大半,四肢也不那么酸痛了。

强忍着继续赖床的懒劲,她坐起来,轻轻摇了摇王孟英的肩膀,“起来了……今天好多事儿得张罗呢。”

王孟英眨了眨眼,叹口气,也爬起床。

他们得打扫房屋,重置锅碗瓢盆,还得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容不得懈怠啊。

他们出门买生活用品,回来时忽见一名男子站在门口张望,显然是等着他们。

男子看见王孟英,走上来道了万福,“请问是王孟英王先生吗?”

王孟英两手正拎着几捆大葱呢,见状,他忙脚乱地回礼,“不才正是王孟英。不知有何贵干?”

“我是东边曹万福家的。主子打发小的来打听,是否杭州的王大夫来了海昌,让请过去做客呢。不知先生明日可否得空?若有,回头就派人送帖子过来。”

王孟英万没想到刚到海昌就有人来请,一时没反应过来,怔在那里。这表情落在男人眼里,以为他在为难,便又说:“我家主子还说,先生刚到海昌,必是诸事不便。若不是家中太太沉疴渐重,不敢叨扰。就劳烦先生半天时间走一趟。”说着长揖一拜。

王孟英踌躇着望向无双。她微微颔首。王孟英于是回头答应:“那明天我就走一趟吧。”

来人大喜而归。

本想着头几天夫妻俩好好计划一下,好歹弄个家的模样,结果回去还没歇多久,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拨人请王孟英,踏破了门槛。

原来,海昌当地的老百姓听说王孟英回来了,不得了!那可是钱塘城里的大名医,马上各方乡绅士族纷纷派人来请他看病。由于来请的人好些是住在下面乡镇,王孟英往往来回就一整天,所以家里的事都压给了无双。王孟英很愧疚,却无可奈何。

其实看到丈夫真这么受百姓欢迎,无双心里不知有高兴。

我们来说说这个时期王孟英的一个医案。

那是他被吕慎庵请到海昌下面一个小镇,叫做梅泾,给一位沈夫人看病。沈夫人两年患了“带下病”,此病顾名思义,众位女看官都懂的。带下病其实不算太棘手,棘手的是她同时患了另外一个病,就是腹泻。她每天早晨都要写肚子,白天却没什么大碍,然后整天肠鸣胸闷,人消瘦,月经越来越少了。

两种病搅合在一起,就非常的困难了。在现代来说,这可能是慢性结肠炎一类的病症。

给她看过病的大夫,有的认为是体内湿热,用清热化湿的方子来治病,当时有效,喝完药立即就止泻了,但远期效果并不好,总是复发。

还有的认为她早晨泄,应该是个脾肾阳虚,用补脾补肾之药来治疗,又是当时效果很好,过一段时间又复发了。

王孟英给这位患者诊完脉以后,说了几个词儿,“脾胃虚弱,肝木来侮,生化无权”。这话什么意思呢?他这是借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表达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肝属木,而五行里面“木克土”,也就是说肝欺负脾胃了。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中医总用五行来说事儿呢?肝,由于属木,情绪方面的问题都贵肝木管。比如说您情绪抑郁了,不舒服,觉得特别郁闷,那么就会“克土”,也就是影响消化系统,没有食欲。

无独有偶,现代医学也认为,情绪非常激动,生气,这时候吃饭,一定吃不好。有人就是因为暴怒,回头胃就疼了。

中医就特别简单地用“木克土”来说明了这个逻辑关系。

这沈夫人患者就是肝木克脾土,脾胃被抑制了,所以她的月经越来越少,以为她吃不好,吸收的营养越来越少,她的人也越来越消瘦了。

病理梳理清楚以后,王孟英对症下药,开完方子他就回海昌了。沈夫人吃了药之后效果如何,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是下乡看病的,当时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也无法探知。

后来,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从梅泾来的秀才,秀才认识她。王孟英就关切地问起了她的病情。

结果那秀才大赞特赞,连声称王孟英为神医。他说,那沈夫人吃了王孟英的药之后,只四副就痊愈了,再也没有复发。

咦,刚才还说这混合病十分棘手,怎么王孟英四服药就好了呢?

原来,王孟英开的方子,首先有补脾胃的药材,然后有两味疏肝气的药,白芍和牡蛎。白芍是柔肝的,牡蛎是收敛肝经之气的。

然后王孟英在这方子里面用了张仲景发明的“乌梅丸”的思路,这是专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症的方子。

张仲景说过,这种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表现的就不是一个寒或者单纯的一个热了。大家不要这么机械地来分析病情。病发展到复杂的阶段,往往是寒热错杂的,都掺和在一起了。我们要把寒药和热药一起下去才行。

“乌梅丸”就是针对寒热错杂的,寒药有黄连、黄柏,热药有附子、干姜等。①

王孟英基于这样一种高明的治疗思路,给沈夫人下药,结果效果很好。

在现代有比较多人患慢性腹泻,西医对这种病基本是没有办法的。许多现代医生用乌梅丸的思路来调治,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

夜晚,一灯如豆。

冬至过后,一天冷过一天,夫妻俩洗漱完毕,早早钻进被窝。

来海昌已经三个月有余,总算有了一点安定的感觉。无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翻了个身,说:“下午收到沈夫人家捎来的布匹和芽茶,说是谢礼。”

王孟英眼皮不住地打架,懒懒回道:“哦,沈夫人,那是我去梅泾时候看病的患者。”

无双忽然露出个奇奇怪怪的笑容:“来人还顺便带来了吕夫人的消息。”

王孟英一听,一下子就清醒了。

注①:乌梅丸医案来自《大国医王孟英》第五集《乱世名医》。

79

79、巫山云雨 。。。

王孟英讪讪的,企图用傻笑含混过去。

无双却不给他这个机会,飞了一个眼刀过去,哼道:“人家学给我听,你在吕夫人那儿闹了大笑话。这笑话如今传到我耳朵里,不知真不真?”

原来,王孟英给吕夫人看病之前,没打听好人家究竟患了什么病。他一进屋,当即瞠目结舌呆在原地。那女患者竟然光着身子躺在床上(裸衣而卧)!!!她神智已然不清,但幸好还知道来了外人,迷迷糊糊拉起被子盖住胸口。

有看官问古代诊病如果患者是妇女,是不是就不能诊脉,隔着帘儿,还需要拉根丝线啊?从这则医案来看,似乎民间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这还有一光着的呢。

发生这种意外之事,患者家属连连赔罪。王孟英慢慢回过神,这才进屋给人诊了脉,脉象是细而无神,再看这位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浑身大汗,似乎是热的,但是身体的肌肤很凉,咽喉痛,不能喝下水,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还心烦。

王孟英分析,这是外假热,内真寒啊,是肾阳极亏,虚阳外越,所以才在外面表现得像是热证似的,其实不然。

于是开了熟地一两、肉桂、附子各一钱,菊花三钱,药熬好后,等到晾凉了再给患者服用下去,一付药以后,患者的症状就消失了(诸病如失),当天就可以喝粥。

当然,王孟英回家后并没有把这事告诉无双。如今她从别处知道了,来兴师问罪。王孟英既不承认也没否认,只干笑道:“你这吃的哪门子的醋呀!”

无双一扭身子:“我才没有吃醋呢!”

王孟英连忙坐起来,握住她的手赔笑,“是是是。你明白的,医者父母心嘛!在大夫眼里,病人都是一个样儿,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只望闻问切,别的一概不管。”

无双一摔手,装模作样道:“是呀,我理解~!所以啊,万一我病了,你也医不得家里人,请外边大夫来看也一样的。正好呢,这几天我腰酸,考虑找人来捏捏。”

王孟英脸色一变,张口待说什么,便被她捂住了口。昏暗灯火下只见她嫣然一笑,“别反驳。驳了,可就违背了你刚说的医者父母心了。”

说罢,轻轻推开王孟英,回身倒入被窝里,伴随着咯咯的笑声。

王孟英一咬牙,掀开被子覆在她身上。她呀了一声,推他,“你要干什么?!”

他咬牙切齿压住她肩膀:“不许别人给你看。你的身子只有我能看!”

“凭什么啊!你自己说的话,自己打嘴巴!”

“打便打!你不一样。我早就忘了那女人什么样子了,就只记得你的……”话没说完,他缩进被窝里,动手解开她的衣衫。她咬唇吃吃地笑,握住他得肩膀,头往后仰。

女性乳酪般优美的胸脯展露在眼前,他的目光流连着,慢慢往上,看见她似笑非笑,眼眸里泛着秋波。她猛地把王孟英拉向自己,富有弹性的唇互相吮吸着,欲罢不能。半晌,分开的两人都急剧喘息着,互相盯着,两人的瞳孔中都映出彼此的身影。

在失去所有意识之前,她只记得自己说了句话,“记得轻点……”

这一夜,欲望像朵花儿一样绽放了。

*

就在王孟英给各处的患者看病的时候,公元1856年,广州中英双方因“亚罗号事件”,一系列争夺连番上演,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久,洪秀全也打了过来,1860年,杭州失守,王孟英的弟弟是在半夜从城墙搥根绳子跑出来的,最后也跑回了海昌。

王士涛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王孟英听了之后,手中的杯子掉在地上,碎成几瓣。他退后几步,不能置信地摇摇头,抖着问:“他……去世了?”

有一个人,他曾经发誓下半辈子跟着王孟英,为了王孟英他辞官追随到了钱塘。但是当王孟英逃难到海昌的时候,他没有跟出来。他,就是王孟英的义兄,周光远。

他没有来得及从杭州城里撤离,结果被太平军围困了,当城破之时,钱塘一片乱纷纷,在战乱和动荡中,周光远非常不幸地去世了。

王孟英哭倒在地,非常悲恸。他徒劳地伸出手,想在空气中抓住些什么,却落空了。天地间一片空茫茫。

在他生活最困窘的时候,是周光远慧眼识英雄,非但帮年幼的王孟英度过了难关,还帮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然后在周光远几次生命垂危的时刻,都是王孟英凭借自己独到的医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