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易丹] 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四、科学研究) >

第1章

[易丹] 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四、科学研究)-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7 第4期   … 互联网络
易丹
    现在该谈谈交互网络的科研用途了。
    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Hollis系统上查书目时,可以将查到的资料储存到自己的E…mail帐号里去。同时,在我自己的帐号里,我也可以tel到这个Hollis系统去查阅图书馆的书目,并采用我的机器菜单上的FTP将这些资料传输到我的硬盘或软盘上。当然,我从FAS网中也一样可以将查到的书目FTP到我的帐号里。
    FTP神通广大。FTP是File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模式)的缩写,这个传输模式可以让交互网络上的用户在不同的电脑和网络之间传输文件。
    我如果发现自己对冰岛人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是否吃冰激凌这一学术问题不太了解,就可以通过交互网络到冰岛的某个机构的资料库中,找到有关这方面的人类学文件,再用FTP把那些文件传输回来。同时,我还可以再到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到那里找有关冰岛人吃冰激凌的人类学材料,将它们也FTP到我的机器里,以便同从冰岛传输回来的材料作一番对照。
    一般的规矩是,在获取这些文件的时候,我并不需要提供我的姓名,只需要告诉他们我的地址就行了。因为这些地址和资料的主人不想知道是谁在调看文件,只想知道这些文件被传输到了什么地方。我说去冰岛调用有关吃冰激凌的资料,当然只是举例而言。不过,我想这个开玩笑似的例子已经最好地说明了FTP的用途。
    要找文件,就得事先知道有这么一个地址,还得知道在这个地址上有我想用的东西。地址可能是你自己在其它地方找到的,也可能是你的朋友告诉你的,还可能是你在交互网络上通过另外的一些工具查到的。一般来说,如果你“取下”的文件是一份很短的文章,那花不了多少时间;如果你“取下”的文件是一篇分了章节的论文,那就得有些耐心了;而如果你将“取下”的文件里有图像文件,那你就更得耐心等待了。
    当然,“取下”文件的速度也取决于你的机器的情况,和你所在网络的使用人数。一本有关交互网络的教科书这样教导说;FTP在一个地址上的操作,往往会给别人的工作造成影响。考虑到这一点,你所有的FTP最好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后进行,比如说最好在深夜。很明显,在凌晨两点时的数据传输速度比在下午两点的时候更快,更少破坏性。
    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在交互网络上FTP一篇大块头的学术文章(或一整套三维动画的游戏),你最好在你的寝室里装上电脑,把闹钟调到凌晨一点。听到闹钟响后,你就起来,睡眼惺忪地钻进你的帐号,再钻进你要取文件的地址。当机器开始执行任务后,你还可以又回到床上去睡两个小时。两小时后,你再起床,检查一下文件是否被完整地取回来了。然后,你打一个哈欠,又倒床睡去。
    在学校科学中心电脑机房里,我显然不可能霸占一台机器,数小时地在那里进行FTP,这太违反“网络规矩”(iquette)。事实上,我有一次这样的不守“规矩”的经历。
    我在ARCHIE上找到美国华盛顿州的一所大学的地址,他们在那里有一堆有关文化隔离和文化交融的东西,好像是一次研讨会的结果。这正是我在自己的研究项目中极端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连接上那个充满希望的地址,浏览了一下他们储存在那里的一些文章的题目和提要,决定其中有一篇文章好像比较合乎我的口味,于是,我就开始了FTP。我要先将文件取下来,放到公用的硬盘里,然后再把它倒腾到自己软盘上。
    谁知这机器一开始取文件,就取了近一个小时还取不完。
    电脑机房里几乎每一台电脑前都坐着人,同时还不断地有人在过道里走来走去,寻找空下的位子。
    一边看着我面前的机器在绷紧了肌肉咬紧了牙关吃力地做着FTP,我一边感觉到似乎所有从我背后走过的人,都皱着眉头在无声地咒骂我,抱怨说我不该在这个时候来这里从事这样一项最不该从事的活动。我越是这样感觉,就越是不能忍受那机器恼人的速度(这是一台IBM486DX33,应该说比较快了),以至于到后来我差点就决定放弃了。直到我隐约觉得我的背上可能已经被别人看得或骂得冒出汗来,那份文件才算取完。
    在网络上寻找东西,除了ARCHIE外,还有很多可以用的软件工具。由于我本来就无心钻研交互网络的各种软件,也没有时间去一一试验那些工具,我就在选择我所要用的软件工具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张嘴问别人在用什么。
    别人告诉我,寻找工具中,Gopher是最好用的之一。
    于是我就开始学习Gopher。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将Gopher翻译成中文。据说,当初明尼苏达大学的网络狂热分子在创造这个软件时,也创造了这个名字。它是从英文的“go for it(去把那东西拿来)中浓缩出来。如果将中文的“去把那东西拿来”简化成“去拿”,显然有些不清晰;如果将Gopher这个词的音翻译出来叫做“哥佛儿”或者“高服”,更是不伦不类。当然还可以把它翻译成“高手”,这就几乎有些香港翻译片的味道了。
    我第一次进入Gopher,是按照书上提供的地址,直接tel到了明尼苏达大学的Gopher服务器。后来,我又在哈佛大学的FAS网中,也找到了这里的Gopher。两个Gopher的菜单有一些差距。下面是哈佛大学Gopher根目录:
    关于文理学院的Gopher
    电脑新闻,记录和协助
    课程信息——课程表,
    系,研究所和委员会
    新生有关信息
    图书资料
    出版物
    学生有关信息
    学生组织(以字母顺序排列)
    VINE(校园有关信息)
    哈佛大学的其它Gopher
    其它Gophert和交互网络服务
    从这个根目录中,我又挑选了“哈佛大学的其它Gopher”。进入子目录后,屏幕上一共列出了29项选择。这就意味着,哈佛大学一共有29个Gopher在听候我的调遣。
    我看了一下,那些Gopher基本上都是理科专业的,文科方面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其中包括“肯尼迪政治学院”。因为我的朋友凯文的缘故,我决定去政治学院看一看。
    于是我进入了第二级子目录,下面的各项出现在我的屏幕上:
    肯尼迪政治学院
    其它哈佛大学的Gopher
    图书馆
    波士顿地方有关信息
    其它Gopher和交互网络服务
    电话号码簿
    查询工具
    从这当中,我又选择了“其它Gopher服务”,进入到第三级:
    按地区排列的Gopher
    由主题定义的Gopher空间
    有关Gopher的信息
    交互网络文件服务(FTP)地址
    新闻
    美国政府Gopher
    明尼苏达大学Gopher服务器(“Gopher之母”)
    既然我进入的是政治学院的目录,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美国政府Gopher”这一项。当我一进入这第四级目录,美国政府的Gopher名单便如潮水一般涌上屏幕。我无法在这里将它们列出来,但我还是细心地数了一下它们的数目:一共有139个Gopher。其中,我看到了白宫的Gopher,也看到了国会的Gopher,再就是各个部委和国家科研机构,等等。
    我从美国政府那里退了出来,退回到第二级,选择了“其它Gopher和交互网络服务”,进入到另一个方向的第三级:
    所有Gopher服务目录
    交互网络跋涉者指南
    交互网络FTP地址
    交互网络巡猎
    天气预报
    我在这中间选择了“所有Gopher服务目录”,进入到第四级,眼前一下又开阔得惊人了:
    全世界所有的Gopher服务
    查询全世界所有的Gopher服务器
    用Veronica查询Gopher空间的所有题目
    非洲
    亚洲
    欧洲
    国际组织
    中东
    北美洲
    太平洋地区
    俄罗斯
    南美洲
    以终端为基础的信息
    以WAIS为基础的信息
    Gopher服务器登记注册
    我从这当中选择了“亚洲”,进入第五级目录;再从“亚洲”的目录中选择了“中国”,进入第六级;在“中国”一级里,我觉得眼前似乎突然又狭窄起来:列在目录里的只有寥寥可数的几所大学的Gopher。我感到有些失望和压抑。
    于是我又回到了第一级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Gopher。
    多年前,我抱着一本有关DOS的书下狠劲儿死啃的时候,我就对DOS在电脑硬盘上管理文件的方式十分感兴趣。文件被DOS分别储存在一个树状的结构里。你先有一个根目录,然后在根目录上建立子目录,在子目录下又可建立下一级的子目录,在那下面,你还可以再建立更下一级的子目录,于是就有了子目录的子目录,再加子目录的子目录……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然后,在建立起的目录和目录之间,你可以任意地从一个目录跳到另一个目录,或者说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你也可以先回到根目录后,再一级一级地沿着子目录、孙目录和曾孙目录往上爬。如果你的硬盘是无限大,那么你建立的这棵文件树也完全可能是无限高无限大。在这当中,最令人愉快的当然不是目录的容量有多大(我的机器里只有540兆硬盘空间),而是使用者可以变成一只身手矫健的灵猴,自由地在不同的目录之间跳跃。
    在我借助于“网络地界”在全世界的网络中乱窜时,我所感受到的自由度同我在一台机器上往来于文件目录之间所感受到的自由度是没有区别的。
    用我的从科学角度来看肯定是不精确的比喻来说,交互网络是一个无限放大了的硬盘文件管理树。在这里,你能够想象有多少层子目录,就有多少层子目录;而且,就像在你自己家里的机器硬盘上一样,你在这无数的子目录之间跳跃不费吹灰之力。
    换个说法:如果说在一台机器上的一只2G的硬盘再加上一只CD—ROM提供的是海量信息的话,那么在网络上迎面涌来的就是天量的信息!难怪有的人现在提出,当网络进一步完善之后,网络电脑——那种不要硬盘不要光碟驱动器的电脑——就应该取代目前的个人电脑而成为主流了。尽管如此,我有时也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从交互网络上所获得的与我的研究有关的信息十分有限。
    充盈于交互网络中的科学研究资料,大量的还是与理工科有关的东西,这是大概交互网络的“基因”所决定了的。我所能够查询到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信息,大多都停留在简洁的说明和提纲的水平上。
    我想,对于那些经常性的交互网络的用户来说,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似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题目。在交互网络上,要么是理工科的研究信息,要么是一般人喜欢的日常信息,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似乎还没有正式登上网络舞台。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对于那些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人来说,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电子化,并拿到交互网络上去交流又好像不是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事情。
    我问过一个哈佛大学东亚系的教授,问他是否对交互网络感到兴奋。
    他说他不是一个老古董,他不反对技术革命,但他对交互网络的兴趣仅仅限于用它收发电子信件。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业余爱好的话,他倒宁愿去读那些畅销的神秘侦探小说,而不愿将自己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拴在电脑屏幕前。
    作为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我无法不面对交互网络和电脑这样的现实。我还有一半多的生命将在二十一世纪度过,我无法想象我在离开了这一切之后是否还能生存下去,信息像机器一样,也可以构成人的异己力量。
    人发明了机器,但机器无论从力量、持久性、精确性、毁灭性等方面都超过了它们的发明者,于是人感到自己比机器低能,自己受到了机器的压抑。同样,人发明了交互网络,交互网络传递出大量的信息,大量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人也会感到压抑。
    工业时代是人和机器的异化时代,信息时代则是人和信息的异化时代。
    虽说信息异化肯定会给人带来一些不适,但我们还是需要信息。
    不管怎样,我发现我自己对于交互网络的兴趣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对它的反感虽然也时常会有,但总的说来不至于抵消了兴趣。这大概也就像冲浪一样:开始呛的海水会多一些,越到后来,高高在上地驾驭波浪的时候就会多一些,呛到喉咙里的海水自然也就会少一些了。
    毕竟,我们还是需要交互网络这样的东西。
    我们人类在文明成长的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