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末日预言 >

第21章

末日预言-第21章

小说: 末日预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指在北方出现了真龙天子的迹象。此时,在蒙古草原上,正有一个人励精图治,以图一统中华。此人,便是成吉思汗。而宋王朝的灭亡,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了,只剩下唯一的问题便是时间。当元军直逼临安的时候,大宋的天子被抓,宋王朝彻底覆灭了。最后一句“长天碧水叹弥弥”描写的事情更加凄惨。当残留的宋军部队被元朝的追军赶得穷途末路的时候,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

从此,天下改朝换代,再也不姓赵了。

第三首预言诗是在讲元朝的石师,诗曰:“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意指普天之下将会发生一场大巨变。第二句“忽逢甲子又兴元”的首字“忽”则说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而“兴元”则是指元朝的兴起。忽必烈登基称帝的那一年,正是农历甲子年。之后的“年华二八乾坤改”,是说在元朝统治天下80年之后,必将又经历一次乾坤变革。从宋亡到元灭一共是88年的时间,直到朱元璋建立起了明王朝,才有了“看尽残花总不言”的结局出现。

第四首诗写道:“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很明显,这首诗是在讲大明朝的国事了。

“英雄起布衣”,无疑是在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从平民老百姓中来的,而朱元璋不但是个平民百姓,更曾是个一无所有的叫花子。他并不是京畿望族,但却能够一统天下,因而说“朱门不是旧黄畿”。但时隔不多久,便有燕王朱棣谋朝篡位,故“飞来燕子寻常事”并不是没有来由的预言,这件史事被后世称为“靖难之役”,此也正是《梅花诗》预言最具有代表性的预言之一。直到末句的“开到李花春已非”,直接点明了明王朝的灭亡。“李花”和闯王起义的李自成脱不开干系,正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彻底终结了崇祯皇帝的江山美梦。

到了第五首诗的时候,《梅花诗》已经把时间的跨度写进了大清朝。诗中写道:“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前两句中的“胡儿”显然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胡儿骑马走长安”了,天下必定是属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开辟中原海境宽”更直接点出了清朝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但最后两句,却跨过了整个清朝的历史,把叙述重点放在了颠覆清朝的两次起义上。“洪水乍平洪水起”指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清光宜向汉中看”中的“汉中”则道出了武昌起义的地点。这两次起义,一次使得清王朝的元气大伤,另一次结束了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

至此,从宋朝直到清灭亡的漫长历史中,《梅花诗》不紧不慢地把王朝变迁之事讲来,作者邵雍犹如在叙述自家往事一般,将后世的历史完全囊括在自己的预言中。

另有不得不说的一点是,《梅花诗》的最后一首诗也提到了一个大同的世界。诗中写道:“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意思是指,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有一个大同的世界出现,到那时,四海兄弟皆是一家人,那才是真正的终极梦想所在。

然而,《梅花诗》同样被不少人认为是牵强附会的诗歌而已,和预言完全扯不上边。《梅花诗》中的十首诗歌以及尚未实现的美好梦想究竟是对是错,恐怕在一千个人的心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概念,这也恰好是预言诗本身的魅力所在。

《步虚大师预言》:详解中国百年历史

步虚大师是隋朝的一员武将,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于天台山出家避难。《步虚大师预言》则是步虚大师写就的一篇乩文。相传,在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七日,北京西山碧云寺清虚楼的主人高静涵居士请得隋冲的步虚真君降乩。而在民国初年,这一道乩文又再一次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在整篇乩文的预言中,其提到了光绪帝之死、清廷灭亡等大事件,因而写这道乩文的人被认为是某一个神仙,因而才能够知道后世千百年的各个事件。在道家的神仙体系中,地仙或者人仙能够预知到数百年之后的事情,因而当初上山为道的步虚大师便被后世人认定是已经飞升成为了地仙或人仙。

《步虚大师预言》的开篇写了一道序言,其中提到:“昔因隋乱采菩提,误入天台石宝西。朝饮流霞且止渴,夜餐玉露略充饥。面壁九年垂大道,指弹十代换新仪。欲我辟途途误我,天机难泄泄禅机。”这首诗被认定是步虚大师自我叙述的平生修行之事。因为隋朝的战乱而进山修道,他苦修整整9年的时间才最终得道。因为一次偶然地往后展望,不曾想却写下了这首预言诗而泄露了天机。

《步虚大师预言》总共只有480字,但正是这篇不到500字的文章,却在此后的历史中见证了种种与家国性命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整篇预言诗的一开始便提到:“云暗暗,雾愁愁,龙归泥土塑猕猴,三岁孩童三载福,月下无主水空流,万顷烟波一旦收。”这句诗,向来被认为是在讲清末皇帝宣统的故事。所谓“云暗暗,雾愁愁”是指当时的朝廷是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因而庙堂之上便显得日月无光,连飘着的雾气都变得愁云惨淡。“龙归泥土塑猕猴”的意思是说,真正的真龙天子钻到了泥土里面,而却在朝堂上祭拜那泥塑的猴子。言外之意是指,宣统皇帝就是那泥塑的猴子,而真正代表皇帝的“龙”则是那早已经过世的前辈父兄。

这里还暗含着宣统帝登基的一个典故。史书记载,宣统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3岁的小孩子,因为天气冷,且登基典礼冗长而无聊,坐在龙椅上的宣统皇帝大哭不已。3岁的孩童根本就没有见过如此大的场面,当时是由摄政王抱着宣统帝坐在龙椅上的。当宣统皇帝哭个不停的时候,摄政王便不停地对他说:“一会儿就结束了,一会儿就结束了。”然而这句话也正像是个咒语一般,无意中言中了清王朝的宿命已经长久不了了。因而,之后的《步虚大师预言》中便紧接着写道“三岁孩童三载福”,暗示说宣统皇帝只有三年的福报,此后便是大的劫难的开始。

后一句“月下无主水空流”,有人试图用解字法来解释这句诗,但无论是在繁体字还是在简体字中,均没有这么一个字出现。唯一的有些拗口的解释是从“主”字入手,有个“水空流”,水流干了,这便是一个清朝的“清”字。三点水干了,又月下也无主了,这个主跑到月上去了,除了清朝的“清”字之外,其他的解释便显得更加荒诞。

预言诗之后便提到了“万顷烟波一旦收”,这是说万里江山在顷刻之间不在了,全中国改朝换代也只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一旦”便是宣统皇帝的“宣”字,无疑这句话是在指清王朝的灭亡。

接下来的一段,却提到了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君作祖,质彬彬,万里长虹破浪征,黄鹤楼中吹玉笛,八方齐奏凯歌吟,旌旗五色换新新。”据后世的推论,这段诗的指代意义更要鲜明许多。

“君作祖”的意思是“你就是祖宗”。有了祖宗,自然要有孙辈的人出现。后一句的“质彬彬”并不是一句完整的话。整句话源自《论语》,其中提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预言诗中唯一把“文”字隐藏起来,这便恰恰就是其要叙说的重点。因而,把这两句综合起来指的便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孙文先生。

“万里长虹破浪征”是说孙文先生为了中国的革命而奔走呼号,不远万里,从美国的檀香山乘风破浪回到祖国。因而,这句话一方面写实,另一方面却极其具有象征意味地提到孙文先生破的万里巨浪正是阻碍中国民主革命向前进的各种顽固保守势力。

之后,步虚大师的预言诗把话题一转提到了黄鹤楼上。“黄鹤楼中吹玉笛”是在说黄鹤楼上也响起了革命的号角。这里,是黎元洪的驻地,也正是他宣布要帮助孙文大兴革命之事的地点所在。“八方齐奏凯歌吟”则在极力形容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之势,这星星之火,必定可以燎原。

直到最后一句的“旌旗五色换新新”,更鲜明地和历史出人意料地符合在一起。革命之后,必当立国,而民国的国旗便是五色旗。所以这句诗也就指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下文中,步虚大师还指名道姓地提到了袁世凯的叛变,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等历史事件。而在整首预言诗的最后,步虚大师还提到了一个大同的世界。诗中写道:“世宇三分,有圣人出,玄色其冠,龙张其服,天地复明,处治万物,四海讴歌,荫受其福。”

此句一向被认为是整个预言的终结,以及人类历史的最终归宿。“世宇三分”是顶极大事,是乱世的表现,而终将会有圣人出现,黑色头发,黄色衣服——有人论述说这句是指黄色衣服的僧人。“天地复明,处治万物”指万物将由所表现出的善恶定功过,唯善者得福也。

其实,这个终极预言看起来更像是教人向善的一句劝善引言。毕竟,在预言诗的结尾处,步虚大师还写道:“茫茫天数本难知,惟在苍生感太虚。老僧不敢多饶舌,泄露天机恐被诛。”历史是何种走向,只有上天才知道。谁才是历史的主角,在剧终时方可真相大白。如步虚大师这般成仙得道之人也不敢过多泄露天机,世人何苦还非要从尚无定论的预言诗中去搜寻那杳不可得的命数呢!

《藏头诗》:唐朝预言家的游戏

《藏头诗》出自唐朝最伟大的预言家李淳风之口。和《推背图》不同且又有些相似的《藏头诗》,源自李淳风和太宗之间的一系列对话。在一问一答中,李淳风把后事将会发生的事情用一首首藏头诗展现出来,在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同时,又避免了有泄露天机的风险。

时值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唐太宗李世民把李淳风召到殿中问道:“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代?卿为朕历历言之。”意思是说,当今大唐的天下已经平稳了,李世民的心中也自然不再愁虑会不会有叛军突起等事情。但居安思危,他想知道自己的江山能够坐多久,将来会是什么人颠覆掉大唐的社稷。李世民不禁在为自己的江山着想,更在为子孙后代的皇位着想。因而,他想要让李淳风能够把未来的状况讲给自己听,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李淳风回答说:“欲知将来,当观已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这是一句很官方的回答,犹如蜻蜓点水一般,虽然看似是回答了皇上的问题,却永远都如隔靴搔痒,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

太宗皇帝也不依不饶地说,既然你知晓术数之学,就可以往后推演我朝若干年,谁将来会亡国,国家又会被谁灭掉,一定早就有天数了。李世民说得很明白,他想要知道的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教训。李淳风却回答说,这是天机,是不能够泄露的。

李世民又对李淳风说,在这里把天机说出来,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外,不会再有第三个人了。然而这依旧得到了李淳风的反对。无奈之下,李世民并没有在大殿里面强求李淳风回答自己的问题,他说:“如果你实在不想说的话,那么我也不会强求。你可以跟随我来。”说罢,他便带着李淳风来到了冷宫。冷宫中有一座高楼,二人拾级而上。

及到最高层之后,李世民开口说:“这里上不至天,下不至地,有什么不能泄露的天机可以在这里说的。”

李淳风一看,知道自己再没有托词的理由了,他先说道,能够乱了大唐朝政的人,已经在太宗的身边了。30年之后,此人必定会杀尽李姓子孙,只是现在主上还不知道这个人如'文!'此危险而已。李世'人!'民忙问,此人是文'书!'臣还是武将,是否知道'屋!'他的名字,如果知道的话现在就可以把他除掉。但李淳风摇摇头说:“这一切都是天意,并不是人力所为。最后乱了大唐朝政的这个人年龄应该在20岁以上,今天若是把他杀了,上天必定会降灾到我朝,从而再派遣其他的猛将来人间,届时唐王室就将会更加危险了。”

太宗说道:“既然天意如此,也不可强求。不知道卿是否可以描述一下这个人。”于是,李淳风就做了一首藏头诗,来描述这位将会颠覆大唐王朝的人。这首诗写道:“其为人也,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

通晓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是被女皇武则天颠覆的,而她也早已经是太宗身边的嫔妃了。而“止戈”便为“武”字,这便是在预言灭唐的事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