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夫当国 >

第181章

武夫当国-第181章

小说: 武夫当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好这几份文件,张一鏖这时又取出两份电文,略作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交到了袁世凯手上。他说道:“大总统,这是第二镇第一混成旅旅长袁梓镜发来的电文,一份是四天前发来的,另外一份是昨天刚发到的。”
  相比较以前听起“袁肃”这个名字时,是一副满不在乎的心态,如今袁世凯倒是觉得他的这个侄子还是有一些作用,尤其是在这段时期。一个月前陆军部下令调派第一混成旅南下,这件事他很清楚,冯国璋没打算带第一混成旅,倒是段祺瑞颇有心思的调出这支部队,这其中的文章自然是耐人寻味的。
  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之间的矛盾,可深究下去则能发现,段祺瑞如此有意的调派袁肃这支部队南下,显然是为了一种“肃清”。往好的方向来说,是为了把直隶近畿混杂的部队都调走,往坏的方向来说,那则是这些北洋老臣排斥这些后起之秀。
  袁世凯不在乎段祺瑞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既然已经认可了袁肃这个侄子,同时对袁肃主张“中央集权”的思路也大为满意,自己自然会给予其一定优待和扶持。他之所以没有反对调派第一混成旅南下,是希望袁肃能借此机会真正历练了一下,积累政治资历。
  这个年轻人成长的太快,现在最缺的就是资历!
  接过两份电文看了一遍,第一份关于保举三位地方官员的电文仅仅只是草草掠过,什么地方警备司令、什么县长,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也有必要保举到中央政府吗?至于第二份电文却是洋洋洒洒近千余字的长电,他不由仔细斟酌阅读起来。
  这份电文正是袁肃在十九日早晨又发来的一份建议书,关于建议书的内容是经过他两天的酝酿,最终才决定下来。
  在《建议书》里,袁肃豪不掩饰的提出建立中央军系统,强调中央军为北洋军精锐中的精锐,旨在完全效忠元首,加强中央军事力量。并且也十分大胆的指出,经过此次南北内战,原来旧北洋系统的军队将会分散,在全国各地落叶生根,极有可能成为北洋内部的军阀势力。面对将领拥兵自重,国家大权愈发旁落,推行中央集权也愈发有难度。
  当务之急,就是要趁北洋内部的军阀势力还未完全站稳之前,集合国府之财力物力,重新规范并且打造一支维护中央政权的中央军。甚至在最后面,袁肃还更为露骨的用“维护袁氏”一词来做形容,顺带的则主动提出,将第一混成旅整改为中央军第一旅。
  看完电文,袁世凯暗暗吸了一口冷气,他十分惊叹袁肃的想法居然与自己不谋而合。
  经过“国会危机”和“南北内战”,他意识到昔日的那些老部下们不再容易驾驭,自己之所以要扩充京师警备队,并且进行全国军务整改,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军权在手。
  袁肃不仅看出了这一点,而且还给出了一些更为实用的建议!
  他最初的打算是通过整顿全国军务,来收揽分散的军权,简单来说就是从那些“北洋军阀”手中抢权。这实际上是很麻烦也很有风险的一件事,一旦操作不当必当引起北洋集团内部分裂。而袁肃提出一个建议,那就是重新建立一支中央军。
  当然,建军显然要更麻烦、更消耗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但这个建议却引导出一个启发,那就是在“嫡系部队”中找出一些“最嫡系”的部队,大力扶持这些“最嫡系”的部队扩编为“中央军”。
  “袁肃这小子……哼哼,还真是有两把刷子。”缓缓放下电文,袁世凯露出一丝笑意,语气持老的说道。
  “大总统,您打算如何处理?”张一鏖是看过电文的,于是请示道。
  袁世凯没有立刻回答,旋即他又再次拿起第一份电文看了一遍。他不动声色的说道:“这袁肃居然要保举淮北警备司令、淮安警备司令和区区一个盐城县长。县长就不说了,倒是这淮北、淮安两个警备司令似乎别有用意。”
  张一鏖说道:“袁梓镜保举的淮北警备司令郭文远,字伯济,现任职东直隶民兵司令部总司令,之前与袁梓镜同是七十九标出身;淮安警备司令则是赵山河,此人是第一混成旅第一团团长,据说是最早追随袁梓镜的七十九标军官。倒是盐城县长陈禄衫,却是第二镇总镇后勤第四支队的调度官,其人是冯华甫女婿陈之骥的族弟。”
  袁世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陷入一阵沉吟。
  田文烈不由自主皱了皱眉头,正声说道:“大总统,看样子这位袁公子是有意培养个人的羽翼呀,若是保举其他人倒没什么,偏偏保举的是其亲信部下。恕在下直言,袁公子显然也是想趁机分一杯羹,拓展自己的势力。”
  袁世凯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继而不动声色的说道:“说来,华甫现在就任江苏都督,直隶这边倒是缺了一职。这袁肃太没有远见,若是他不贪图淮安、淮北这两个小县,我本是有意举他为直隶都督。”
  一言既出,在场众人都露出惊讶之色。
  田文烈咽了一口口水,愣了半晌才开口说道:“大总统,这……纵然直隶这边无人,冯大人、曹大人相继南下,可袁公子年纪轻轻,岂可担此重任?到时候只怕不能服众呀。”
  任谁都知道,袁肃军校毕业才一年半,统军也就这么一点时间,对方如今能成为堂堂第二镇一旅长,这已经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现在若一下子又当上了一省都督,那简直就是要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到时候全天下都会责怨大总统任人唯亲、处事不公。
  田文烈怎么都想不通,一想老成持重的大总统,怎么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袁世凯淡然的笑了笑,说道:“焕亭,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非常之时当行非常手段,直隶这边有能力的人都南下去了,我原本的打算是让袁肃暂署一段时间,等南方那边局势理清楚之后再另行安排。”
  田文烈依然觉得此事大有不妥,开口说道:“大总统,这……就怕会……”
  袁世凯打断的说道:“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再说这袁肃现在不是另有心思吗?罢了,直隶都督之事另行再议。”
  田文烈稍微松了一口气。然而张一鏖脸色却渐渐所有恍然,之前他与田文烈一样很是吃惊,不过细细一番思索,再加上听完袁世凯最后所说的话,自己顿时醒悟了过来。
  以大总统的城府和对时局的把握,怎么可能盲目到决定提拔一个毛头小子担任直隶都督的地步?当然,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显然也是有其目的所在。
  张一鏖推测的可能性有两点,其一是故意放出消息,让外界都知道大总统是器重这个袁肃族侄的;其二就是故意抬高身价,以便纵容袁肃在淮安、淮北拓展势力。
  他是很清楚经过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大总统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介怀,此次如此扶持袁肃,显然就是为了培养新的嫡系羽翼。这或许是一种暗示,也或许是一个全新的标志,但对目前北洋的大局来说,肯定会引发一轮极大的热议。
  他不得不担心,倘若大总统走错的任何一步,对北洋来说必然会是一场浩劫。
  “如此,袁肃的保举就批下去吧,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必要再拖延。”顿了顿之后,袁世凯缓缓的开口说道。他的语气充满了敷衍,似乎根本没把袁肃的保举当一回事,不过眼神中却有另外的涵义。
  “是,大总统,都记下来了。晚间便答复下去。”张一鏖说道。
  …………
  【元宵节快乐!】



  第84章,趁势发展
  次日,袁肃千等万盼总算在淮安迎来了北京发来的命令,中央政府批准他之前的保举,允许设立淮安和淮北两处警备司令部,以及对陈禄衫的上任盐城县长的安排。有了这份命令,接下来的建制扩充便更有底气。
  自从向北京发去电文,到等到北京回复电文,这过去的近一周时间里,袁肃一直都在忙碌着筹集资金和安排人员采购军火。这件事进行的很顺利,前后只用了三天时间,淮安和淮北两县县长的位子便卖了出去,可见觊觎此位的人大有人在。
  淮安是富庶之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七万的价格拍板决定下来。而买下县长一职的反而不是本地最富有的商户,偏偏就是前任淮安知府卢有道。据下面的人打听来说,卢有道本身虽然有一些积蓄,可远远还不够出七万元的现款,最后却是由几个商人出资帮助卢有道买下县长,卢有道则承诺今后必然会保障这些商人的政治利益。
  淮北想必淮安要差很多,不过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好在占据淮河的一个头。陈文年与当地的士绅名流们一番交涉,最后还是以四万五千元的价格成交。买下县长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上一任县长自己。
  淮北不像淮安之前经历过一场战斗,所以省府是有口实有名义将前县长撤职查办。淮北从南北内战一开始就没什么大的动静,陈文年率部抵达时,该县县政府是五脏六腑俱全,从县长到吏员都有人在岗。
  简单的来说,也不算是把淮北县长卖出去了,无非是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勒索了现任县长一笔。对于现任县长来说虽然是怨声不止,可又能怎么办?岂不说这些人有刀有枪,再者背后还是大总统侄子在撑腰,只怕连安徽省长都不敢吱声。
  陈文年事先早已把淮北的情况汇报给了袁肃,袁肃打心底里确实也不想败坏自己的名声。但相比于眼前实际的利益来说,有时候还是有果断的做出取舍。
  收上来这十一万多的款子,加上第一混成旅本身携带的现款,再又从北方银行贷款八万多,袁肃手中总算凑齐了三十万元的启动资金。
  当然,在凑资金的同时,该进行的工作一点都没有拖拉。
  郭文远一抵达淮北就马上在郊区买下一座庄园,又吩咐县府把淮北警备司令部的招牌连夜赶制出来。庄园前后经过两天不停息的修缮、添置和更改,两天之后立刻变成了威严的警备司令部大楼。大楼里该有的办公物什、电报机、宿舍、地图仪器等等,主要的陈设一应齐全,至于剩下的小物件则今后一点一点再做添设。
  第二团早先还专门在郊区开辟了一处营盘,是以一个废弃的农园为基础,从第二团抵达淮北便开始着手布置。起初是打算让给战争结束之后,分散到各地的部队在收拢时所用,后来索性就直接让给警备司令部充当兵营。
  关于警备司令部建军的事宜,郭文远同样不敢怠慢,在与陈文年协商之后,先将第二团分出来的一个营进行编制,再把本地的警方、救火营乃至县府卫队全部收编起来。如此一来大约凑齐了两个营七百余人。
  随后又立刻打出旗号,正儿八经的开始招募新兵。
  招募新兵完全是按照第一混成旅的规格,报名参军者一人发十块钱安家费,安家费不会交给士兵而是直接邮寄到家中。警备司令部的士兵日常生活待遇也尽可能参照第一混成旅,一日三餐,按时提供被服用品。
  消息一经传出,淮北城内响应者并不多,毕竟城中老百姓生活还算不错,没必要在这个乱世去参军。倒是下面那些乡镇有不少人纷纷赶来投军,大部分是农民子弟,也有一些无业游民,反正为的就是混一口饭吃。
  至北京把命令发下来的这天,淮北这边已经有近八百人被录入新兵营。平均每天报名的人数实际上是有三百余人,但并不是什么人都会被录入,还是要经过一番基本的筛选。
  郭文远干了一年的民兵工作,对组织训练方面很有心得。他决定一边继续招募,直至招满到两千人为止,一边分批次组织训练。预计前后分为三批,一批训练三百五十人。
  在新军军官安排上,他是从第二团当中抽调基层士官破格升任为新军的军官,也就是说原先第二团的排长调入新军担当连长,诸如此类。其目的就是在扩充军队的同时,保留第一混成旅的骨干,不至于因为新军而消弱第一混成旅自身的实力。
  同时为了保证军官人才的培养和后续补充,他还仿照何其巩在滦州开办的随营学堂,建立警备司令部教务处,教务处下设速成随营学堂。学制和学习内容与滦州随营学堂一样,文化知识聘请当地的夫子来授课,政治方面则由郭文远亲自督导,军事教育则由二团团部来负责直接教练。,
  新军番号暂时设为淮北治安队,遵照袁肃之前的吩咐先编满五个营。
  在这五个营当中,二团分出的一个营抽调部分主干,组成一个表率及领导作用的教导营。教导营视为治安队精锐所在,也负责培养士官和部分基层军官。
  相比于淮北,淮安这边几乎与郭文远的做法不谋而合,不过因为袁肃亲自坐镇此处,在进展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