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美国之路 >

第52章

我的美国之路-第52章

小说: 我的美国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症期间,贝尔小姐帮过他。现在她在为我母亲做着同样的事情。我欠艾达?贝尔的情,今生今世也还不完。

莫德?鲍威尔于1984年6月3日去世。此前一周,我知道她快不行了,就开车带着全家回了一趟纽约,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探望她了。我的妻子和3个孩子对我母亲那种亲近之情,使我深受感动。孩子们全都称她“宝贝”,他们之所以挑选这个让人开心的称呼是因为她总是这样称呼他们。

第十二章 电话铃不停地响(11)

父亲对我长大成人具有楷模性的影响,母亲对我的影响同样重要。我从她身上学到了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勤奋工作,严于自律。她在失去工作能力之前从未停止做事。然而,虽然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她那全心全意的母爱却并未因此而稍减。我永远无法理解,她每天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做那么辛苦的工作,何以能做到使我姐姐和我从未有得不到母亲的百般照顾之感。父母是无法选择的,我有这样的父母,真是再幸运不过了。

葬礼在南布朗克斯区的圣玛格丽特教堂举行。那是我们家以前常去的教堂,现在已经被现代派接管了。以前对我是那么有意义的一切,那些画像,那些诗,那些礼拜仪式,现在全都变了。教堂现在采用新的礼拜形式,而且圣玛格丽特教堂这位年轻的现任牧师把现代风格发挥到了极点,他居然把上帝变成了一个没有性别的普通人。我知道我怀念往昔那些程式是感情使然,而不是出于理性的考虑。但是,发现自己据以成长的信仰基石原来是可以移动的,却使我不能坦然。我母亲得到的是一次不分性别、低调而毫不隆重的安葬仪式。我不记得我听到牧师何时提到“上帝”一词。我低声自语:“别担心,妈妈。我们以后重新为你举行一次更庄重的仪式,因为你是不想这样离去的。”

卡普?温伯格是个狂热的亲英派。他的言谈举止,他的外貌,他那种永不道歉、永不解释的贵族派头,确有某种英国味儿,只有口音不像。正因为如此,部长在被邀请参加著名的牛津大学学生联合会辩论时,他抗拒不了这一诱惑。学生们请他去同牛津的一位名叫E。 P。 汤普森的马克思主义教授对垒,题目是《从道义上说,美国和苏联的对外政策没有差别》。美国驻伦敦使馆的官员们听到这一消息后,恳请部长不要去。牛津大学的学生左得很,擅长口头攻击,而且谁的账也不买。使馆官员说,这样的辩论是不可能赢的;倘若输了,欧洲新闻界会做出一些令人难堪的报道。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是部长的坚定盟友和个人朋友,她也劝他三思。反对部长应战的人说,堂堂美国国防部长去干这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事情是不得体的。但他们的理由只是更加坚定了温伯格的决心。

我们于1984年2月27日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次日凌晨抵达伦敦。温伯格还要忙一些别的事情。我注意到,飞行途中他只草草地浏览了一遍他的辩论讲稿。那天晚上,我陪他参观了牛津联合会的各个大厅,从历届首相的挂像旁走过。这些首相自己的辩论才能也是在这里锻炼出来的。我坐到为我准备的位置上,看着我的上司走上讲台,手里拿着2号铅笔阐述他的反方立场。这间座无虚席的大厅内的学生们就像古罗马剧场内等着看一名基督徒被扔给狮子的好戏的罗马人一样。汤普森教授是个大名鼎鼎的辩论能手。

在部里忙乱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忘记了我们的长官原先当过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书籍评论家,还曾是一位酬劳颇丰的律师。他那天的发言十分精彩。“我请你们只想想一件事,”他在发言快结束时说,“今晚你离开这里,午夜不会有人来敲你的门。”他是以微弱比数获胜的。温伯格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我从未见他像今晚这样兴奋。虽说在我们眼中他的胜利是明白无疑的,但我们还是预先采取了一点保险措施。牛津辩论的胜者是通过分别计数从正方出口和反方出口离场的人数来确定的。我们事先告诉我们的警卫和工作人员及秘书,一定要从反方的出口出去。

我知道,尽管温伯格外表很镇静,但是贝鲁特机场上的海军陆战队兵营被炸这一不幸事件使他深感痛心。我是在他交给我一份奇特的文件草稿时认识到此事使他所受创痛之深的。他要我看看这份东西,然后交给政府的国家安全班子传阅。温伯格把他当律师的智慧都用在对美国何时应该、何时不该向国外派出军队的分析上了。他上了诸如“隔离部队”、“军事存在”这类花哨字眼的当。原来这些字眼意味着使美国军队在没有明确使命的情况下处于危险境地。他反对以最糟糕的方式“利用”我们的军队。他提出了决定美国出兵海外的六项原则。

第十二章 电话铃不停地响(12)

温伯格的对头舒尔茨拒不考虑他的建议。我看到,这两个人不断发生口角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已经存在好几个月了。国务卿常常准备派出美国军事力量,甚至派到像黎巴嫩这样没人争的地方。如果你无需时不时地敲打某人以显示你的实力,那又何必在那里保持一支军事力量呢?他的对立面,即那个要对前去流血牺牲的军队负责任的那个人——温伯格,则主张只在至关重要的地区投入力量。

温伯格不仅要在政府内部推销他的指导原则,而且想在那年夏天作公开宣传。我们已开始考虑设立演讲台的可能性了,可是白宫负责竞选事务的工作人员禁止在总统选举结束前发表任何这类有争议的演讲。里根连任后,温伯格于11月28日在全国记者俱乐部发表了讲话。我跟他去了,听他说明他建议“我们权衡在国外使用美国作战部队时”需要考虑的几条标准。(1)只有在我们或我们的盟国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用兵;(2)如果用兵,一定得拥有取胜所需要的一切资源;(3)用兵要有很明确的政治和军事目标;(4)做好在目标改变时改变用兵决定的准备,因为战争很少是一成不变的;(5)只承担那种能得到美国人民和国会支持的义务;(6)用兵只能是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后一招。

简言之,要看国家利益是否受到威胁。如果是,那就用兵,而且一定要取胜。否则就别插手。

克劳塞维茨若听到他的建议,肯定会为他鼓掌。后来,在就派兵参战问题向总统提建议成了我的职责的时候,温伯格的上述标准成了我的实际指导原则。然而,在他发表这一讲话的当时,我很担心温伯格公开宣布的标准过于明确,很容易被潜在的敌人钻空子。

1985年5月,我接到邀请,要我在威廉…玛丽学院举行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授衔仪式上讲话。从我站在纽约市立学院的阿罗诺维茨礼堂接受我自己的少尉军衔至今,已经是27年过去了。我今天为之授衔的学员之一是迈克尔?鲍威尔。当仪式进行到该我主持宣誓时,我命令学员们转身面向在场的父母和亲友。这一招是我从神枪手埃默森的退休阅兵式上偷学来的。轮到迈克上台时,他不仅得到了军衔,而且还得到了父子间紧紧的拥抱。这是个标志着子继父业的令人激动的时刻。在场的人中,坐在阿尔玛身旁的还有迈克的两个妹妹琳达和安妮玛丽。琳达是该学院二年级学生,安妮玛丽则即将入读该校。我开心地想,当年因拥有奴隶而深感不安的托马斯?杰斐逊一定会对鲍威尔家的孩子进入他毕业的这所学校接受一流教育表示赞赏。

刚被授予少尉军衔的迈克被分配到装甲部队,他想开一辆新车到诺克斯堡去接受该军种的基础训练。我试图说服他再等一等。因为他最终要到德国去,我认为最好到那里去买一辆欧洲车。迈克不依。他已经开够了捡我的那辆“富豪”了,特别是在经历了那次拖车事件之后。一天夜里,由他把方向盘,我用绳子在前面拖,就这样把这辆趴窝的“富豪”拖了90英里,从里士满一直拖到家。拖着车走真是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迈克对爸爸的抠门儿已经忍无可忍,现在非买一辆新的“本田”车不可。我把他带到一位本田车经销商那里去,教给他讨价还价的艺术。我花了3个小时,先后同5名推销员、3位经理砍价,这使迈克尴尬至极。但终于按我们的价钱把车买下来了。

到这时,我已在干买下破烂不堪的旧“富豪”车,然后再使它们像《圣经》中的拉撒路那样起死回生的营生了。人们已经开始向我求购我装修的“富豪”车。还有的人很乐意把他们的行将就木的“富豪”送给我。我会把它们修好,喷上厄尔?施赖布公司价值99美元的漆,然后再卖出去。我的生意很红火。我甚至想领一个经销商许可证,但是弗吉尼亚州认为迈尔堡不是一个合法的商业地址。过去10年中,已有30多辆“富豪”车经过我的手获得了新生。要是瑞典颁发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的诺贝尔奖就好了。

第十二章 电话铃不停地响(13)

我每天在温伯格办公室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浏览写给他的信件,确定哪些需要他亲自过目。1985年6月17日的一份来函使我很惊讶。那是一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方针文件的初稿,题目是《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上面有白宫的抬头,收件人是国防部长温伯格和国务卿舒尔茨,密级为绝密。在给我们的那份8页纸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方针”文件上还标有“国防部长亲启”的字样。不过,温伯格希望所有来函都先由我筛选一遍。我在浏览这份文件的过程中意识到了它的实际含义:国家安全顾问麦克法兰想像基辛格一样流芳百世。以前担任过麦克法兰现在所担任的这个职务的基辛格,曾同尼克松总统一道显示了敢于想不可想象的事情的大无畏精神,打开了美国对共产党中国关闭了一代人之久的大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这份文件建议同伊朗开展对话,包括为阿亚图拉?霍梅尼领导的伊朗政府提供武器。伊朗现政权把52名美国人质扣押了一年多,美国正式宣布伊朗为恐怖主义国家,里根总统表示永远不同它打交道,美国一直抵制而且敦促所有盟国也一道抵制伊朗这个同炸死美国在贝鲁特的241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一案有牵连的政权。还有任何比这更大胆的想法吗?我把这份东西交给了部长,还附上一个建议:让里奇?阿米蒂奇也看一看。我急切地想知道温伯格的反应。

文件送回来后,我真为我的上司感到骄傲。温伯格在文件的封面上写道:“此文太荒唐,不值一评……这就好比邀请卡扎菲到华盛顿来攀交情。”(卡扎菲是利比亚的反美铁腕人物)

在一般情况下,温伯格觉得麦克法兰这个人像一块茅坑里的石头,难以接触,因而不愿同他打交道。但是在麦克法兰的锦囊妙计被冷落之后,他要求见温伯格。我看到平时对人冷漠的麦克法兰是怎样巴结温伯格,而温伯格坐在他那张潘兴办公桌的后面,脸上挂着一副“我才不轻信你呢”的木然神情。麦克法兰争辩说,这个大胆的主动行动能把伊朗的温和派争取过来,使我们能在苏联填补我们留下的力量真空之前再回到伊朗去。而且,此举还能使得目前被扣押在贝鲁特的7名美国人质获释。

温伯格说:“伊朗仅有的温和派,现在在坟墓里才能找到。”扣押人质是这个政权支持的,指望这个政权能在释放人质方面表现出诚意,那是愚蠢的。他对麦克法兰说,霍梅尼政权的邪恶程度只有苏联可以与之相比。麦克法兰走后,温伯格对我说,他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听到这种胡言乱语。国务卿舒尔茨也同样坚决地谴责了这个武器交易。这是他和温伯格两人之间很少有的意见一致的方面之一。

温伯格有个习惯,喜欢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在小白纸簿上。这些笔记的内容五花八门,从“就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问题、与麦克法兰谈话”到“为他的爱犬基尔蒂请兽医”等等,什么都有。他每写完一本白纸簿,便把它放在办公桌右手中间的抽屉里。抽屉满了就收进一个壁橱。他曾对我说,他多年来一直这样做。这些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笔记簿能否算作“日记”呢?由于有了麦克法兰的用武器换人质的计划和其后的伊朗—孔特拉丑闻,它有朝一日对于卡斯珀?温伯格——也对我——会具有法律意义。

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此时已担任陆军参谋长的约翰?威克姆用他的热线给我打电话。他有些消息要告诉我。我原定当军事助理的时间为两年,这时间快要满了。因此,我随时准备接到命令,而威克姆带给我的确实是好消息。我将被派往德国接任第八机械化步兵师师长。我要替换的是查尔斯?“比尔”?戴克少将,他是陆军中最有朝气的军官之一。当晚我回到迈尔堡的家中时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