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虽远必诛 >

第14章

虽远必诛-第14章

小说: 虽远必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对汉帝国的疯狂反扑,将如同狂风暴雨袭来。

【四、漠南之战】

匈奴伊稚斜单于发誓要对汉帝国发动最强大的报复。

匈奴人的攻势一波接一波。

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骑兵数万人入侵代郡,代郡太守以身殉国,军民被俘一千多人。不久后,匈奴骑兵再度击破汉军要塞,深入雁门郡,血洗雁门,屠杀俘虏汉军一千多人。北方边境线承受巨大的压力。

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五年),匈奴纠集了九万大军,兵分三路。一路再度入侵代郡,代郡连受兵祸,成为北方战线的重灾区;一路攻入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另一路则兵掠上郡。汉边塞守将虽英勇抵抗,仍遭到重创,战死与被俘者多达数千人之多。

元朔五年(公元前一二四年),匈奴开始意识到汉军在河南地所筑建的军事基地朔方城,对匈奴漠南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匈奴右贤王多次出兵攻打朔方城。但是耗费汉帝国千万钱所修筑的朔方城,城高墙厚,军需物质储备充足,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任由匈奴人铁蹄往返多次,朔方城仍然巍巍耸立在河套平原之上。

卫青出击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大大刺激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尚武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从皇宫到寻常乡村,大家都热衷的运动便是骑马射箭,年轻人怀抱着建功立业、驱逐北虏的信念走向战场,为民族与个人的荣誉而浴血疆场。“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近世大学问家章太炎称“汉人坚强好勇”,又发感慨“汉人之强健,恐什佰于今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生机勃勃的时代,最刚强勇猛的时代。

激扬尚武精神,首先从帝王始。武帝刘彻,虽以“独尊儒术”而闻名天下,然而其骨子里头,恐怕并非是一名儒士,而是一名武士,《汉书》载他“手格熊罴”,悍勇如此。他刚强果断、雄心勃勃,他既尊敬有学问的人,更欣赏勇者。所以武帝时代,不仅是武将,包括许多文臣,其实都是文武双全、胆略过人。

比如当时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便是文武双全之人,少年时既饱读诗书,又苦炼击剑,因为骑射俱佳,担任过景帝刘启的武骑常侍,在武帝时,曾官拜中郎将,为打通西南夷立下汗马功劳。再比如武帝时著名的东方朔,也是文武两全,他在自荐书中几乎把牛皮吹破了,可谓古今一篇吹牛奇文,自称“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大言不惭,不过他也是个有胆有识,且射术高超的人。

皇帝就是喜欢有勇有胆识的人。

民间的习武之风遍席国家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勇者的时代。

民间尚武精神的漫延,引起了儒家分子、宰相公孙弘的警惕。

公孙弘对民间尚武的仇恨由来已久。在元朔二年,公孙弘力主诛杀当时名震天下的大侠郭解,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独立于政府之外的侠义之道,从墨家到侠客的传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元朔五年,面对匈奴人三年来咄咄逼人的凌厉攻势,公孙弘不去担虑匈奴人的进攻,反而忧虑民间尚武之风的兴盛。

公孙弘提出了“禁弓令”的建议,他对武帝刘彻说:“十个贼人拉起强弓,百个衙吏不敢接近。我请求下令禁止民间百姓携带弓箭,这样有利于维持社会治安。”

公孙弘建议一提出来,以那个尚武的时代,立即遭来炮轰。有个叫吾丘寿王的人,上书皇帝,大批公孙弘的主张,他写道:“武器是用以镇恶惩凶,历代英明的君王都主张要文武合一,从来没听过禁止让百姓使用弓箭。禁弓令将使得盗贼拥有弓箭,为所欲为,而平常百姓用弓箭保护自己,反而触犯法令,这不是鼓励盗贼行匈,而剥夺百姓的自卫工具吗?”

皇帝刘彻拿这份奏章质问公孙弘,公孙弘面对吾丘寿王的批驳,满头大汗,无言可对。

以扼杀民间尚武精神为目的的“禁弓令”最终没有得到实行。

匈奴人连年报复式的入侵,令大汉帝国的民族情绪空前的高涨。

刘彻正着手研究一个规模空前的战略大反击。

这次大反击的目标是:吞掉匈奴的右贤王部。

右贤王盘踞在阴山以北,在阴山以南,黄昏的斜阳映照着无比壮丽的朔方城。

这三年来,右贤王很郁闷。卫青夺去了河南地,占据了河套平原与宁夏平原,还筑了朔方城,右贤王的感觉,就是被一把刀子插入了腹部,疼哪!他也三番五次翻越阴山,兵临城下,可是有什么用呢?他精锐的骑兵在这个庞大城堡面前,变得一筹莫展,不会打仗了,看着巨大的城墙,只能干瞪眼了。

还有一件事,右贤王一想起就气上心头:伊稚斜,你凭什么当上了单于啊?你原先不是左谷蠡王吗?左谷蠡王的地位就不及我嘛,要知道匈奴除了单于之外,就属左、右贤王的地位最尊了,接下来才是左、右谷蠡王。现在倒好,你小子突然从左谷蠡王猛窜到单于的位置,反倒在我之上了,想起来,真气人。

哎,不要气啦,右贤王,末日快到来了,你还没察觉到吗?

右贤王部对新建成的朔方城威胁最大,理所当然成为汉军的下一个目标。

为了这次会战,汉军调集了十万精兵,并作了精心的策划。

元朔五年春季,汉军对匈奴发动突袭。

车骑将军卫青率领汉军主力三万人从高阙出发,越过黄河,进击匈奴;游击将军苏建、强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轻车将军李蔡等,均受卫青节制,各率一万人马从朔方城出发,翻过阴山山脉。总计七万汉军在西线对匈奴发起强攻。

为了让匈奴单于判断不准汉军的主攻方向,并牵制匈奴东线军队驰援西线,在二千里外的右北平,由李息、张次公率领三万汉军同时进攻匈奴。

东西线同时受到汉军巨大的军事压力,匈奴全国震动。

匈奴右贤王接到探报,汉军兵分两路杀过来,总计有七八万人之多,他掂量了一下,自己不过只有二三万人马,如何可以抵挡,不如向北退却,在草原沙漠地区作战,可是匈奴这个游牧民族的强项,汉军嘛,人数虽然多,可要数千里的区域内捕捉到匈奴主力,却也不是容易的事啊。

右贤王一撤,便是六百里。右贤王心里想:等到汉军兵疲马惫时,自然就不战而退了,到时嘛,不又要退回到朔方城内,阴山之北的地盘,不又是我右贤王的天下吗?

右贤王命令军队据险而守,没有发现汉军的踪影,不禁放松了警觉,几日逃命下来,风尘朴朴,他觉得有几分累,便在帐营内,怀拥爱妾,饮酒作乐。

可是他确实低估了卫青的才能了。我们说过,卫青乃是沙漠之狐,敏锐的嗅觉与惊人的判断力,成就了他一代名将的美誉。至于卫青哪里来的天才,这的确是个解不开的谜团,也许除了天才之外,与他细心的观察分析是紧密相关的,这种天才,只有霍去病能与之相比。

总之,匈奴人逃遁而去,但卫青却始终能尾随而至,他有这个本事,死死盯着匈奴人的踪迹。正当右贤王自认为汉军还远在天边时,他的厄运降临了。

卫青的侦骑发现了匈奴的主力!

卫青大喜,这下右贤王这只狡滑的狐狸要落网了。一个优秀的猎手,必须要当机立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有半点拖延。时机在即,卫青毫不犹豫,三万人马夤夜前行,直扑右贤王大本营。同时一骑快马,风驰电掣般东去,右翼大军的四位将军,得到卫青的命令,拔营北进。

夜的冷风,似一柄刀,割伤着战士的肌肤。有个火炉来烤烤冰冷的手脚多好啊,有三杯两盏淡酒来驱去体内的寒意,是多惬意的事啊。但惬意有时是危险的。

猎人悄悄地接近猎物,而猎物却还正逍遥快活。右贤王好酒下肚,柔情上涌,什么战争,什么权力,哪有温柔乡来得真实。

温柔乡啊,虚无飘缈的乌有乡。

在右贤王温柔乡的北方,汉军已悄悄布下重兵,切断右贤王北逃之路。其余的汉军,在黑夜与寒冷的掩护下,已经合围了匈奴人的营地。

夜过三更,右贤王喝得七八分醉,怀抱美人,昏昏睡去。正睡得香时,忽然一阵漫山遍野的战鼓声把他惊醒了,然后只听到营地里混乱不堪的叫嚣声、马嘶声。“啊?不好”,右贤王猛的翻身坐起,醉意全消,只听得到营帐外混乱一片,正一惊恐,“嗖嗖嗖”几声,几支利箭穿透帐蓬直飞进来,吓得他“扑通”趴倒在地。只听得帐外的卫兵高喊:“不好,大王,咱们被汉兵包围了。”

此时汉军对合围的匈奴营地发动强攻,万矢齐发,营地内的帐蓬与地面,都插遍箭矢,还有许多具被利箭射穿的匈奴人的尸体。几阵箭矢过后,汉军对匈奴营地发起冲锋。原本寂静的黑夜,变得如此的喧嚣与混乱,被无数刀枪剑戟碰撞声与士兵们勇猛的喊杀声打破了沉闷。

右贤王慌乱之下,带着数千名亲兵从北面突围而去,刚北上二三里,又遇上汉军等侯在此等候的伏兵,一阵冲杀之后,骠悍的匈奴骑兵终于打破了一个缺口,右贤王带着数百人终于逃出汉军的阻截。其他人马,非死即俘。

从夜晚战到清晨,陷入重围的匈奴人停止了抵抗。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硝烟散去,只留下满地狼藉与随处可见的尸首。

卫青这次出征,赢得了空前的胜利!

匈奴右贤王部的主力基本上被全部歼灭!

除了右贤王侥幸逃跑外,其余十来个裨王,也就是匈奴的小王,全部被俘;匈奴被杀死和被俘虏的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卫青前三次出征所斩获敌军的总和。同时获得匈奴的牛、羊、马等牲畜将近百万头之多。

这次会战发生在大漠以南的地区,故而史称“漠南之战”。

匈奴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均遭重创,而汉军则凭借此战,消除了阴山以北右贤王部对新建成的朔方城的威胁。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朔方城下了春季的第一场雨,一扫冬日残留的阴霾。

卫青的大军凯旋而还,进入朔方城时,皇帝刘彻派出的使节已经先一步到达。皇帝要给卫青一个惊喜,就象卫青给了他一个惊喜一样。在七万精兵面前,使节取出皇帝送来的印信,当众宣布:“任命卫青为大将军,所以将军,均受卫青大将军的节制。”卫青手捧“大将军”的印信,从一刻起,他就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从一个奴隶到一个最高统帅啊,这人生啊,充满如此多的变数,又因为这些变数而更加精彩。

皇帝刘彻为这次伟大的胜利而如此激动,以致于觉得一纸“大将军”印信还远远不够,他还要大加赏赐。卫青的食邑从三千八百户增加到了八千七百户,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被封侯。一时间,卫青成为皇帝最宠幸的人,地位之尊崇,无人可及。

可是卫青是个极其明智的人,他的人生信条是:要知足。就象年轻时,当相士跟他说“你会官至封侯”时,他笑着说:“象我这样过着奴隶的生活,能够不受到鞭打责骂就心满意足啦,还谈什么封侯呢?”可是现在不仅他封了侯,连他三个远未成年的儿子也封了侯,卫青不是欣悦,而是恐惧。

虽然匈奴连遭败绩,可是远远未到被打垮的地步,虽然自己四次出征,一次比一次战果辉煌,可是下一次呢?下一次如果打败了,皇帝还会如此的信任吗?下一次如果是更辉煌的胜利,那么皇帝拿什么再来重赏?伴君如伴虎啊,皇帝越是恩赏有加,卫青越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卫青上书皇帝表明心迹:“卫青待罪军中,在陛下英明的领导下,讨伐匈奴大获全胜,这都是前线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的结果,卫青何功之有。陛下已经增加我食邑,皇恩浩荡,我已是惶恐之至了,至于我的三个儿子,尚在襁褓之中,陛下却裂地封侯,这会挫伤前线将领的积极性的。”坚决推掉对三个幼小儿子的封侯。

皇帝刘彻赶紧表态:“我没有忘掉其他将领的功劳。”于是公孙敖、公孙贺、韩说、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十位有功将领也同时封侯。飞将军李广没有参加此役,错过封侯的机会了。

卫青俨然成为汉军胜利的一面旗帜。

他是新一代军人的偶像。

卓著的功勋与皇帝的恩宠,使得卫青位极人臣。包括宰相公孙弘在内的满朝文武,都全力巴结奉承、讨好卫青,见了卫青都得行跪拜礼,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武帝时以梗直著称的汲黯,他从不向卫青跪拜,也不溜须拍马。

汲黯甚至敢于顶撞卫青,他的朋友看他这样不识时务,便好心劝告他:“你呀,还是放聪明点。现在皇帝的意思不是很明白吗?要所有的大臣都向大将军下拜的,大将军现在可是位尊望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