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孝感敌派出坦克部队增援时,“应抗”已顺利转移。这是中国军队在鄂中第一次袭入敌占县城,给鄂中人民极大鼓舞。
6月上旬,李先念、陈少敏率挺进团第1大队到达京山县大山头与鄂中区党委会台。6月中旬,鄂中区党委(书记陈少敏)在养马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原局的指示,决定统一整编豫南、鄂中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公开树起新四军的旗帜,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3团队和挺进团队。8月,鄂中区党委在京山八字门成立第4团队。此外,豫南特委于6月又建立第3团队(一般称之为信南3团队),豫鄂边区党委于7月建立第5团队,11月初,该团队与信南3团队合编,仍称信南3团队。
支队建立后,在平汉路两侧积极打击敌伪,消灭土匪,振奋了民心,扩大了活动地区。8月14日,日军400余人由西北向罗山朱堂店进攻。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2团队为打击该敌,以1个大队节节抵抗诱敌向罗山方向深入,以主力配置于朱堂店西南,相机出击。日军进攻受挫后,第2团队主力立即向敌翼侧出击,敌施放毒剂掩护突出包围。此役毙伤敌80余人,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接着,为扩大战果,该团队又袭击信罗公路五里店敌据点,迫使伪军1个中队投降。
10月13日,罗店、贾店日伪军700余人,以隐密动作向驻京山县新街的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进行偷袭。驻该地第1团队立即以部分兵力正面阻击敌人,以主力向敌两侧发起攻击。两翼伪军被击溃,中路日军孤立,遂施放毒剂掩护撤退。第1团队又将敌包围压缩于黄家台祠堂边的洼地,连续猛攻。
黄昏后,日军数路赶来解救,残敌焚毁大批尸体后仓惶突围。此役,缴获许多军用物资,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10月31日,第2团队一部在襄(阳)花(园)公路之同兴店,伏击由安陆开往花园之敌骑兵300余,毙伤敌100余人,第2团队亦伤亡50余人。第4团队进击长江埠附近伪军吕华奎部,歼其1个中队。第5、第6团队各一部,在石板河以南截击由皂市调赴京山的日军500余人,毙伤其一部。敌屡遭打击,图谋报复。12月5日,日伪军1500余人,闪击豫鄂边区领导机关驻地——京山马家冲。边区领导亲自指挥部队抗击敌人,在毙伤日伪军70余人后,当晚胜利突围至八字门。
11月16日至19日,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在四望山召集豫南、鄂中、鄂东党和军队负责人会议,讨论边区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问题。会议决定:撤销豫鄂边、鄂豫皖、鄂中3个区党委,成立新的豫鄂边区党委,由郑位三为书记,陈少敏力副书记,委员共11人;由豫鄂边区党委统一领导3个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并将3个地区的武装统一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1月,豫鄂挺进支队改称豫鄂挺进纵队。
1940年2月中旬,李先念率第2、第4、第5团队,在广大群众支援下,分东西两路南渡襄河,进攻汉阳诛儒山伪军汪步青部。从西路进攻的第5团队,首先到达并向伪军展开进攻,夺占侏儒山街道,毙伪营长以下100余人。
由于从东路进攻的第2、第4团队在系马口与出援的日军遭遇,未能按时到达作战地区,第5团队于拂晓撤出战斗。此役震动了武汉,盘踞武汉三镇的日军慌忙戒严三天。此后,第2团队汗赴天门赖兴场,开辟天门以西地区。
日军集中1000余兵力,分7路向该团队进攻,并于拂晓前将驻地包围。全团队指战员沉着战斗,与敌反复肉搏,激战到中午后胜利突出包围。
为了还击鄂东坚持反共和屡次进攻新四军的顽固派头目程汝怀,1940年1、2、4月,豫鄂挺进纵队主力三进三出大、小悟山,在鄂东抗日武装的配合下,给程顽以有力反击,一度控制了大、小悟山地区。
1940年5月,日军向枣(阳)宜(昌)地区发动进攻,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豫鄂挺进纵队各部分别袭击黄陂、随县、孝感、安陆、应山、应城、京山及礼山各县境内的据点20余处,并在群众配合下,破坏小河溪至夏店、花园至东阳岗、花园至应山、安陆至巡店等公路五六十公里,收割电线5000余公斤,有力地钳制了日军的进攻。5月17日,川军第125师李团被日军包围于安陆以北之李家冲。第7团队闻讯主动驰授,向日军攻击,使友军得以安全突围。
6月中旬,日军占领襄樊、宜昌等地,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原局指示豫鄂挺进纵队主力由鄂中向西发展,配合国民党军打击敌人,并改善鄂中敌后抗日阵地。根据上述指示,纵队主力挥戈西进,直指白兆山地区。该区地势险峻,西北与大洪山相接,南可控制汉(口)襄(阳)通道,东可扼制平汉铁路,是开展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有利阵地。6月下旬,挺进纵队控制了白兆山和坪坝。新四军控制坪坝,切断了安陆与坪坝以西三阳店日军据点之间的联系。7月,日军第3师两个营1200余人,从安陆进至雷公店集中后,向坪坝进犯。第1团队和第2团队一部待敌进至坪坝以东三四公里时,即主动向敌侧后迂回攻击,敌慌忙后撤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和村庄顽抗,经整日激战,敌于黄昏焚尸30余具后逃窜。敌不甘心失败,9月,又以600余人沿小路隐蔽前进,企图偷袭,但又被第1团队、第3团队以迎击和截击挫败。10月,敌再以骑兵1000余,于夜间由坪坝以西之三阳店进行奔袭。
第6团队和第3团队一部在崔家冲进行伏击,敌伤亡惨重,遗尸数十具,向应城溃退。日军遭受三次打击后,不得不放弃占领坪坝的企图。豫鄂挺进纵队牢固地控制坪坝,保障了白兆山南方门户的安全。
挺进纵队控制白兆山后,为了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扼制襄河及其两岸敌人的交通线,7月,以第5、第6团队各一部挺进京山南山。不久,改造地方政权,成立了南山行政委员会,京山南部地区出现了抗日新局面。与此同时,纵队还派第6团队等部先后进军襄(河)西,与当地中共特委领导的武装会台,并成立襄西地委和军政委员会,使襄西敌后游击战争进一步扩大。8月,在南山成立指挥部,率第5团队全部及第4、第2团队各一部进军天门以西,开辟了天西地区。
8月1日,豫鄂边区党委和挺进纵队,在白儿山南麓召开边区县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确定了继续完成战略展开的任务,决定成立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作为边区最高的政权机关,以加强边区政权建设和统一领导战争动员工作。9月1日,按照“三三制”原则,经选举成立了联合办事处,到1940年底,平汉铁路以西各县基本区完成了基层的民选工作,全边区建立了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军政大会后,纵队主力部队的团队、大队、中队、分队改称团、营、连、排,使纵队向统一和正规化迈进一大步。纵队主力由小到大,逐步扩大为拥有1。5万入的游击兵团,在两年中,对日伪军作战280余次,毙伤日军2490人,俘日军13人,毙伤伪军8114人,俘伪军1258人,争取伪军反正2650人。
豫鄂边区地处武汉外围,面临敌顽夹击的复杂形势,而且长期孤悬敌后,与其他根据地隔绝,根据地开辟甚为艰辛。豫鄂挺进纵队的创造和发展,中共中央曾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一章 巩固华北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
第三节 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开展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派张文彬到广东整顿和加强党组织;1937年底,又派廖承志到香港建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号召党员军事化,决定各地党组织把建立民众抗日武装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广州失陷后,1939年1月,广东省委召开第4次执委扩大会议,根据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战略方针,决定广东党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是:积极在抗战中发展自己的力量,准备在抗战最后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琼崖地区,在东江、琼崖建立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根据地。
一、东江、珠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广(州)九(龙)铁路纵贯其中。
1938年4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领导东莞、宝安和增城(部分地区)3县党的工作。县委争取国民党东莞县社训总队的支持,7月建立了东莞常备壮丁队。县委还以农村党员为骨干,建立了5个游击小组。
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国民党东芜县政府退出东莞县城。
13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东芜具城建立了东莞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全队150人。19日,日军占领石龙,东莞常备壮了队和模范壮丁队一部立即开赴石龙附近东江河畔的峡口布防。20日,在峡口打击了渡河进犯的日军,翌日,又组织40余人的队伍渡河伏击敌人。
10月中旬,中共增城党组织争取国民党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统率委员会第3区指挥部的支持,建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全队100余人。
17日,常备队在增城县仙村圩竹园涌附近,伏击行驶于东江的日军船只,击沉橡皮艇一艘,击毙日军10余人,缴获木船一艘。
10月中旬,中共广东省委为加强对广州和香港之间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决定成立中共广东省东南特委,书记梁广,领导香港、澳门、海员工作委员会、中山、番禹、南海、顺德、惠阳、东莞、主安的党组织。随后,东南特委派曾生(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周伯明、谢鹤筹3人组织惠阳工作团,到惠阳整理党的工作,建立惠(阳)宝(安)海(丰、陆丰)工作委员会,12月2日,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县淡水镇周田村建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委,共100余人。
12月7日,日军由淡水撤退。游击总队团结当地抗日武装收复淡水,摧毁伪政权,成立了惠阳县第2区行政委员会。
1939年元旦,东莞模范壮丁队等120人组成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作尧。
1939年2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林平。
5月,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由梁广、梁鸿钧负责,领导曾生、王作尧两部队。
1939年春,日军为确保广州和珠江、西江交通线,收缩兵力,撤出惠州等城镇和东江部分占领区。国民党军进占惠州,设立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四五月间,工作尧、曾生领导的部队先后改为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第4游击挺进纵队直辖第2大队和第3游击挺进纵队新编大队。
从1939年夏天开始,新编大队在大小梅沙、葵涌、沙头角、横岗一带,积极打击日军。9月初,日军500余人再次在大亚湾登陆,占领葵涌、沙鱼涌,切断东江与香港、南洋的国际通道。12日,新编大队夜袭日军,战至天明,克复葵涌、沙鱼涌,日军从海上撤退。
12月,新编大队在横岗鸡心石伏击由东芜两渡河返回深圳的日军1个营,毙伤日军30余人,毙战马3匹。
第2大队活动于东莞、宝安地区。11月,第2大队对宝安县城南头镇进行包围封锁,迫使守城日军于30日晚从海上逃走,收复南头。
到1939年底,新编大队发展到500余人,第2大队发展到200余人,并分别在坪山圩和乌石岩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1940年2月初,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命令新编大队和第2大队到惠州集训,企图借集训之机,解除武装。3月初,国民党顽军第186师等部共3000余人包围坪山、乌石岩。第2大队、新编大队突围后,向海、陆丰转移。由于国民党顽军前堵后追,损失很大。
在这关键时刻,廖承志从香港转来了中共中央5月8日的指示:必须大胆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不怕磨擦,才能生存发展,曾、王两部仍应回到东宝惠地区。根据这一指示,曾、王两部于8月下旬返回宝安县上下坪村。
9月中旬,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军事委员会在上下坪村召开部队干部会议,确定坚持东宝惠地区,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放弃国民党军番号,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原新编大队改称第3大队,第2大队改称第5大队。
上下坪村会议后,10月初第3大队挺进东莞县大岭山客家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