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26章

中华无敌前传-第126章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中国虽然在我的刻意影响和追求下,尽力走上民主的道路,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仍然战胜了新潮思想,即便我自己,也却不过情面,最终同意让这位同样留学英国的冶金学高材生入主武钢集团。但令我意外的是,沈学元不仅具备有相当的专业能力,还具备有卓越的领导才能,把个武钢集团建设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成为白玉母亲经常拿来“教育”我的一个典型,她总想把她的侄儿(就是和我合伙开公司的表哥)弄进某个大型国有企业当负责人。

这次武钢集团又给了我一个惊喜,于去年年底开发成功的新型“ZJG-27”系列装甲板目前正投入批量生产。该系列装甲板的新颖之处在于,其表面硬化层达到了30%,并在装甲钢板的背后粘合了一层吸能及防崩落衬里,使整块装甲板的抗穿甲能力提高到纯均质轧钢板的150%。该系列有25毫米、50毫米、100毫米、150毫米四种厚度,而且改进了生产工艺后,可使该系列装甲钢板的年产量达到12万余吨。对比同一时期的英国,因为国力衰退,加上财政逐渐拮据,在1925年至1928年,其年产装甲钢板甚至只有1800吨,不得不大量向捷克等国订购。

沈学元向我介绍说:“这种装甲钢板的表面硬化层,除了通过渗碳方式进行硬化外,还加入有铬、镍等微量元素,使钢板硬化程度极高。而在钢板主体上则加入有钼这种稀有金属,使钢板的延展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通过特殊的粹火等处理工艺,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也极高地提高了生产进度,更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我问道:“那么这种装甲钢板的生产成本比普通均质轧钢钢板的成本要高多少呢?”沈学元回答说:“要高8。5倍。”我接着他的话说:“也就是说,每吨差不多850元左右。”

我继续说下去:“这些装甲钢板可以用作坦克、装甲车辆及军舰。加上其它装甲钢板,可以组合成不同厚度与抗穿甲能力的装甲。你们有没有想过采用复合装甲?”这是我首次提出复合装甲概念,所以沈学元有些迷茫:“复合装甲?”我点点头说:“就是将这种装甲板重叠在一起,中间填充一些柔性材料,或者采用蜂窝状的硬质陶瓷。穿甲弹或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击穿第一层装甲时,陶瓷板碎裂可以起到对侵入的弹芯或金属射流的一个切割作用。”他疑惑地问道:“陶瓷?”我肯定地说:“对陶瓷,主要是硼、砷等氧化体,当然不是普通的陶瓷。你们可以着手进行研制,当然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这是装甲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不要小看了它。”

接着沈学元介绍了武钢集团的另一个拳头产品:潜艇用耐压钢板。新型的耐压钢板已经开始被新建的潜艇所采用,这种不锈钢钢板的屈服强度为260MPa,也就是说达到了23。6kgf/平方毫米,可使新型潜艇的下潜深度达到100米。这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成就了。但武钢集团正在研制的一种QG-300型钢板的屈服强度达到了300MPA,达到了28kgf/平方毫米,能够让已经设计定型的033型大型潜艇达到120米的下潜深度。也就是说在两年后,中国潜艇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下潜深度最大的潜艇(军用)。不过,当我想到后世的日本已经应用了屈服强度达到1000MPa的潜艇钢板,而中国只能研制达到785MPa的钢板,我心里就不禁暗自婉惜。真不明白,后世的冶金工艺是怎样做到的。

但这型钢板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焊接非常困难。这也直接限制了潜艇建造速度,要知道,当时潜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数量!不然,已经被中国海军战术条例中明确规定的“狼群”战术将会基本失去作用。这也是我比较关心的一个方面,在询问了沈学元后,我失望地明白,不锈钢的焊接工艺还远达不到完善。看来,中国海军只有继续付出高昂的代价去建造性能先进的潜艇。想通过工业化规模生产,至少在目前是不太现实的。而加强焊接工艺的发展,也需要武钢集团投入大量的力量,将钢板制作成容易焊接加工的产品。这些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看来,我也应该对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工业水平及技术力量有一个更加现实地看法。

离开武钢集团后,我来到武汉兵器工业集团。武汉兵工集团也是与重庆兵工集团几乎同时组建的,其生产的各型舰炮已经大量列装。这次武汉兵工集团拿来献礼的产品是新研发的25毫米和40毫米机炮。工厂代号为“炮25L”和“炮40L”,“炮25L”采用68倍口径的身管,而且首创地在机炮上使用弹链供弹,而非当时正流行的弹匣供弹。身管采用了武钢集团最新研制的合金钢,内镀铬,在炮口采用了喇叭型消焰装置。身管使用寿命达到了3000发,这已经接近了后世60年代的性能。单炮射速达到300发/分,有效射高为1500米,有效射程为3000米,弹丸有榴弹、穿甲弹和曳光穿甲弹三种。“炮40L”采用62倍口径身管,身管寿命为2000发,由于弹径较大,供弹机构无法达到小型化,所以采用了传统的弹匣供弹,每个弹匣有10发炮弹。单炮射速为220发/分,有效射高为2400米,有效射程为5000米。

看到武汉兵工集团领导送来的这些资料,我觉得非常满意。毕竟,在这个年代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准,武汉兵工集团确实是下了大力气的。我立即表扬了该集团领导,同时详细询问了这两种机炮的具体情况。这位领导介绍说,目前“炮25L”主要开发出了舰用双联型、陆军卡车拖带的单装型。“炮40L”的型别也与前者相同。

我听后,觉得现在的兵工企业负责人乃至军队相当数量的高层都对防空作战没有一个明晰地概念。于是我说:“看来,你们的思想还是太保守了。这种射速的机炮,你们在心里还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支援火炮使用。你们想过没有,未来几年,将会有大量高速飞机出现,那时候的防空作战将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战术补充。你们还真别不相信,这次,我到成都飞机公司视察的时候,就有时速超过400公里的战斗机研制成功。经过下一步地改进,相信时速绝对会超过450公里。你们想想,陆军凭现有的高射机枪,海军呢,凭现有的双37毫米机炮,能否完成防空任务?更别说以后了。所以,我在想,你们能不能把“炮25L”制成四关装,它是靠弹链供弹嘛,完全可以办到。也就是说,一个炮位就可以达到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这样密集的弹丸绝对会成为屏蔽空中的一道火网。当然了,‘炮40L’由于是弹匣供弹,所以用四联装的话,恐怕会造成炮位占用面积太大,在战舰上会有所不便,你们可以象双37炮那样采用双联,与‘炮25L’形成搭配,覆盖不同空域。”

武汉兵工集团的领导及专家们都佩服地表示赞同,我又接着说:“你们要注意一点,军队的作战使用,绝对会希望后勤完全简化。如果整个军队只用一种枪械、一种火炮,那么,其后勤补给能力将会成倍提高。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简化后勤,绝对是军队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想说,‘炮25L’这类型的机炮,有比较强的优势。你们完全可以将其通用化。陆军装甲战车可以用其作为主战武器,地面部队的防空高炮也可以用它,空军战机也可以用它作为武器,毕竟,在未来,仅靠机枪进行作战,是完全不够的。海军也用它作为防空武器。这样一来,陆海空三军都使用同一型号的机炮,口径、弹药完全相同,主要零部件也相同。这对整个铁血军的后勤保障来说是一次革命性地突破。”

这次视察后,武汉兵工集团立即着手进行了两种机炮的改进,在几年后,铁血军陆海空三军全部装备了25毫米和40毫米两种完全相同型号的机炮。尤其是海军,双40毫米高炮和四联装的25毫米高炮成为每艘战舰上的标准装备,为整个海军撑起了低空火网。而在双40毫米高炮后研制成功的采用弹链供弹的四联40毫米高炮,在弹丸上加装VT引信,更成为中国海军乃至其它军种的防空主力。

离开武汉后,我顺江而下,于4月3日到达上海。在这里,我将亲自接见来自意大利的一位“老熟人”,意大利纳粹党的秘书长法里纳西奇。这位秘书长带来了意大利的海军司令涅里耶尔上将为首的海军代表团,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与中国协商,共同研制符合<罗马海军条约>规定的主力战舰。看来,意大利人已经从“重庆”级破交巡洋舰上尝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甜头,想要再接再励。由于意大利代表团来到上海的这件事情,使我中断了视察。

在匆匆打发走了法里纳西奇后(将其扔给奉命前来接待的新任外交部长新月),我立即会见了三家船舶设计院的负责人。我问他们:“这次联合研制新型战舰,还与上次“重庆”级相同,你们三家抽调出精干的设计队伍,与意大利专家一起工作。你们有没有其他想法或者意见?”中国船舶工业设计院的院长包芳德立即说:“主席,经过‘重庆’级破交舰的设计,我认为我们几家设计院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主力战舰的设计工作。没必要再同意大利人合作,让他们从我们这儿再学到些什么技术或设计思想。”话一说完,其它两个设计院的负责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我听了后笑笑说:“我很欣赏你们的大胆,但要对你们的自大提出批评。你们就那么瞧不起意大利人的科技水平?你们就真的以为自己的设计水平已经全面超过意大利?而且是在各个方面的超越。不错,联合设计就必然会有各种技术、设计思想的交流,你们会认为中国一些先进的东西会被意大利人学走。但你们就觉得意大利人真没一点东西值得我们学?”我看到包芳德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就直对着他说:“其它的,我不敢说,但至少有一点,那就是战列舰这类的大舰防御体系我们与意大利就有一定的差距。你们知道普列塞防御体系吗?”大家都茫然地摇摇头,我也不禁想到,这种防御体系首用于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级战列舰,而且其对水下的防御能力确实有了质的提高。于是我将普列塞防御体系的基本原理向大家阐述了一下。

听完我的阐述,这些船舶设计专家都大为惊讶,也都为我这个“科学家”式的军人总统更加好奇和钦佩。包芳德立即站了起来和我鞠了一躬说:“主席,我为我的狂妄向您道谦,我实在为我的肤浅感到羞愧。”我示意他坐下来,对大家说:“你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也对你们能够主动想到保护国家技术机密而感到欣慰。我也希望,你们在与意大利人合作的时候,尽量减少各种设计思想和技术的泄露,实在不得已,才以交换的形式将一些不太重要的秘密坦承出来。”

说到这里,我吸了一口烟强调说:“有一点,我想请你们注意。意大利在1925年和今年开始设计的两种航空母舰的型号,虽然没有开工建造,但其中的技术资料是我们必须获得的。要知道,我国还从没有设计过航空母舰这种舰型。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是一片空白,而美英日这些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是不可能向我们提供任何这方面的技术信息。我们要想迅速辅垫好航空母舰这种舰型的技术基础,就只有意大利了。虽然,他们的航母也是那样的不伦不类。”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意大利的这种“航母”。

25年5月,意大利海军开始开展第一个被正式称为“航母”的议案,这是一种混合型,排水量为12500吨。这种“航母”(如果还叫做是航母的话)在我眼里更象是后世二战时,日本的“伊势”级航空战列舰。一半是航母一半是巡洋舰的意大利“航母”严格地说来应该叫做航空巡洋舰。虽然设计方案中,飞行甲板是全通的,但是在首尾两端留有足够的空间,装备两座双联203毫米炮塔用于水面作战。在舰体侧面的突出部分装有6门100毫米炮,在舰首和舰尾还各装一座6联装40毫米机炮。舰尾设有滑轨,用于放出和回收搭载的水上飞机。整个船体的中部装有司令塔和3个烟囱以及桅杆。而这些上层建筑都是可以收回的,这样就可以允许整个飞行甲板在使用时是全通的。飞行甲板位于舰体中部,只占整个船体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怪异的设计着实让我对意大利人的“天才”想法赞叹不已。

今年的航母方案才刚刚开始,但凭我的回忆,这个航母的排水量增加到15000吨,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协定分配给意大利6万吨航母的份额。这型航母的总体设计与25年的相差不大,主要在于武器装备的不同。计划载18架战斗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