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公孙瓒走到刘备身边,笑道:“玄德,没想到你也来了。要是早知道你会来,我路过的时候就会去找你了。”
刘备在心中冷笑道:“你恐怕是根本瞧不起我这个小小的校尉吧!”的确,现在的公孙瓒,可是领着大汉国三品将军横海将军,也算是很高的职位了,远远不是刘备这个小小的平寇校尉可比的。
不过,刘备是何等深沉之人,自然不会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他笑吟吟的说道:“兄长见笑了,刘备岂敢劳烦兄长大驾。备不过是看见群雄都在为大汉国出力,备身为皇室宗亲,觉得也该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曾炩看不下去这些虚假的表情,说道:“大家应该都到齐了,我们还是商量一下正事吧,毕竟,我们大家来这里都是为了讨董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就留在私下里再说吧。”
几个人听了曾炩的话,显得都很尴尬。不过,曾炩现在位高权重,是在座的人中身份最高的,而且也是实力最强的。可以说,其他的人绑一块儿都不一定有曾炩的实力强大。
袁绍身为主事者,站起身来说道:“骠骑将军说的是,我们大家千里迢迢来到陈留,为的就是讨伐奸贼董卓。在这样的大事情下面,其他的事情都应该放一边。”
之后就是排座位了,袁绍邀请曾炩坐在和他平行的位置,曾炩拒绝了,他来这里,不是为了争取什么位置,而是按照他早就计划好了的程序在做事。
不过,其他的诸侯也纷纷劝说。的确,这里,要是他不坐上去,其他的人,谁敢往上面坐啊?就是袁术这样的二愣子,他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于是,曾炩只得和袁绍并排坐于主位上。下面十八路诸侯分坐左右,倒是刚刚好。
左手边,依次是袁术、孔伷、刘岱、孙坚、王匡、张邈、袁遗、马腾、曹操,右手边,依次是桥瑁、陶谦、公孙瓒、韩馥、孔融、张超、鲍信、张扬、刘备。
本来,桥瑁是没有实力坐在右首的,但是考虑到他是此次讨董的最初发起者,所以大家对他坐在右首也没什么意见。
大家排定座次,王匡站起身来说道:“如今,我们奉天子诏,在此起兵讨伐董贼。但是做任何事情,没有一个规矩,没有一个领导是不行的。王某建议,我们还是选出一个盟主来,大家都听他号令,一同进军,大家觉得怎么样?”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应该的,这么多的诸侯聚集在一起,没有一个领导者,的确是不行的。
曹操站起身来,说道:“曹某推举骠骑将军当我们的盟主。骠骑将军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我大汉国的战神。而且骠骑将军位高权重,身份高贵,还是当今天子的老师,由他做盟主,大家都服气。”
刘备和公孙瓒都纷纷起身应和。
不过,曾炩却发现,袁绍等人的表情很难看,脸色带着明显的不满,只不过是出于面子,没有当场跳出来罢了。
曾炩很清楚,这次会盟,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当个盟主不过是赚取一些名誉罢了,根本就是一个受气包。下面的诸侯,都是割据一方、桀骜不驯之辈,谁个真把你盟主当回事了?这完全就是一个笑话,为了这个虚名,得罪大部分的诸侯,实在是不划算。
曾炩站起身来,说道:“曾炩感谢几位的信任,不过,曾炩的心目中有更好的人选,本初兄家世显赫、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是我大汉国名相的后人,所以,在曾炩的眼中,本初兄才是本次会盟的盟主的不二人选,曾炩赞成由本初兄担任此次会盟的盟主。”
袁绍听了曾炩的话语,很是高兴,差一点就笑出声来。
顿时,桥瑁、韩馥等人就纷纷应和起来。
这时候,袁术不高兴了。
袁家兄弟不和,这不是什么秘密。袁术一直自恃是嫡出,对于袁绍,一直是看不顺眼。如今,看见袁绍要当盟主,哪里肯干。他本来是非常希望自己当盟主的,但是他还是明白,这里有曾炩这样的大腕,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
袁术站起身来,说道:“骠骑将军谦虚了,在袁术看来,还是由将军当盟主的好。这些年将军在北疆屡战屡胜,是真正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次我们讨伐董贼,是势在必得之举,绝不能出现丝毫的意外。所以,这个盟主,还是选贤为好。”
袁绍气的差点骂人了,我们有仇,那是我们自家的事好不好?可是这个袁术却愣是将胳膊肘往外拐。听他的话,那不是拐着弯骂自己没有能力,不能带领大家打胜仗吗?
曾炩一愣,他一进门就给了袁术一个难堪,可是现在他居然还是力挺自家,看来,袁家兄弟的矛盾不是一般的大啊。
炩哈哈一笑,说道:“公路兄过誉了。不如这样吧,大家来个举手表决,胜者为盟主,如何?”
下面众人纷纷点头,认为这样不错。
曾炩说道:“那我们就来表决吧。大家同意本初兄当盟主的请举手。”
说完,率先将手举了起来。
其他人一愣,这算是什么事啊?
不过,袁绍一系的人马上就将手举起来了。这里面有韩馥、刘岱、王匡、张邈、桥瑁、袁遗、鲍信、孔融和张超,陶谦在犹豫一下之后,也将手举了起来。这样一来,同意袁绍当盟主的就达到了十一人,已经超过一半了。
这样的结果让其它人都很是傻眼,不过结果已经出来了,也没有办法。曹操再次站出来,说道:“我提议,推举骠骑将军为副盟主,辅助盟主管理本盟事务,大家觉得如何?”
其他几人也很担心袁绍拿他们的士兵当炮灰,所以都纷纷同意了。
第二天,张邈让人在陈留城的城主府外面筑起一个三层高台,在高台的四周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诸侯们请袁绍登台拜祭。
袁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佩剑,往台上走去。
袁绍拿起点燃的香烛,拜了两拜,说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袁绍说完誓词,大家歃血为盟。
第六十八章 董卓迁都
董卓听说诸侯在陈留聚集了整整四十七万大军,顿时呆住了。~~~~
思虑再三,董卓决定迁都。
当董卓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李儒和田仪时,遭到了两人一致的反对。
李儒说,此时迁都,对社稷的破坏显而易见。长安自赤眉火烧之后,宫室尽毁,两百年来也没能重建。如果迁都长安,不但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修建宫室,还要重建大大小小的府衙。这对今日的大汉国来说根本无力承受。大人要想击败士人,扬名青史,首先是要完全控制权柄,其次是要治理好国家。迁都之举,却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则大人有损毁社稷的罪名,二则此举更加坐实了士人对大人的诬陷,三则激起了众怒。叛乱州郡会更多。洛阳如果被攻陷,大人即使占据了关中之险,但权柄又有多大?实际控制的州郡又有几个?还奢谈什么治理天下?
“大人迁都,于国于己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正中了士人的诡计。从此大人权柄尽失,罪恶滔天,当真要遗臭万年了。”
田仪也说道,大人迁都,无非是想利用关中之险阻击叛军于潼关之外,利用西凉的根基继续把持权柄。或者说得更难听一点,大人还想利用迁都洗劫关东,获得大量财物。但正如长笙所言,大人会因此犯下毁国之罪,成为举国之贼。大人偏安一隅,要权柄没有权柄,要财物没有财物,会活活憋死在关中。大人久经战事,谋略出众,怎会行此取死之计?叛军分散京畿四周,人心不齐,实力也不集中,我们完全可以软硬兼施,以防御和攻击为辅,取胜叛军轻而易举,不过就是个时间问题。
“洛阳虽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但大人只要击败叛军,就能迅速控制州郡,以手中权柄治理国家,振兴大汉。相反,长安虽有崤函谷之固,据山川之险,沃野千里,但只能偏守一隅,毫无做为,而且一旦洛阳失陷,关中被围,出路尽数断绝,那可就是一块死地了。”
“昔日高祖皇帝凭关中之利得天下,为什么到我这就不行了?”董卓不急不慢地问道。
李儒和田仪相视苦笑。
李儒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差距太大了,原因也太多。 。简单一点说吧,高祖皇帝时是打天下,大人现在是治天下,根本是两回事。”
迁都关系到社稷的兴亡,需要数年的准备,要仔细权衡得失。即使要迁,也要定下详细的策略,否则不仅仅是祸国之举,更是亡国之举。迁都长安,至少需要数百亿钱财,需要数年时间,宗庙、府衙、典籍哪一样能少?仅仅搬迁东观、云台等地的典籍文卷大概就要数月时间,我们来得及吗?做得到吗?
平叛之战要打应该在三月初左右,也就是说,大人如果想在这短短一个多月内完成迁都,那不叫迁都,那叫浩劫,叫亡国。
西迁天子和朝廷,已经可以确保天子的安全,可以分化士人、削弱士人的权势,可以杜绝洛阳随时爆发内乱的隐忧,可以掌握平叛战场上的主动,也可以趁机聚敛财物为大军提供粮饷。甚至在形势极度不利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迅速回撤关中。总之,西迁天子和朝廷已经足够达到我们的所有目的,我们既能拥有西迁的所有好处,也能摆脱西迁的所有坏处,而大人既能搏得拱卫社稷的美名,也能占据击败士人平定叛乱的优势。
李儒哀求道:“大人,迁都之议万万不可,这不是饮鸠止渴之计,而是饮鸠即死之计。如果社稷倾覆,大人的权柄从何而来?大人一生的宏图大志又如何实现?”
董卓想了很长时间,最后非常疲惫地说道:“我也知道迁都不好,但我气啊,我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去啊。”
“洛阳的门阀士人四处造谣,说我要迁都,我这罪名算是背定了。我现在就算是西迁天子,但在他们的嘴里,和迁都又有什么区别?如果平叛打赢了,我继续执掌权柄,把天子和朝廷再迁回来,或许还有洗清罪名的机会。但我现在根本看不到打赢的可能,我更看不到回迁天子和朝廷的机会。这一去,我们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的形势你们也清楚,我们没钱,粮食也不多,二十万大军没钱没粮怎么打仗?长安修建宫殿要钱,西迁天子和朝廷要钱。目前大军驻守关隘和城池还能对付,但一旦开仗我们就难以为继了,所以这西迁之计必须要立即开始。我们要把关东的每一个钱,每一粒粮食都收到库里来。理由是什么?西迁天子和朝廷需要这么做吗?只有迁都才是最好的理由。”
“我们能击败叛军吗?也许可以,他们毕竟各人心怀鬼胎,一盘散沙而已。但我们能控制所有的州郡吗?这显然不可能。他们是门阀世家,有成千上万的门生故吏,即使败了,他们还可以各自回到州郡继续和我们为敌。我们呢?我们有这么大的力量到各地去平叛吗?这显然也是不可能,最起码这几年不可能。我们无论打哪一个,其他地方都会支援,我们打不赢的。”
“士人的力量远远比我们强大,即使是袁隗一个人的实力,也比我董卓厉害。而且这些反叛的士人不是白痴,他们知道顺从我迟早都会死,所以分化也好,让他们自相残杀也好,最后他们都不会回到洛阳。除非我们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消灭所有的人。但这需要时间,我已经六十岁了,活不了多久了,所以我要迁都,我要把他们逼得想不打都不行。大汉社稷倾覆在即,这些自以为是的大汉中流砥柱敢不舍命相救?”
李儒和田仪惊愣无语“如果骠骑将军从并州出兵南下出兵,大人将如何应对?”田仪忐忑不安地问道。
“我就一把火把洛阳烧了。”董卓大笑起来,笑声凄凉而无奈,“我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反正我已经背下了恶名,也不在乎多背几个,我把洛阳烧了,大家玉石俱焚。”
正月十五,相国董卓奏请天子,迁都长安。
同一天朝议上,董卓宣布了迁都具体事宜。众臣激烈反对,朝议一度陷入僵局。太傅袁隗闻讯之后,立刻抱病上朝,大骂董卓为祸国之奸臣。董卓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董卓说,今世上有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西头那个汉当然是指高祖皇帝立都长安,而东头那个汉肯定是指武帝皇帝立都洛阳。至于鹿走入长安,当然是指要迁都长安,以保无虞了。高祖皇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