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部曲1-世界在爱情中成长-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帜笞拍翘醢咨唇恚硪恢皇纸艚粑孀∧强诰碌男√洹U飧龀∶妫夥挠突痪褪且欢闻ㄋ醯纳访矗炕剐枰锤吹牟樵牡鞑榉⒒酉胂竺矗课┮皇谷烁械狡骄驳氖牵先嗣挥忻济亩钔罚簿驳氐窨套偶傅莉球景愕闹逦疲逦葡律钕莸难劭簦衤渚】葜Φ目斩词鞲伞K窃踝帕鞑痪”翘榈谋强祝褚惶踉僖蔡什怀鋈母珊孕∠8吒叩娜Ч牵ぐ堑牧常阉钦懦こさ淖欤账醯盟坪跏橇教鹾喜宦5挠傺难沂U饩褪侨耍饩褪侨嗣矗慷庖磺校⑸媚茄衿妫帜茄蝗唬灾劣谒退窖显旱哪橇揪然こ担低坊乖诜⑷取3瞪险感碌陌妆坏セ姑挥腥∠吕椿幌锤删唬撼ぁ⒕游嶂魅魏兔挥懈侠吹囊交と嗽保疾荒芪侠砗笫拢谴娱胍枪萁欣吹牧轿缓鹤印!�
“就这么让她去吧,把那些她想要带走的东西,都带走。”有人轻声说。
而那两位五大三粗的汉子,从那间木床上抱起她那佝偻而又短小的身躯,竟然像托起一片轻飘飘的枯叶,一缕淡淡的轻烟……
……
按照约定,小雯还是来参加了老人的葬礼。当然,不一定完全为了写作,而是兑现了他们的一次庄严承诺。她依然穿了那套很漂亮的黑色西装。
骨灰
“是我一把把地把老人的骨灰装进汉白玉的骨灰盒。”
小雯说。
“就像当初装我外婆的骨灰一样。”
小雯说。
本来,小雯想告诉梓茕,她的公司有多少事情要做,又有一部书稿,要怎样组织创作联系出版的,后来,她说,在这个环境,在这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在笼罩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死亡气息的地方,不适宜谈这些事情。她说:
“一切都很木然,很漠然。我所想到的东西,和他们之间的交往,沙龙文化公司,
泰山派,哲学艺术美学和诗,古典的现代的新潮的,在这高山上绿树成荫的殡仪馆院落里,算什么呢?什么也不是,人,一缕淡淡的云烟而已。我不说,就没人能说么?”
梓茕抬起头来,望着那片青青的树丛中,挺立的那柱巨大的高高烟囱,那滚滚浓烟,向浩荡长空倾述着世人能够诉说和不能诉说的话语。
“人,用白布单那么裹了,送进火炉的时候,据说,有把长长的刀,把身体一分为二。”
她说。
谜团
“惊奇的发现!老人那口精致小铁箱里金红色的绸布,裹着的竟然是一把精致的勃郎宁手枪!”
文物,文物!珍贵的文物。据说,这个发现引起了这座远离战争的城市中的人们不少惊叹。公安、文管、政协、街道等有关人员,据说,曾聚集在一起,透过精致小铁箱和铁箱里那把神秘手枪,研究老人的身世,以及对她的后事如何处理。一位掉了牙的精神矍铄的老人专门来到公安局,或者文管会,断断续续地打听老女人生前死后的各种情况。当他看到那把手枪的时候,他干涸的眼睛里突然流下泪来,跪在地上,哭了。
“再找找,再找找,看里面还有没有一支钢笔。”
但是,除了那支精致小手枪,什么也没有。再仔细的翻开那铁箱底的绸布,谁知道,竟在那里找到了一封早已发黄的信。信封里还有一枚小小的头骨。那是老女人从古墓里连着身上破烂的衣服带出来的。
“清楚了,清楚了。”
“她就是二娥!”
“她就是公主!”
“他就是杰姆!”
“他……也许就是公主的家丁!”
……
于是,老人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一些关于那个时代和发生在今天的一些事情。老人稀疏的头发如根根银丝,梳在脑后,挺挺的腰杆和直得有点僵硬的大腿,脚上那一双锃光发亮的重重的皮鞋,似乎在述说着另外的一个,或者,同样的这个城市,人所周知或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许,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那位当初开着车,挡了公主的道,被打了,又被送到那间神秘的屋子里去的少校军官。也许,他就是当初站在那座神秘小楼里执勤站岗,或者,躲在猩红帷幕里的特工人员,或许是当年追踪过“梅花鹿清香”的川军某军营的伙夫……
老人用他那已吐词不清的不算难看的嘴,断断续续地述说着那些往事。
“她,虞苜公主和她们家族那些事情,谁不知道?当时,连茶馆里的老板伙计,都知道。”
“我们知道的事情,比他们那个家族里实际发生的事情要少得多,少得多。”
“美国人?知道,知道。据说,他是盟军专门秘密安放在她们家族中来,刺探军事经济情报的钉子。盟军怕他们把到手的军援拿来乱花……”
“哦!原来这么回事!还有……”
“那支钢笔?那年,不是已经挖出来了么?”
“但是,经过鉴定,又有人说,不是那支。”
“她?……虞苜公主……”
“知道,知道?”
“可能走了,也可能早已消失。”
“她早离开了这座城市,和她的家族一起,在这个城市,那个城市间飞来飞去,她玩了不少男人……”老人说到这里,脸上肃穆起来。
“她是多么美丽,多么能干啊!”
“……”
“至于她,保育员?梅花鹿?岫儿?素子?她也是那时我们的城市美人啊!我老早就想打听,她究竟到哪里去了啊!”
老人正是当年的行刑队长?专干侦探绑架秘密暗杀的勾当营生?保育院教师秦二娥和美国大兵杰姆,当年,就差点被他带着公主的家丁,在深山沟里活活埋掉?
……
历史谜团,我们总无法解开。那封信上,干练姑娘虞苜公主告诉二娥,一旦有谁强暴她,一旦生命受到威胁,就用这把枪自卫,或者自杀。
可惜的是,老人一辈子,也没有动过这把枪。
究竟有没有人强暴她?究竟她的生命有没有受到过威胁?我们不得而知。
……
“枪和铁箱,留下吧!作为文物,见证这座城市的光荣和历史。”
有关部门的同志说。
“不行!”养老院院长脸上露出不可商量的神态。
“老人临死时,惟一的希望,就是把她和这口精致的小铁箱一起烧掉。”
……
梓茕不知道,也没有问小雯。她在一把把地把老人的骨灰装进骨灰盒的时候,是否骨灰里残留着那把精致的勃郎宁女式手枪的残屑。
了解人,就是了解这个世界。梓茕想,了解女人,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然而,为什么要凭借手枪的残屑,来了解一个如此美丽又如此沧桑,如此神秘、又如此使人一览无余的女人的生命啊!女人,孕育大地孕育鲜花孕育生命果实与爱情的女人,和那把精致的手枪,有什么必然联系呢?离开了它,我们凭借什么样的思想小船,去耕耘人类生命……苍苍茫茫的大海。
金笔
简直天方夜谭,她也要出国?
小岑大方地站在梓茕面前,认真地说:
“很快,签证就下来了。”
要不是她还穿着那套扎了红领带的白色西装,梓茕简直就像听到另一个世界里的事情。
的确,这件事情真像在另一个世界里发生。花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梓茕都没有理清它的来龙去脉。他似乎还记得,那位美国大兵,那位老人,当年
别墅外站岗的小兵,说过,她不是神秘失踪了么?这不过是假象。实际情况是,当这个城市的战争渐渐平息,另一场更大规模的残酷战争又开始了。干爹家族很体面地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干练女孩虞苜公主绞尽脑汁处理了她这对假想的情敌。老女人,当时那位保育院教师秦二娥,逃难的姑娘,得到小兵报信说要把他们秘密处置的时候,她抱着那口沉甸甸的小铁箱,在这个城市周围城镇乡村四处流浪。据说,铁箱里除了那把勃郎宁手枪之外,还有沉甸甸的金条。二娥在小镇的池塘边,和一位逃难到这里来的私塾先生相遇。私塾先生把她带回了家乡。私塾先生的家乡是遥远的那片经常土匪出没,后来成为红色暴动根据地的光荣山水。他们在那片山林中隐姓埋名,过着外人不知的生活。后来,私塾先生带领一支游击队和当时的政府对抗,他在对抗中牺牲。又有人说他没有牺牲,只是被俘,押解到这个城市里来。在这座城市另一场战争结束前夕,牺牲在那座悲壮的历史山岗上。而她,还是带着那口精致的小铁箱和六七个月的身孕,在那片大山中的江边小镇生活下来。解放后,她生下小孩,修了瓦屋,分了田地,过起了普普通通的农家小日子。至于她后来怎样逃到这个城市,我们一点也用不着怀疑。她的心灵她的铁箱告诉她,应该在哪一座城市活着。同时,反复剿匪镇压反革命,也使她无法安定地在江边老屋生活。她把瘦小的婴孩,交给村上一位祖传牛姓老中医。她把一根金条,夹在襁褓中,留给老中医,为她育养婴孩的贫穷日子里起了救命的作用。另外一根呢?下落不明。还有种说法是,那个婴儿和婴儿身上的一根金条,裹在襁褓中的还有一支重重的金笔。这一切,是满脸胡须的老中医,早晨,在结满秋霜的大江边捡回来的。而她,趁监视她的肃反干部不备的时候,星夜辗转逃回了这座城市。从此,隐姓埋名,历经无数生活磨难,又这么坚强地默默无闻地生存下来。
幸存者,又一个幸存者!
既为幸存者,什么命运不能发生?在这个城市即将举办抗日战争胜利某某周年大型中外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商业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居然出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文化老人,带着和他同样风度翩翩的文化商人,他儿子的儿子凯伦,到这个城市里来商谈合资,寻找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记载和现实交流。而这个活动,牵涉到这座城市的最高文化当局和公安档案等等部门。一个声势浩大的寻找五六十年前那位女主人公秦二娥下落的文化工程、历史工程、外交工程就此展开。公安档案、对外交往、政协文化等等部门通力合作,两三个月之后,这一切的一切,都查得水落石出。
这位来自美国的文化老人,正是当年那位失了踪的美国大兵杰姆。
杰姆回国后,脱离军界,潜心读书。后来成为一位研究历史和哲学的专家。
又一位研究历史和哲学的专家。
那位姑娘,正是当初那位像小天鹅一样表演《水兵舞》的保育院教师秦二娥,和梓茕所描绘的和历史上发生的故事,一模一样。
二娥怎样逃到这座城市里来?几十年风风雨雨,她靠什么生活下来?在公安局派出所居委会的档案中,有依稀记载。
那位私塾先生,是这座城市著名的烈士,如果你走进烈士纪念馆,血色的墙壁上还雕刻着他的姓名。
遥远大江边,那位满脸胡须的老中医牛瞎子,早已去世。他的坟墓旁,有一股山泉静静流淌。
而老中医捡来的那个婴儿,长大后继承了他的职业,他结了婚,他的妻子,一位普普通通的大江上船工的女儿,为他生了一大堆儿女。儿女们有的务农,有的做工,有的办起了小型食品加工厂,生意不错。而最小的女儿,也是最漂亮的一个,牛小岑,此刻,穿着白色西装,卧蚕一样秀美的飞眼,吟吟笑着,站在梓茕面前,无名指上戴着一枚亮光闪闪的金戒指,亭亭玉立成又一只白白嫩嫩的裸天鹅。
小岑和美国来的那对祖孙杰姆和凯伦一起,住在这座城市最豪华的接待最高级别客人的宾馆里。住了一个多月了,正准备签证。
到美国去,小岑还想读书,究竟学什么?她不知道。
“去了再说,什么合适学什么。”
小岑说。
这一切查证,都是公安档案文化政协等部门配合起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成的。而且,新添的厚厚的资料,已装订成新的历史档案,放进档案馆,记载着这座城市的苦难与光荣。
梓茕无论如何把眼前这个女孩和她的背景,以及这些年走过的道路一一联系起来。
“究竟凭什么,那个美国老人,就相信死去的老女人是他过去的恋人?再说,她的儿子……你的父亲……你,又凭什么是她的孙女呢?”
小岑慢慢从她那黑色手包里拿出一支金笔,像托出一段沉重光荣的历史,重重的陈旧的金笔啊!
“这支笔,老人送给我爷爷,我爷爷传给我父亲,我父亲随便扔给了我……就是这支笔。”
梓茕慢慢接过小岑手中的金笔,仔细看了看,掂掂它的分量,多重多重啊!拧开笔管,一瞧,果然,笔的脊背上刻了一排英文。
“To my lover,Ere QinJim”
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