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日资收购的鲁中机床厂,此时非但没有消失掉,反而成为国内机床工业中的佼佼者,拥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不再是在进口机床的围剿下毫无还手之力的那副样子了。
但是,诺大一个国家,仅有一个鲁中机床厂,是远远不够的。国产装备要杀出重围,必须集全国之力,抱团出海。林振华看着路边韩国机床企业的门牌,在心里暗自地盘算起一个新的方案来了。
回到浔阳家中,林振华与家人短暂地聚了一下,然后就到集团总部去见集团的高管们了。其实,他见到的家人也就是岳父岳母和女儿林菲。太太杨欣自打兼任了化工设备联盟的秘书长,就变得比林振华还忙了。此时的她正在南京筹备江北石化4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竣工庆典,林振华只能等到去参加庆典的时候,才有机会和她见上一面。
“林总回来了。”
“小林辛苦了。”
“振华,这一趟有什么收获?”
在集团总部的小会议室里,集团的高管们乐呵呵地向风尘仆仆的林振华打着招呼。林振华挨个地和大家握着手,会议室里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一次我和张工到威海去和海军的刘院长见了一面,谈了一些事情,其中有一些事情对于咱们集团的发展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寒暄过后,大家分别落座,林振华开门见山地对众人说道。
“首先一个问题,是海军方面向我们提出了研制燃气轮机的要求。根据双方初步商定的意见,海军将向我们提供他们所掌握的燃气轮机资料,同时指派一位名叫布列斯的俄罗斯专家前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此外,国防科工委下属的几家企业也会向我们转让他们手里的一些制造技术。总体来说,就是由我们汉华重工牵头,组成一个燃气轮机项目团队,用10年左右的时间,搞出我们的第一代燃气轮机,用于装备海军的重点项目。”
“燃气轮机可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啊,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把燃气轮机的技术拿下来,未来我们光靠吃这一项,一年百十个亿的产值也不在话下了。”化工设备公司总经理方延武感慨道。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机遇。”集团总经理项哲也点头称道,“借助这样一个机会,我们能够不费成本地把军工系统里多年积累下来的相关技术拿到手,这个价值就不得了。我赞成我们承接这个任务。”
制冷设备公司的总经理戴裕彬举手发言道:“林总,项总,我们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搞燃气轮机的话,能不能把我们制冷设备公司的需求也一并考虑进去。我们目前正在开发大型中央空调,据我们检索到的资料,日本人已经在搞使用燃气轮机直接驱动压缩机的中央空调技术。我们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跟上这个潮流。既然现在集团决定搞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不是可以把中央空调用的燃气轮机作为一个子项目包括进去?”
汉华制冷设备公司就是当年的江南实华电器厂,其前身则是江南省石油化工机械厂。从石化机,到江实电,再到如今的汉华制冷,这家企业倒是一直也没有和制冷技术分开。虽然在搞电冰箱的那些年里,厂子里把大型设备生产技术给荒废了。但自从林振华借美国H※H公司的名义对其进行收购后,不断地推进技术创新,目前厂里除了家用电冰箱这个传统业务之外,还拥有了冰箱压缩机和大型商用制冷设备这两个新的业务方向。
在冰箱压缩机方面,林振华布局很早,后来又得到了美国泰戈公司的技术支持,如今汉华牌冰箱压缩机已经是国内知名品牌,占据了国内冰箱压缩机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光此一项,一年的产值就是3个多亿。
大型商用制冷设备则是另外一个体系的产品,它包括了大型建筑物使用的中央空调、大型冷库使用的制冷机械等等,这种设备的销量不大,但每一套的价格非常高,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如果再加上设计、安装、调试和后期维护等费用,其价值就更不可小觑了。最为关键的是,家电电冰箱的门槛很低,利润空间不大。而商用制冷设备则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利润是十分丰厚的。
戴裕彬原本不是搞制冷设备的,但到制冷设备公司担任总经理以来,他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还好几次带着一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去考察,回来之后便开始谋划制冷设备公司的长远大计。按照戴裕彬的设想,未来制冷设备公司的业务构成中,家用电冰箱将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公司的主要业务将集中于大型制冷设备。对于这个设想,集团总部也是非常赞同的。
方延武道:“中央空调用的燃气轮机,技术难度远小于船用的燃气轮机,我觉得将其作为一个过渡产品来开发是非常可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能够迅速形成具有盈利能力的产品,回收研发投资。”
“这个想法不错。”林振华道,“这样吧,老戴,你找时间去和张工聊一聊,听一听他的意见。如果可行的话,集团可以支持你们。”
“好的”戴裕彬笑逐颜开。对于张逸华的水平,他一向是很信任的,再加上林振华此前也说过了,这是一个军工项目,还有俄罗斯专家的指导,弄出一款空调上的燃气轮机,应当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振华,你看,咱们现在汽轮机的设计已经定型了,第一批汽轮机在江北石化的改造工程中已经投产试运行,使用方的反映非常好。现在又多了燃气轮机的项目,我觉得,咱们是不是该把原来的汽轮机事业部直接升格为正式的汽轮机公司了?”项哲说道,作为总经理,他考虑的永远都是经营方面的问题。
林振华道:“这件事我在路上已经想过了,而且和张工也已经交流过了。我觉得成立一个汽轮机公司是可行的,不过,老张是个搞技术的,只能当总工,当不了总经理,所以,咱们还得选拔一个总经理出来。大家有什么合适人选没有?”
合适的人选倒是有七八个,都是在汉华工作多年,逐渐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干部。大家互相议了一会,全面权衡了能力、性格、人品等因素之后,选中了一名叫做杨超的年轻干部。此人原籍海南省,在华青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到美国拿了一个企业管理的博士学位回来,属于文理双修的人才。他在汉华重工的集团总部工作了五六年时间,表现非常不错,这一次便光荣地承担了组建汽轮机公司的重任。
聊完燃气轮机的事情,林振华又开始说到机床上面了,他说道:“关于机床方面,海军方面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我已经转给老岑和老马了。”
在林振华当兵的时候,岑右军是他的排长,所以林振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称呼岑右军为“岑排长”的。时过境迁,如今集团规模越来越大了,二人都是集团的高管,在会议上再以排长相称,就显得有些不妥,所以林振华慢慢地也就换了称呼,改称岑右军为老岑了,不过,岑右军对林振华的称呼还是没变,依然称他为小林。
岑右军手里拿着一张清单,说道:“我已经看到这些资料了,对我们机床公司的要求不低。你们看,1600毫米数控立轴复合磨床;长度7000毫米,最大回转直径600毫米的船用曲轴钻削加工数控机床,要求动力刀具数不少于16个;850乘2500毫米四头定梁龙门铣床……哪一样也不是容易的东西啊。”
项哲道:“老岑,你这就说对了,越是要求高的产品,越能够磨练出我们的能力啊。现在咱们在机床这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如果能够借着海军的这批订单,把咱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我们的主动性就大得多了。”
岑右军点点头道:“老项,我知道这点,我和老马商量过了,无论如何,也得集中力量把这一批产品搞出来。即使不说是为公司盈利考虑,就算是支援国防建设,我们也是责无旁贷的嘛。”
456产品规划
456产品规划,到网址
正文 458 杨文军的选择
457挖墙角
“老项,你刚才说咱们的机床产品竞争压力大,是怎么回事?”林振华把头转向项哲,对他问道。他原本就打算问一问有关韩国机床企业进入浔阳之后的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现在听到项哲主动提起此事,正好顺着话头往下说了。
项哲道:“振华,你这趟回浔阳来,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
林振华点点头道:“我已经注意到了,咱们公司周围,怎么一下子冒出了好几家棒子的机床公司?”
“呃……”项哲也被林振华用的棒子一词给噎着了,他顺了顺气,才回答道:“这几家……韩国企业,其实早就已经进来了,只是此前一直没有挂牌而已,咱们也没有特别在意。上个月,它们突然非常高调地举办了一个开业典礼,几家企业同时挂牌,鞭炮放得比过年还热闹,摆明了就是向我们示威的。”
林振华不屑地说道:“示威就示威吧,他们愿意在咱们集团门口玩剖腹,我都没意见,只要不影响咱们的正常业务就行。”
项哲苦着脸说:“振华,问题在于,他们的确影响咱们的正常业务了。”
“怎么?他们抢咱们的业务了?”林振华惊讶地问道,心下颇有一些诧异。照理说,一家新企业刚刚落地,内部要处理的事务还多得很,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影响到当地企业的经营。最起码的一点,他们招募员工,再完成培训,怎么也得几个月时间吧?
家居公司的总经理彭少哲说道:“振华,你有所不知,这些韩……,哦,对了,这些棒子们,干事可不讲规则了。他们一挂完牌,就开始挖我们的墙角了,做得非常过分。”
这就是自己人和外来和尚之间的区别了,林振华管韩国人叫棒子,项哲是不跟他一起胡闹的,但彭少哲则会捧林振华的场,也学着他的样子,用棒子这个词。
“挖墙角?”林振华一愣,旋即就明白过来了,“怎么,他们在挖咱们的员工吗?”。
岑右军沉重地点点头,说道:“没错。他们一挂完牌,就在厂门口立了一个巨大的招工启事,招募有经验的技工,给出的工资是一个月1000到1200块,有特殊技能的,工资还可以面议。”
林振华倒抽了一口凉气:“1000到1200块?***,这是赤luo裸的挖墙角啊”
1993年,中国全国的职工年工资水平也只有3300元,合每个月不到300元钱。汉华重工由于效益好,工资水平比其他企业高出不少,加上年终奖之类,普通工人平均到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有600多块钱,这已经算是远近闻名的高薪了。
可是,韩资企业一进来,就打出1000到1200元的工资标准,比汉华要高了一倍。工人都是很务实的,谁也不会嫌工资太高。面对着高出一倍的薪水,肯定难免会有工人会动心的。韩资企业这一招,就是明显地在从汉华手里挖人了。至于汉华以外的企业里的工人,要抵御这种诱惑恐怕只会更难。
面对着这种挖人的招术,汉华方面可以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人家给出的薪酬标准高,工人愿意投奔过去,你又能说什么呢?现在已经不是那个讲究档案和人事关系的年代了,跳槽变得越来越容易。
要想留住人,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工资标准也提高到对方的水平,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对方只是一个小公司,最多百十号人,生产一两种产品。而汉华是一个庞然大物,有两万多工人,要提高工资,就意味着两万多人都要提。这个成本可就不得了啦。
事实上,就算汉华咬咬牙,把工资提上来,对方也还可以提得更高。人家要挖的,不过是区区几十人,但你如果要拼工资水平,就要带着几万人去拼,这种拼法是永远都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有人也许会奇怪,既然对方可以把工资提得很高,那么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就不能提高工资呢?要说起来,这其中的原因就非常复杂了。
首先,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本身就比国内企业要高,产品的利润率高,能够支撑得起较高的工资。其次,外资企业最初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容忍几年之内不盈利,靠国外的母公司输血,但国内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如果国内企业真的要和国外企业拼工资水平,那么人家可以随口开出一个10万或者100万的标准,你还敢跟下去吗?
此外,国内企业的职工队伍是老中青三代,精力不济的老职工和正在学习技术的青年职工创造的价值比较低,真正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是年富力强的中年职工。国外企业一进来,就直接挖各家国内企业里的中坚人才,这样一来,它们没有安置老人和培训新人的负担,成本压力自然也就更小一些了。
其实,也不单是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这样做,有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