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389章

龙争大唐-第389章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这……”万重山听完了苏勖的话,登时便惊呼了起来,睁大了眼,惊疑不定地看着苏勖,愣了老半天,这才呐呐地道:“此事可否先行请示殿下?”

“时间来不及了,这样罢,尔先准备着,何时行动,老夫自会决断。”苏勖挥了下手道:“记住,事情一旦办妥,所有相关人等一律抹去,都听清楚了么,嗯?”

万重山脸色阴晴不定地变幻了许久,这才咬着牙应道:“是,属下遵命!”

“那就好,去准备罢,时间不多了,记住,若是出了岔子,尔自己提头来见。”苏勖一双老眼精光闪闪地死盯了万重山好一阵子,这才阴恻恻地说了一句,话里的阴森之气浓烈得惊人,饶是万重山素性胆大,也不禁打了个哆嗦,不敢怠慢,恭敬地抱拳行礼道:“是,属下告退。”苏勖没再多言,只是挥了下手,万重山身影一闪,人已从书房里消失不见了。

“唉……”万重山刚走,苏勖便似老了十岁一般,脸上的皱纹陡然间深邃了许多,长叹了口气,漫步踱到了窗台前,凝视着渐渐黑下来的天空,眼中满是不得已的哀伤之色……

东宫里的这场冲突说起来是桩小事,也并没有闹出太大的风波,可值此局势微妙的时辰,有心之人却是绝不会放过这等消息,各方的目光都注意到了这场因吃醋而引起的风波,就在苏勖下定决断的当口,越王府里纳隆与雁大也正在就此事议着对策。

“如此说来,这武才人算是个人物了,唔,有胆有识,怪不得殿下当年离京时专门叮嘱过要特别注意此女,某竟忽视了此语,啧,失误了,失误了!”听完了雁大的情况介绍,纳隆愣了半晌之后,这才摇头苦笑着说了一句,心里头还真有些子苦涩的——纳隆早就知晓苏勖会设计让萧瑀去东宫闹事,但并没有横插一手,反倒在暗中推波助澜,为的就是将局面彻底搅浑,如此一来,不但魏王一系脱不了干系,东宫那头也一样要玩完,可却没想到武才人妙手一出,竟将老萧同志如此轻易地便打了过去,纳隆的算计自然也就因此落到了空处,自是有些子悻悻然了罢。

“非独先生忽视了,便是属下也同样忘了此事。”雁大同样是苦笑着道:“殿下曾说过,当年袁天罡道长曾为太子批过语,说是‘逢武呈祥,遇苏有难’,殿下便指明过那个‘武’便是武才人,某也未曾放在心上,看样子,太子这一向以来的谋划都该是此女之手笔,嘿,某等竟以男女私情视之,大意了些,是某之过也。”

“罢了,此事乃是某之过,怪不到尔之头上,某自会向殿下请罪。”纳隆不想再纠缠此事,摆了下手,中止了这个话题,皱着眉头想了想道:“苏勖此番设计让萧瑀与太子冲突,该是冲着相州一案去的,今既失手,只怕还有后招,唔,某以为那个批语中的‘苏’说不定指的就是苏勖其人,呵呵,遇苏有难,若能过关,海阔天空?嘿,却不知这个阿斗能否渡得过去了。”

雁大眼睛一亮,鼓了下手掌道:“遇苏有难?苏勖?呵呵,看样子该**不离十了,属下也以为这个‘苏’指的应该就是苏侍郎,今日已是十一,据前方传回的信报,诏书已过了开封,最迟后日一早便会到京,苏勖的时间怕是不多了,某以为苏勖绝非束手待毙之辈,其一定会另有安排,属下已下令京畿处全面戒备,严密监视各方动态,只是尚不知苏勖会从何处着手,先生对此有何高见?”

“不好说。”纳隆摇了摇头道:“如今局势微妙,此案若是真审将下去,魏王一系只怕就要伤筋动骨了,某以为苏勖定不会让此案审下去的,方法么,倒有不少,只是尚难预料其究竟会如何选择,而今之计,我等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妥,真要是到了出大乱子之时,再行出手也来得及,左右也快了,就是这几天的事情罢了,尔将雁组高手全都调集起来,随时听命,去罢。”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雁大自是知晓事态已到了关键时候,哪敢怠慢,恭敬地应答了一声,一闪身,人已从书房里消失不见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京师剧变(五)

贞观十八年五月十三日,午时三刻,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分,初夏的艳阳**辣地挂在天空的正中,烘烤得大地一片滚烫,以致于空气中都飘浮着股淡淡的焦糊味儿,自端午过后便再无雨的天气着实令人难耐得很,值此正午时分,热浪袭人之下,原本繁华热闹的长安城竟因此而显得冷清了下来,满城的百姓大多躲在家中避暑,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往日里显得狭窄的街道陡然间变得空旷了起来,然则十几骑从北门外直冲进来的飞骑却打破了这等宁静——但见十数名衣甲鲜亮的羽林军骑兵簇拥着一名中年宦官,纵马如飞地沿着北大街横冲直撞,径直向着东宫方向狂奔去,立时惊起了满城的涟漪——圣旨终于在各方的不同企盼下到了!

“圣天子有诏曰:朕自率大军以平诸夷,以社稷托之诸臣工,今外战正酣,而内忧迭起,深失朕望……着监国太子李治总揽此案,便宜行事,钦此!”风尘仆仆的内侍监柳东河刚到了东宫,不等喘上一口气,便即赶到了显德殿,拖腔拖调地将圣旨宣读了一番。

“儿臣领旨谢恩!”李治等这道诏书已是等了多时了,值柳东河宣诏之际,他可是竖起了耳朵认真地听着,然则直到诏书宣完了,也没听到最企盼的“彻查”二字,倒是听到了“便宜行事”这等模糊之语,一时间满腹疑虑,愣了好一阵子之后,才算是回过了神来,磕了个头,谢了恩。

“太子殿下,老奴行前陛下曾有交待,望殿下能以国事为重,切不可意气用事。”柳东河一边双手将圣旨转交给李治,一边小声地提点了一句。

“有劳柳公公费心了,公公鞍马劳顿,还请先去歇息罢,来人,赏柳公公娟十匹,绸缎十匹,钱五千。”李治心中有事,并没有将柳东河最后吩咐的那句话听进心里头去,只是接过了圣旨之后,丢下了句话,便掉头向书房疾步而去。

李治所给的赏钱不可谓不丰厚,可柳东河却并没有因此而喜形于色,反倒是暗自叹了口气,一双老眼若有所思地凝望着李治匆匆而去的背影,脸上满是苦涩之意——当年诸王在越王李贞大婚之时,出手拿下诸王的可是他柳东河,真要是李治这一回翻了船,其他哥几个无论是谁入了东宫,又岂有他柳东河的好日子可过,先前那番小声的提点其实并非李世民的原话,而是柳东河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提点的,可眼瞅着李治那架势压根儿就不像是听到心里去的样子,柳东河除了叹息之外,也无可奈何,只能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回宫自去按李世民之意办事不提。

显德殿的书房中,一身宦官服饰的武媚娘正自焦急地在空无一人的书房中来回踱着步,突地听到房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立马站住了脚,飞快地整了整衣衫,摆出一副神闲气定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急步走进书房中的太子李治,但却没有急着开口问。

“媚娘,媚娘,圣旨到了,你看看罢。”李治走到近前,急吼吼地说了一句,可脸色却怪异至极。

武媚娘本就是个机灵之人,一见李治神色不对,立马知晓这份圣旨只怕有古怪,也不多问,伸手将圣旨接了过来,只一看,便已知晓其中的利害之处——这是份最后的通牒,也是个最后的考验,无他,太子总揽此案,无论是指派何人主审此案,最终的成败都要着落在太子的头上,若是不能以霹雳手段拿下此案的话,一旦大乱突起,李治这个监国太子也就当到头了!

“郎君,此是好事啊,陛下既然将此案交由郎君总揽,那自是对郎君的信任,这又有何不妥吗?”武媚娘知道李治并没有看出这份诏书的奥妙所在,也知晓事到如今,李治便是想要抽身退步都没了可能,再说了,就算李治想退,武媚娘也不会让他退,无他,这可是关系到武媚娘自个儿能不能彻底攀附上李治,从而踏足权力中心的唯一机会,哪怕前面是座陡峭无比的大山,她也得硬着头皮往上攀爬,此时见李治彷徨不定,立马笑着解说了一番。

“啊,那倒是没有,可……”李治犹豫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道:“可父皇却并没有表态要彻查,这……”

“郎君怕了吗?”武媚娘将那份圣旨随手放在了书桌上,款款地走到了李治的身边,伸手环住李治的腰,仰起头来,笑眯眯地看着李治的眼睛,轻声地问了一句。

哪怕再懦弱的男人,面对着自个儿最心爱的女人也不会说自己怕了,这可是攸关面子的原则问题,李治自也不例外,一听武媚娘那调笑的样子,心中的豪气立马就抖擞了起来,猛地挺直了腰板,一派豪迈之气地道:“怕甚?本宫乃是监国太子,岂会怕那些城狐社属之辈,哼,怕?媚娘太小看本宫了!”

“嗯,郎君乃奇伟男子也,自该有这份豪气,如今陛下既然将此案交给了郎君,那郎君就放手让萧中书去查好了,以萧中书嫉恶如仇的性子,断不会放过那些作祟的小儿辈的,殿下只须在一旁拿捏一下分寸即可,至于后头的人员调派么,交给诸黄门去把握便是了,有萧、诸两位重臣在,断不会出大乱子的。”武媚娘见李治的信心已然被鼓动了起来,自是趁热打铁地提点了一番。

是个正常男人就没有不喜欢被女人夸奖的,李治虽懦弱了些,可毕竟还是个正常男人,此时听武媚娘如此说法,自是开心不已,嘿嘿一乐,低下头在武媚娘洁白的额头上亲吻了一下,又伸手捏了捏武媚娘的翘/臀,诡异地一笑道:“好,本宫这就传京师五品以上大员觐见,先将此事办了,回头再来寻媚娘,定要尔讨饶方可!”

“啊,郎君……”武媚娘脸一红,低着头趴在了李治的胸口上,大喘了几口气道:“郎君快去,妾身等着您便是了。”

“哈哈哈……,好,本宫去去就来!”李治一见到武媚娘那娇羞的样子,立时乐得哈哈大笑起来,松开了抱着武媚娘的手,顺手在其高耸的胸脯上捏了一把,这才拿起搁在书桌上的圣旨,大笑着行出了书房的大门……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一起子大臣们全都是消息灵通之辈,值此非常时期,大家伙的目光可都盯着东宫,圣旨刚到,大家伙都已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一听得太子宣召,到得是又快又齐,前后不过半个多时辰罢了,该来的可全都到齐了,一见到满面春风地高坐在上的太子李治,群臣们立马按着品级高低排着队,请起了安来。

“免了,免了,诸位爱卿操持国事甚是辛苦,本宫本不该在此午休时分打搅诸位,只不过父皇圣旨已到,本宫不得不诚邀诸位重臣共商国是,还请诸位多多体谅则个。”李治心情甚好,虚抬了下手,罗罗嗦嗦地扯了一大串的废话,然则众大臣们压根儿就无心去听李治那一套无甚营养的屁话,各自按品级站好了队,全都默不作声地站着,等候着圣旨的宣读。

李治见无人出言附和自己的话,登时便是一阵气恼,可又没胆子作,扫了眼下头黑鸦鸦的人群,语带不悦地挥了下手道:“宣诏!”李治此言一出,群臣们立马全都打起了精神来,虽说全都跪倒在地,可耳朵却都竖了起来。

新任东宫主事宦官刘爽虽说是李治的贴身小宦官,往日里也没少跟着上过朝,可作为主事宦官当庭宣读圣旨却还是一次,心情自是紧张不已,李治话音刚落,刘爽便有些子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前墀的前端,用微颤颤的手将圣旨展了开来,语带颤音地宣道:“圣天子有诏曰:朕自率大军以平诸夷……着监国太子李治总揽此案,便宜行事,钦此!”

死寂,一派的死寂,尽管刘爽那战战兢兢的小样子无比的滑稽可笑,可此时的朝臣们却无心加以理会,全都静静地跪在那儿,逐字逐句地琢磨着这道诏书的用心所在,一时间竟无人领头谢恩,显德殿中一派诡异的安静。

“臣等领旨谢恩,恭请殿下明示。”到了末了,还是萧瑀最先醒过了神来,率先出言谢了恩,后头一帮子朝臣们这才乱哄哄地跟上,浑然没了往日里宣诏时的肃穆之气氛,那乱糟糟的声音响得跟菜市场一般。

一见群臣们失态如此,李治可是开心了起来,嘴角一弯,微笑着虚抬了下手,示意众臣归位,而后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扫视了群臣们一番,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道:“父皇在前线鏖战,将国之重任托付于本宫,不料竟出此巨案,实本宫失察之过也,本宫已上本向父皇请罪,本宫之罪自由父皇定夺,然,时至今日,败坏朝纲之鼠辈却尤逍遥法外,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宫决意彻查此案,以正朝纲!”李治话说到这儿,略微顿了一下,这才提高声调叫道:“萧中书。”

萧瑀一听李治点到了自己的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