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复唐 >

第246章

复唐-第246章

小说: 复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酌情上报给太后地。但为了不让她太失颜面不被气得头晕,我就挑捡一些报上去好了。但是刑部的卷宗时,是一定要记录清楚的。”

“行。这种事情,狄公自行区处吧。”刘冕说道,“我只是想问问,大概还要几天才能整理完?另外别忘了整理一份检举人的名单出来。大有用处。”

“下官知道。”狄仁杰会意的一笑,对刘冕道,“下官全力以赴,可在三天之内完成。”

“那好。那我们就约定三天之后将案情上报。然后回京。”刘冕说道,“昨天潞王殿下来邀我一起回西京办事了。”

“潞王?”狄仁杰先是一惊。然后一喜,“好事、这是好事。下官马上加快进度办事!”

刘冕对着狄仁杰会意的微笑:“嗯,狄公忙吧,在下不打扰了。”

狄仁杰,可是一向主张李唐正统的,是坚强的拥李派代表人物之一。虽然现在他蒙受武则天知遇之恩,但如刘冕一样对大唐地情感仍是挥之不去。这不能用一个简单地忠诚与背叛来形容。

也许狄仁杰这些拥李老臣的复唐会稍显狭隘,就是要光复李唐;但在刘冕的意识里,复唐本来也就不仅仅是恢复李唐江山败灭武氏朝廷。

刘冕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狄仁杰等人。让他们和自己达成共识。这需要时间。更要付出莫大的努力。他的思想意识,并不见得是现在的人所能接受的。

接下来的几天里。刘冕基本上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来御史台报下到、闲逛、回家等候一些人到府拜会。偶尔也会去找上官婉儿闲聊一番——总地来说,就是游手好闲在瞎混。

三天后,狄仁杰将所有关于武承嗣一案的事情都处理清楚了,整理成了一个奏折给刘冕过目。奏折中除了道明案明原委,最重要地当然是如何下判。

结果是,武承嗣与武攸暨犯下通敌卖国、构陷大臣等多棕罪名,被查没其家没去户籍,流放三千里岭南极苦之地,永世不得还朝;周兴杀人灭口谋害重要证人丘神,又被人检举犯相棕罪过,被判绞刑查没其家。另外还有几个武承嗣、周兴的铁竿心腹、同样劣迹斑斑的家伙,被判了流放或绞刑。

狄仁杰在朝堂之上,当众宣布了这个处理结果。武则天一脸阴沉,旁听的众臣也没人敢出个大气儿,连武三思都只敢低耷着头目不斜视。

判辞宣读完毕时,可以很清楚的听到有一群人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刘冕站在班列里,暗自好笑。

轮到武则天发话了。她甚是愤慨的道:“武承嗣、武攸暨,身为亲王与郡王,不思报国反倒谋害社稷,正是甚失人望!狄仁杰,你的判罚很公正——对于这等人。不可有丝毫姑息!”

话音一落,折腾了大半近半年的这棕大案,也就宣告结束了。

刘冕也可算是因祸得福,非但没有被武承嗣等人整死,反倒将他们反过来给扳倒了,并踩在他们身上向上爬了几步。得了不少地好处。

案子判完,刘冕来西京地目地也就达到了,也是该回去处理右卫地事情了。李光顺仍然每天有时间都来刘冕这里坐一坐聊聊天,刘冕便与之约定好明日一起离开神都去西京。

临走之时,刘冕找到上官婉儿向她辞行。二人之间很是不舍,却也没奈何只得暂时分开了。

第二天,刘冕与狄仁杰、李贤、李光顺一同结伴上路前往长安。案子办完了,狄仁杰恢复西京留守的职位。代理留守李昭德便依旧回神都来当他的宰相。

李贤依旧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沉稳内敛。虽然他没有和刘冕说太多的话,可是刘冕感觉到了他心中地兴奋与渴望。

飞鸟脱笼,游龙入海,大概就是这种心情了。

五六年了,李贤从来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的自由。

“再次回到长安,我不知道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李贤甚是感慨的对刘冕道,“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就五六年过去了。自从上次被流放出长安,就再没有认真的看上这座城池一眼。不知道往日的景象是否依旧?”

刘冕微笑道:“差不太多,没有太多改变。只不过物是人非今昔有异。往日最庄严最华丽的太极宫与大明宫。现在都显得有点冷清了。东宫里更是多年没有人进去半步。”

李贤略带苍沧的笑道:“地确是物是人非啊!当初离开长安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以这样地一个面目再回来。劝说李唐的旧部门阀来拥护太后登基。改唐为周……不知道列祖列宗们知道了,会作何感想。”“殿下无须自责,你已经很不容易了。”刘冕说道,“要不是因为你,现在死的人肯定更多。关陇贵族虽然失了大势,但好在人丁尚存损失不大。也就是说,李唐的根基并没有遭受到本质的侵害。太后改唐为周,也不过是给江山社稷换了一件衣妆、自己要过一守当皇帝的瘾而已。大唐的魂魄仍在筋骨无伤,这才是最重要的。”

“嗯……这也就是我们这几年来。努力的唯一结果。”李贤自嘲的笑了一笑。“在时局态势面前,人地力量真是太微不足道了。事实证明。当初你的设想对地——现在这时候,必须先要顺应时势,才有能力去读懂他、掌握他、乃至改变他。在我所有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像你这样把时局品读得如此清楚。你是真个异才,天官。”

刘冕谦虚的笑了一笑:“殿下太过奖了。”心中却在暗道,我若非是来自一千多年后、知道一些历史的大体走向,又何德何能未卜先知?说来当初我要是读书再认真一点、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再多一点,恐怕会更加如鱼得水。

“这次去长安,我心里有点没底。”李贤略带忧虑,对刘冕道,“事隔多年,我不知道那些关陇仕族的人还会不会买我这个废太子的帐。我的劝说,是否还有用。母后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她要登基。凡敢不顺从的,都是一个死字。那些仕族中有许多死脑筋不听劝地。所以我怕到时候,又会有一场血雨腥风……”

“尽人事,听天命吧。”刘冕也只得如此来劝李贤了,“时局如此,也是无可奈何。相信能够活到现在地人,也都是识时务者。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保存实力……无畏地牺牲,尽量避免才好。”

“但愿如此吧……”李贤悠然长叹,心事重重。

数日之后,长安即在眼前。

巍然屹立的城池映在李贤深遂的瞳仁里,尽显苍茫。

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20章 夺嫡之序篇

回到长安,刘冕没有急于去军营,而是与狄仁杰一起陪同李贤先进了皇宫。狄仁杰着手将李贤父子的饮食起居安排了一下,就让他们住在太极宫紫云阁,去昔日东宫只一墙之隔。

一切料理妥当后,刘冕方才告辞。李贤略作挽留对他道:“天官,我是否需要去探望一下我那妹子?”

“太平?”刘冕想了一想,“没必要吧。你是长她居幼,理当她来拜见你才是。”

“话不能这么说。”李贤淡然笑道,“长幼虽是如此,但现在我们的地位处境已是天壤之别。我还是放下架子,先去拜访她吧?”

“不用。”刘冕回答的很肯定,对李贤微笑道,“相信我,她会来主动拜见你的。”

“嗯?……那好吧。”李贤略有所思的看着刘冕,点了一点头,不再坚持了。

刘冕走了,李贤看着他的背影暗自点头,赞叹。他将李光顺唤了过来对他道:“顺儿,我叫你每日去与刘冕交谈学习,可有何收获?”

李光顺有点茫然的摇头:“只是谈天说地,也未尝谈起何等重要的事情。孩儿感觉还是跟以往一样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李贤先是一愣,随即苦笑,不再追问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了。李光顺似乎感觉出了李贤地不满。急忙道:“不过父王,孩儿倒是觉得,这个刘冕比以前更加高深莫测让人揣摩不透了。他心里的想法、他在进行的事情,别人好像永远也猜不透似的。但是表面上。他却对我很坦承很热情。孩儿也不知道他是虚假还是真诚地。”

“相信他吧,他是真诚的。”李贤长吁一口气。说道,“他,是我们现在唯一可以信任地人了。一个经历过那么多生死波折与考验的人,是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和纯粹了。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他!”

李光顺眨巴着眼睛:“是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别的人可以指望了吗?”

李贤怔了一怔:“你要这么说,也可以。就如一场豪赌。刘冕已是我们最后的底牌。相信他就是我们唯一的胜机。而且他从来就是和我们乘在同一条船上地。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你明白吗?”

“哦,孩儿知道了……”李光顺似懂非懂的点头。

李贤却是拧着眉头暗自叹息:刘冕,好本事。太平那么聪明又刚烈的女子,你也能治得服服帖帖……太令人刮目相看了!

刘冕离开太极宫,打算先去一趟太平公主府上。

李贤来西京办事了,于公于私都要先知会太平公主才是。而且刘冕很有用心的想让他们兄妹二人团结一致,一同对抗势力强大的武党集团。

至从太平公主与刘冕开始混在一起后,立场就开始变得鲜明了。尤其是生阉武承嗣、扳翻武攸暨之后,太平公主与武党的对立也已经非常的清楚。从现实上讲,太平公主与刘冕乃至李贤包括李党的其他所有人。都是同一阵营里的。

但是太平公主的身份最是奇特,她是太后最倚赖也最心爱地女儿。很大程度上,她会偏向于太后。同时,她的这个身份和立场。也将是一把双刃剑。把握得好了,益处无穷;稍有不慎,伤人伤己。

除开私情,刘冕在处理太平公主的政治立场问题的时候,特别小心谨慎。

来到太平公主府,她果然在。见到刘冕地时候脸上灿烂如花喜出望外,头一件事情就是扬起手臂来对身旁众人喝斥:“那退下!”

刘冕禁不住笑了一阵才走到她身边来坐下。太平公主兴奋的跪坐于旁替刘冕捏起了肩膀,嗲声道:“晋国公终于回来啦?一路辛苦了吧?晚上想享用一些什么膳食美酒呢?”

“好意心领啦。我是来办正事的。”刘冕拍了她的手一下。说道。

“什么正事比我们之间的事还重要呀?”太平公主嫣然一笑就抛起了媚眼,笑咯咯的来拎刘冕的耳垂。

“别闹了。真有正事。”刘冕将她的手捉住,整个人都提过来放到自己腿上,抚着她地脸说道,“你六皇兄来长安了。”

“哦?”太平公主甚感惊讶,“什么时候?和你一起来地?”

“嗯。”

“他来做什么的呢?母后放他自由了吗?”太平公主坐直了身子,显得甚是关切。

刘冕点了一点头,不急不忙地说道:“你母后要登基了。”

太平公主的脸色微变:“说得如此肯定?”

“的确可以肯定了。”刘冕说道,“太后派潞王来长安,就是来劝说关陇仕族与长安的门阀们,一起拥戴她登基。为她登基造势鼓劲。”

“看来母后的确是要登基了……”太平公主的神色变得严肃了许多,缓缓点一点头,“六皇兄曾经监国多年,在关陇仕族与长安门阀当中颇有人望。早两年裴炎案发时,六皇兄还曾出面带领他们宣誓向太后效忠。算起来,六皇兄便对这些仕族门阀之人有着救命之恩。可是……”

“可是什么?”刘冕追问。

太平公主面难色的摇头:“可是人家未必会领情。甚至有可能会把我六皇兄当作是软骨头的叛徒,从而鄙夷唾弃他。”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世间总有这样的人,明明得了好处捡了便宜,回头便忘了施恩之人,转过头来还要恨他骂他。”刘冕无所谓地笑了一笑。“但凡干大事的人,总会招致许多的骂名和非议。我想潞王是不会在乎的,会一往如前毫不退缩。”

“在不在乎是一回事,事情办得顺不顺利是另外一回事。”太平公主仿佛有点不太乐观。“你可能不太知道。关陇仕族和长安地诸多门阀中,有不少的老顽固——如同裴炎那样地人。那些人在朝堂上没有官职和权力。但是在仕人和百姓中间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他们最能推动舆论的风气。我是在担心啊……母后要登基,那可是开创千古之先河的事情。这些人,能同意能接受吗?”

“不同意不接受,就得死。”刘冕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很肯定。

太平公主轻叹一声:“我也知道。会是这样……但是,尽量还是少死人吧。天官,我们一起帮六皇兄好不好?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少死人。”

“我能帮上什么忙?”刘冕笑道,“我和这些人一点交情也没有。”

“但是在长安,就数你最有实权了。”太平公主说道,“许多仕族门阀地人,不怕朝廷不怕当官的,但是害怕军队和将军。他们擅长辩论时常把祖宗家法先帝规矩放在嘴边,如同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开窍。光凭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恐怕很难。但是如果有你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