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62章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62章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继续防御。第六十四军经过五昼夜激战,共毙伤敌2600余人,敌仅前进三公里,取得了秋季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

10月25日,在双方商定的新会址板门店恢复了停战谈判,但敌人在谈判中仍企图使我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并把开城划归敌方。在这种情况下,志司为了增加对敌压力,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以每军歼灭敌人一个连至一个营为目标举行小的局部反击。10月29日,志司电令第六十五军加强开城地区及临津江以西防御兵力,如敌进攻,坚决防守,不得轻易放弃一寸土地,并应尽可能向前推进。11月中旬,第六十三军奉令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准备协同第六十五军打击向开城进攻之敌,同时第四十军之第一一九师准备随时参加保卫开城的作战。

处在第一线的我志愿军第六十四、第四十七、第四十二、第二十六、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共六个军,遵照志司的指示,自10月30日起至11月底止,分别在各自正面选择敌人突出、暴露或守备薄弱的营以下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大量杀伤了敌人。

11月 4日,我第六十四军以三个营的兵力,在60门火炮支援下,出敌不意地在白天向马良山之敌进攻,经四小时激战,全歼英联邦第二十八旅一个营。5 至7 日,以连续击退敌多次反扑,共毙伤敌1740余人,巩固了这一要点。

此外,为了驱逐盘踞在开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汉江以北地区经常对谈判中立区进行破坏袭扰的李承晚伪军,于11月中旬抽出第六十五军部分兵

力,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扫荡作战,将阵地前推到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在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敌人被迫于11月27日同我达成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按照这一协议,以实际接触线为准,敌我双方各后退两公里作为非军事区。

1952年6 月6 日至9 日,志愿军党委召开了兵团干部会议,对我军作战指导方针、部署调整和纵深防御工事构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认为,我军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形成以后,已有完全可能节约我之防守兵力。因此,为增加机动力量,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决定从西线第十九兵团防御正面抽出一个军,置于礼成江西岸,作为该兵力第二梯队,并防止敌人从海州登陆。

在指挥关系上,经与人民军商定作一些调整:第十九兵团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三、第六十五军(第六十三军为二梯队);第三兵团指挥第三十八、第十五、第六十军(第六十军为二梯队);第二十兵团指挥第十二、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第六十七军为二梯队);人民军前指指挥第一、第二、第三军团;东海指部队为第二十、第二十七军和人民军第七、第五军团(第二十、第二十七军为二梯队,第二十六军奉命回国,遗防由第十五军接替);西海指部队为第四十二、第六十四、第五十军和人民军第四军团及游击支队(第四十二、第六十四军为二梯队);第四十七军为志司预备队。这样,各兵团及东、西海指均掌握有一至两个军的机动兵力,可自如地应付各种情况。

会后,第十九兵团将第六十三军从第一线调出,置于礼成江以西漏川、白川、温井地区。

在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行动中,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先后向西场里北山、67高地、86。9高地、29。5高地、45。4高地、50高地、七井洞南山等发起十余次反击,大量杀伤了敌人。

1952年10月25日,由原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和第三军合并的陆军第一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所属第一、七师在临津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二师配属第六十四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

1953年6 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

6 月25日至7 月3 日,第一军第二十团向防守198。6 高地(朔宁东南7 公里)的伪第一师第十五团一个连另两个排发起进攻,多次打退伪第一师第十一、十二团的反扑,全歼守敌一个连另二个排,击退敌两个团的反扑,毙伤俘敌3400余名。

6 月28日至7 月1 日,第一军第十九团发起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进攻战斗,全歼守敌伪第一师第十五团第七连另两个排,击退敌第十一、第十二团反扑30余次,巩固占领阵地,毙伤俘敌1560余名。

停战后,入朝的原第一野战军部队相继回国。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六、尾声

第一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改编,但军威永存!

1952年6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及兵团番号撤销,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精简整编。

第一兵团改编为新疆军区。

第二兵团改编为军委装甲兵司令部。

第十九兵团已入朝作战。

第二十二兵团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第一军与第三军合并编为陆军第一军,下辖第一师(第一军第一、三师合编)、第二师(第三军第八师与第一军第二师合编)、第七师(第三军第七、九师合编)。

第一军军部改编为重装军军部。

第三军司令部、干部部和后勤部改编为空军第十一航校;政治部改编为西北军区军政干校。第七师师部改编为重装师师部,第九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十五师师部。第八师师部改编为空军歼击航空兵第二十七师师部。

第二军军部改编为南疆军区,第四师改编为步兵第四师,第五师改为农建第一师,第六师改为农建第二师。

第四军军部改编为军委城防高射炮兵学校,第十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十师师部,第十、十一师合编为第十一师,第十二师改编为公安第二十师。

第五军军部改编为伊犁军区,第十三师改编为喀什军分区,第十四师改编为农建第三师,第十五师改为农建第四师。

第六军军部改编为西北空军机关,第十六师改为农建第五师,第十七师改为农建第六师,第十八师改编为公安第四师。

第七军军直一部充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其余与西北军区航空处合并,组成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第十九师改编为铁道兵第五师,第二十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七训练基地司令部,第二十一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四训练基地司令部。

第八军于1949年5 月与绥蒙军区合并为绥远军区,归华北军区建制。

第九军军部与第二十二兵团合并,第二十五师改为农建第七师,第二十六师改为农建第八师,第二十七师改为农建第九师,骑兵第七师改为农建第十师,骑兵第八师改为工建第一师。

第十九军军部并入陕西军区,第五十五师调归西北军区领导,第五十七师改编为石油工业第一师。

独立第一军于1949年11月下旬整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后归第六十二军领导,随第十八兵团南进,西北独立第一军番号撤销。

独立第二军改为农建第一师。独立第二军是由宁夏中卫起义的国民党第八十一军改编而成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向宁夏进军时,第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同第十九兵团达成和平协定,其所部第三十五师、第二九四师起义,所属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二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杨遇春任参谋长,程襄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二师,共约 1万人,隶属西北军区。 1950 年12月,改编为宁夏军区独立第一师。

独立第三军缩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七师。独立第三军是由在甘肃武都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一一九军改编而成的。1949年12月9 日,国民党军第一一九军在甘肃南部武装起义,所属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孙超群任副军长,康维铣任参谋长,张汉民任政治部主任。

第一野战军整编后,其所属部队后来有的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保卫祖国、抵御侵略的正义战争,为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尊严,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浴血奋战,再立新功。

有的至今还保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担负着捍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第一野战军全体官兵所建立的不朽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第一野战军的军威永存!

附录:第一野战军序例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书记彭德怀委员张宗逊王震甘泗淇刘景范张德生赵寿山阎揆要廖汉生许光达王世泰徐立清第一野战军机关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第一副司令员张宗逊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参谋长王政柱李夫克政治部副主任张德生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刘景范(兼)

政治委员刘景范(兼)

副司令员方仲如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黄罗斌第二局局长冯维精政治委员萧荣昌通信联络处处长龙振彪政治委员曾庆良审计处处长黄伊基副官处处长何金虎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谭生彬宣传部部长张后垢胡光(后)

保卫部部长李握如0 联络部部长金城军法处处长刘峰生总务处处长高述德后勤部(1949年3 月26日由后勤司令部改称)

部长黎化南政治委员方仲如黄静波(后,1949年7 月21日)

副部长黄静波副政治委员杨林

政治部主任章夷白供给部部长黄静波刘华春(后)

政治委员杨林(兼)

卫生部部长贺彪第二部长曾育生政治委员刘仁保军需部部长赵立德政治委员周树槐运输部部长高登榜政治委员周待旦军械部部长何维忠兵工部部长蒋崇璟政治委员谷佑箴第一兵团(1949年6 月14日正式编成)

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张子意(未到职)

王震(兼)

参谋长张希钦(后)

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后勤部部长夏耀堂政治委员杨宗胜第一军(1949年2 月由原第一纵队改称)

军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土家族)

副军长王尚荣副政治委员洗恒汉(壮族)余秋里参谋长陈外欧政治部主任冼恒汉(壮旅,兼)

后勤部部长夏耀堂第一师(由原第三五八旅改称)

师长黄新廷傅传作(后,1949年7 月)

政治委员余秋里曾祥煌(后)

第二师(由原独立第一旅改称)

师长王尚荣王绍南(后)

政治委员颜金生第三师(由原独立第七旅改称)

师长傅传作政治委员曹光琳第二军(1949年2 月由原第二纵队改称)

军长王震(兼)郭鹏(后)

政治委员王震(兼)王恩茂(后)

副军长郭鹏顿星云副政治委员王恩茂

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左齐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第四师(由原独立第四旅改称)

师长杨秀山政治委员杨秀山(兼)

第五师(由原第三五九旅改称)

师长徐国贤政治委员李铨第六师(由原独立第六旅改称)

师长张仲瀚政治委员曾涤第七军(1949年2 月由原第七纵队改称)

军长彭绍辉政治委员罗贵波冼恒汉(壮族,后)

参谋长何辉燕政治部主任侯维煌黄忠学(后)

供给部部长盛克金卫生部部长章振炎第十九师(由原第十旅改称)

师长何辉燕朱绍田(后)

政治委员朱绍田孙鸿志第二十师(由原第十二旅改称)

师长张新华政治委员龙福才第二十一师(1949年6 月由原华北军区独立第五旅改称)

师长范忠祥政治委员李健良第二兵团(1949年6 月14日正式编成)

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副政治委员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兼)

朱明(后,1949年9 月)

后勤部部长范子瑜第三军(1949年2 月由原第三纵队改称)

军长许光达黄新廷(后,1949年6 月)

政治委员孙志远朱明(后,1949年6 月)

朱辉照(后,1949年7 月)

副军长唐金龙

副政治委员朱明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后勤部部长宋庆生第七师(由原独立第二旅改称)

师长唐金龙张开基(后)

政治委员梁仁芥第八师(由原独立第三旅改称)

师长杨嘉瑞政治委员孟昭亮第九师(由原独立第五旅改称)

师长朱声达政治委员王赤军第四军(1949年2 月由原第四纵队改称)

军长王世泰张达志(后,1949年6 月)

政治委员张仲良副军长孙超群高锦纯副政治委员朱辉照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朱辉照(兼)

后勤部部长王国瑞第十师(由原警备第一旅为主组成)

师长高锦纯政治委员左爱第十一师(由原警备第三旅改称)

师长郭炳坤政治委员高维嵩第十二师(由原警备第四旅与骑兵第六师合编成立)

师长郭宝珊政治委员李宗贵(李赤然)

第六军(1949年2 月由原第六纵队改称)

军长罗元发政治委员徐立清张贤约(后,1949年7 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