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3黄克诚 >

第38章

03黄克诚-第38章

小说: 03黄克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南满的土匪被我初步清剿以外,盘踞在北满、东满、西满的土匪仍有七万余人。

西满在争取东北的斗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背靠苏联、蒙古,进可攻,退可守。这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盛产木材、煤炭、黄金和粮食,工业也有一定基础,可以保证军需民用。大部分地区是非铁路沿线的中小城镇和辽阔的农村,迂回余地大,适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时,国民党进攻的重点,是与我争夺南满和一些大城市,这就使我党有可能争取时间创造西满根据地。

西满根据地是指中长路沈阳至长春线以西的洮安、开鲁、阜新、双辽、郑家屯、扶余、嫩江和齐齐哈尔。这个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境内草原无垠,沙丘连绵起伏,重山叠嶂,森林茂密,交通十分不便。

日本投降后,齐齐哈尔和嫩江地区的土匪十分猖狂。一个严寒的夜晚。

月亮藏了起来。当空一抹淡淡的白云,磷光闪闪。一切都已经寂静无声了。

齐齐哈尔政府大门外停留着一辆囚车。

一伙由伪警察和特务组成的“光复军”,收买了警卫连的门卫,切断了电话线,预备谋杀省长于毅夫和逮捕我党政干部。他们突然闯进省政府于毅夫的房间,误认为住在外间的马识途是于毅夫,接连向他开了两枪,马识途身负重伤,倒在地下。这时,我警卫人员发现,立即向敌人开枪。

住在里间的于毅夫和民政厅长刘靖拔枪而起。

匪徒无奈,被迫退出房门,仓惶而逃。

土匪不除,根据地难以安定!

经此一事,黄克诚更加坚定地把剿匪作为巩固根据地的措施之一。同时,①见黄克诚著《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第206 、207 页。

他主持开展反奸清算和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发展革命武装。

早在1946年2 月,我军两个团击溃土匪和地主大排,收复长岭县城。

团政委严达人任县委书记,组成第一届长岭县委,隶属西满分局辽西省委第二地委。

当时,长岭县内土匪遍地。

二分区三团奉命积极追剿,活捉匪首“天帮”,公审枪决。1946年11月30日,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八师一部进犯长岭。我军北撤。

长岭县委集中区村武装,组织长怀武工队,建立了以三家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以后,长怀武装工作队多次到陈家圈子、终家窝堡、岗岗屯一带,袭击地主大排和土匪武装,镇压了反攻倒算的地主许作亭、李显以及反动道德会会长张志文。不久,又解放长岭县城。为巩固根据地,县保安大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对盘踞在全县的大小几十股土匪追剿。

经夏秋两季的清剿,大股土匪已被肃清,剩下的多是老、惯匪和土匪中的“四梁八柱”,约一百余人,在“老头好”、“七国”、“六合”、“北来红”、“老北洋”、“东来好”等匪首的带领下。逃窜到农安和长春郊区,经常骚扰前郭、乾安和长岭的边缘地带,捕杀农会干部,抢劫人民财物。

蒙古骑兵团和县保安队奉命跟踪追剿这股顽匪。

这是一个严寒季节,天空是灰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轻雪。

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边的呵气,一遇到严寒,好像冒烟似的。

一股土匪窜入长岭县伏龙泉区西山上屯。

县政府命令驻军和伏龙泉区队迅速前往。当部队赶到西山上屯,“老头好”等给子土匪又逃亡长岭县马鞍山屯。

县政府命令保安大队骑兵三中队连夜出发,直奔马鞍山。在这正下雪的夜里走路,就像一只小船飘荡在大海中。腿一拔出,雪马上就填平了留下的痕迹,什么都看不到了。整个山村,已经成了无限幽静的银白世界。

我军强攻失利。英勇的中队长郝长贵和指导员张资平先后中弹牺牲。

一排长立即接替指挥。

战斗僵持到黎明。匪首“老头好”被击毙。

县大队一中队奉命赶到。正在追剿这股土匪的蒙古骑兵团和农安县地方武装也闻声赶来。

三支队伍合力围剿这股土匪。

匪徒大部分被歼灭,但仍有一部分匪徒突围,向洼中高逃去。

十天后,蒙古骑兵团在洼中高苇塘中,彻底打垮了这伙顽匪。

这样,在黄克诚的亲自主持下,西满境内的伪军、伪警察、特务、地主流氓武装,一一被收拾干净。

除了同国民党部队作战和剿匪以外,黄克诚所部还遇到了艰苦考验。

刚进东北时,群众对我军还不大了解。国民党特务造谣说:“八路军是专门扒铁路的军队,比土匪还坏。”老百姓不明真相,听信国民党的欺骗宣传。

我军一到,老百姓就纷纷躲藏起来。来不及躲藏的,也紧闭房门,怎么敲也不开门。

部队搞不到粮食,搞不到柴草,又缺乏应付严寒的经验,吃了不少苦头。

有的南方战士冻伤了脚,便急忙用热水烫,结果把脚趾头给烫掉了。在乘火车时,有的战士伸手去扶铁把手,结果一下粘掉一层皮。

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援,没有根据地,部队不要说打仗,连立足也很困难。

在剿匪的同时,黄克诚派出一批干部,深入农村,组织清匪反霸和土改,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到1947年5 月,西满地区有一千八百万亩土地,分给了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有了实际的了解,认清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大不一样,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

紧闭的房门打开了,群众脸上露出了微笑。老百姓把部队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问寒问暖,照顾得十分周到。

逢年过节,群众杀猪宰羊,拿出陈年老酒招待指战员。部队缺医少药,群众主动用土方为战士治病。翻身群众踊跃支前,部队得到发展壮大。

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有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部队的兵员和物资都有了保证,战斗力更加提高了。

由于李富春调到东北局负责财经工作,黄克诚代理了西满分局书记,全面负责西满地区的工作。

在前段的基础上,黄克诚发动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地进行土改扫尾工作,组建地方武装,发展经济,大力支援前方作战。又是军事,又是政治,黄克诚肩头上的担子更重了。

关外的冬天,寒风刺骨。

1946年12月29日。齐齐哈尔市府大礼堂。

千头攒动,人声鼎沸,热气腾腾。

主席台上,黄克诚正在作报告。那湖南口音,在礼堂里回响着。讲什么呢?在讲朱德总司令的生平。

朱总司令的六十大寿,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重视。齐齐哈尔市也成立了“庆祝朱总司令六秩大寿筹备委员会。”这件事,黄克诚早就放在心上了。

他把这看成是一次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他同朱总司令相识已有二十多年,对朱总司令的历史、功绩和伟大的品格都极为了解。他觉着有责任把这些告诉给西满的同志们,并以此激励下一段的斗争。

黄克诚为庆贺朱总司令大寿,挥毫题词道:学习总司令坚决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来粉碎蒋军进攻,巩固独立民主和平根据地,来庆祝米总司令大寿。

黄克诚这题词,正是黄克诚报告的基调。他在简述了朱德的生平后喝了一口水,又接着讲道:“总司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屈不挠,不疲不倦奋斗了四十年,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思想、言论、行动、工作态度,都是我们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榜样和指南,都是要尽心研究和学习的。”

会场上爆发了一阵阵掌声。

等掌声过后,黄克诚那高亢的湖南口音又响彻在礼堂里:“希望同志们好好学习他,造就成大批朱德式的干部,来加速革命斗争的发展和胜利的到来。”

黄克诚强调要学习朱总司令这样几点:一、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二、超人的宽宏度量;三、团结教育干部;四、密切联系群众;五、学习精神特别好;六、生活简朴。

黄克诚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方面是由于朱总司令的崇高威望;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讲述生动,由于人们对他的尊重。

黄克诚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处处事事都表现出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要说朱德式的干部,许多人都会把目光投向黄克诚。[霸气 书库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黄克诚献身革命,无限忠于党的事业。他只知道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而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考虑和处理问题,从来都是从全局出发,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入东北的部队,来自几个不同的根据地,编制番号不尽统一。当时,有三、四千人就可编为一个师。有的地方部队收编了当地部分游击武装后,就升格编成团或师一级的单位。

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主力,是以红军骨干为基础的老部队。全师四个旅又三个特务团,共三万五千余人。各旅都是三个大团的编制,八九千人以上。

按当时的情况,第三师部队编成四个师绰绰有余。

当时,有些同志向黄克诚提出这样的建议,但黄克诚说什么也不同意。

黄克诚语重心长他说:“我们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部队编制由中央军委决定,我们自己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擅自扩大编制。共产党人是干革命的,不能做草头王。”

黄克诚的话铿锵有力,荡气回肠。一个共产党人的典范!

黄克诚想,东北民主联军处于初创阶段,重任在肩。而当时东北情况复杂,困难重重,战局又瞬息万变。在这样的情况下,骨干部队必须置于统一指挥之下,以便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而骨干部队分散编制之后,会削弱部队战斗力,又不利于作战统一指挥。

因此,黄克诚一方面耐心地做部队的思想工作,同时主动将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交给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林彪直接指挥。这样,总部手中直接掌握主力部队,便于作战。

黄克诚自己,则只带少量部队,在西满开辟建立根据地。

新四军第三师部队的编制番号,一直保留到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统一整编。

原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十旅和独立旅,共同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三十九军),由刘震任司令员,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原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与山东部队第七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后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由洪学智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

在西满,以原新四军第二师的三个特务团为基础,加上地方部队一部,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后来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四十四军),由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委。

1947年4 月,邓华率第七纵队再次攻占通辽,歼灭了在通辽一带的国民党军队。

到夏季攻势结束后,整个西满地区完全打通,成为连成一片的巩固的根据地。到此,建设四满根据地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黄克诚看到形势在飞速发展,这时再保留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应由东北局来统一领导部署东北地区的工作。

黄克诚打电报给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建议撤销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原来由西满分局领导的各省的工作,全部集中到东北局直接领导。

不久,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复电,接受了黄克诚的提议。黄克诚光明磊落,处处一心为公。

有一次,一位英俊的青年军人找到了黄克诚处。黄克诚一见,非常高兴。

这位青年军人,名叫黄克云。

黄克云是黄克诚的堂弟。按辈份是同辈,可是年龄相差二十多岁。

黄克云刚出来参加革命不久,是要到哈尔滨去学习,路过西满分局驻地白城子。

黄克诚多年没见到他了,又是问寒又是问暖。他拍拍黄克云的肩膀,笑呵呵他说:“好!好!长得越来越像个军人啦!”

黄克诚留他住了一个晚上,细细打听家乡的情况。

临行时,他问黄克云:“怎么样?你还有什么困难吧?”

“没有什么困难了。就是……就是能不能帮我刻个私章?”黄克云吞吞吐吐他说。

“要那个干吗?”黄克诚不以为然。

“有用呗!”堂弟还挺坚决。

于是,黄克诚叫来警卫员,吩咐他上街看一看,刻一枚章需要多少钱。

“你给他五毛钱就是了。”警卫员笑着说,“今天你弟弟来了,刻个章还不多给他点钱?”

“那不行,刻个章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从我的津贴费里给他。”黄克诚很严肃。

黄克诚就是这样一个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军队的后勤工作,在争取胜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有人说,战争的胜利是打后勤。话说得可能过分一点,但从战争中看,没有后勤,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