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334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334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宦官的鄙视,其次自己也会被送到浣衣局,不得享受养老制度。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皇宫都沸腾了,宦官这个不能修今世今生,只能寄托着来生的身体不健全的‘种族’,没想到皇上会仁慈至此。上次的代王府福王府对处开放、并建设一些景点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个特大喜讯了,但毕竟太过遥远,能否有个好收益还不知晓。但现在,就是在眼前,这些‘德高望重’老宦官一个个的都将进入了南海子行宫,在那里安度晚年,衣食无忧,死了也有人专门照顾着入土为安。
    许多被赶出宫里的或者等着被赶出宫的老宦官已经得到了这个消息,激动的是眼泪直流,他们是赶上了好时候,不必去孤老无依的走完晚年了。(未完待续。。)

第504章可立召兵
    莱州登州的百姓、渔民的眼光都在关注着一件事,那就是莱登水师开始招水兵了。而且这次招的可不是一般的水师,还是天子亲兵的水师。天子亲军,现在只要是通信功能稍强的地方哪里有不知道天子亲军的到底代表着概念的,特别是莱登这个地方,莱登巡抚袁可立,率领着三千、六千天子亲军锦衣卫,三战建奴大捷、抗朝扶正,那是何等的风光,那六千锦衣卫,就是天子亲军,那是何等的待遇?何等的威风。
    亲军又岂是好进的,对于老兵那是相当难的,天应军是用铁和血杀出来的,大同边兵费了那劲,个个在身上刺字,还只是个大同精忠队,蓟镇边兵杀退了建奴的进攻,也只是捞个,蓟镇铁血队。现在莱登的百姓却有希望一下子成为亲军,这是天恩啊。
    (其实轻易成为天子亲军的,不仅仅是这里,天雄军是招募的直接就成为了天子亲军、锦衣卫的近五万人也是招募的,白杆兵同样也是地方武装招募的,他们都是一步到位的成为了天子亲军。因为朱由校太需要力量了,但在需要的同时,更需要忠心和能力。显然边兵并不能够让其放心,因为在朱由校的眼里,辽东系的吴三桂、祖大寿等以及毛文龙那边的山东三矿徒,显然是不足信的。而西北的兵士不仅不堪一击,被李自成等一步步的坐大,更加因为他们的匪性,根本不得民心。所以对于边兵这种老油子。朱由校反而是不信任的。锦衣卫、宦官虽然也是一样,但他们却胜在忠心,有明以来还没有锦衣卫、宦官叛变的。如此才成就了净军、锦衣卫。而从地方上来的新兵,因为是一张白纸,可塑性相当强,所以就出现了亲军对于新兵容易入,而老兵难的局面。其中更有对军队首领卢象升、秦良玉、袁可立的绝对信任。)
    袁可立招手水师亲兵的数量是三万定额,年龄就是按照锦衣卫的标准,以船工优先。这一次招募,一网打尽了莱州、登州、威海卫、灵山卫四地。三代良家子的青年们纷纷报名。山东半岛上这些沿海的渔民可是得到了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争着把孩子送了过来,加入亲军。水勇对于体力的要求当然也是高,这一点袁可立同样照抄了皇上的八十里长跑为基础。
    农民、渔民的体力当然比京城的附近的人要好的多了,所以。报名的八万多人中。竟然有近五万人在二个半时辰之内跑完了八十里。袁可立一听更喜,以名次为基础,又接合着特长。挑出了三万名。
    虽然名落孙山的人一个个的垂头丧气,但名额有限,袁可立许诺,这只是第一支亲军水师,还会有第二支甚至是第三支,让大家接着强身健体,争取下次机会。
    如今的莱登水师正在拼命的造着船,水泥厂已经开设了二处,在青州也找到了数处的铁矿、煤矿开始了挖掘,已经派人建了炼钢作坊。规模虽然不大,但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招兵买马加上产量也不是困难之事。水泥船的生产已经再不断的加码了,因为皇上说现在的水泥本来就是初创阶段,所以质量方面并不是太合格,所以冬天水泥凝固问题,就成了大事,如果用在平常的铺路方面还不是什么大事,但用在了海船之上,却有了相当大的问题。所以还是先把钢铁的骨架给造好了,等着来年开春暖和了,再浇灌不迟。正好水泥可以用来给水师亲兵们盖营房了。
    袁可立这时正在整理着奏折,向皇上汇报成军事宜。并把这段时间得到的消息一同报于皇上。建奴那边倒是无须担心,没有水师的他们大海对于他们就是天堑。而朝鲜那边才是此次战略的重点,所以现在就等着朝鲜方面的消息。光海君到底会在何时被建奴或者说仁宗所灭。(注:光海君、仁祖或者仁宗,这些都是死后封的溢号,当时不是如此称呼的,本书为了方便,所以如此写,其实是极端错误的。)
    几支莱登水师的海船就在海边快要结冰的时候到了,他们带来的消息,光海君已经顶不住了建奴的攻打,正式投降。
    皇宫里的朱由校这段时间异常的轻闲,周围的宦官干个活也是十分的卖力气,用有一点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陪着已经挺着老大肚子的容妃,听着留声机里传来的瑶琴音乐,感受着自己的下一代,品尝着,皇庄玻璃大棚里生产出来的反季节瓜果,心里着实的美。
    大明的吃食的确是不少,但到了冬天,除了大白菜,基本上就没有绿色了。有限的暖房里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水果,买的可是比肉都要贵上好几倍。今年可是大不相同了,因为有了玻璃的出现,皇庄里这玻璃温室扣的倒是不少,虽然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要,但对于有钱人那可是供应十足的。充分把物以稀为贵着实的演译了一番。这个冬季,三十六个皇庄的反季节收益,足足的是皇庄十年的收益。仅黄瓜、西瓜两项就让朱由校挣了一个盆满盂满。
    容妃在穿衣镜前,照着自己的那变形的身材,骄傲的抚摸着肚子,对皇上说:“皇上喜欢是个龙子呢还是龙女。”
    “朕无所谓男女,都喜欢,相比较而言,对女儿更喜欢一些,”朱由校啃了一口黄瓜说,这话说的基本上就是初为人父的话了,虽然前任生了四个、胎死腹中一个。
    “臣妾还是喜欢皇子多一些,那样,皇上的江山社稷就会更加的稳固。”容妃想的是不错,如果诞下一位龙子,虽然不能算是嫡长子,这个长子的身份可是定下来了。就算是皇上不给自己皇后的位置,进可以为太子,退可以封王,自己也足可以母凭子贵了。而几次试探想要封后,皇上均没有获准,这让他已经有所失望了。(未完待续。。)

第505章北伐东征
    “爱妃无须在意这些,以后朕和爱妃还会生的多多的子女,十个八个的,围着满屋跑都可以。”朱由校调笑着站了起来,走到了容妃的背后,冲着镜子里的容妃说。容妃的心思朱由校当然的知道,但皇后这个位置,肯定不会再折腾了,倒不是朱由校不重视容妃,只是感觉她那个性格并不适合当个领导而已,反不如就这样相夫教子来的安逸。
    “皇上,袁环公光报。”这时外边的宦官回报说。
    “呈上来,”朱由校拿过了光报一看,朝鲜已经全部投降了,这可是好事啊,虽然不知道光海君和仁宗两位是如何‘共事一主’的,但有了这第一步的投降,建奴将其作为粮食基地对待就完全成为了可能。再看则是经过了半个月时间的招募,三万亲军水师已然成立,目前正在训练之中。而六千锦衣卫也都配上了燧发枪,正积极的训练之中。
    看完了,“请孙老师进宫一趟。”
    乾清宫,“孙老师,如今朝鲜果然不出所料的全线投降了,孙老师如何看?”把光报给孙宗承看完之后,朱由校问。
    “皇上,朝鲜之策第一步已经达成了,朝鲜现在成了建奴的兄弟之邦,无疑就是背弃了大明,属于绝对的反叛无论到了明年之后,,以消灭大金这个敌人的名义出兵朝鲜,朝野上下应该不会有什么反对之声了。如果还是按照皇上制定的压迫建奴计划,最大的可能就是逼其迁都。进入朝鲜,那样,这个兄弟之邦也就不存在了。”看着这个消息,等于是皇上把朝鲜推到了建奴的那一边去了,若袁可立带着六千锦衣卫,守着汉阳的水陆关口,凭着他们的战斗力,拖也能把建奴给拖死了,但皇上偏偏的要搞驱狼逐虎的战策,利用建奴。这个战策的利字是可见的。害处当然也是有的,朝金合并,水陆兼有,且本来可以轻松一点的战争。则要拖更长的时间。
    “孙老师说的是。朕的策略的确如此。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兵力的强大,否则这些计划反而有害。所以朕特传旨赵率教去训练蓟镇铁血队,到了春天的时候。形成战斗力不难。那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进军辽西的大好时机。”
    “皇上,辽西地型相当复杂,还须谨慎,喜峰口之战,皇台吉就设下了诱敌深入的战策,不得不防啊。”辽西这里可不是单纯的大草原,有山有水,可不是河套地区那样的草原。
    “嗯,朕明白此点,不过所谓的诱敌深入,也就是看着朕的兵马远离了边墙,一是地形不熟悉,二是补给困难罢了。依赵率教那谨慎的性格,中伏的可能性肯定是没有的。地形复杂,利于奔马不利战车,这是肯定的,敌人肯定会放弃阵地战而实施游击。但他们却没有想到,我军不仅会从蓟镇发动战争,还有一支大同精忠队,还会从归化一方向东,如此,此北有大漠,南有边墙,东有蓟镇铁血队,西有大同精忠队,这大口袋就形成了。”
    指着地图,朱由校画了一个大圈子,这一大块正是内蒙古的地盘,这个圈子的确是大了一些。“而依着我军的战斗力,只要不以追赶为主,而以围歼为主,就象是三里屯一战一样,由蓟镇铁血分兵二万分别守住了阴山山脉和大兴山岭山脉及余脉的交汇之处,比如这里,”说着朱由校指着‘围场’的位置说。
    这里的围场就是指承德市最北部的木兰围场,是清朝专门划出的地方用来狩猎的地方,也是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要道之一。
    “皇上欲从归化东征?”这倒是孙承宗没有想到的,朱由校虽然在对河套地区动手,也成立了大同精忠队,感觉就怪怪的,因为河套问题解决之后,大同的边墙就失去了作用,似乎成了摆设。那时练大同精忠队,应该是奔赴归化之地的把守卫的地点向北转移的。但现在看来皇上,训练大同精忠队,却是准备着对边墙以北动手了。
    “是的,孙老师你看,北方的游牧民族,永远是中原地区的大患,无论是何朝何代,在国家强盛之时,尚不觉得他们的威胁,有时甚至认为是癣疥之痒,但一旦国力衰弱了,那时就是他们南下侵扰之时。如此反反复复,中原的发展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当国力达到鼎盛之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表示臣服,而一旦国力衰弱,则北方就会不断的出现寇边,不断的冲击之下,让中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防卫之上,进而使得国内民生凋零,民乱从生,进而进入了末世,就如我们大明前一段时期一样,内忧外困,彻底的失去了中兴之机。所以必须彻底的解决。”
    这是中国发展永远的痛,如同一个大循环一样,不断的转着圈圈,使得中原不断的改朝换代,而其中最受折磨的当然就是百姓了。他们不在乎谁来当他们的皇上,但每次的更替,无疑就是他们遭受磨难之时。既然来到了大明,这种历史该结束了。
    “皇上之议老臣在河套之时就已经看到了,想在得到长治久安,必须把大明这个毒瘤给摘除,皇上欲采用何种方法?”
    “方法倒是简单,要么象唐太宗对付突厥一样,让这个民族彻底的灭绝;要么,彻底的来个内迁,打乱了他们,让其从游牧变成了农耕,就象朕在河套那里实施的一样。现在河套地区只要再有明年一年的征战,估计就会趋于平稳,但这种平稳只是一种假象,就象明初之时,大明牢牢的控制着河套,百年之后,仍然被游牧民族,慢慢的把这地方又占了过去。现在河套地区的这些游牧民族也是纷纷的西迁、北移、东走,他们这是在等待,等待着下一次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必须在现在兵力强盛之际,将起彻底的解决,方是一劳永逸之策,而不是把这个灾祸遗留给子孙后代。所以朕欲令大同铁血队东征,先把归化以东、阴山以北、燕山以西的这块地方清空了再说。彻底的打破北方游牧时顺时叛,对我中原的侵扰,只有如此,大明方能久安。”
    成立了大同精忠队,当然不是用来看的,河套地区西自甘肃卫,北至黄河,有阎应元亲征,整个河套被搅了一个天翻地覆,游牧民族不绝的躲避、游击着,哪里还有闲心情去冠边?所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几镇就已经失去了作用,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