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火河山 >

第220章

血火河山-第220章

小说: 血火河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天正对南华共和国内的印尼人采取了血腥清洗的政策,他先是公开处决了达瓦诺,接着在境内大肆逮捕印尼人,一时南华共和国的监狱人满为患,到了一战爆发前,整个南华共和国基本上变成了华人的乐园。

对于帝国方面来讲,李天正和他的南华共和国怎么做和帝国一点关系没有,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英国间谍葛兰西莫。

在党卫军内部调查署审讯人员面前,没有能够不开口的人,葛兰西莫很快交代了一切。得到了确凿证据的帝国外交部,向英国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英国人在表达了这完全是情报机关自作主张做的决定之后,希望能将葛兰西莫交给他们处理,但这一次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帝国方面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要求。

帝国为了葛兰西莫开设了特别法庭,在公开审理完毕之后,中华帝国发法官萧若秋以间谍罪,危害中国安全罪宣判葛兰西莫死刑!

在各大报纸刊登了这则消息之后,英国国内典论一片哗然,要求政府无论如何要保住一位英国公民的生命。迫于国内的压力,英国政府直接出面和帝国交涉,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中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在拒绝了谈判之后,直接公开枪决了葛兰西莫。

英国政府暴跳如雷。宣布暂时中断与中国的所有合作项目,而中国则针锋相对地命令在印度和阿富汗的所有军队停止行动,原地待命。

让外界敏感的是。中国国防军接到地命令是原地待命,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虽然停止了军事行动,但并没有撤离,中国人想做什么?

这一命令甚至牵涉到了在越南的中法联军,本来行动就够迟缓的中国军队干脆驻足不前,法军指挥官的数次交涉在中国军官面前一点作用也没有。这就是所谓的“葛兰西莫事件,”

一个小小的情报人员让原本起码表面上看起来融洽无比的中英关系出现了严重地裂痕。或许这只是两国间本来就存在的矛盾一次总爆发而已。

冷眼观看着一切地美国公使詹姆斯,在给国内发去的报告中这么写道:“英国始终认为他们能把中国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们认为中国将忠诚的为大英帝国服务。其实不光是英国,我想我们的政策也错了,我们都太小看了中国这个古老地国家。

‘葛兰西莫事件’只是一根导火索而已,这里面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看看在此之前中国人的表现吧。他们在印度、在阿富汗、在越南,表现得根本不象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更象是去旅游地游客,这让我不得不怀疑中国人的动机。

我有一万个理由相信,中国人宁愿选择德国人当盟友。而不是英国、法国,或者我们美国。看看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吧,表面和中国人是倾向于我们的,但实际上我们得到了什么?除了那份现在看起来更象是游戏的《五国神圣同盟》那么再看看德国方面,起码有30万以上的劳工被输入到了德国,随着劳工一起到达德国的,是大量的军事和民用物资;中国也从德国那得到了好处,大批由德国培,出来地优秀工程师。熟练技术工人,源源不断的回到了中国。

让我们再翻开地图看一下,整个亚洲地区,在这几年之中中国军队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战略部署,只要一个命令,中国士兵就会从各个军营里冲出来,象赶鸭子一样的把英国、法国军队赶下大海,甚至包括美国的军队。

应该清醒过来了,我强烈要求国会批准往远东地区增派军舰,往菲律宾增加军队,而且是大批量地增加,否则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只会吞下自己种植出来的苦果。”

实事求是的说,詹姆斯的报告中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可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詹姆斯报告”在战后也成为了历史学家重点研究的东西。

不过在当时“葛兰西莫”事件发生后,看起来中国和英国谁都不愿意这样的冷战无限期延续下去,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两国继续在台上公开指责的同时,台下却开始秘密的想方设法将两国关系解冻。

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不过比起欧洲的紧张局势,原本看起来最太平的亚洲,空气里的味道却突然变得让人窒息,根据英国公布的国防咨文中远东部分所讲述的内容来看,中国人随时有能力在亚洲同时对英法进行一场大战,并可以在60天到80天之内结束战斗。

中国外交部反唇相讥,真正想挑起战争的是英国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动战争。

德国在偷偷地发笑,看来傲慢的英国佬还是激怒了中国,他们永远不如德国人那么务实,在中英关系轰轰烈烈热恋的时候,德国却和中国早在各个方面展开了合作,现在中国向德国提供的士兵,都已经武装完毕,可以随时派到前线去了。

那些自以为是的不列颠人当老大当习惯了,总以为什么人都要听从他们的命令,总认为不论哪个国家都得围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转,可惜这个世界上即将有两个新兴的大国给他们狠狠的两记响亮的巴掌,这两个国家一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

德国对远东局势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他们的舰队开始公开为中国向德国输送物资和人力地船队护航,虽然护航的范围有限。但德国已经用行动明确的向世界表态,德国地立场是站在哪一个方向的。1912年开春的时候,英法两国要求中国军队从印度、阿富汗和虹上搬离。那里的平叛工作将由英法两国军共同完成,中国方面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个要求。

但很快,英法两国就知道了什么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在中国军队答应撤离的前几天,印度、阿富汗和越南的中国军营同时遭到了莫名其妙地袭击,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烧毁了几辆汽车。当地地中国指挥官盛怒之下,要求英法军队捉拿凶手。中国人将在原地等候结果。

象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答应撤兵后不断地发生,好在中国军官虽然愤怒无比。但并没有其它什么过激行为。

在英法两国地一再强硬要求下,一直到了1912年下半年,中国军队才缓慢地开始了撤军,只能用缓慢来形容。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撤离。不过英国人和法国人还是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只要中国军队撤出这里,那什么事情都好办了。1912年,将注定是一个大变革的开始。

中国国内在当年从日本运来的资金刺激下和这么多年地努力中。经济高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内民众也更加信赖政府。而义务教育法的强制推行,加上500亿中华币的巨额资金撑腰,让中国的教育水平有了一个质地飞跃,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明显地效果,但最多20年,或许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感激李国勇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的。

最让老百姓感兴趣的是政府提出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果不出其然,做为试点省的江苏民众,一开始对大幅度提高税收是有着相当大的抵触情绪地,但出于对元首的信任,还是勉强接受了下来。

半年,仅仅在半年之后,“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就显示出了威力。不管哪个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得到政府500元中华币的补助,其后每个月可以获得政府200元的儿童津贴,一直到18岁为止。教育不用说了,本身就是政府买单的。医疗保健体制是老百姓最感兴趣的。

4岁以下儿童看病完全免费。成人看病年累计超过2000元的,医疗保健体制将立即启动,剩余部分完全由政府来承担。

其它诸如退休金、失业补助、残疾人援助计划等等之类,都带给了江苏老百姓看得见巨大实惠,所以江苏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竭力拥护这一政策。

江苏的成功让其它省份都纷纷要求在本省推行这一政策,但政府却提出了用20年的时间在全国普及,这未免让他们有些失望,政府不是没有考虑,“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带给老百姓的好处是巨大的,但弊端也显现了出来,首先是这一政策将加重政府的负担,而且福利过多过滥、过于慷慨无疑会鼓励懒汉,大家都只想索取,却不想奉献,将可能导致生产率下降。

这一个美好的政策起码要用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弥补完善它,现任政府只不过给未来的中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底子和发展方向而已。

国际上也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三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8月份的内哥罗也加入了这一同盟。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同盟。

巴尔干战场上每一份每一秒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但就在这个危险的地方危险的时间,中德联合军事观察团却秘密进入了这一地区。

中国人派出了蒋百里、蔡锷等这些中国军方最高级将领组成的军事观察团,并不顾奥斯曼帝国军方地劝阻,执意要到第一线观察。

这些中国军人全都是疯子,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们难道一点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这是奥斯曼军官的共同想法,这也就是他们和中国军人的最大差距。

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国军官全部在场,他们从战争中积累下了大量的经验,所以才能在日后的大战中所向披靡。

“太弱了,我很怀疑这样的军队能坚持多长时间。”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看得张孝淮连连摇头:“如果奥斯曼帝国面前是中国军队,他们顶多支持10天,曾经强盛无比的奥斯曼帝国的覆灭看来是无可避免的了。”

从一贯谨慎低调的张孝淮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柳波成指着地图说道:“我判断盟军将会集中兵力优先消灭奥斯曼帝国布置在马其顿的军团,一旦奥斯曼帝国的马其顿军团被击溃,这仗他们就输定了。”

“你们说元首为什么那么大力援助一个明知就快灭亡的帝国?”蒋百里忽然问道。

见军官们各自思考,蒋百里笑了一下说道:“牵制,只要奥斯曼帝国不倒,英国就无法从这里分心,这里是英国保证欧亚航道畅通的重要地点,是列强角逐的战略要地,是中国今后从亚洲进入欧洲的重要通道!”

他说的没有错,巴尔干半岛历来都是亚洲通往欧洲的必经之路,中国在日后想要进入欧洲,就必须先得到巴尔干半岛,而预先在这里保留一个完全倒想中德,但却已经腐朽的政府,是绝对没有任何坏处的。

巴尔干是个大火药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巴尔干战争之后,各军事强国加紧了军备竞赛,大量征集兵员,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兵器,军费大幅度增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两国军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国军事预算也达476亿马克。两大军事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那么中国呢,中国也准备好迎接这次机会了吗?

第三百二十二章 … 田中建四郎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在17和18两日先后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给予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权,要求奥斯曼帝国撤出巴尔干。

奥斯曼帝国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队总动员,同时请求中国和德国出面干涉。

巴尔干同盟各国成员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在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均要强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10月22日,2万的门的内哥罗军队与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进攻,保加利亚的军队越过边界向南推进。位于保加利亚集团右翼的第二集团军击退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一、三集团军,在多次击退奥斯曼帝国军队后,于10月22日到24日在基尔克基利塞附近击溃奥斯曼帝国军队第三军,开始向南推进。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奥斯曼帝国第四军被击溃,不得不仓促退却。

起码发展到现在和真实的历史是一样的,但在马其顿却有了一点小小的不同。

根据中国军事观察团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建议,奥斯曼帝国在马其顿多增加了一个由中国贷款和德国人训练武装出来的主力军。

巴尔干同盟军的主力塞尔维亚的几个集团军在马其顿遭到了顽强地阻击,在塞尔维亚军没有消耗多少力气就攻占了马其顿南部的叶尼杰后,紧接着开始向萨洛尼卡展开攻击。

守卫萨洛尼卡的就是奥斯曼帝国地主力第7军。

第7军在萨洛尼卡靠着新式的武器,长期的德国教官地训练,战斗得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