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205章

明末行-第205章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庞刚大声喝道:“我青州军!”
    “威武!”
    “我青州军!”
    “威武!”
    随着庞刚的话语,周围的士卒全都举起了手中武器高声狂喝起来,他们的脸上全是狂热的自豪,这一场战斗再一次证明,他们是全大明乃至全天下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过了半晌,欢呼声终于缓缓停了下来,庞刚这才下令军队立刻打扫战场,将散落的马匹和清军的铠甲、财物全都收集起来,全部要装车带走。为了加快速度,庞刚还下令圆阵内的百姓也都出来帮忙,在上万人齐心协力的行动下,不到半个时辰就把战场打扫的干干净净。
    “大人,咱们此次又缴获了一千八百多匹上好的战马,这下可是发大财了!”不一会,大壮喜气洋洋的跑来对庞刚汇报。
    “还有吗?”
    “还有就是一些铠甲和清兵身上的财物了。哦对了,大人,适才我们打扫战场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具尸体,估计此人还是大有来头的,这是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弯刀。”大壮说完后,递给了庞刚一把做工精致的弯刀。
    庞刚接过来一看,这把弯刀上还镶嵌着十多颗红彤彤的宝石,庞刚估计肯定值老鼻子钱了,庞刚可不知道这把刀是从后世大清国未来的户部尚书身上搜出来的,不过就算是知道了估计也不会理会的。
    他想了想后又道:“那些不值钱的铠甲什么的就不要了,只留下财物即可,还有立即带上那些战马快点离开这里,本官估计皇太极的人马用不了几天就会赶到了。”
    “是!”
    又过了半个时辰,这支队伍又向着南方出发了,进发的方向就是他们来时的方向,位于南边的丹东(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 卢象升危险了
    半日后,英俄尔岱以及五千正红旗精锐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了盛京,留守盛京的代善听闻这个消息后终于承受不住巨大的打击倒了下来,这个坏消息把原本身体就不太好的他给击垮了。
    留守盛京的诸位满清高层们无奈之下只好一天三次的往山海关发六百里加急,催促皇太极赶紧回盛京主持大局,到了现在,再也没有人敢叫嚣着派兵去消灭那支胆大包天的明军了。
    毕竟英俄尔岱被消灭后,盛京剩余的兵力只有六千多人,自保都难,更别提去消灭敌人了,为今之计只能是向皇太极求援了。
    崇祯十年五月初五
    山海关的前沿盘踞着一个巨大的军营,在这个军营里到处都是黄色的旗帜,大营的正中,一个巨大的大帐盘踞在中央,周围插着一杆黄色龙纛大旗,这个大营就是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的军中行辕。
    “什么,有明军在盛京疯狂屠戮我大清子民,连英俄尔岱也阵亡了?”
    一声狂叫从行辕大帐里传了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阵东西被摔下地的声音。
    快马赶了三天三夜才到达山海关前沿的信使焦急的对皇太极道:“是啊皇上,现在大贝勒也一病不起,盛京无人主持大局,而此刻盛京又是一片空虚,各位大人生恐那明军会趁机向盛京进攻,因此派了奴才向皇上求援,恳请皇上撤兵回京。”
    此时的皇太极穿着一身衮龙袍。脚上穿着以上厚底铁网战靴。微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两万多族人被屠戮,英俄尔岱以及五千正红旗的精锐战死,乍一听闻的皇太极犹如晴天霹雳般头脑一阵发晕。
    深深吸了口气,努力平静一下心情问道:“朕问你,现在盛京怎么样了?”
    信使赶紧躬身回答:“回皇上话,代善大贝勒在病倒前曾下令紧闭四门,任何人没有宫中的令牌不得进出,范文程大人也下令将城中的妇孺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明军攻城立即上城墙帮助守城。”
    “嗯。这么说代善和范文程做事倒也妥当。”听毕,皇太极的心微微放了下来,经过了初期的震惊后,皇太极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他的脑子又开始转动了起来,良久皇太极才缓缓摇头道:“不行,朕现在还不能撤兵,否则将会功亏一篑。”
    看到皇太极没有撤兵回援的意思,信使不禁大急起来,连忙进言道:“皇上,那盛京怎么办?难道就不管了吗?”
    皇太极的眼里闪出自信的目光,款款说道:“不会的,盛京虽然兵力不足,但此刻已然戒备森严。这股明军即便是想攻要打也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么好的牙口,朕料定这股明军此刻必然已向南逃窜,经海路撤回,否则等到我大军一回援他们必然死无葬身之地,明军的将领不会这么愚蠢,他们此次犯我疆土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打的围魏救赵的把戏罢了,我们绝不上这个当,须知若是没有抢回足够的粮食和物资,我们大清今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就在皇太极看穿了庞刚目的的时候,庞刚带着庞大的队伍也终于赶到了丹东。看着已然被焚烧一空的清军大营,众人都欢呼起来。
    “呼终于赶到丹东了。”庞刚长长的吐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前进重担。
    一旁的大壮却是有些好奇的问:“大人,一路上您都在催着我们赶路,莫非您是怕出什么变故不成?”
    庞刚道:“咱们现在身处鞑子腹地。又带了这么多的百姓,本官能不急吗?幸好此次缴获了鞑子大量的战马和牲畜。否则带着这么多人和东西恐怕咱们现在还在半道上呢。”
    大壮被训了一顿后把头低了下来低声咕囔道:“现在鞑子的大队人马都在大明呢,要俺说咱们干脆就直接把盛京给打下来,把盛京给抢光!”在心眼实诚的大壮看来,既然难得到鞑子的腹地来一趟,不到盛京去逛一圈怎么能行呢?
    “胡闹!”庞刚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的瞪了大壮一眼训道,“你别看现在盛京的兵力不是很多,但本官可以保证,咱们若是攻打盛京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你可别忘了,盛京里不但尚有数千守军,还有十多万鞑子呢,若是他们横下一条心拼死抵抗,就是耗也能把咱耗死!”
    对于大壮攻打盛京的提议庞刚自动的把它归结到胡言乱语中,现在的盛京用大腿来想都知道肯定是戒备森严到连只耗子都溜不进去,凭借着自己不到七千兵力,且没有火炮掩护的情况下,面对兵力虽不多,但却城高墙深的盛京,他们能攻破盛京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庞刚是不会去做的。
    看着大壮尚有些不甘心的神情,庞刚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好了,你也别苦着脸了。你放心,最多不过三年,咱们就会尽起大军收复辽东,届时本官一定让你做先锋。”
    大壮憨厚的一笑,“其实先不先锋的倒是无所谓,只要能攻入盛京,就是让末将当个马夫末将也乐意啊。况且咱们此次虽然把盛京周围闹了个天翻地覆,可现在鞑子却是不上当,咱们这次不是白忙活了吗?”
    庞刚一听就乐了,打趣道:“嘿好你个大壮,你现在越发的有长进了。”
    听到庞刚打趣自己,大壮只是摸了摸脑袋就不说话了。
    庞刚笑完后,微微叹了口气道:“若是鞑子不上当咱们也没有办法,毕竟咱们已经尽力了,总不能把咱们自个也搭上吧。不过若是鞑子还赖在关内不走,咱们只能再想办法了。好了,不说了,命令兄弟们赶紧加快速度,船队还在前边等着咱们呢!”
    看到前面已经隐隐听到海浪的声音,庞刚也下令队伍赶紧加快速度向着海边走去
    虽然庞刚在盛京来了一次武装游行,并且消灭了他们包括鳌拜、英俄尔岱在内的近七千清兵,但皇太极并没有上当,而是下令关内的清兵继续掠夺
    就在庞刚有些遗憾的上船,向青州山东驶去的时候,在济南的多尔衮也陷入了两难的境界。
    凭借着济南的城墙,魏同年率领一万余名明军坚守了济南城已经半月有余,在这段时间里,清军在济南的城墙下陆续留下了七千多具尸体。正白、镶白两旗的惨重损失让多尔衮和多铎再也坐不住了。
    中军大帐里,多铎对多尔衮劝道:“十四哥,咱们不能再这么下硬拼下去了,打了半个月,光是我的镶白旗已经损失了近三千勇士,在这样下去我们两旗勇士的血都会流光的!”
    多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怒火,在这半个月中,他和多尔衮什么办法都用过了,可济南城还是在他们面前屹立不倒。
    多尔衮又沉默了半响,仿佛下了决心似的,猛的站了起来说道:“十五弟,你说的对,我们不能再强攻下去了,都半个月过去了,庞刚和的人马却没有一点消息,这里头肯定有诈。”
    多尔衮本来性格就多疑,现在看到自己围住了济南狂攻了半个多月了对方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多尔衮苦思冥想了好些天都没能理出个头绪来。
    这时,一名清兵大步走了进来,把一只信鸽交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结果信鸽后从信鸽的腿上取下了一个小小的圆筒,然后从圆筒上抽出了一个小纸条。借助着外面的亮光多尔衮很快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看完,这才脸色铁青的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这些天没看到那庞刚呢,原来他们竟然跑到咱们的地盘上去了。”
    “十四哥,上面到底说了些什么啊?”多铎接过了纸条,一看脸色立刻变得铁青,“什么,他们竟然跑到盛京去了,连鳌拜和英俄尔岱都阵亡了?”
    多尔衮脸色也很不好看,恨恨的说道:“好一个庞刚,好一个围魏救赵啊!”
    过了一会,多铎才说道:“十四哥,皇上对我们在济南城下和明军纠缠不休有了看法,现在急命我们和岳托会合,两军合力吃掉卢象升的兵马,我们要去吗?”
    多尔衮苦笑道:“不去又能如何?这可是圣旨,若是不去,这个后果咱们可承担不起,所以咱们不但要去,还要尽快去,咱们现在就拔营。”
    两个时辰后,济南城内的巡抚衙大堂里,魏同年正在和众位官员商议安排青壮上城墙帮助守军守城的事情,守卫东门的李源急匆匆走了过来对魏同年抱拳道。
    “启禀大人,鞑子退兵了!”
    “什么?鞑子退兵了?”魏同年不禁愣了愣,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你确定鞑子退兵了?”
    “是的大人。”
    李源肯定的说,“探子来报,现在鞑子已经陆续向北方进发,估计他们的目标是通州。”
    “通州?”魏同年走到地图前看了看,随即将脸色微微一变,“不好,卢象升有危险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官复原职?
    “咚咚咚”
    激昂的战鼓声和苍凉的号角声在通州上空齐齐响彻,两支军队正在战场上拼死的厮杀着,他们一方穿着红色铠甲,另一方军队则穿着红色镶蓝的铠甲,这是明军正在同满清的镶蓝旗作战。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后,明军渐渐不敌清兵,开始慢慢向后退,而清兵则是步步紧逼,最后明军从败退演变成了溃败,终于一发不可收拾的向明军大营涌来,若是不依靠着明军大营内火炮的掩护,恐怕早就让清兵冲进明军大营了。
    当为首的明军将领被溃兵裹挟着退入大营后,来到了中军大帐内,对一名正坐在中央,脸色铁青的太监面前低着头道:“高公公,末将作战不利,还请高公公责罚!”
    这名坐在大帐中央的太监正是天下勤王总监军高起潜,而这位刚打了败仗,垂头丧气的向高起潜请罪的将领则是山西总兵王朴。
    “你”看着铠甲歪斜,狼狈不堪的王朴,高起潜就气不打一处来,指着王朴骂道:“你无能、无能!你出动了六千兵马,竟然拿还打不过鞑子三千人,你就是这样为皇上尽忠的么?咱家看你就是个饭桶!”
    王朴咧了咧嘴,还想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只有大帐里的众将却露出了一丝不平之色,这个死太监明明丝毫不懂军事。却占据着高位。自从他把卢象升拉下马后,大摇大摆的坐在中间的帅位上,成天瞎指挥,一个月下来,明军的损失一经超过了三万,而反观对面的清兵的损失却不过两千,这样憋屈的仗使得全军都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而且这打仗的事是靠人多就能取胜的么,若真是如此大家也别打了,排好队数数人头就成了。看来高起潜这个草包只会靠责怪众将作战不力,自己却是什么主意也出不了。
    发了一通脾气后。看着坐在自己身边的闭目养神老神在在的卢象升,高起潜心中不禁暗暗着急,自从卢象升被免了主帅之位后,他在大营里就像是进了曹营的徐庶。一言不发,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也不过问了。
    原本高起潜看到卢象升这个样子还暗自高兴,可等到他吃了几个败仗后才回过神来,感情这卢象升是要看自己的好戏啊。
    直到现在高起潜才明白身为一军主帅的烦恼,别看自己这个主帅平日里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