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步步生莲 >

第669章

步步生莲-第669章

小说: 步步生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西甘凉肃沙诸州,一则乃招纳的西域杂胡,我大宋初立,尚无暇西顾,以上其民其土,皆非我宋国原本的治下,今能操之杨浩之手,总好过掌握在党项、吐蕃、回纥诸蕃头人手中,当然,前提是杨浩仍得以宋臣自居。

杨浩称帝,本无此野心,实是朝廷大军西进,其身份尴尬,进退不得,不得已而之。故而,若朝廷能趁夏国与辽交恶之机,息兵戈而遣使臣,说服他自去帝号,降一等规制,仍然以宋臣自居,便可以名份大义对其施以羁縻。如此,我朝便可以腾出手来,先行平定西川,解除后顾之忧。同时,还能彻底斩断夏辽之间的联系,明确我朝对河西之主权,可谓一举两得。

之后么,待西川平定,时机成熟,圣上北伐也可,西征亦可。若要北伐,河西势弱力孤,又已受到朝廷羁縻,但存一分侥幸,必不会招惹是非,甘为辽国先驱。朝廷只要示之以恩,便可安抚,使西北坐壁上观,不拖朝廷的后腿。如果想要西征么,那时后方已靖,较之现在也要容易的多。”

罗克敌听到这里微微摇头道:“昔日唐国李煜亦曾自降帝号,却未能阻止我大军南下,前车之鉴,杨浩既已称帝,安肯相信朝廷的招抚,自降规格,去除帝号?若他附从辽国,至少可保得帝位不失,在宋辽之间,他不会选择宋国的。”

一向信奉多做事少说话的罗老爷子站在一边双眼半睁半阖,就好象睡着了一般,直到儿子说话,他一双老眼才微微张开了一些,待听儿子说完,没有什么有失分寸的地方,上眼皮和下眼皮又阖上了,那模样比旁边的龙廷石柱不过是多了一口气而已。

张洎早已受了杨浩的请托,自是胸有成竹,闻言慨然说道:“汉国甘为辽国马前卒,下场如何,同样是前车之鉴,何去何从,固然在于杨浩的选择,不过我们若能主动招揽,说服于他,安知他不会选择我朝呢?何况,如今辽夏起了纷争,这便是个好机会,抓住机会,就能事半而功倍若能言之得法,何愁不能说服杨浩?”

张洎说到这里,向赵光义拱了拱手,说道:“如果圣上同意,张洎愿为朝廷主持其事,说服杨浩向官家俯首称臣!”

赵光义想想西川越来越是靡烂的形势,再想想一向骄悍狂傲的辽国,在宋军出战前后的表现,不觉有些意动。麟府两藩、定难五州,再往西去的吐蕃回纥,以前一直都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下,如今朝廷已得了麟府两州,然而黑蛇岭的惨败却使得攻势止于横山,如果能迫使杨浩再度称臣的话,麟府已然到手,朝廷暂且从河西体面地退兵,来日再徐徐图之又有何不可呢?南唐、北汉可都不是一次打不来的呀,如今的夏国,较之唐汉似也并不逊色,朝廷不可能将全部实力耗费在河西,张洎说的对,对大宋最具威胁的是辽国,而且辽国不会坐视宋国占领河西,见好就收么……

赵光义越想越觉得这个缓兵之计使得,卢多逊一直在旁边察言观色,眼见赵光义的神色,不由暗道不妙,他想起前些日子赵光义读过的那些史书,不由得恍然大悟:“这根本就是圣上的心意啊,圣上想效仿汉武,羁縻河西而制漠北,漠北若定,河西自然臣服,只是杨浩终是逆臣,圣上有碍脸面不好主动妥协,张洎……怕是受了圣上指点,方才提出这个主意。”

一念及此,卢多逊顿生危机之感,他自觉号准了赵光义的脉搏,生怕赵光义马上点头答应,总得卖弄一番,以表现自己和圣上一贯的心有灵犀的才好,于是急急出班奏道:“圣上,臣以为张洎大人所见甚是。昔年汉武帝以漠北匈奴为大敌,为恐西域拖了后腿,便主动与乌孙王缔结联盟,匈奴一败,西域不战而降,若非如此,汉武想长驱直入,大败匈奴,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河西杨浩,因势应运而起,然其地贫瘠,其民剽悍,今朝廷大军压境,其辖下所属杂胡诸部尚能同心协力,外力一去,杨浩想整合吐蕃、回纥诸部为己所用难如登天,介时内乱自生,外顾不暇。朝廷如今若羁縻杨浩,便可解决两面用兵之困扰,可以集中全力平息西川之乱,将来若要北伐契丹,亦可令杨浩坐壁上观。幽燕一旦到手,杨浩不过就是第二个陈洪进罢了,除了献地纳土,还有第二个选择么?”

赵光义心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幽燕,之所以必打河西,是因为杨浩称帝,昔日的臣子与他平起平坐,这是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他不认为河西独立能对中原构成什么威胁,但是河西一旦与辽国联手那就不同了。而眼下分明是打得夏国越狠,辽夏合盟的可能越大,既然奇袭速战的计划已经至麟府而止,无法再获取更多的好处,那么能够体面地结束河西战事,先集中全力解决西川之乱,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夏国,等将来西川平定,如欲取西川,便可效仿皇兄,召杨浩这个臣子来见,他若来了,便可将他软禁京城,他若不来,还怕没有借口再征河西。赵光义越想越觉得这样处理最是妥当,如今自己最为倚重的两位宰相意见一致,赵光义的决心便定了,他点点头刚要开口说话,卢多逊又抢前一步道:“杨浩任鸿胪寺卿时,与臣还算熟识,臣愿为陛下分忧,与杨浩交涉,说他来降。”

赵光义大悦,欣然道:“好,既如此,此事就交予两位爱卿了,两位爱卿有苏秦张仪之才,朕有两位爱卿辅佐,霸业可期呀!哈哈哈……”

第十四卷 西夏王 第027章 智斗

辽夏之间因为边哨士卒的冲突引起的战争进入了外交沟通阶段,双方动刀动枪的局面暂时停止了,而宋夏之间的战争却活跃起来,双方不断进行试探性进攻。在双方前沿,有一个小哨所,双方各自驻扎有一个小队约百人左右,因为地形险峻,这里不适合大部队出入,军事位置也不是很重要,所以双方除了互射,从未发生过直接接触。

在换防的时候,这个战争伤亡率为零的小哨所先是悄然更换了守卫的队长,紧接着这里的士兵也一批批地进行了更换,本来就只有百十人的哨所,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所有的人都被换过了。紧接着,两个哨所之间那道白雪覆盖的山梁上出现了一行自宋营走向夏营的脚印,脚印很快就被飘零的雪花,和山风卷来的雪屑覆盖了,但是很快,那里又出现了两行返行的脚印。

脚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山梁积雪上,渐渐踏出了一条坚实的小道,风雪再也不能掩盖。宋辽之间的秘密接触,在双方发起的大大小小的战事掩护下,就从这里开始了。

经由这个哨所,送到夏州杨浩手上的第一封信,是由张洎执笔,卢多逊润色的亲笔书信。

“……府州折氏,心向朝廷,我朝甫立,即入朝觐见,太祖欣然,倚为心腹,故委以重任,诏令折氏世镇云中,自御部曲,以为国家藩篱。太平兴国七年,足下勾结云中叛将赤忠,兴兵夺取府州,折节度举家逃亡,乞援于京师。天子兴兵讨伐河西,实为庇佑折氏,惩戒不恭,岂有诛戳之意。

然足下冥顽不灵,不知今上有天地之造,悍然自立,以臣伐君,此大逆不道之举。河西反叛,震动中外,闻者莫不愤慨,纷纷上言请旨发兵,请诛足下以惩反逆。然天子以文武之德柔远,常怀慈悲之心,故对左右言道:朝廷非不能以四海之力支其一方,唯念先帝垂爱足下之本意,又及足下开拓河西、招抚诸胡之功劳,不肯以一朝之失而骤绝,更不肯为足下一人故,使河西万千生灵涂炭,故虽命潘美兴兵,仍切切谕之曰:‘有征无战,不杀无辜,王者之兵也。’

圣上仁以治世,厚德载物,有古圣先贤之风,假有诸蕃首脑抗礼于足下时,足下岂有圣上如此含容之量乎?省初念终,天子何有一处曾负于足下,足下有何以报陛下?而今河西对峙,辽人趁机作乱,兴兵丰台,心怀叵测,所谋者,火中取粟矣。

卢多逊、张洎,与足下同事朝廷,于天子则父母也,于足下则兄弟也,岂有孝于父母而不爱于兄弟哉?故为足下一一陈之。自古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足下奉旨驻牧西土,纵然辖地万里,统御百万,亦当执守臣子之礼,安得与天子同?名岂正而言岂顺哉?若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徒使疮痍百姓,伤天地之仁,又为胡虏所趁,亲者痛而仇者快也。

足下但有爱民之意,忠君之心,便当除帝冠、去帝号,俯首贴耳,上表请罪,足下当初自立乃因为众请所,一时糊涂而误入岐途。天子仁德,必不加罪,足下仍可复定难节度,河西陇右元帅之职。如此,失一尊号而保一方安靖,去一帝冠而保项上首级,何乐而不为之,天下孰不称赞足下贤哉!介时贡奉上国,不召天下之怨,不困天下之民,边蕃之人复见大康矣。

足下幸听之,则上下同其美利,边民之患息矣。其若不听,他日虽有请于朝廷,必有噬脐之悔。卢张今日之言,不独利于大王,盖以奉君亲之训,救生民之患,合天地之仁而已,唯足下择焉。”

杨浩看了卢多逊、张洎这封文诌诌的书信,不禁开怀大笑,传示与左右,说道:“曙光已现,朝廷不想深陷河西泥沼,已然有心议和了。你们看看,这是宋国宰相卢多逊和张洎的来信。信上说,只要我自去帝号,俯首称臣,朝廷仍然承认我的定难节度使身份,着我领河西之地,御河西之民,率河西之兵呢,哈哈,河西本来就在我手中,赵官家这还真是慷他人之慨呢。”

丁承宗笑道:“咱们一番心思,总算没有白费。既然宋国已经做出姿态,接下来就好办了。不过这帝号可以削去,却不可以接受复称定难节度使的职务,圣上务必要保留一个王号,如此方可保持河西政体的完全独立,关于这一点,宋廷怕是不会轻易答应的,看来要讨价还价一番了。”

种放道:“宋廷已吞并了麟府两州,如要议和,麟府两州的归属,也该和他们好好谈上一谈,麟州早已归圣上所有,如今咱们要向宋称臣,仍奉宋国旗号,那么这麟州,是不是该还给咱们了呢?还有府州那笔糊涂帐,赤忠已经死了,朝廷只管把屎盆子往他头上扣,反正也是解说不清,可这罪名咱们是不能承认的。这个嘴仗,一定也得打个明白才成。”

杨浩笑了笑,若有所思地道:“去帝号而称王、交还麟州,解决府州争端,这些,恐怕每一件都不是那么容易让他做出让步的,尤其是麟府二州的归属,宋国在黑蛇岭损兵折将,丢了脸面,聊可自慰的,就是占据了麟府两州,现在让他们交出来?难!难啊,到了赵光义口中的肥肉,你想让他吐出来,那可是难如登天。不过……这个条件不妨提出来,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嘛。”

他瞧了眼种放和丁承宗。吩咐道:“赵光义让卢多逊、张洎主持议和之事,咱们这边,就由你们两人牵头吧,在事情未曾明朗之前,务须绝对保密,不得让辽人掌握一点消息。”

种放和丁承宗齐齐应道:“臣遵旨。”

此后,杨浩便将议和之事全权交付于种放和丁承宗,二人与卢多逊、张洎鸿雁传书,开始了秘密的谈判,为了掩人耳目,杨浩仍然时常出面宴请款待辽国使节,就宋辽之间的军事冲突进行和平解决的尝试,夏辽两国在横山一线也仍保持着对峙状态。

而宋辽两国的前锋主将潘美和杨继业,虽然知道双方朝廷正在议和,但是为了施放烟幕,进行掩护,双方的冲突仍是从不间断,当那条秘密的山间小道信使穿梭往来的时候,其他地方仍然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打得欢实。

夏国的回信很快送回了汴梁,现在不是和宋廷撕破脸皮的时候,为了这一天,当初杨浩自立的时候,就没有把攻击麟府两州的罪名直接算到宋国头上,而是假托王继恩与赤忠勾结,为了挑起战争,谋立战功,造成了麟府之乱。

虽然宋廷贼喊捉贼,一直坚持说是杨浩勾结了赤忠,图谋府州,眼下双方有了合谈的意思,杨浩反驳,自然不能把这罪名算回到宋国头上,因此一股脑的推给那死鬼赤忠,仍然坚持说他是受权阉王继恩蛊惑,蓄意制造事端蒙蔽了朝廷,杨浩本人当时正率大军西征玉门,对此全不知情,也是一个受害者云云。

当然,双方孰对孰错,这个已经不是重点了,双方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不出所料的话,只要双方能达成和解,挑起麟府之乱的罪责,势必会在双方的谋臣智士共同策划下全部扣在那个无头骑士赤忠将军的身上,双方目前和谈的核心问题乃是议和的条件。

赵光义听说杨浩要求朝廷交还麟府两州,并且去除帝号后要称王,果然一口回绝。虽然他现在已经确定了先平西川后谋西北的政策,但是即便不能议和,对河西暂时停止进攻,维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