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正午 >

第18章

帝国的正午-第18章

小说: 帝国的正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君集闻言,激起心中积恨:“我功平一国,回来就被天子谴怒,哪还有机会背后挤兑你!这种日子我过不下去了,你敢造反吗?我和你一起反了吧!”
张亮为人外忠内诈,一转身就把侯君集的话密告太宗。李世民毕竟大度君王,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我唐朝功臣,刚才的话只有你和他两个人知道,如果审验成狱,你们都不会承认有谋反之语。”太宗就把此事压下,对待侯君集如初,不久命人图侯君集等二十四人像于凌烟阁。
当时,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怕被父亲废掉,暗中准备谋反。知道侯君集心怀怨望,太子就通过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当时为东宫属官)与他牵线,两人数次密谋 。侯君集深知李承乾气量劣弱不能成大事,但仍想借机旁图,就答应一起干,举手对这位太子说:“此好手,当为殿下用之!”
虽如此,毕竟谋反事大,侯君集常常夜中惊醒,一醒就再也睡不着觉,四转叹息。他的妻子很奇怪,劝他说:“您是国家大臣,怎么会这样?如有辜负国家之事,还是自首的好,肯定能保全性命。” 侯君集也不应声。
不久,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供出侯君集。他那作为牵线人的女婿贺兰楚石为了活命,又诣阙上告岳父谋反的实情。对这么一个共事几十年的老功臣,太宗亲自审问,说:“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自己亲自问你案情。” 侯君集最初还狡辩,但太子、贺兰楚石等人证及书信等等物证俱在,最终辞穷服罪。
太宗临朝,对百官讲,侯君集于国家未安之时有大功,我想活其一命。但谋反是封建社会不可饶恕的大罪,群臣争进,都讲:“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必诛之以明大法。”
无奈,太宗又回到私室,对跪伏于地的侯君集讲:“与公永别了,从今而后,以君之故,我不忍复上凌烟阁!”言毕,皇帝唏嘘泣下,痛哭不止。君集也自投于地,泣不能起。
读各类唐朝史书,此情此景,均可感觉唐太宗的真性情感人之处,透过千年烟云,仍可想见李世民身为帝王之尊,当其时也,肯定没有一丝矫饰做作,他一定是回忆起这位勋臣与他自己年青时代的豪情友谊,想起连骑冲杀,攻城掠城的浴血艰难,加之故人病死、被杀无数,至此廖廖,不能不凄然伤情。
按刑法,侯君集被斩于四达通衢。这位大将临刑之时,容色不改,对监刑将军说:“君集我怎能真反呢,是蹉跌至此啊!念我为唐家大将破灭二国(高昌国以及与李靖一起灭的吐谷浑),还是有微功可陈。为我对陛下讲一声,留下我一个儿子活着以守祭祀。”(谋反应诛满门)监斩官驰奏,特诏原其妻及一子,徒于岭南。

助定奇策 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高祖李渊建唐,张公瑾投归,后为尉迟敬德等人荐于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让占卜的人烧龟甲卜吉凶,张公瑾恰巧从外而入,拿起龟甲扔在地上,进言道:“凡行卜签,是以决嫌疑,定犹豫,现在应该举事不疑,用得着卜卦吗?如果卜不吉,势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细想想。”李世民深然其言。其年六月四日,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门之外,成为李世民日后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一。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其党羽进攻玄武门,张公瑾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不久,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太宗不避辰日而哭之(古礼及当时风俗,辰日不能哭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骁勇虎臣 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出现许多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位程知节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他年青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乱之中,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名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
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单雄信也是隋唐之际大名鼎鼎的好汉),李密见状就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击杀敌人,王世充那些争前想斩大将人头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马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个人骑一匹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骑兵追击,由于马上还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的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计不是胸部等致命处),这位大英雄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追骑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降于王世充后,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杀。)
李密与王世充大小近百战,胜多败少,但洛水之战大败,败投李渊。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归于王世充。
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这几位大将“接遇甚厚”,很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相处没多久,程咬金就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平时胡乱妄语,喜欢诅咒发誓,迷信神怪,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老娘们儿,根本不是拨乱济世之主!”(此外,据笔者估计,王世充是胡人后代,长相很像李金斗,没有人君之貌,也是众将不附的原因之一吧)
不久,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列于战阵,忽然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睁睁望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归唐后,程咬金“每阵先登”,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军功封宿国公。
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
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终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忌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遇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
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
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
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不知苏定方得罪谁了,在《隋唐演义》中,这么以为雄威的大将军竟成为一个奸臣角色)
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
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代下场都不错,次子尚公主,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德行淳备 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与其兄虞世基均为陈朝知名才俊。隋灭陈后,与兄被征入长安,时之比之为“二陆”(陆机、陆云)。虞世南的哥哥、隋朝内史侍朗虞世基,却是隋炀帝末期大名鼎鼎的奸佞之臣,整日附和邀宠,隐瞒外间起义消息。当时虞世基一家人贵宠无比,拟于王者,惟独虞世南一人谨慎艰苦,只知读书写诗。宇文化及杀掉炀帝后,一帮禁卫军闯入杀虞世基,虞世南号泣向军士求情,请以身代家兄挨刀,当然没获允许,众人把虞世基一家有砍瓜切菜一样杀个精光,估计士兵们平时对这位文质彬彬的公子印象不坏,舍之而去。
窦建德打败宇文及之后,虞世南在其手下做黄门侍郎。李世民擒获室建德后,引为秦府参军,与房玄龄一起对掌文翰。
贞观七年,赐爵永兴县子。虞世南纯文人出身,书法大家,唐太宗非常看重他的博识,常常与之谈论经史,虞世南也常常趁讲史之际规调劝谏,陈述昔日帝王得失。而且,他志性抗烈,多次因修陵、游猎等事进谏太宗,李世民万代明君,因此更加亲礼于他。太宗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贞观十二年,世南病死,年八十一。太宗“哭之甚恸”,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高祖旧臣 举义殊功——渝公刘政会
刘政会,滑州胙城人。高祖李渊欲起兵时,其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预先知道李渊要谋反,很想提前动手为隋炀帝剪除“此害”。当时,刘政会为太原鹰杨府司马,即“公安局”的“书记”,握有兵马。李世民“恶人先告状”,派刘政会到太原议事厅先告王威、高君雅两人谋反,借机囚斩两人。武德初年,此公留守太原,为唐朝经营后方根据地,贡献很大。其间,他虽被刘武周俘虏过,也不忘秘密向李渊告知敌方军情。累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卒,谥曰襄。

忠纯不贰 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唐俭,并州晋阳人。其父唐鉴与李渊就是老朋友。起事之初,唐俭就极力赞成。
武德元年,升为中书侍郎。唐初之时,天下割据政权还有不少,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一起被刘武周俘获。李渊正妻元贞皇后的侄子独孤怀恩当时兵据蒲州附近,先前就与其属下元君实想反叛李渊自立。刘武周大军忽至,元君实也被抓住,和唐俭关押在一起,私下对唐俭抱怨:“独孤尚书如果早掌事,今天被俘之事也不会发生。”
独孤怀恩趁乱从刘武周乱军中跑出,李渊还不知他先前曾想谋反,仍让他驻守蒲州附近。唐俭虽身陷贼营,仍对唐朝忠心耿耿,派亲信跑出告发独孤怀恩之谋。
当时坚守蒲州的隋将王行本以蒲州城降唐,高祖已乘船准备亲往蒲州与独孤怀恩相会,一起入州受降。船行到中路,唐俭密奏送达,高祖大惊:“真是天命啊!”忙下命返航,派人抓捕独孤怀恩按验,怀恩畏惧自杀上吊而死。如果没有唐俭,李渊很可能以皇帝之尊被怀恩劫持,唐室必亡。
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还朝,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朝廷把抄没独孤怀恩的全部财产赐给唐俭。
贞观初年,太宗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匈奴,一面派李靖进军。大将李靖倒不在乎唐俭的性命,也不顾唐俭作为使者正在匈奴处,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命大,竟趁乱脱身。回朝后,授民部尚书。
后来,一次他随太宗打猎。李世民神勇如初,发四箭连杀四只大野猪,有只大公猪张着獠牙直冲御马,已至马镫,唐俭滚身下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