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情-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是姐姐,比待皇上和皇后还亲哪!”吴三桂笑道:“哟!……那我就是他姐夫了!”陈圆圆羞道:“咱们……咱们不能自己生个孩子吗?”吴三桂伸过头狠狠亲了陈圆圆一口,大声道:“生呵!,一气生俩!!”陈圆圆娇斥:“你轻点儿……”吴三桂嘿嘿地笑了。他看看小皇子。小皇子已经在陈圆圆与吴三桂之间安祥入梦。吴三桂便低下头,也轻轻地亲了他一口。接着盯着小皇子道:“妈的……我这是在亲未来的皇上哪!”
陈圆圆不禁咯咯地笑。吴三桂仰面躺下,表情幸福。陈圆圆扯过毯子,盖住小皇子与吴三桂。温存轻语:“累了吧,快歇会。”吴三桂道:“不累……圆圆,王承恩还好吗?皇上今天平台赐见,我怎么没见着他?”陈圆圆叹道:“王公公病了,病得不轻。”
“病了?他这一病,朝廷就再没人了。”吴三桂想起皇上的赐见,忽然又不安起来。
第二十六章 皇太极“无疾而终”(四)
王承恩府,王承恩半躺在榻上,满面衰容。吴三桂与陈圆圆坐榻旁。王承恩强笑道:“我没事,不小心累着了,歇两天就好。皇上今儿召见你了?”吴三桂道:“是。皇上把山海关外的所有兵马都交给我了。”王承恩赞道:“好好!有关宁铁骑在,皇太极入不了关!”陈圆圆吃惊地笑了:“公公,您怎么这么乐观?关外虽然有三桂挡着,关内谁挡李自成呢?”
王承恩道:“有有,皇上已经让兵部尚书李建泰,任平贼大将军,统领各省官军,南下剿贼。如此一来,北有吴三桂,南有李建泰,非但京城无忧了,大明失陷掉的江山,也会慢慢的光复!”吴三桂眉头不展,道:“可是您病了,朝廷塌了半边天哪。”王承恩道:“歇两日就好,老夫从没有好不了的病……”王承恩说着剧烈咳嗽起来。陈圆圆赶紧给王承恩捶背,轻叹:“您看您,还说!”王承恩缓过气来,笑眯眯地:“老夫瞧见你俩就高兴。老夫晚年最美的一件事,就是看见你俩成为恩爱夫妻呀!”
吴三桂笑道:“都是公公成全的。”王承恩又问:“三桂,在京里多呆几天吧。”吴三桂道:“不行啊,明天就得返回山海关。”王承恩无奈地叹口气,忽然醒悟道:“那你俩还呆这干什么?快回自个府上去!哎哟,良宵一刻值千金哪!老夫别耽误你们时间……”陈圆圆笑着斥道:“公公说什么哪!”王承恩连连挥手:“去去,都回去。日子长了,退了敌再来瞧我!啊?……快回去吧!”
吴三桂陈圆圆在王承恩频催之下,只得起身。吴三桂道:“王公公,您多保重。过些日子,我再来瞧您。”王承恩连声:“那是,那是。快走吧!”吴三桂挽着陈圆圆退出房门。
王承恩府大门外,月下,一只小轿抬着陈圆圆。吴三桂在旁扶轿步行。陈圆圆紧锁眉头,忽然道:“停,快停下!”轿子立刻停了。吴三桂贴近轿窗问:“圆圆?”陈圆圆恐惧地伸出手:“三桂,我心里好害怕……”吴三桂赶紧握住她的手,惊问:“你怎么了?”陈圆圆的手隐隐发抖,颤声道:“几个月来,王公公天天悲伤,甚至偷偷地哭!今天,他怎么这样高兴哪……”吴三桂沉呤起来。“我看……他是装得,装给我们看!”陈圆圆怔了片刻,突然颤声道:“不好,他要死了!他会自尽!”
吴三桂安慰她:“圆圆,你冷静点。”陈圆圆急推吴三桂:“他要殉葬,他要死大明前头!……我知道王公公,他早就不想活了,要为大明殉葬!三桂,你快跑回去看看!”
吴三桂掉头飞奔,消失在黑夜里。陈圆圆则急催轿夫:“快快!快回王府!”小轿掉头往回急赶。
王承恩府内室,王承恩已经离开了软榻,着一身灰布长衫,坦然地坐在太师椅上。旁边案上,搁着一只小瓦罐。王小巧托着一只盘儿,含泪站在对面。王承恩看看小瓦罐,声音沙哑:“这罐里,是老夫五十年前割下的男根儿。太监的规矩――死后要完身入土。你记着把它放在老夫身边,一同下葬!”王小巧泣不成声地说:“小的明白。”
“端来吧。”王小巧上前,跪地举盘。盘中是一盅吉祥酒。王小巧双手不停地抖动。王承恩揭开了盖,露出黑色酒浆。王小巧泣着叫了一声:“公公……”王承恩厉声打断他:“甭劝!”
王小巧低头饮泣。王承恩一抹双袖,露出瘦骨伶仃的双手,伸向那只可怕的酒盅。
王府大院,吴三桂嘣地撞开大门,只见刚才空荡荡的院子,此时已经跪了一地的太监!他们个个悲哀饮泣,无言地朝屋内叩首,一下,又一下……吴三桂剧喘着看看内室窗户,那里正显现一个身影。吴三桂从跪地叩首的太监闯过去――竟然将他们撞得东倒西歪!吴三桂狂奔过去。
王承恩双手举盅,正要一饮而尽的时候,吴三桂嘣地撞开门,猛冲进来,劈手打翻了王承恩的吉祥酒。怒吼:“王公公……”王承恩垂头,看看自己湿了半边的衣裳,沙哑地悲道:“三桂呀,公公的心早就死了,留一身臭皮囊有什么用啊……”
这时,陈圆圆也冲进屋了,她扑到王承恩怀里,痛哭:“公公,我不准你死!……要死,咱们大家一块死!”王承恩无奈地长叹:“天意啊,真是天意……”
崇政殿内,皇太极焦急地在殿中走来走去,神情焦虑。庄妃入内,朝皇太极折腰:“皇上。”皇太极站住,沉声道:“李自成向北京进军了,前锋离居庸关不到百里。朕的时间不多了。”庄妃微惊,问:“那么,皇上召臣妾有何旨意?”皇太极叹道:“爱妃呀,已经两个多月了,洪承畴降是不降?”
看到庄妃的表情,皇太极知道洪承畴还是不肯降,不由大怒:“他还是想死?那好,朕……”庄妃赶紧打断他:“皇上,洪承畴虽然不降,但他肯定不想死!”皇太极讶然地看着她。庄妃笑道:“洪承畴嘴上虽然说与大明共存亡,可今早晨,臣妾向他请教宋史的时候,天花板掉下一块尘土,正好落到他袍子上。他赶紧把尘土掸掉,掸得干干净净。皇上您想,如果有必死之心的人,怎么会在意那一丁点尘土呢?他爱惜自个!爱惜生活!所有美好的东西,他都舍不得。”皇太极微微点头:“爱妃说的对。朕愿意等……可朕确实没时间了。”庄妃正色道:“皇上,再给臣妾几天时间吧,臣妾已经想好主意了。”
第二十六章 皇太极“无疾而终”(五)
皇太极竖起三根指头:“三天,够不够?”庄妃凝神片刻,微笑回答:“只要两天。”
皇太极惊讶地看着庄妃。
洪承畴腿伤已愈,端坐读书,读得津津有味。庄妃在旁沏茶,并且奉至他身边案上。宫门外忽然喜乐喧天,仿佛有盛大喜庆。洪承畴看看外面,问庄妃:“贵妃娘娘,请问,今
天是满人的节庆么?”庄妃笑而不答。
洪承畴想了想,不解地问:“腊月里,会是什么节庆呢?”庄妃微笑道:“洪先生自己推开门看看,就知道了。”洪承畴“哦”了一声,起身步向宫门。洪承畴推开宫门一看,大惊。宫外站满大清文武及满汉百官。为首者是皇太极。
不等洪承畴开言,皇太极已率领满众臣齐齐地折腰施礼:“祝洪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皇太极贺声刚落,立刻有乐队奏起喜庆音乐!洪承畴惊得步步后退:“陛下、陛下……请问何故如此?”庄妃在旁笑道:“洪先生,腊月初五,奇书…整理…提供下载是您五十二岁生日呀。皇上领着百官给您拜寿来哪!”
洪承畴惊讶地问庄妃:“娘娘怎么知道在下生于腊月初五?”庄妃微笑道:“我不但知道您生于腊月初五,我还知道洪家祠堂边上有三棵千年古柏,还知道您四岁起,就在古柏下折枝做笔,伏地写字'奇。书'。我还知道您读得第一本书不是‘人之初’,而是《古诗源》……”洪承畴大惊失色:“您、您怎么知道的?”庄妃依旧往下说:“您二十三岁那年,第一次京考落弟,不是由于文章不好,而是因为文章太好了,却不合试卷规矩,被主考官埋没。事后,您虽然名落孙山,但那篇文章却载入《文选》,传遍京内外。洪先生啊,我找那篇文章,找呀找,足足找了二十多天,才拜读到您当年的大作――篇名是《一叶万古秋》!”
洪承畴满含眼泪,他看看皇太极,再看庄妃,颤声道:“大清肯定能一统天下……肯定能成千古霸业!”说罢,洪承畴慢慢转向皇太极,屈膝跪下,重重叩首,高声道:“臣……洪承畴谢恩!”
皇太极望着庄妃,两人自豪而幸福地笑了。
皇太极与洪承畴步入宫内,但双方已分明有君臣尊卑之别。皇太极道:“洪承畴请坐。”洪承畴折腰恭敬道:“臣谢坐!”庄妃笑盈盈地在为这对君臣沏茶。
皇太极隐含焦虑地说:“朕早就想向洪先生请教,清军如何才能顺利破关,夺取天下?”
洪承畴沉呤道:“臣言语直率,请皇上恕罪。”“洪先生只管直言!”洪承畴道:“臣有三个建议。第一,皇上最好让李自成先攻北京。”皇太极大为惊讶,问:“为什么?”洪承畴道:“臣剿贼多年了,深明他们的长短优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自成以及他的百万义军,有能力打碎一个王朝,却根本没有能力重建一个王朝。”皇太极不禁深深点头称是!洪承畴又道:“以大明关内的军力,是挡不住李自成的。一个月内,京城就会陷落。而那时,李自成虽然进了京城,自己也精疲力尽了,特别是――他自己也兴奋过度了!那时候,皇上再挥师南下,便可轻取。”
洪承畴看着皇太极似信似疑的样子,道:“皇上啊,李自成虽然是贼,但他是汉人。皇上虽然是君,但却是满人。汉人之心往往向汉,这对皇上不利。因此,皇上出兵时,最好等大明已经灭亡。皇上就可以用‘行天道,剿流贼,为大明复仇’的名义入关。这样一来,皇上就不是夺取大明王朝,而是除贼护道,也就避免两万万汉人的抵抗!”听到这里,皇太极不由大喜惊叫:“先生简直是天人哪!哈哈……朕最担心的事叫你三言两语就解开了。唉,朕现在不急了,不急了!让他李自成先进北京吧!”
洪承畴又道:“臣第二个建议是,皇上南下进兵时,一定要保护好明朝帝陵,以及各地文庙、书院、祠堂!万万不要被兵马践踏!李自成他们的一大败笔,就是捣毁了凤阳皇陵,捣毁了各地文庙,这就迫使崇祯和满朝文武、甚至天下学子,都与他们不共戴天!”
“举兵前,朕必下严旨,所有清兵,不准进帝陵一步!不准进文庙、书院的大门!违者,斩无赦!”洪承畴揖:“谢皇上!”皇太极急切地追问:“快,你接着说。”
“臣第三个建议是:当心吴三桂,当心关宁铁骑!”洪承畴沉吟道,“吴三桂拥有五万关宁铁骑,另有十五万步军。臣斗胆秉报,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不次于任何一旗八旗军!他们从组建的那一天起,就流传着一句战斗口号……”洪承畴不语,皇太极追问:“什么口号?”“关宁铁骑,天下无敌!”
皇太极一笑:“朕欣赏他们……朕,欣赏备至!”洪承畴道:“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即大清与大顺相争不下时,吴三桂倒向大清,天下就是皇上的。吴三桂倒向大顺,天下就可能是李自成的。皇上务必在意。”
皇太极慎重地道:“朕记住了。”洪承畴微垂首道:“臣三个建议,都讲完了!”
皇太极跳起来,兴奋地来回走:“洪先生哪,你这三议,顶得十万大军!不,足足顶得上三十万大军!”洪承畴道:“启秉皇上,臣这三议,不仅是为大清,更是为汉人着想。”“哦?为什么?”洪承畴沉声道:“两万万汉人,已经痛苦得太久了……”皇太极微笑着说:“朕懂你意思了。请洪先生放心,朕虽然不是汉人,但朕,一定会建立起一个满汉一体的大清王朝!”
洪承畴再揖:“诚如此,则是天下之幸也!”
第二十六章 皇太极“无疾而终”(六)
居庸关前,一道长城横亘,显要处耸立着一座雄关。漫山遍野的大顺军正在猛烈进攻……
城关上,官军节节败退,败退中又拼死抵抗……大顺军战士们已经冲上箭道,冲上敌楼,他们挥舞着刀矛,凶猛地追杀守军,冲在最前头是大将军刘宗敏!
山坡上,李自成高居骏马,神情严肃地眺望远处战况。旁边陪伴着黄玉。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居庸关被大顺军攻克。至此,北京城向李自成敞开了大门!
铜钟敲响,当当当……乾清宫玉阶上,众臣在钟声中匆匆入朝。一路上,他们个个神情慌乱,彼此交头接耳……崇祯已经在乾清宫龙座坐不住了,他站在丹陛上,跺足朝下面缩头缩脑的大臣们吼道:“说啊,朝廷如何退敌?朕应该怎么办?”众臣惊恐互视,一筹莫展,无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