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天劫炼仙录 >

第521章

天劫炼仙录-第521章

小说: 天劫炼仙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要确定立国之策,现在的儒学多尚空论而少实务,汉朝时代的确能够使帝国强盛,现时却不适应时事之变化,反阻碍工商业进步发展,国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取消儒学的独尊地位,重兴百家之学。”

“废除它后以什么代替?国策乃立国之本,不能真搞百学齐用,会乱套的。”

“以诚信取代仁孝,兴百学,首重工商。”

“呵呵,你是奸商子弟,难怪对诚信和工商情有独钟。”

“真正生意做大的商人是极重诚信的,生意往来必立契约,商人皆严格按照契约执行,钱物来往再繁钜也是一丝不苟不出差错,以诚信治天下,朝廷官府与百姓之间就要有契约精神,就象彼此订立好契约,朝廷不会乱来,百姓也恪守忠君爱国,以对国家、君主之忠信取代每个人建立于私爱之上的忠君,背信弃义者受到天下人的讨伐和唾弃,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我不同你争辩,我反正是信任你的,你出主意,我照做。”瑞圣帝重新提起笔:“要废儒学独尊的地位可大不容易,天下的言论都被儒生们把持着,朝廷上下的官员都是儒家弟子,这帮人的嘴皮子、笔杆子比那杀人的钢刀还要厉害,鼓动天下舆情、制造乱民生事也是一把好手的。”

“我有一策定可对付儒生扭转天下。”

“是什么?”

“科举!”

“科举?”

“正是。前朝以诗取士则天下文人莫不作诗,前朝以词取士则天下文人莫不作词,程朱之学在前朝本是歪理邪说信奉者寡,本朝科举只考此学,于是百年不到理学蔚成显学。以后朝廷科考不再以理学为唯一考题,将百学逐渐添加进去,不难使儒学地位渐渐丧失。”

瑞圣帝不无担忧地道:“话虽如此,做起来可不易,现在的百官都是考理学出身,各地官学、私学教授的亦全是理学,你说要改考题他们便如丧考妣,朝廷、地方各职司衙门的位置都由学理学儒士把持,就算勉强推行恐怕也要大打折扣。”

第二十六章 长久之计(上)

 陶勋笑道:“当然不能只简单地强行推行,还得数策并行。”

“哪几策?”

“其一曰兴官学,规定各地方官府每一个村必须办一所官学,朝廷颁圣旨规定凡六龄以上童子不论男女一律免费入官学,不准以任何理由不送子女入学,这种官学教授的课本不是程朱的理学,而是百工百技、医学算术等实用之新学。”

“嗯,好是好,如此一来自可改变后代的看法,咱们的变法将来便有牢固的基础,只可惜办这么多学校的花销不是小数,朝廷只怕负担不起。唔,若是钱不够我可以出内帑填补,就不知道够不够……”瑞圣帝皱着眉头说了几句,又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要女子也入学?”

“儒学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无智则易牧,官府容易管束他们,事实固然如此,然则民智未启则民无主见而易盲从,被人一蛊惑就会出乱子,而三权分立的制度必须百姓个个有知识、知善恶、能辨理方得成功,还有契约精神,不是知书达礼的人如何能遵守?至于女子入学其理略同,且更有一好处,人心逐利,谁给好处就听谁的,皇家给女子入学的权利,他们就会记着皇家的好处,将来搞地方选举的时候可以放宽女子投票,如此一来乱臣贼子想通过议会选举对皇室不利就不可能了。”

“听你一说倒也有理。除此策之外还有吗?”

“其二曰开副考。”

“什么叫做开副考?”

“科举每三年一次,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正考,没有正考的年份则由朝廷举行副考,考试的题目全是新学,而且考卷评分,凡达到某个分数以上者皆录用为官而不象正科那样限制录取人数。”

“录用这么多人,朝廷可没有那么多官职,若设闲职岂不蹈前朝冗官冗费之覆辙哉?”

“所以要用到第三策,叫做改职官,也叫做掺沙子。”

“怎么样掺沙子?”瑞圣帝一下子来了兴趣。

“朝廷的职官的确很少,看似官府机构规模不大,实则在职官之外还有更为庞大的群体,即文武小吏,他们不算正式的职官,但在各级官府衙署里真正的事务其实是则这些不起眼的小吏把持的,衙门里的陋规常例多是因这些人而生。他们有的是动笔杆子的无赖子,有的根本就是地痞无赖,借着朝廷、官府的名义肆意欺压百姓良善,朝廷的名声、官府的名声倒有大半被他们败坏。所以朝廷可以将这些小吏的职司全部改为正式的职官,凡是通过副考录取的便可任以此职。”

“妙呀,既将官府衙门的无赖小人赶走,又将从朝廷部堂到地方衙署的实际事务把持到新学学子的手上,如此一来儒学的文人们便成了没牙的老虎。”

“还有一策亦必须并行。”

“何策?”

“抄家灭门!”

“咝!”瑞圣帝倒抽一口凉气:“果然不愧是亭渊的风格,在池屏时你杀伐便重,如今又是冷气森森。说吧,如何抄家灭门?”

“非是我杀气重,本朝太祖、太宗的刀子更厉害呢。”陶勋先自辩一句,接着解释道:“废儒学的同时也须得取消缙绅不当差不纳粮的陋规,对于诽谤新政、不从新政者一律寻找罪状抄家,一个字,杀!如今的儒生可不比前朝时的文人有骨气,只要朝廷刀子快,有骨气的都被杀掉,没骨气的自然顺从朝廷。”

“嗯,有道理,这种事容易担骂名,你和我不能沾,我可以先大量起用势利之徒做执行官,待他们将反对新政的人杀光,我便将这批势利之徒杀个精光以平民愤。呵呵,我终于理解当年的曌女皇为何要重用酷吏了。”瑞圣帝笑得异常奸诈、异常开心:“还有你的抄家之策非常妙,国库没钱、常平诸仓没粮,而大户人家不当差不纳粮多年积蓄甚丰,杀掉他们的人,抄掉他们的家,国库、仓廪自然充实,这样来钱来得快,你在池屏平乱时就用过此策。”

看到皇帝如此模样陶勋不禁哑然失笑,这位瑞圣帝在他们的潜移默化感染之下早变成逐利之徒,百官群臣群起攻讦于他,有部分原因正是因为他对皇帝的影响力太大,阻住了别人搏取圣宠之路。

“祥之,变法之策还有一条很重要。”

“是什么?”

“封藩海外。”陶勋解释道:“皇亲国戚的分封还是必要的,不过不能在国内分封,而是将海外之地封与诸皇子,海外广大,有数倍于我中华的疆土。我听说乘船入东海往东行数月可至一块大陆,其地数倍于天朝。昔殷纣遣大军征东夷,国内空虚,武王乘机伐纣,焚纣于鹿台,殷之东征大军闻讯后不愿臣服于新朝,遂放船下海直济新大陆,故新大陆之上的土著实乃我天朝之遗民。

你可以将皇子甚至是其他亲藩徒封于新大陆,允其在天朝招募部分兵勇、工匠赴国,让他们在海外征战打下江山,更使化外故民重归王化,允许这些新封的藩国自成一体,只要以天朝为宗每年朝贡即可,还有南洋、西洋皆有类似的大陆也可如此办理。以后满天下凡是有人的地方皆是我天朝的亲藩,岂不快哉!”

“可是可以,我还可以将反对新政的老夫子统统遣送到分封的皇子那儿,让他们到海外闹腾去。可是皇子毕竟是我的骨肉,亲情难舍呀。”

“好男儿志在四方,守在国内,你又要变法推行新政,皇亲国戚的日子只会更加清闲,时日一久必生事端,无端地损坏皇家的声誉。而且建藩海外,拥兵自重甚至称帝也无不可,万一天朝有变百姓废黜皇室,外藩正好举兵杀回来勤王,如此天下仍是你家的。”

“有点道理,那我先考虑考虑吧。你继续说。”

“变法新政还得废除贱民一类的人身不平等的制度,不但不再按士农工商划分等级,还要暗中抬高工、商的地位……”

……

“要放松户籍管理,允许人员有限的流动,如此工商才能兴盛……”

……

“改革军制,倡导尚武,鼓励军功……”

……

“废除阉寺制度……”

……

“允许组建朋党,让他们提出施政纲领和治国之策,由议会作出选择,每四、五年持政之党重新选举一次……”

……

“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新政的推行不能一刀切,须得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步骤推行……”

……

“废除禁海令,大兴海外贸易……”

……

“向越南等南洋藩国大举购粮,以防国内因兴工商而使粮食减产……”

……

“与西番诸国贸易之外,还要重金礼聘他们的学者前来传授知识……”

……

“要崇尚格物致知之学,特别是要奖掖改进农具、火器、机械的工匠……”

……

“天下遍筑驰道,要做到无一村不通道路……”

……

“推行火耗归公,大幅提高官员的薪俸……”

……

“废文言,行白话,使百姓人人能读懂朝廷的政令文书……”

……

君臣两人说得起劲,不知不觉夜已深,殿外侍候的太监已经十几次在外请示用膳,甚至太后那边也遣人来问,瑞圣帝不得不暂时停下,吩咐外面传膳进来,用过饭后继续商讨。

用过膳后,瑞圣帝再次将人遣开,笑嘻嘻地对陶勋道:“岳城,你的这些变法之策我可以一条条丝毫不加改变地颁布执行,但是若想变法最终成功,你必须得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前朝变法的事太多了,可是鲜有成功者,基本上是人亡政息,盖因变法牵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反对的声音大,阻力更大,往往支持变法的皇帝一驾崩,继任者就会在君臣的一致颂扬声中将新政全部废除。你今年进五十,我也四十三岁,自古帝王除去传说中的那几位,能活到八十岁的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以八十岁计算我最多还能执政三十七年,而我估计我们的新政要想达到不会反覆的地步至少需要以新学培养三代人,也就是至少还得五、六十年。我也不贪心,古来帝王登基有天下没有满六十年的,你让我做足六十年的皇帝,咱们的新政就有五十一年的保证,相信自那以后天朝推行的新政就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

陶勋的脸一下子苦起来:“祥之,人之寿数乃上天所定,岂人力可御哉?”

“我不管,你就得想法办做到,总不能你我去世后新政全盘废止,新政半途而废好说,你我只怕还要被人编排在青史上留下千古恶名,难道你甘心?”

陶勋正待反驳,心中听见一个久别的熟悉声音响起:“答应他!”

第二十六章 长久之计(下)

 回来啦!

陶勋按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其事地道:“陛下一定能长命百岁,成为有信史以来第一位即位满一甲子的皇帝。”

瑞圣帝本来是没抱太大幻想的,所以一时反而愣住,继而追问:“真的?”

“真的。”

瑞圣帝一阵狂喜,开心得手脚都有些哆嗦,过来扯着陶勋的袍袖道:“过两天我就将我所有不满六岁的儿子、孙子全部交给你教导,以后新出生的皇子皇孙都是你的学生。”

“为什么?”

“我的儿子中年长的已经成年,他们从小受的是儒学教育,脑子里全是仁义道德一类的东西,将来若由他们掌权,我们的变法多半要半途而废,六岁以下的蒙童是张白纸,让他们做你的学生,从小就接受新学教育,长大后就是新政的拥护者,以后我们都不在了,他们凭着这点香火情也一定能善待你的后人,咱们两家才能长久相安下去。何况你许我做足六十年皇帝,到那时我已经九十四岁,我这几个年长的儿子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我能活那么久,他们未必能够,待做足一甲子的皇帝后,我从你的学生当中挑选一位德才兼备、奉信新学的皇孙传与皇位,如此何患变法新政后继无人呢。”

陶勋有些感动,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位瑞圣帝聪明、远见、胸有度量还十分重感情,真是个异类,的确值得他尽心尽力辅佐。

京城陶勋府宅。

陶勋现在在京城的府宅由瑞圣帝赏赐,原本要赐占地三十余亩的宅地,他坚辞不受,换成五亩余的宅子加上皇帝下明旨颁赐才勉强接受,因为当年的“道人宰相”名声他喜欢,瑞圣帝不喜欢,认为大丢朝廷的颜面。

占地五亩多的宅地也不小了,几进几出、房间数十,加上赏赐的僮仆,服务于陶府的人数有三、四十人。

夏池和秋紫做完一天的活计返回后宅的房间,穿过小月门的时候迎面看到一男一女十分亲切眼熟,笑着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插身而过,肩头忽然被人拍拍,回过头看,不由得大喜过望。

“师父、师娘,你们回来啦!”

陶勋和丁柔进宅院后催动法术护身,不必隐去身影,也不必变化相貌,每一个看见他俩的人只感觉十分亲切熟悉,打过招呼后就不记得,连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