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自我论 >

第47章

自我论-第47章

小说: 自我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有几种正确的答案,许多人还是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附合大多数人的意见。

    四、有些人用个体差异来解释观点的不一致,特别是当涉及需要作出某种个人的、主观的反应时(“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就是这样,人和人不一样嘛”)。

    五、个别人企图“无视”意见分歧的事实。在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奇菲尔德的实验中,群体的意见用灯光信号表示(点亮不同颜色的电灯泡)

    ,一些被试遮住眼睛,以便不看这些信号,借以保持自己判断的独立性和不受群体的影响。

    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力图不看黑板而只注意信号,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矛盾,企图逃避矛盾和否认这一事实。

    日常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一个人教条主义地掌握了一定观点,不愿探入对方的论据,拒绝接受提出的补充信息,因为他害怕陷入困惑。

…… 338

    自 我 论33

    对从众性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面前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一、从众行为的前提是什么?二、从众性与哪些个人特点有关,能不能说从众型个人?三、哪些心理机制是从众行为的条件或中介,其中动机因素(防御机制)与认知因素的关系如何?四、从众行动的心理后果是什么?在发生外部压力和与之相关的冲突后被迫放弃自己的意见和宗旨(“违心行为”)对个人的情感状态、信念和社会行为有何影响?

    阿希、克拉奇菲尔德和他们的追随者们注意的中心是前两个问题。他们当然懂得,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单一的回答。首先,从众性程度取决于有关情境的性质,无论是客观情境还是主观的、主体感受的情境。每个人对群体压力的反应随着具体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群体的组成人员和结构;群体对个体的重要性(权威性)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在多大程度上涉及被试的直接利益,被试在多大程度上对这些问题有所准备;相互关系参加者的权威性程度,等等,都是有意义的。苏联心理学家评析了阿希的实验之后指出,严格地说,他的实验与其说是检验了群体规范对个体的影响,不如说检验了个体对作为信息源的群体的态度。此外,实验室里的试验不可能再造现实社会情境的全部复杂性①。偶然组成的试验小组成员之间缺乏稳定的个人关系和职能关系,这样的群体同有机的集体

    ①对这些研究方法的批判参见以下各书:拙著:《个人心理学》,莫斯科,1967,第83—99页;彼得罗夫斯基,A。

    B。

    、施帕林斯基,B。

    :《集体社会心理学》,莫斯科,1978,第148—164页;希希列夫,。

    H。

    :O《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莫斯科,1979,第13—161页;安德烈耶娃,。

    M。

    :《社会心理学》,莫斯科,1980,第261—267页;丘德诺夫斯基,ZB。。

    :《个人道德稳定性心理学研究》,莫斯料,1981,第103—139页。

    g

…… 339

    433自 我 论

    ——其成员通过相关的共同活动相互联系在一起——是有区别的。对于个体来说,从属于一定群体这一点越是重要,群体的纪律越是严格,分歧越是涉及群体的基本价值观,群体的压力就越明显。在对线段长度的估计上与偶然聚在一起的人们看法不同是一回事,而与同事们在解决原则性问题方面有分歧则又是一回事。

    与权威性集体(对于个体来说,从属于这个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的分歧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自尊。

    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检查和衡量自己的所有言论和动作。他的许多思想和行动是自动的。在做他的圈子里的人所习惯的事时,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突然发生分歧,又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看出,个人不单纯是局部“社会角色”的功能,在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中都聚积着我们的全部有意识、甚至无意识的生活经验。仅仅根据实验或现实条件下个别的从众行为,还不能认为一个人在心理上是从众型的。

    除了生活情境的多样化以外,个人及其参照群体角色结构的复杂性也是有意义的。个人在一种结构较为死板的角色中可以表现出高度的从众性,而在另一种允许较大灵活性的角色中又可以表现出自主性。

    能力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在一次实验中①,被试小组要回答思考改造空间形体的问题。每一个参加者要将自己的答案告诉实验主持者,但不

    ①迪戈里,J。

    C。

    :《自我评价概念与研究》,纽约,196,第284—307页。

…… 340

    自 我 论53

    得和别人商量,同时指出他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的答案正确。

    最擅长这种思考活动的人不仅表现出较高的客观成绩,而且表现出对成绩有较充分的信心,从而也对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信心较足。在第二轮试验中被试被允许在自己回答以前,先听一听其他参加者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向他们“提示”的是不正确的答案。能力较强的人的正确答案次数在新情况下稍有减少,与此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有所下降。能力较差的被试听从提示后,一般回答都错误,而他们对自己答案正确性的信心却大大增强。由此可见,改变的情况(群体压力)影响了所有人,但程度和方向不同。最能干的人,特别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人,在自己的判断中主要依据自己的看法,虽然与群体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自我评价。反之,能力和学识较差的人则主要依据别人的意见。对于他们来说,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是附合大多数人的意见,这就是从众行为。

    但是,也有一些人总是表现出较高的从众性,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克拉奇菲尔德对一批这样的人进行了调查,他得出的结论是,这种人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在认识、认知方面——智能较不发达,思维过程缓慢,缺乏己见;在动机和情感方面——性格不够坚强,在应激情境下自制力较差,情感拘束,情绪沮丧,惊慌不安;在自我意识方面——明显的自卑感,自尊心差,自信心不足,在对自己的看法上,与“独立者”

    相比,更重表面和更少现实感;在交往方面——较为关心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在人际关系上消极被动,容易受人暗示,依赖别人,同时又不信任别人而警惕别人。从众

…… 341

    633自 我 论

    性强的人正确判断人的能力低于“独立型”主体。其个人定势和价值观具有平庸性、倾向道德化、不能容忍一切显得“离经叛道”的东西等特点,这是和普遍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分不开的。

    据某些材料,从众性在统计学上和神经官能症、胆小怕事和权力主义等等相关。

    “从众主义者”和所谓“权力主义者”特点的相似,为从一定的个人类型角度解释从众性提供了根据,“权力主义”

    这个概念最初是弗罗姆为了表示一种“社会性格”类型而提出的,这种性格类型使人潜在地倾向于接受和掌握法西斯思想。

    后来有一批美国学者以阿多尔诺为首,试图从经验上论证这一概念,考察了种族——民族成见和反民主思想与某些个人心理特点之间的关联①。他们认为,“权力主义者”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因循守旧——严格忠实于美国“中等阶级”的一般公认准则和价值观;权力主义的服从——对本群体的理想化道德权威持不加批判的态度;权力主义的侵扰——对行为与众不同的人持怀疑和敌对的态度;反对内心生活——对情感、感性满足和想象等等持否定的态度,崇拜实用主义而反对审美积极性;迷信和思维僵化;仗势欺人、恃强凌弱——趋炎附势、动辄炫耀力量、咄咄逼人;破坏成性、厚颜无耻——对他人一律持敌视的态度,力图贬低他人;以己度人——对人世持提防的态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意。

    ①阿多尔诺,T。

    、伦弗克尔—布伦斯威克,E。

    、莱文森,O。

    和桑福德,N。

    :《权力主义者》,纽约,1950;基尔希特,J。

    P。

    和迪林内,R。

    C。

    :《权力主义的各个方面:调查与论析》,列克星敦,美国肯塔基州,1967。

…… 342

    自 我 论73

    阿多尔诺等人借助投射测验对两组属于两个极端——最权力主义和最不权力主义——的人进行了临床检查,得出结论认为,两者在自我意识的特点上也有很大差别。

    “非权力主义者(宽容的人)”乐于也能够认识自己的消极倾向和冲动(如恐惧、软弱、被动、损人利己的感情等)。而“权力主义者”则相反,不能够很好地将这种倾向和冲动整合于自己的自我意识,因此——基于防御反应!——就意识不到它们!

    “权力主义者”

    的努力目标主要是取得表面成功、威信和物质利益,而很少考虑个人的、私人的感情和真正有所作为的满足。由于不讲真正的个人和感情关系,再加上把世界看成威胁性的和敌对的,“权力主义者”

    就只能或者力图自己掌握权力,或者企图把拥有权力的人拉到自己一边。

    “权力主义个人”

    类型说的提出具有明显的反法西斯倾向性。但是它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是极不牢固的。在社会学方面,“权力主义者”这一概念的主要弊病是,对于有着明显的社会性质(民族和种族偏见、反民主主义等等)的意识形态取向,这个概念企图把它作为人格缺陷的表现从个体意识“内部”

    引导出来①。

    某些个人特点固然可以使个人对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感受力,这些思想的内容却不能从心理内部过程得出。种族主义者不一定有神经病或精神病。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的居民对黑人的偏见甚于明尼苏达州的居民,这

    ①参见拙著:《偏见心理学(论民族偏见的社会心理根源)

    》,载《新世界》,1966年第9期;安德烈耶娃,。

    M。

    、博戈莫洛娃,H。

    和彼得罗夫Z斯卡娅,A。

    :《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第175—177页。

…… 343

    833自 我 论

    并不是因为密西西比州有更多的精神病人,而是因为种族主义在这里成了社会心理分不开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也应从社会原因,而不是个人心理原因来解释。

    把“权力主义综合症”视为纯属自我防御现象的心理分析学解释也引起不少的异议。权力主义可能只是更具有一般性的认知特征——教条主义的一种表现。教条主义意识是一种“封闭意识”

    ,它拒绝接受与早先形成的信念相矛盾的信息。

    它的特点是眼界狭窄,使个人把周围世界理解成非黑即白,把世界看作不变的、永远固定的东西。世界的“物化”当然也会扩大到自己的“自我”上,“自我”的活动性和可变性与被奉为理想的规范标准的稳定性相比,似乎成了一个缺点。但是认知上的权力主义可能不仅是“意识封闭性”的结果,而也是较低的教育、文化程度加上劳动及社会活动中自主性不够的结果。在这方面占第一位的又是宏观社会条件——阶级压迫和劳动异化等等。

    对从众性的实验调查由于脱离开这些因素,得出了十分矛盾的结果。

    不同的作者对从众与模仿、暗示、赞同需要、妥协和随俗等等现象的相互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至于反思的“自我”

    ,则尽管已经了解到从众性和自尊心之间存在着微弱的反向联系(从众性较高,自尊心就较低)

    ,但是个人的某些其它特点和个人的行为、特别是权力主义与从众性的相互关系,心理学家们认为还是悬而未决的。

    这里问题不仅在于心理范畴的不确定和不一致。阿希等人的实验安排建立在个体和群体的抽象对立基础上,只允许有两种类型的表现——从众和不从众。个人在实验中只能以

…… 344

    自 我 论93

    否定的方式即说一个“不”字来肯定自己的独立性。与此同时,一批苏联心理学家在彼得罗夫斯基领导下进行了多年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如果不用任意冒充的群体,而拿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