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

第5章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5章

小说: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章 厚黑乃人生之本

在《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为人做事注重于根本,只要抓住了根本,根基牢固了,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够由此而衍生出更为丰富的人生智慧,从而得以从容面对人生的挑战。

那么,这里的“人生之根本”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孔子在传授他的学生的时候,对此避而不谈呢?又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在记述此书的时候,回避了这么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呢?

要知道,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读书都是为了增长知识和智慧。君子务本,这句话已经传承了近三千年之久,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却始终无人说出君子者流要务的这个“本”到底是什么,这岂非是怪事一桩?不知道人生的根本是什么,这又叫学习者从何务起?

事实上,孔子闭口不谈这个“本”是什么,是有缘由的。而他的弟子也对此问题做了回避,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仅仅是因为,这个“本”,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说破,反而会带来天大的麻烦。

那么这个“本”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破了又会带来麻烦呢?

这是因为,有许多人读书的时候,往往是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只读到了书本上的三言两语,就以为勘破了人生的真谛,急不可耐地抛开书本,立即放手实践起来。一旦我们会错了意,只抓住了皮毛而没有看到人生的本质,这种人生的实践,就会以非常悲惨的结局而收场。

所以孔子不肯把人生的“本”说破,他让你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寻找答案。

人生的答案,从来不在书本之上,无论书本上的箴言是何等重要,如果你缺少了这个必不可少的思考过程,这些人生的哲思,就都与你毫无关系。

而我们通过对厚黑学的认真研究,就会在长时间的思考之中,大脑中灵光闪过,恍然大悟:原来孔子在这里说的人生之本,正是厚黑两个字。

这样说同样会引起误解,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更为温和的词语,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生之本,贵在坚持。

为什么坚持?坚持什么?

这里的坚持,指的是坚持我们人生的信念,人生的目标与理想。

不管你的人生目标有多么地渺小,你人生的信念多么地平和,你人生的理想多么地浅近,如果你一旦坚持下来的话,你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到层层阻碍。有人不理解你,有人对你冷嘲热讽,有人劝你放弃,如果你顺从了别人,那么你的人生就彻底完蛋了。生存没有信念,人生没有目标,纵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这绝不会是我们所希望的人生。

但如果你坚守你心中的信念,坚守你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你拒绝了别人的“好意劝阻”,这时候即使你自己不肯承认,厚黑这顶帽子,也已经牢牢地扣在了你的头上,想摘也摘不下来。

秦朝末年,韩信流落街头,无衣无食,眼看就要活活饿死。一个老婆婆可怜他,每天拿来饭菜给他吃。于是有一天,韩信感激地对老婆婆说:“谢谢您老人家,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回报您老人家。”老婆婆不屑地说道:“你挺大一个男人,一不耕二不作,只是一味游手好闲,要是有一天你能养自己,就谢天谢地了。我可不敢指望你的报答。”

然而我们知道,韩信并非是游手好闲之人,其人胸藏甲兵百万,正是他,让刘邦登坛,拜他为大将,于垓下一举将西楚霸王击溃。而他在没有得到刘邦的知遇之前,还要每天苦思兵法战策,自然也就再没有多余的心力去耕作操劳。如果他不是厚着脸皮让一个老婆婆养活他,而是为了那可怜的尊严,挽起裤腿下田耕种的话,那么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叱咤风云于天下了。

坚守你的信念,就意味着你必须放弃眼前的付出和利益,甚至忍受屈辱。这种放弃,这种隐忍,知之者谓之明智,不知者却会嘲笑你是一个厚脸皮。如此的人生难题,是进亦忧退亦忧,所以孔子不说,门人弟子也避而不言,唯独厚黑学替我们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但如果我们想要掌握这些人生的基本哲理,自己的思考必不可少。

第12章 最高的境界是厚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超过三个人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强过我,发现了他的优点,我就认真地学习效仿;发现了他的缺点,我就惕厉自省,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这句话,同样也是传承了近三千年之久,听起来头头是道,让人连连点头。可是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倘若我们一旦认真思考起来,就会发现有太多的问题,孔子没有讲出来。

首先,为什么孔子说三人行,而不说两人行?难道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另一个人就一定是乌龟王八蛋,一定是坏透了、烂透了、无可救药了,无法让我们从他身上学习到一点有益的东西吗?为什么一定要三个人才能够学习?两个人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吗?

其次,我们在别人身上,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什么叫善?什么又叫不善?是脾气暴躁,性情刚烈是善,还是性格温和,息事宁人是善?是意见明确,观点尖锐是善,还是用语模糊,含糊其辞是善?单只是这么简单的两个问题,就让我们出一身的冷汗。

现在我们知道了,难怪孔子这句话虽然能够传承近三千年,但因为有两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传承归传承,但是真正能够从这句话中获得教益的人,少之又少,恐怕是一个也找不到的。

是孔子欺骗了我们吗?不是!孔子没有欺骗任何人,三千年来,始终是我们自己欺骗自己。要知道,孔子的话中,凝结着极为复杂的人类智慧,是用最为简单的字句,承载了最为复杂的思想,所以孔子的话,从来不是用来听的,而是需要参详你人生的实践与阅历,终其一生去认真思索的。

就比如在这里,为什么三人行就能够找到我师,而两人行,就肯定找不到呢?这是因为,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人类的孤独天性,会使得他们产生天然的亲近本能,所以两个人相处的时候,易于达成相互之间的妥协。彼此各让一步,相安无事。尽管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争执或是冲突也不少见,但论及其概率,却远低于三个人以上的情形。

而一旦人数达到三个人,或是超过三个人,那么,这时候至少有两种观念,两种人生哲学,又或是两种以上的政治观点在相互碰撞,碰撞的结果,势必会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要知道,在两个人的情形之下,即使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不合,退让一步,也无伤大雅。但如果人数超过三个人,一个人的观点一旦遭遇到驳斥,众目睽睽之下,他就会觉得自己好没面子,这种心态下就难以收场,就会据理力争甚至是强词夺理,争辩不休。小焉者大吵一场,大打出手,大焉者杀人盈野,伏尸百万,也不过是等闲事耳。

倘若遭遇到这种情形,我们该怎么办?

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让你站出来,支持你认为正确的一方。拜托,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不知道个对错?谁又不会分辨是非?之所以争辩不休,不肯放弃,只是出于面子上的考虑,不愿意当众服输认错罢了。如果这时候你跳出来指摘人家的错误,这岂不是自讨没趣?

既然我们要求自己不被卷入到冲突之中,那么又如何“择其善者”及“择其不善者”呢?

三国时代,有一位司马徽先生,此人号称水镜先生,与卧龙诸葛亮是至交好友。俗话说,与虎同卧非善兽,与凤同飞是俊鸟,这位水镜先生既然与诸葛亮相交为友,那么他一定有其不凡之处。

司马徽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交谈,不管什么事情,一律说“好好好”,并连连点头不已。曾有一次,有客人来访,先问司马徽平安,司马徽答说:“好,好好好。”然后客人倾诉道:“先生好,可我却遭遇了不幸,昨天我的儿子,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司马徽听了,连连点头,曰:“好,真是太好了。”

客人勃然大怒,掉头离去,司马徽的妻子责怪他说:“你这人怎么这样?客人登门,是拿你当善诚君子的,所以才会将自己的私事告诉你,可你怎么听到人家的儿子死了,不劝人家节哀,反而连声说好呢?”

司马徽听了,连连点头,对妻子说:“好好好,你说的话,真是太好了。”

现在我们有个词叫“好好先生”,专门用来形容那些混世的老滑头。而这句话的来源,正是这位水镜先生司马徽。

逢事不表态,一味好好好,难怪诸葛亮眼高于顶,就连刘备三顾茅庐,才让他老人家难得地抬一下屁股,却惟独对司马徽高看一眼,没有别的缘故,仅仅是因为,这位司马徽的厚黑之术,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

正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那样,水镜先生之所以达到让人无法企及的厚黑境界,正是从孔子这句话中参悟出来的。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到精修厚黑之术,这其间绕了一个多么大的弯子,倘若不是认真思考,我们岂会发现这绝妙的智慧思想?

第13章 天生厚质难自弃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其时宋国的大司马桓魋正在密谋夺位,听说孔子到来,唯恐孔子坏了他的事,就带兵去驱逐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在学生的保护下,连忙逃离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倘若上苍真的让我传承中华文化的话,我想桓魋也未必能拿我怎么样。

孔子的这句话,透着强烈的厚黑气味,因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备受世人的追捧。到了北宋年间,大政治家王安石横空出世,王安石此人虽然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但是他有一桩天大的麻烦——模样长得丑。

这世界上的人,俊男美女虽然比比皆是,但容貌天生丑陋的,却也拥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普通人丑则丑矣,倒也无大碍,但是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容貌一旦丑陋,事情就有点麻烦,这不仅会影响到政治家自身的威严,甚至会成为政敌攻击的借口。

于是王安石就去找医生求助,医生就拿来一种“澡豆粉”,让王安石用力地往自己脸上搓。王安石搓了几次,脸皮火辣辣地痛,非但没有搓出美丽的容颜,反而搓得嘴歪眼斜,皮破肉肿,比以前更加丑陋了。

这下子王安石火了,他用力地把澡豆粉掷在地上,大声说:“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这句话,表面上听起来是王安石在赌气,实际上却是掷地有声的政治改革宣言。王安石的意思是说:你们那些反对变法的人,就不要求全责备,挑剔个不停了,任何变法都跟我的模样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有一个方案能够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问题总是会存在的,但这绝不是我们放弃的理由。

王安石的话,透着改革者那前所未有的大无畏勇气,而这种勇气,这种执著,这种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正是厚黑思想的社会价值之所在。与孔子在桓魋的逼迫之下所说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是儒学大师,而阻挠王安石变法的,正是正宗儒学的传承者,代表人物就是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司马光能够成为儒学大家,那是因为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小的时候,在和同伴们玩的时候,有个小伙伴不慎跌入水缸之中,被他用石块砸破水缸救出来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后来司马光成为了朝廷重臣,适逢交趾国远道来进贡,贡来了一只形状极其怪异的野兽,这异兽与传说中的麒麟一模一样。因为历史上有个说法,圣人在世,麒麟出现,这是前所未有的吉祥兆头。当时的皇帝大喜,就命令司马光安排仪式,热烈欢迎麒麟进京。

可是司马光却另有想法,他悄悄地对皇帝说:“麒麟这种东西,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只是一个传说,至于这种动物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一个疑问。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骗子用耕牛假冒麒麟的事情,害得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都没脸见人,万一这一次又是假的,那咱们可就丢大人了……”

皇帝听了,心里咯噔了一下,就问司马光:“那依你之见,应该怎么办呢?”

司马光说:“这事好办,咱们就热情款待交趾国的来使,好茶好饭,好酒好菜,就是只字不提麒麟的事情,如果他非要说,我们就假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