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思想录 >

第14章

思想录-第14章

小说: 思想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伦威尔要蹂躏整个的基督教世界:王室被推翻了,而他自己的王朝则是永远强盛的;只是有一小块尿沙在他的输尿管里形成了。就连罗马也在他的脚下战栗;然而这一小块尿沙既经在那里面形成,于是他就死了,他的王朝也垮台了,

    ①按此处所罗门系指《传道书》的作者,帕斯卡尔认为旧约《传道书》的作者是所罗门。

    ②蒙田《文集》,第1卷、第19章:“死亡有多少种出人意料的不同方式啊:Quid

    quisque

    vivat,nunquamhomini

    satisCautumest

    in

    horas!

    〔没有J哪个活人准备过随时可以临头的疾病〕。我还不用提热症和肋膜炎“。

    J

…… 103

    69思 想 录

    一切又都平静了,国王又复辟了。

    ①

    24—110(17)307—141

    〔三个东道主〕一个曾享有英国国王、波兰国王和瑞典女王②的友谊的人,难道会相信自己在世上竟找不到一个隐退和容身之所吗?

    25—597(178)302—161

    马克罗比乌斯③:论被希律王所屠杀的无辜者。

    ④

    25—612A (179)315—132

    当奥古斯都⑤听说,希律下令把两岁以内的孩子一律处

    ①按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159—1658)系死于热症而非(如作者所说的)

    死于结沙。

    英王查理第一于1649一月三十日被判处死刑,克伦威尔死于1658九月三日,斯徒亚特王朝于160年五月八日复辟。作者本节文字大约写于160年左右。

    ②按英国国王查理第一于1649年被处死刊,瑞典女王克烈斯蒂(Christine)于1654年逊位,波兰国王卡息米尔(Jean

    Cesimir)于1656年被推翻。据阿维说,作者本段文字写于1656年。关于作者此处的这一主题思想,伏尔泰(Voltaire,1694—178)

    《戆第德》(Candide)第二十六章中曾有详尽的发挥。

    ③马克罗比乌斯(Macrobe,即Macrobius)为公元五世纪的作家,属新柏拉图派。

    ④希律(Herod,公元前39—4)为犹太王时,耶稣降生于犹太的伯利恒。

    希律听说耶稣将作犹太人的王,“就大大发怒,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的男孩……凡两岁以里的都杀尽了”。

    (《马太福音》第2章第16节)。关于本段的涵义详见下段。

    ⑤奥古斯都见前第132段。

…… 104

    思 想 录79

    死,而其中也有希律自己的孩子在内时;奥古斯都就说,作希律的猪还比作他的儿子好一些。马克罗比乌斯,《农神节书》第二卷、第四章。

    23—258A (180)337—162

    大人物和小人物有着同样的意外、同样的烦恼和同样的热情;然而一个是在轮子的顶端,而另一个则靠近中心,因而在同样的运动中动荡也就较小。

    ①

    164—104(181)336—74

    我们是那么不幸,以致唯有在某件事若搞不好就会使我们烦恼的情况之下,我们才会对于那件事感兴趣②,因为我们有千百件事情可以做,并且是时时都在做着。

    〔谁〕要是发见了可以享受好事而又不为相反的坏事所烦恼的秘密,他就找到了要害;而那就是永恒的运动③。

    ①按轮子顶端在运动时所扫过的轨迹为轮摆线,上下摇摆,轮子中心所扫过的轨迹为直线,越靠近中心则扫过的轨迹越接近于直线。帕斯卡尔本人一系列重要的数理科学贡献中,就包括他对轮摆线的专门研究。

    又可参看蒙田《文集》第2卷,第12章。

    ②作者161年致多马(Domat)信中曾责备波。罗雅尔教派有人过份热中于他们为真理进行斗争时所获得的胜利。

    ③据布伦士维格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类的理想与人类实际活动的状况之不相符合,正犹如永恒的理想与地上的运动的状况之不相符合是一样的。

…… 105

    89思 想 录

    165—307(182)335—103

    凡处于困境之中而总是怀着良好的希望并且享受了幸运之乐的人,假如不是对坏事也同样地感到痛苦的话,就会被人怀疑是幸灾乐祸了;他们喜出望外地发见能有这些希望作借口,以便显示自己对它的关切,并且以他们对此所佯为抱有的快乐,来掩饰他们看到事情失败时所怀有的那种快乐。

    ①

    26—342(183)328—104

    当我们在自己眼前放一些东西妨碍我们看见悬崖时,我们就会无忧无虑地在悬崖上面奔跑了。

    ①按本段词旨颇为晦涩,据布伦士维格解说,本段思想系补充上段者;意谓:当人们仿佛是在实践仅只考虑人事的好的方面而不因坏的方面感受苦痛的这一准则时,那绝不是出于人们的无私或哲学,而只是由于人们对恰好相反的事情感到兴趣并且力求加以掩饰。

…… 106

    第 三 编

    365—27(184)313—414

    能引人寻求上帝的一封信。

    ①

    然后,引人在那些使得寻求他们②的人感到不安的哲学家、怀疑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那里去寻求上帝。

    9—357(185)316—374

    上帝的行动是以慈祥在处置一切事物的,它以理智把宗教置于精神之中,又以神恩把宗教置于内心之中。然而,想要以强力和威胁来把它置于精神和内心之中③,那就不是把宗教而是把恐怖置于其中了,terorempotuis

    quamreliHgionem④。

    ①本编中所提出的问题,作者原计划是以一封信的形式来讨论的。

    ②“他们”布伦士维格以为应读作“他”

    ;“寻求他们的人”即寻求上帝的人并为了寻求上帝而寻求哲学的人。

    ③“以强力和威胁来把它(宗教)置于精神和内心之中”指犹太教。

    ④〔那就是恐怖而不是宗教。

    〕冉森派以为基督教的原则在于以仁爱来代替犹太教的恐怖。

…… 107

    01思 想 录

    9—140(186)329—376

    Nesitererenturetnondocerentur,improbaquasidomiHnatiovideretur①(奥古《书信集》,第48或49篇)

    ,——第四卷:contramendaciumadconsentium②)。

    1—35(187)334—37

    顺序——人们鄙视宗教;他们仇恨宗教,他们害怕宗教。。

    是真的。

    要纠正这一点,首先就必须指明宗教绝不违反理智;指明它是可敬的,使人加以尊敬;然后使之可爱,使好人愿望它能是真的;最后则指明它的确是真的。

    可敬,是因为它充分了解人类;可爱,是因为它允诺了真正的美好。

    10—959(18)80—74

    在一切的对话和谈论中,我们一定要能够向被触犯的人们说:“你尤怨什么呢?”

    1—338(189)536—73

    首先要怜悯不信仰者;他们的状况已经使他们够不幸的了。

    我们只需以宗教有益的事例来谴责他们;而这就刺伤了他们。

    ①〔如果他们感到恐怖而没有受到教诲,看来那种统治就是不公正的。

    〕②〔对待谎言,要请示宗教会议。

    〕

…… 108

    思 想 录101

    12—332(190)467—173

    要怜悯那些正在寻求之中的无神论者,因为他们岂不是十分不幸吗?要痛斥那些炫耀宗教的人。

    13—23(191)324—75

    后一种人要嘲笑前一种人①吗?谁才应该受嘲笑呢?然而,前一种人并不嘲笑后一种人,而只是可怜他们。

    37—760(192)298—79

    要谴责米东的无动于衷,既然上帝将谴责他。

    ②

    361—22(193)32—76

    Quidfiethominibusquiminimacontemnunt,majora

    non

    credunt③。

    35,8,16,36—11,15AA (194)89—77

    ……但愿他们在攻击宗教之前,至少也要懂得他们所攻

    ①按本段系承上节而言。

    “后一种人”即“炫耀宗教的人”

    ,“前一种人”即“正在寻求之中的无神论者”。

    ②据布伦士维格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上帝以后将要谴责他,所以为了米东本人的好处,最好是现在就谴责他。但据米灼的解释,这句话的标点应作:既然上帝将谴责他……“。

    ③〔对于既看不起最渺小的事物而又不相信最伟大的事物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

…… 109

    201思 想 录

    击的宗教是什么吧。如果这种宗教自诩能够清楚明白地看见上帝,并且能够公开地、毫无隔膜地把握住它;那末要说我们在世界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可以以这样的证据来表明它,那就是在攻击它了。可是,既然它恰好相反地乃是在说:人是处于黑暗之中并且远离着上帝,上帝把自己向他们的认识隐蔽了起来,而这甚至于就是圣书中上帝所加给自己的名称Deus

    absconditus①;并且最后,如果它还同等地努力确立这样两件事:即,上帝在教会中确立了显明可见的标志,使他自己能为那些真诚在寻求他的人所认识,而他又同时是那样地在蒙蔽着他们,从而他只能被那些全心全意在寻求他的人所察觉;那末当他们在茫然无知之中公然宣称是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他们叫喊着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向他们显示它的时候,既然他们所处的以及他们所用以反对教会的那种蒙昧状态只不过是确定了它所肯定的一件事而且没有触及到那另一件事,并且远未能摧毁它的学说反而是确定了它的学说,这时候他们又能得到什么便宜呢?

    为了攻击它,他们就一定得大喊大叫他们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在到处寻求上帝了,甚至于是在教会准备要指点他们的地方,可是并没有任何满意的结果。

    假如他们是这样在讲话,那么他们事实上就确实是在攻击它的主张之一。但是我希望在这里指明,没有一个有理智的人是可以这样讲话的;我甚至于敢说,还没有一个人这样做过。我们很知道,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以怎样的方式在活动的。当他们花了几小时的工

    ①〔隐蔽的上帝。

    〕——按语出《以赛亚书》第45章、第15节。

…… 110

    思 想 录301

    夫阅读了某卷圣书,当他们向某位牧师请教了有关信仰的真理的时候,他们就以为已经做出很大的努力在求学了。在这以后,他们就自诩已经在书籍里并在人们中间寻求过了,只是毫无成果。但事实上,我要向他们说我常常说过的话,那就是,这种粗疏无知是不能容忍的。这里所涉及的并不是某个陌生人的渺不足道的利害,因而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它所涉及的乃是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有的人。

    灵魂不朽是一件与我们如此之重要攸关的事情,它所触及于我们的又是如此之深远;因此若是对于了解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竟然漠不关心的话,那就必定是冥顽不灵了。我们全部的行为和思想都要随究竟有没有永恒的福祉可希望这件事为转移而采取如此之不同的途径,以致于除非是根据应该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的那种观点来调节我们的步伐,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具有意义和判断而迈出任何一步。

    因而,我们首要的兴趣和我们首要的义务,就是要向自己阐明为我们的全部行为所依据的这一主题。而这就正是何以我要在那些没有被说服的人们中间划出一种极大的区别的原因,我要区别那些竭尽全力在努力求知的人和那些对之毫不介意也不思想而生活下去的人。

    我只能惋惜那些在这场怀疑中真诚在叹息着的人,他们把它视为最终的不幸,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