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思想录 >

第1章

思想录-第1章

小说: 思想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法'帕斯卡尔
译者:何兆武


…… 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思 相 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 2

    译  序

    本书作者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2)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之一,他对于近代初期的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的以《真空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著作,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并充满战斗风格,三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科学史上和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

    帕斯卡尔的思想理论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思想录》一书中。此书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潮之外,别辟蹊径;一方面它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以理性来批判一切;同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切真理都必然以矛盾的形式而呈现这一主导思想之下指出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及其界限,并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帕斯卡尔方法”)

    ,从两极观念(他本人就是近代极限观念的奠基人)的对立入手,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其中既夹杂有若干辩证思想的因素,又复浓厚地笼罩着一层悲观主义的不可知论。

    本书的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在继承蒙田等“人性学家”的思想传统并宣扬资产阶级人性论而与以耶稣会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官方的神学理论进行尖锐论战这一点上,却有其鲜明的反封建的历史进步意义。它(和作者本人的另外一部书《致外省人信札》)反映了近代初期西欧大陆中等阶级反对派的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活动方面。

    书中有大量进行神学论战的地方,乍看起来会使一个现代的读者感到闷气;然而他思想中的一些光辉的片断往往就存在于神学的夹缝

…… 3

    2思 想 录

    之中。他所继承的冉森(Jansenius,1585—1638)派教义,实质上是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派的一个变种,代表着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一切神学理论都不外是世俗利益的一种伪装;只要把神学还原为世俗,就不难发见掩盖在神学外衣之下的思想实质。此外,冉森派与耶稣会的论战虽然是在一个狭小的神学领域范围之内进行的,帕斯卡尔本人的思想却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突出了这个狭小的范围,既在思想内容方面也在思想方法方面。

    近代辩证法奠基于康德,康德的来源之一是莱布尼茨。莱布尼茨于1672—76年侨居巴黎时,结识了冉森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阿尔诺(Antoine

    Arnauld,1612—1694)并深入研究了帕斯卡尔的手稿,受到他很大影响。如所周知,莱布尼茨对自动机的研究就是由于受帕斯卡尔设计计算机直接启发的结果;这是近代计算技术的开端。极限概念则是又一个影响;它奠定了近代微积分学的基础。但帕斯卡尔对莱布尼茨的影响远不止此。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古代奥古斯丁观点的复活。据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

    Wiener,1894—1964)的看法,现代物理科学革命并非始自普朗克或爱因斯坦,而是始自季布斯(J。

    W。

    Gibs,1839—1903)

    ;控制论就是在宇宙的概率熵之不断增加这一季布斯的观点以及更早的莱布尼茨的信息观念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维纳认为季布斯所提出的概率世界在承认宇宙本身结构中有着一种根本性的机遇因素这一点上,非常之接近于奥古斯丁的传统。帕斯卡尔本人既是近代概率论的创始人;同时作为冉森派最突出的理论代表,他又在思想史上重新提出了奥古斯丁的观点。从而帕斯卡尔的思想就构成为古代与近代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从帕斯卡尔经莱布尼茨至康德的这一线索,提供了近代思想史上最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然而这样一条线索,以及一般地近代思想的发展之与思想方法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却常常为历来的研究者们所忽视。

    此外,由于时代的、阶级的和他本人倾向性的局限,在他思想中所不可避免会

…… 4

    思 想 录3

    出现的许多消极因素,以及它们与现代唯心主义某些流派的密切渊源,——这些也都还有待于研究者们以历史批判的眼光加以进一步的探讨。

    A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本来是一部作者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其中有些部分业已大致成章,斐然可读,文思流畅,清明如水;另有些部分则尚未定稿或仅有标目或提纲,言简意赅或竟至不成语,使读者索解为难。十九世纪以来整理和注释帕斯卡尔著作的前后已有多家,而以布伦士维格(Léon

    Brunschvicg)本最为精审,大体上已可以为《思想录》一书清理出一个眉目。

    译文凡遇疑难之处,基本上均依据布伦士维格的解说;译文的注释部分也大多采自布伦士维格的注释而有所增删,有时也兼采他书或间下己意,以期有助于理解原文。这是译文之所以根据布伦士维格本,而没有根据较晚出的《帕斯卡尔全集》本(J。

    Chevalier编 巴黎,Galimard版,1957)的原因。

    布伦士维格本、布特鲁(Boutroux)本和《全集》本三种本子中有关《思想录》的部分,前两种本子的编排次序完全一样,而与后一种出入甚大;但是各本中每一段的文字内容并无不同。书中有引用拉丁文的地方,各种本子多未加翻译,个别地方虽有译文,但也很不忠实。因此凡遇拉丁文,译文都重新译出;但由于自己水平所限,错误之处尚希读者教正。

    书中引圣经的地方,因作者系凭记忆信笔写出,往往与经文原文有出入,而且中文官话本文字也嫌过时;所以书中凡引经文的部分,译文均根据作者的原文重行译出,而以官话本作为译注附入,以供参考。书中有几页是谈犹太经学的,布伦士维格本以及其他几种通行本子于此均未加注释;我自己于此是外行,只能酌加少量必要的注释,是否确切,不敢自信。有关帕斯卡尔的生平和他的科学贡献以及书中一些术语译文的说明,详见附录。

    第二次大战后,先后出过四种《帕斯卡尔全集》,它们是:

…… 5

    4思 想 录

    1。

    Chevalier编,1957年。

    2。

    Louis

    Lafuma编,1960年。

    3。

    Jean

    Mesnard编,1964年。

    4。

    L。

    Brunschvicg与P。

    Boutroux编,1966年重印(1908—25)。

    另外,关于帕斯卡尔的科学著作是:R。

    Taton编《帕斯卡尔科学著作集》,1948年。

    本书翻译,承友人商务印书馆顾寿观同志多所鼓励和帮助,并此志谢。

    译者1979年 北京

…… 6

    目  次

    第一编:关于精神和文风的思想1—59………………………………………………………………2…

    第二编: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60—183…………………………………………………………2…6第三编:必须打赌184—241…………………………………………………………9…9第四编:信仰的手段242—290………………………………………………………1…33第五编:正义和作用的原因291—338………………………………………………………1…54第六编:哲学家39—424………………………………………………………1…77第七编:道德和学说425—555………………………………………………………2…09第八编:基督宗教的基础56—588………………………………………………………2…83第九编:永存性589—641………………………………………………………3…02第十编:论象征642—692………………………………………………………3…40

…… 7

    2思 想 录

    第十一编:预言693—736………………………………………………………3…76第十二编:对耶稣基督的证明737—802………………………………………………………4…29第十三编:奇迹803—856………………………………………………………4…61第十四编:辩驳断想857—924………………………………………………………4…99附录:帕斯卡尔的生平和科学贡献………………………何…兆武529有关版本和译文的一些说明………………………何…兆武541帕斯卡尔生平和著作年表…………陈…兆福、刘玉珍编撰548词语对照索引………………………………刘…玉珍、陈新编制59

…… 8

    思 想 录

…… 9

    第 一 编

    21—910B     (1)105——187

    几何学精神与敏感性精神①的区别——在几何学,原则都是显然可见的,但却脱离日常的应用;从而人们由于缺乏运用习惯,很少能把脑筋放到这上面来,但是只要稍一放到这上面来,人们就会充分看出这些原则的;对于这些巨大得几乎不可能被错过的原则,若竟然也推理错误,那就一定是精神根本谬误了。

    但是敏感性精神,其原则就在日常的应用之中,并且就在人人眼前。

    人们只需要开动脑筋,而并不需要勉强用力;问题只在于有良好的洞见力,但是这一洞见力却必须良好;因为这些原则是那么细微,而数量又是那么繁多,以致人们几

    本书文字按布伦士维格编次排列,正中黑体数字段码即布序序码,两侧白B体数字供对照另两种版本之用,请见第455页编者按。

    ①按“敏感性精神”原文为l‘esprit

    de

    finese,系指与几何学的逻辑推论方式相对立的心灵的直觉或敏感。特罗特(Troter)英译本径作“直觉的精神”。

    又,esprit一词十七世纪时尚未获得十八世纪“心智”的涵义,故此处仍译作“精神”。

    (译注,下同)

…… 10

    思 想 录3

    乎不可能不错过。可是,漏掉一条原则,就会引向错误;因此,就必须有异常清晰的洞见力才能看出全部的原则,然后又必须有正确的精神才不致于根据这些已知的原则进行谬误的推理。

    因而,凡是几何学家只要能有良好的洞见力,就都会是敏感的,因为他们是不会根据他们已知的原则做出谬误的推理的;而敏感的精神若能把自己的洞见力运用到那些自己不熟悉的几何学原则上去,也会成为几何学家的。

    因而,某些敏感的精神之所以并不是几何学家,就在于他们根本未能转到几何学的原则方面来;而某些几何学家之所以并不是敏感的,就在于他们并没有看到自己面前的东西,就在于他们既然习惯于几何学的简洁的原则,并且只是在很好地看出了并掌握了他们的原则之后才能进行推论,所以他们在敏感性的事物方面就茫然自失了,因为它们的原则是不容这样来掌握的。这些原则几乎是看不见的,我们勿宁是感到它们的而不是看到它们的;那些自己不曾亲身感到过它们的人,别人要想使他们感到,那就难之又难了。这类事物是如此之细致而又如此之繁多,以致于必须有一种极其细致而又十分明晰的感觉才能感受它们,并根据这种感受做出正确公允的判断来;但却往往不能用几何学里那样的秩序来加以证明,因为我们本来就不是以这种方式获得这些原则的,也因为那样尝试的话,就会是一桩永无止境的事了。我们必须在一瞥之下一眼看出整个的事物来而不能靠推理过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因此就很少有几何学家是敏感的,或者敏感的人而是几何学的了;这是由于几何学家要想几何学

…… 11

    4思 想 录

    式地对待那些敏感的事物,他们要想从定义出发,然后继之以定理,而这根本就不是这类推论的活动方式,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弄得荒唐可笑了。这并非是说我们的精神没有在进行推论,但它却是默默地、自然而然地、毫不造作地在进行推论的;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