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

第8章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第8章

小说: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点可能告诉我们,本章中的那些主张,对于那些能十分敏锐地意识到它的限制条件的人是很精确的。他们知道,这一问题引发的内容,远比用是或否来回答一系列的简单问题要深刻得多。他们重视的是,它激起了对信仰问题的理性反思,暴露出了相当基本但是通常被忽略的知识难题。

那些写电子邮件给我们,说我们是可悲的、愚蠢的,乃至罪恶的人们,不管怎么说,他们看起来完全不喜欢理性的研究。这让我们有点儿气馁。为什么那些坚决认为信仰不可动摇的人,通常将那些入门级的哲学或宗教活动认为是威胁呢?本章的试题只会对那些信仰的根基浅薄的人造成很大的挑战。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属于此类人,数目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

第6章 你以为你百无禁忌你就真的百无禁忌吗

将道德观念集中在禁忌行为之上,不但是对想象力的亵渎,也是在对他人的评判中加入了神秘元素。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禁忌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在每个社会中,都会有各种被视为罪不可赦的行为方式,有人胆敢尝试这些行为,就可能遭到谴责、排挤,甚至处死。例如,乱伦禁忌在所有人类文化中都有体现。在西方世界中,乱伦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的。也许你觉得存在此类禁忌必然有其道理,比如近亲关系产下的后代出现遗传疾病的概率更高等等。

但并非所有的禁忌都如此。有些严苛的宗教戒律就令人难以理解。那些戒律有什么理性依据吗?比如14岁以下儿童绝不能与成年人发生性行为这样的禁忌都有合理的理由吗?还是我们只是出于直觉上的厌恶,而觉得某些特定的行为难以接受呢?

测试须知

我们将根据4个禁忌情景问你,以获得你的回答。你必须把题目中的情景当成实际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并且相应地给出回答。换句话说,我们想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些情景所描述的事件,而不是你觉得它们在现实世界中会如何发生。

你将要做出是/否的选择。如果你难以确定到底应该回答“是”还是“否”,请选择你最倾向的答案。你现在可以开始作答了。在每个情境的后面,都为你提供了一个表格,里面包含两个问题和相应选项,请选出你的答案。

开始测试

情景 1

一个老妇人身患重病,在临终之时,她要求儿子答应她,至少每周去她的墓地探望一次。儿子不想让母亲失望,所以他保证自己会做到。但是在母亲过世之后,他未能遵守诺言,因为他实在太忙了。关于他的承诺,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对于未能兑现诺言,他也从没有觉得愧疚。

情景 2

有一只猫在自家门前被车撞死了。主人听说猫肉味道非常鲜美,所以他们把猫煮了,当晚餐吃了。迄今为止,他们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对于煮猫吃猫,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

情境 3

莎拉和彼得是兄妹。他们一起外出度假。有天晚上,他们两个睡在海滩上的帐篷里。他们彼此产生了肉体上的欲望。两人都超过21岁了。他们都知道,萨拉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怀孕。于是他们做了爱,很享受。他们决定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但是从没有因做过一次而后悔。事实上,对他们两个来说,那个夜晚始终是美好的回忆。这件事至今也是他们的绝对机密。

情境 4

有个男人,每周到当地的超市买一只冷冻的鸡。买回家后,他都会先和这只鸡发生性关系,然后再煮了吃掉。他从没告诉别人他的所作所为,从没后悔过,也从没有因这种方式导致什么不良后果。他在社区里仍然备受尊重。

计分

此处的计分方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好几步,所以请仔细阅读以下规则。

第一步

每个情境,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是“他错了”,你就要在A部分的那一栏里打钩(参见下表)。如果你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有一种风俗违背道德”,请在B栏对应的格子里栏打钩。

第二步

加总A栏里的打钩次数,写在该栏的“总分”空格中。

第三步

在同一情境中,如果A、B两个栏里都打钩,这个B栏中打的钩才计入B栏的总分。所以,如果同一情境中B栏打钩,但是A栏没有打钩,就不计入B栏的总分。

现在你要将A、B两栏的总分转化成两个系数。

第四步

A栏的总分是你的“道德系数”。在下面这个表格中记下来。

第五步

如果B栏的总分是0,而A栏的总分是1或者大于1,那么你的“泛化系数”就是0,请将这个数字填到下面的表格中。

第六步

如果A栏的总分是0,那么你的“泛化系数”就是…1,不管你原来B栏的总分是多少。

第七步

如果没有发生第五步或者第六步提到的情况,那么,B栏总分除以A栏总分所得的数字,就是你的“泛化系数”,请将它填到下面的表格里。

你的得分

你的道德系数,表示你谴责这4种情境的强度。4分表明高度道德化,这样的人认为这4个情境都是错误的。0分是一个完全放任的回应,这样的人认为4个情境中的描述都没有错。所以,你的分数越接近4,你的道德立场就越强,越接近0则越放任。参与了《哲学家杂志》上该测试的数万人中,平均道德系数为1。5。

你的泛化系数,是你用一般性观点来评判道德行为的倾向。1分表示完全泛化立场,这样的人认为,行为的对错与文化规范和社会习俗无关。0分代表完全相对化的立场,也就是说,这样的人认为行为的对错必须依社会规范而定。很有可能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错误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就不再是错误。分数…1,意味着你没有在这些情景所描述的各种行为发现道德错误,因此无法判定你用一般性话语考察不道德行为的程度。

总的来说,你的分数告诉你,你是高度道德化还是宽容放任。

测试报告

那么我们能得到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些道德判断的本质感兴趣呢?

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能对自己的道德判断提供好的理由。例如,如果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一个年纪大一点儿的女孩将小一点的男孩从秋千上推下来是错的呢?我们可能会说这个男孩的权利被侵犯,或者他遭受到了身体的伤害。如果我们更加仔细地检视自己的理由,就会发现这个理由经不起进一步的检验,可是,至少我们能为自己的道德判断提供看起来不错的理由。

然而,有一类行为却会让人难以提供道德判断的理由。这类行为是无害的(至少从狭义上讲),私人的,经双方同意的,然而却违背了重大的社会规范。≮我们备用网址:≯我们在这个练习中用到的例子,处理的是同死亡、食物和性相关的禁忌与仪式。

毋庸置疑,有些人会怀疑我们设计这项练习是为了指出与一只冻鸡发生性行为不一定是错的,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你可能会辩称,人类是神的造物,性是神给予的礼物,仅供一男一女在结合的情境中享受。鸡,冷冻的也好,其他形式也罢,都不该是人类性交的对象。所以说,与一只鸡做爱是在浪费性之恩赐,将毫无疑问地损害人与神的关系。顺理成章,与家禽做爱是违反道德的。

我们的目的并不在指出禁忌的道德原则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而是要指出人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方式存在着紧张关系。一个重要的紧张关系是伤害的概念在道德框架中的中心地位。此前的研究表明,除了兄弟姐妹的故事之外,大多数人判定这里提供的情境对主角和其他人都没有伤害,但是,仅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这些情境描述的行为从道德上讲是错误的。

关键的问题是:一项行为,如果它完全是私人行为,没有人受到丝毫的伤害,它还是违反道德的吗?许多人倾向于回答“否”。然而同样是这些人,一般会认为本章中提到的那些行为是错的,哪怕这些行为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伤害。这看起来是直截了当的矛盾。有什么办法能化解这个矛盾吗?

有人可能会辩解说,与表面现象相反,这里描述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无害,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些情景精致地按照表面上没有发生伤害的方式来设置,主角的行为也保持着私密性。但是你可能无法接受这些条件,因而你认为这些行为将会导致某些伤害,至少也会损害行为人本身的道德品行。

但是,有可能是你的直觉认定这里描述的那些行为存在道德错误,才会找出这种说法来事后合理化。换句话说,人们不喜欢乱伦和与家禽做爱这样的事情,他们非常善于虚构故事,以解释为什么他们不喜欢这些行为。但是,事实上,这些“解释”根本不能解释任何事情。这种否定的回应更多是出于本能。我们已经知道,一般人的负面反应经常是情绪化的。当辩解他们对禁忌类刺激的回应时,人们会运用这种逆向推理。我们还知道,那些认定这里描述的那些行为不道德的人,问他们看到这些行为是否感到讨厌,比问他们这些行为是否有害,能更好地对他们做出预测。那么,我们猜,人们那些有关行为是否造成伤害的认定,通常只是用来支持自己先天的道德底线。

有些人就是喜欢说这事不对,那事不对,哪怕它根本就是一件私事,哪怕没有任何人受到伤害。但是这类说法仍然是有问题的。举个例子来说,说兄妹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很容易,因为它违背了人类的主流性观念,这些观念是神为我们设置的。但是,要指出这件事错在哪里就有难度了,除非拿伤害来说事(然而,你也可以说,违反这些规则就是错的)。因此,有人找到了基督教神学中的说法,人的罪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因为罪恶对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构成阻碍。

有些哲学家走得更远,他们称“伤害”的概念,依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去理解,是恰当的道德推理的先决条件。例如,杰里米·边沁认为快乐与痛苦(一种正面的伤害)是唯一恰当的价值准绳。照他的话讲来,错误的行为就是能增加痛苦的行为(或者是,在条件相等的选择中,能带来最少快乐的那种)。虽然功利主义自边沁以来有了发展,但是今天仍有一些哲学家乐于宣称道德哲学关心的重点是行为的后果,只有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才能被认为是错误的行为。

恶心因素

在探索人们对这项练习中的那些情景会有什么反应时,早先的调查中最有趣的事情是,对这些故事产生强烈情绪反应的人,通常很难给他们的感受提供一种解释或者理由。根据史蒂芬·平克的说法,这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感并没有像植根在心智演化过程中那样,深深地植根在理性中。他说道:“有些简单的感觉给了人们强有力的道德感,他们在行为发生后努力去识别这些感觉。道德感可能与道德判断没什么关系,人们可以用快乐或者痛苦这样的词语来判定他人。道德感不是从我们称之为道德情感的神经心理学与器官的进化方向中产生。”

将道德态度植根在情绪的基础上,其危险性显而易见。这意味着这一“恶心因素”可能导致我们去声讨某些行为或某些人,而缺乏很好的理由。例如,想想印度种姓制度下贱民的命运。虽然歧视贱民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但实际上,许多贱民还是不被允许触碰等级高的人;他们不能在同样的水井中饮水,在公开场合也必须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坐着。有些地区的居民认为,接触到贱民的影子都会被视为玷污,并且需要来一场净化仪式。从直觉上来看,这种禁令也许没什么错,却很难用理性之光来正名。

然而,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简单地假设情感在道德推理中完全没有地位。实际上,有些哲学家宣称,认为道德判断什么都可以涉及,就是不涉及情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艾尔辩称,道德判断无非是一种情感态度的表达。他否认道德判断从事实上正确的可能性。“谋杀是错误的”不是或对或错的陈述,而是更加类似于“谋杀——哎呀!”这样的感叹句。

即便我们无法接受这种极端的“情感主义”,我们还是很容易发现情感在正确的道德推理中起到的作用。比如说,同情被视为恰当的道德中的重要的组成成分。施行者如果能够从受害人的情感立场去设想自身,那就很难想象残暴的大屠杀还会发生。实际上,哲学家乔纳森·格洛弗曾经说过,最近这一世纪的许多残暴行为可能就是因为人们的道德情感被割弃。

虽然如此,认为我们将道德判断仅仅植根在“恶心因素”还是不足以让人信服。史蒂芬·平克,在《白纸一张》(The Blank Slate)一书中这样写道:“有正当理由的道德立场与直觉之间的差异在于,我们可以用前者给出为什么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