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娜恕U庵址椒ǎ唤鼍窒抻谟镅员泶锏难盗贩矫妫耘嘌⒆拥哪芰σ彩峭ㄓ玫摹�
此外,当孩子讲反对意见时,也要先肯定其态度后再纠正其是非。
当周围的人都讲右的时候,自己却认为左正确,提出这种主张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孩子的回答即使出现差错,但对他大胆地提出反对意见的态度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能否提出自我主张,与创造性有很大关系。例如,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少年时代不与同龄孩子一起玩,不像一般的孩子,而是经常一个人摆弄机器。因此,他在学校里曾被同学们讥笑为“乡巴佬”。因确立相对论而出名的爱因斯坦曾指出“应与他人有不同的见解”,并以此作为生活的座右铭。可以说不仅是发明和发现,任何有创造性的工作都是从与常识及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异而开始的。
能够主张自己的意见,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是十分有益的。自我意识一强,就会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坏事。因此,提出独自不同意见的孩子,就会被指责为“别扭的人”、“格外的人”等。例如,大人总是对于不喜欢父母买的玩具、不照父母要求去做的孩子说“你尽给我找别扭”,对反驳父母的孩子也有不少父母责怪说“脾气古怪”。当孩子与朋友的意见不一致时,父母有时也会因担心而教育孩子说:“只有你一个人提反对意见,这样会遭到大家讨厌的。”而父母把不顺从大家的意见不好的看法强加给孩子,与说孩子“脾气古怪”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父母采取不认可孩子的主张的态度,就会妨碍孩子自我发展。其结果就有可能培养出大家向右自己也跟着向右的随波逐流的孩子。
在这方面,不大欢迎“别扭者”的日本与法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法国,只能与别人说相同意见的人,不但不能被视为一个成熟的人,反而被视为傻瓜。所以在法国的家庭中,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幼稚,父母都会认真倾听。有时父母还会故意提出不同意见与子女进行议论。虽然有国情的不同,但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在这种意义上,孩子反驳父母的意见时,并不认为这是过分的,甚至认为这是可喜的。父母的想法也需要转变,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对,父母可以认真地听了之后加以纠正。父母有了这种态度,就能培养出孩子具创造性的头脑。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面对小危险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让孩子面对小的危险,就不能使其度过人生的大危险。来自现实教育的报告指出,小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很差,不能用刀削铅笔,上版画课时,让孩子带雕刻刀,马上就把手划破了。削铅笔是电动的,玩具也多半是塑料制品,没有必要自己用刀做玩具。
但是,如果人一次也不体验危险性,也就不会产生回避这种危险性的智慧。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反复与这种危险进行斗争的历史。
例如,孩子喜欢爬树,在父母看来这是一种危险,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冒险。首先,孩子可以观察树的整体,判断自己是否能爬上去。如果认为能爬,就会想到下一步的方法,确定从何处往上爬,那个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体重,需要确认的项目很多。这样,当孩子根据自己的印象判断能够爬到树顶时,便决定进行爬树,当然有时也会从树上掉下来受伤。但这是由于自己的判断不得法而产生的失败,这将成为孩子下一次成功爬树的反面经验。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得不到尝试这种错误的机会了,用一句话来说,这就是父母过于保护的结果,是由于小型家族化与出生率下降,孩子的人数减少,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怀所致。
但只是考虑孩子的“安全”,孩子就不会更早地自立,就不能具有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例如,在观察幼儿起立行走阶段,可见开始时净栽跟头,但是经过几次吃过苦头之后,孩子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平衡,可以一个人行走了。如果父母抢先行动,孩子一摔倒马上扶起来,反复这样做的结果会如何呢?不仅孩子需要花费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而且稍微长大以后一摔倒,也不想自己爬起来,磨磨蹭蹭地等着别人来帮忙。
当然,没有必要让孩子平白无故地去冒险,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培养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自己去克服一定程度危险的机会,有时让孩子成为掉落谷底的狮子也是很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经验的真锅先生所提倡的有名的“独自旅行教育”,确实是有值得学习之处。
真锅先生本来想阻止一位3岁的孩子到外面去,但没有阻止。于是他决定观察一下孩子掌握了多少自己保护自己的本领,结果发现孩子能自己确认安全之后穿过马路。从此以后,真锅先生便开始进行“独自旅行教育”。他未做任何说明,就指使小学一年级学生“到东京邮局给国外发电报”,并告诉他“有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去,只是问路时,找穿警服的人最安全”。并鼓励说“回来时,要走与去时不同的路”。这个孩子经过这番教育后,小学四年级时,就能自己买车票、预定饭店,独自一人到外国旅行了。
模仿真锅先生的做法是很难的。如果孩子要求“想与小朋友一起去动物园”,大人有必要提醒其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到了那里之后,一定要给家里打电话”,如果采取“远距离操作”的方法让其出去,孩子反而会出乎意料地遵守约定。
多湖辉在千叶大学工作时,在附属中学采取了让学生在旅行中晚上在当地旅馆集合的方法,让学生制定计划,有时他们乘错了车,出现过失败,这也是作为让学生自立的一种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孩子未必一辈子都能在安然的环境中生活,应当尽量让他们经受各种体验,增强适应能力,这也是父母所应尽的责任。
以前,有一个小学发生了六年级的男孩子在学校玩火的事件,险些弄成了火灾。这个孩子淘气的原因,实际上是在理科的实验中,有生以来第一次用火柴点火,觉得有意思,便点火柴玩火。
这也就是说这个孩子直到六年级才有“划火柴的体验”。
多湖辉在千叶大学附属小学担任校长时,给二年级的孩子火柴、报纸和干树枝,进行实验授课,让孩子们在校园内点火热饭盒和日本酒。可是,不出所料,有的孩子几乎点不着火,有的孩子怕火,也有的孩子带着白手套划火柴;还有的孩子划了不知多少根,火柴盒都空了,还是划不着,就算好歹把火柴划着了,却由于把报纸平铺在地上,仍是点不着火;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将划着的火去点粗的干木头。
在煤气炉和洗澡都是自动打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缺乏“划火柴的体验”也是正常的。对孩子缺乏这种体验的更加夸大的原因是,母亲担心地说“火柴危险,让你爸爸来点”。并且,孩子点燃礼花时,也是有父母来关照把蜡烛点着后再让其点火。不仅这种“划火柴的体验”不足,在生活上缺乏“基础体验”的孩子也特别多。这些基础体验不足的孩子的一个共同点,概括起来就是“感觉”迟钝。但是,锻炼这种“感觉”关系到孩子对自己将来的生活的信心,在生活变得过于方便的现代社会,积极地为其提供更多基础体验的机会很重要,例如,让其参加野营旅游就是一种方法。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允许孩子失败
本田宗一郎先生是以生产汽车、摩托车而闻名于世的大型企业本田技研公司的创办人。
上小学时,他在班里却是“后进生”。无论让他做什么,都总是失败,学习成绩也不理想。然而,对这段经历,本田先生本人是这样认为的:“正是因为当时的失败,才培养了我能进行独立思考、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大脑。”
他说:“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经过深思苦想得来的东西相比较,其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大不一样的。”多湖辉以此为例,劝诫家长们,不要只盯着孩子的失败,要多想想失败所带来的好处。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失败。其中,有些孩子也许失败的次数比较多,家长也会由此变得不安,他们担心孩子的前程,于是处处防患于未然,不让孩子失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可是,这样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好是坏,却得斟酌。
事实上,父母过分担心孩子会犯错误,而不由自主地警告孩子:“又失败了。同样的失败你到底想重复多少次?从现在开始,绝不允许你再失败。”这种话说得一多,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心理负担,结果还是不停地重复失败。
正确的态度是,当孩子做错事情、出现失败、情绪沮丧时,家长不要老是重复“不许失败”之类的论调。而应该告诉他“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孩子听后会深受鼓舞、精神大振。这时候家长还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考试成绩什么的根本就不在乎的姿态。这样,孩子心中的紧张情绪和压力就一定能够得到缓解,孩子肩上的重担也会减轻。结果,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化。
孩子的情绪稳定以后,接下来可以让他对出错的地方进行反复练习。通过彻底的反复练习,让孩子树立起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做一些相似的题目。从许多人的经验来看,最初学得不好的地方,经过反复不断的刻苦练习,后来都成了自己擅长的方面。
实践证明,“可以失败”要比“不准失败”更能减少孩子的失误。本田宗一郎先生说:“不能怕失败,之所以不能怕失败,是因为一旦怕失败就什么也做不成了。”孩子想做某种新的事情时,大人比孩子更了解失败的可能性,便在事前经常说“弄错了可不行”、“别弄错了”。但是,这样不但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反而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使其畏缩不前。而且,孩子会从父母的话中得到“恐怕会失败”的暗示,反而易于出现失败。进而,孩子由于过于担心失败,认为什么也不做就不会失败,因此便失去了做事情的积极性,甚至会陷入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在对失败的担心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上,多湖辉举了一个“沉默儿童”的故事。
一个孩子得了拒绝上学症,偶尔到学校去也一句话不讲,大人便怀疑这个孩子精神脆弱,并对其进行治疗。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一句话不说的孩子突然说:“本来我什么都会,脑子也不笨。可是我在学校一有差错同学们就嘲笑我。因此,我现在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
这些话使医生感到吃惊。这就是说,这个孩子没有神经脆弱等任何病症。不是不会说话,而是过于担心大家嘲笑自己的失败,而躲进自我“沉默”之中。而且,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说,别人就会说“那个孩子像个傻子”。尽管如此,实际上只要没有任何挫折,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个孩子就是从这种自我防卫的心理出发,而保持沉默的。
这可能是一个极特殊的例子。总是担心失败,成了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指望其有更好的成长。
据第一代围棋名将大竹英雄介绍说,他的老师木谷实先生的口头禅是“必须做起来看,你不明白这一点吗?”。木谷先生这种不怕失败,让大家积极应对挑战的指导方法,使年轻的弟子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孩子主动地要去做某件事情时,即使大人知道有可能失败,也要让孩子去试试看,这是很重要的。换言之,大人有时需要有给孩子提供失败机会的胆量。
另一方面,孩子经常会产生大人所想像不到的离奇的思考能力和不受常识束缚的自由想像。如果大人以不能失败的消极的主观臆断对其加以限制,并教训其“不能做”,将会使潜在孩子身上无限的可能性发挥不出来。大人如果感到对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而对其进行多余的关照与帮助,也会剥夺孩子的积极性,妨碍其成长。因此,大人应具有允许孩子经常失败的胸怀。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消除孩子的反抗情绪
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讲,孩子自立、有主见就意味着要脱离父母并且开始具有与父母相异的自己的想法。当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会与父母近似。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囫囵吞枣地听信父母,而是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进行选择,接受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部分。
孩子进入反抗期以后,动不动就会顶撞父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