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 >

第43章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43章

小说: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妫偈购⒆硬优Φ幕裕饪梢运凳歉呙鞯目浣狈椒āH缈浣彼怠澳惚纫郧盎酶昧恕被颉罢馐鞯囊蹲踊煤芟钢隆⒑芎谩钡鹊龋苤挥懈改附姓庋湎钢隆⒅艿降钠兰郏拍茉黾雍⒆佣阅盖椎男湃危哺茉黾悠兰鄣男Ч�
    不论对什么事,只是口头上随便夸奖几句,反而易于造成对孩子心理的伤害,这一点大家要认识到。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训斥孩子的家长是不称职的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挨过家长批评的孩子,即使参加工作进了一家公司,毫无疑问,他也会马上辞职的。因为他根本就不习惯被人批评,受到上司的强烈批评以后,就会不知所措,进而提交辞呈,不打招呼就愤然离去。这类现象时有发生。
    家长应该批评孩子,这是古今中外铁的法则。孩子在被批评的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区分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不闻不问,那父母就有问题了,是不称职的父母。批评孩子就要认认真真地去批评,那些怕招致孩子讨厌而对批评与否犹豫不定甚至为此感到烦恼的家长应该受到指责。只有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敢于直言,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家长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但是,如何批评才能达到既改正孩子缺点,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目的,其中有许多需要学习的技巧。
    首先,批评孩子,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向他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且自己的立场也要始终如一。批评固然是好事,可是莫名其妙地批评训斥孩子却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同样的事情今天批评他了,到了明天却不去管教,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提倡。家长应该立场坚定,一如既往地教导孩子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不应该有丝毫的放松。
    其次,批评孩子要有分寸、方法得当。多湖辉举了上中学时一次挨批评的例子:他曾因不满学校的严格管理,做出了伙同他人一起破坏学校部分校舍的荒唐之举。学校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所以他已做好了退学的思想准备。而校长却把他们召到校长室,流着眼泪说了下面的一段话:“太令人遗憾了。我现在什么也不说,想必你们也在反省自己吧?希望你们能再一次反思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校长宽宏大量的批评,深深地刺激了学生们,使他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批评方式非常重要,它既能使孩子的才能得到提高,反过来也能使之下降。所谓的批评即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动。如果对方只是不服或者完全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的话,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劝说别人,那么声音自然而然就会小下来,态度也就不会那么急躁。对方所希望的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冷静地说服的态度。
    因此,多湖辉一直主张:“批评时要正襟危坐。”进行重要的批评时,任何人都要端正姿势,创造一种严肃的气氛。若把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传达给对方的话,孩子们肯定会“正色倾听的”。而且,不能单方面地命令孩子如何去做,而要采取一种理解孩子的立场、倾听对方意见的具有包容性的态度。俗话说:“强盗也有三分理。”不论做了多么荒唐的事情,都应该有其原因。问清这些原因并予以理解是能让孩子接受批评的先决条件。
    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他们的身体块头要比母亲大得多。即使想大声威慑他们,恐怕也做不到。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甚至会竭尽全力的大声喊叫,甚至暴跳如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你大声批评他,他肯定会用更大的声音来“回敬”你。这样,别说孩子不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甚至会因为噪音太大而招来邻居的抗议或被要求赔偿。
    另外,规劝孩子的朋友,也是管教自己孩子的良机。直接责备或警告孩子,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管教孩子的目的。这时,可以利用孩子的朋友来提高管教的目的。比如,当孩子带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做恶作剧或不懂礼貌时,一般家长碍于面子不愿多管教。这些顾虑其实大可不必。不管是谁的孩子,做得不对,都应该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这不仅对对方有好处,对自己的孩子更有帮助。因为看别人挨骂,比自己直接挨骂更能受震动。
    参照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就能理解这一点。在公司对新进职员进行教育时,上司不会逐一点名批评,而是找一个典型来进行训斥,以“杀一儆百”的手段达到警告全体的目的。这种间接的批评比直接批评更能产生深刻印象。也就是说,通过第三者接受的刺激比自己直接接受震动更大,心理学上称之为“潜移默化”现象。
    比如,当老师批评班上一半的学生时,另一半学生除了感到庆幸外,还会产生被称赞的感觉。至少大多数孩子会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误挨批评。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却产生了更好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不仅出现在批评时,也出现在表扬时。
    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其他人会产生被批评的感觉,这样能从反面加深感受。
    总之,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使间接刺激大于直接刺激,而且效果显著。大胆批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上述手段在教育心理战术中的灵活运用。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孩子做了错事后
    一般人认为,孩子犯了小错可以不问,犯了大错就必须加以批评,其实正好相反。
    多湖辉上中学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发下考试答卷,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比预想差得多,心里大吃一惊。记得考试时,除一道题没答上之外,其他都答得很完整。看完试卷之后才明白,自己因计算错误丢掉了好多分。老师发完卷子后说了这么一段话:“看了你们的答卷,发现你们太马虎了。有的前半部分都对了,最后却写错了答案,还有的把加减弄反了,像这种本不该错的错误太多了,现在,请大家马上把错改过来,否则将会一错再错。养成粗心大意的习惯,后果将不堪设想。”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是,无意中犯的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
    管教孩子时也应如此。孩子的判断能力远不及大人成熟,他们时常会犯错误。但是,即使是孩子,也具有区分好坏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内心深处一定会有所察觉。虽然不知原因,他也会自问是否做错了。
    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但一旦有人指出来,人们就会产生反感,并有可能将错就错下去,这点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就说上高中的孩子吧,只要家长劝说他们努力用功,他们必会顶嘴说:“知道了,别再啰嗦了!”然而,说归说,他们还是不肯用功,有时甚至会故意地跑到外面去玩。
    小孩子也是如此。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如果父母在一旁呵斥,刚刚萌发的反省心也会一下子化为乌有,进而产生反感,破罐子破摔,如此就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当孩子遭到较大挫折,换句话说,当孩子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时,父母当场数落,不如给孩子留下自我思考的机会,等事情过后,再慢慢细问“那件事怎么样了?”“当时觉得很困难吧?”有了反思的机会,孩子才有可能从各个角度去检讨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相反,当孩子犯了小错误,就应“随时确认”及时给予批评警告。有时,孩子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不加以纠正,小错很可能演变成大错。因此,不断纠正小错误,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父母真的动怒,孩子也会认真的接受。所以,大人在责备孩子之后,一看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安。更何况由于激动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时,更担心会给孩子造成坏的影响。因此,有的母亲反而对孩子表示道歉,说“刚才妈妈对你的责备过分了,真抱歉”。但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像这样以道歉否定训斥和自己,会使孩子学会对付父母。父母若是反复这样做,也会被孩子瞧不起,认为批评指责只不过是妈妈一时感情冲动而已。
    据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女学生介绍说,被妈妈责备之后妈妈说“刚才是妈妈不好”,这令她感到非常不快。孩子也完全知道被大人严厉斥责是因为自己有被斥责的原因,没有反而让大人向自己道歉的理由。大人应坚持因为真的生气了才责备孩子的姿态,没有必要不正常地向孩子道歉,否则就失去了父母讲话的权威性,孩子将会无视父母的话。
    如果大人真的意识到责备过火了时,也许会说“我批评过火了,很抱歉”,但此时要附加“可是”,来说明批评孩子做错的地方本身是对的,不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特意进行的管教也便失去了效果。
    责备之后的善后工作,直接关系到训斥效果的好坏。孩子做了错事对其进行训斥,这是父母理所当然的职责,但训斥并非好事。训斥之后的善后工作也非常重要,可以说从善后工作中能看出训斥方法的好与坏。这里谈一谈善后工作的诀窍。
    三洋电机前副总经理后藤清一先生,曾在已故的松下幸之助手下长期工作,后来据后藤先生介绍,松下幸之助对部下的责备方法有其绝妙之处。
    有一天,松下先生得知后藤犯了点小毛病后如烈火般地盛怒,他一边用捅炉子的火棍梆梆地敲着地板,一边训斥。可是当他训斥完了之后,马上又把敲弯了的火棍给后藤看,说“拼命地训斥的时候,把火棍弄得弯成这个样子,你能不能给我弄直”?当后藤一把将火棍弄直后,他又呵呵地笑着说“啊,你的手还是很巧的,比原来还好”,又高兴起来。可是后藤原本想“让我这样的大男人出丑,我就辞职了吧”,一见此情景一下子消了气。

第八部分 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许多家长向多湖辉咨询时说:“我为我家的孩子郁闷不开朗,为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而感到为难。”一经了解,才发现真正的原因在家长自身。在这些父母当中,有不少在孩子讲话时,常常会不耐烦地责怪孩子说:“你想说什么?给我痛快点儿。”
    这些父母虽然是要求孩子“说话清楚些”,但往往这种想法起到相反的效果。性格不开朗的孩子说话不清楚,尤其是与别人接触时更为紧张。这种情况实际上与学习英语会话的日本人的情况相似。
    在这时候施加压力说“你说清楚些”,孩子就会越加变得缩手缩脚起来。
    首先,重要的是要对孩子想要说的话表示感兴趣,表现出十分认真的态度,这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亲近感。并且,大人一边听着孩子讲话,一边深深地点头说“是吗?”这样故意打打帮腔,表示“你说的我都明白了”的意思,这很重要。因为如果孩子一旦认为自己讲的话被父母接受了,就会对说话产生自信。
    常听到有的妈妈唉声叹气:“我家的孩子都上小学一年级了,可还是笨嘴拙舌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呢?”一般来讲,女孩成熟较早,大部分口齿伶俐,而男孩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擅表达,笨嘴笨舌。根治这一缺陷的灵丹妙药仍就是自信心。
    孩子笨嘴笨舌,做妈妈的常常为此感到焦躁和不安。甚至有的在听孩子讲话时,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就截断话头,替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完。这样一来,反而只会加剧孩子表达的困难。
    对于不善言辞的孩子,家长要为他树立起想表达的自信心。好不容易想说什么时,父母却着急打断,孩子说话的机会就会被剥夺。在体味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的痛苦中,孩子就会对说话失去信心,变得更加笨嘴笨舌了。
    对于笨嘴拙舌的孩子,家长还应学会好好听他表达,这一点尤为重要。孩子说话时,要努力听、侧耳细听。等孩子说完后,可以对他说:“你是想说……吧?我都听明白了。”然后用合适的词汇纠正一下所犯的表达性错误。若父母能用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放慢语速向孩子示范简捷、准确的表达方式,孩子一定会记住:“想这样说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词”,“这样说就行”。
    不擅表达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措辞,因此,父母应经常向他们示范正确的说法,这一点也很重要。
    经过反反复复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孩子就能记住很多种说法,并且能将它们运用得准确、流畅。这样就能使孩子信心大增,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这种方法,不仅局限于语言表达的训练方面,对培养孩子的能力也是通用的。
    此外,当孩子讲反对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