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 >

第6章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第6章

小说: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否有肝炎,就得按西医标准去做肝功能等相应化验才能决定。在治疗上也应这样,病人如果想用中药或中医方法求治,你就得按中医学的一套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得出是什么“证”,再给开药。如果他想吃西药,你就得按西医的一套给做各种检查得出是什么“病”了,再给他西药。比如病人问是否贫血,你一看面色不很红润,唇、舌颜色较淡,脉象细沉,皮肤苍白等等,应该属于中医的“血虚”证。但你就不能说是贫血,只能说“可能是贫血”,因为血虚(俗称血亏)是中医的“证名”,它含义较广而笼统,用的方药,也广而笼统,只要辨证明确了便可施治。而“贫血”,是西医的名词,它的要求严格而细密,必定是要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少于正常了,才能诊为“贫血”;否则,你将“血虚”混称为“贫血”就不科学。所以他如果想吃西药,你就得叫他去化验血液后才能决定。当然,血虚、贫血有些相似,但不相等。比如有的人生来或受凉等而皮肤脸色较青而白(可能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等缘故)——只要又加脉象沉细等,诊为“血虚”不会错,但不经验血,你就主观地说“你是贫血”,就不对了。严格说来,你这医生就不科学。特别在这中、西医学概念易于混淆的条件下,更应严格辨明。

【问】好,你上面举例说了一大通,意思是说中医脏象学说里说的内容都是功能现象,不指实物了?既然这样,只见现象,不见实物,是一切“空对空”,你这中医学不是说了几千年的空话?

【答】对,是这样,这是中医学的总特点。你这“空对空”一词,算是“悟”出中医理论的“总关键”来了。但是你别急:第一,这功能现象是有物质基础的,即这“空”来于“实”。比如中医里的“心阳不足”是一种病证。拆开来看,“心”是空的,因为说了“心”不是指可见的会跳的心脏,大多是指看不见的意识思维活动的表现;“阳”更空,拿不出来;“不足”更非实物。但是这“心阳不足”是来源于中医经验中病人有面色苍白,心悸怕冷,嗜卧自汗,舌质淡,苔白,脉象细弱而迟(慢)这些症状体征的,这些症状体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不是来源于“实”吗?倒是中医学把这些“实的”概括上升成了总的“空”的概念,便于下一步治疗上总的处理,因而提供另一个思路,这样就更好了。当然,人是物质的,可是作为特殊高级动物的“人”,又更是功能、意识、精神占很大成分的,这功能不是更重要吗?再举个例子,大科学家霍金,电视上最近所见,他除了一只眼睛、半个脸和几个指头能动之外,“物质身体”对他来说是很少的了,但因为他的大脑功能特强,思维功能特盛,所以仍不失为世界之大科学家也。这些也都是可启发我们对医学问题思考的。第二,“功能现象”会有“功能现象”的方法来治,这治法却是实物的。举例:俗语说“头昏脑涨”,这是一种病。以西医看,高血压、贫血、内耳病变等都可引起。在中医里叫“眩晕”病,中医也分很多类型(中医叫“证”)。比如:有一类病人的表现(注意!这表现就是所说“脏象”的“象”了)是头昏脑涨之外,兼有头痛失眠,面色比正常人红,或有四肢麻木,舌的质地也较红,脉象弦、数(“弦”即硬如琴弦,“数”古文读“朔”,“快”之义,即比平常的人跳得快),有这些现象(或其大部分)时,中医便诊断是“肝风内动”的证,接着就开了叫有“平肝息风”作用的“天麻钩藤饮”这个方子叫病人拿回去煎了吃。这样,如果医生水平高的,看准了,叫“药病对证”。几服药一吃,病就好了,这样就又回到“实处”了。且慢,这病人没做检查、化验、只见你用三个指头摸了一下脉,看了一下舌头,就看好了?会不会错?答:“不会错,八九不离十,不信,请查中医书或问我师父。”问:“你们中医就这样看病?什么检查都不做,行吗?”答:“行的,不是说过中医看病,只重病人外在的功能表现吗?”问:“那面色较红,舌质较红,脉象较快,有什么标准?有无正常参考值?拿来我看看。”答:“对不起,没有。”问:“那你不是瞎说?!”答:“不是,因为我们是照着古医书及现代中医书所说的来做的及老师手把手教的。”问:“这样做不准确。”答:“对,是不准确。不是先说了,中医学有笼统模糊的缺点吗?不是我们不细心,没办法。”问:“那为什么不向西医学?他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比如脉搏,一分钟几次就是几次,毫不含糊。”答:“对,我们正在向西医学,搞中西医结合。”问:“还有,你那诊断叫‘肝风内动’,什么肝风?治法叫‘平肝息风’,肝怎样平?息什么风?怎样‘息’,拿来我看看,要么像西医一样,做几个实验我看看。”答:“对不起,中医学里没有这一套。”问:“既是这样,都不见实物,空说一通,我也可以自说乱说一通,不也可治病了?”答:“不行,绝对不行!”请记住关键的一点:因为中医学的经验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经过实践不断摸索积累起来的,是有了这些经验为基础,再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提升,而且是自成体系环环相扣的,缺一个环节都不行。就比如说上面的“眩晕”病,如果说另一病人的表现(象)是面色苍白,唇舌淡红,乏力体倦,心悸(慌)失眠,脉象细迟(慢),他就属于中医里叫“心脾血虚证”,就要用“归脾丸”一类的方药去治了。如果你不懂上面中医“辨证论治”的那一套,也给他瞎用“天麻钩藤饮”的方药,那非把他弄昏倒不可!因为前一个病人属中医的“实证”;后面一个属“虚证”,你给他治“反”了!你看,学中医,干中医,不全面系统学,瞎说乱说不行吧!同样的,就西医学来说,前一个病人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后面一个可能是贫血引起的,但你也不能随便瞎说,同样你也要叫前者量血压,后者去验血,才能确定,否则就西医学来说,你也不是一个正规的医生。再说下去,中药方“天麻钩藤饮”中的主药天麻、钩藤有的证明就有降血压的作用。但以前中医不知什么血压,只将它归类在“肝风内动”之中了,而“天麻钩藤饮”按它的经验对这“肝风内动”有效,既这样,就把这作用叫“平肝息风”了。但什么叫“肝阳”,什么叫“息风”,又是言而无物的,所以又回到“空话”上了。现在已知与血压降压有关,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又回到“实”处了,这又说明中西结合的重要和功劳,它首先把这几千年来,中医“说空话”的冤案给平反了。

好,上面只举例谈了个别脏腑。至于其他脏象学说内容实质的理解,可以类推。

【问】有人说中医“整体功能调整”的方法,很像“生物控制论”的运用,对吗?

【答】对,完全正确。现在就有许多人认为,中医学里的这个特点很像是“生物控制论”中“黑箱论”的运用。这最能说明中医理论是合于现代科学的观点之一。

笔者领会,这个观点就是说,机体、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天生的“黑箱”,它是一个自动控制、自我平衡的反馈系统。比如饿了自己会找饭吃;累了自然会想睡;→文·冇·人·冇·书·冇·屋←热了自己会出汗散热;遇到急事,自然会出现应急反应,等等。当这些功能反应正常时,便是健康状态。但当机体受了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失去这种平衡时,机体就病了。这时,西医学就用它的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生化学……直到分子生物学等等将机体一层层“打开来”研究诊治,这方法看得见,明明白白(所以有人相对地称这是“白箱论”的方法)。而中医学如上所述,它没有条件“打开来”或没打成功,于是就自发地用了类似“黑箱论”的方法去研究。“白”者,明明白白也;“黑”者,在箱外“摸黑”之义也。

什么叫“黑箱论”?就笔者所知,早在《中医杂志》1960年2号62页由任恕所著的《祖国医学的基础理论与控制论》一文中,就曾详论了这个问题。文中说:“祖国医学处理医学的方法与现代生物控制论中的‘黑箱理论’是很符合的,所谓‘黑箱理论’,简单讲是这样的,原来电工学里有一种装有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器箱,箱子里的电器构件是不知道的,但电机工程师们可以用一种方法不必打开此箱子,即可以探知此箱内的内容物;这种方法就是在箱子的输入端送入讯号,再在输出端观测输出结果。这样就可以得到各种不同输入讯号下产生的相应输出结果,根据这些输入与输出的资料加以分析,就可以间接探知箱内的内容物。……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对待‘黑箱理论’与辩证思维的运用不同,可能是构成中西医两套医学体系的主要原因。从科学方法论来认识,我认为西医对古典的科学(理化学的)应用的较多一些,而祖国医学则自一开始便在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了生物控制论的方法。因此说中西医合流,就会大大提高现代医学的水平,党的中医政策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总之,从生物控制论的观点来认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是完全容易理解的……”又比如宋天彬也在《从控制论原理看中医理论发展前景》(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年3期37页)中详论了这个问题。另外也有许多学者阐述了这个道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问】那么,中医生又是怎样自发地运用了这个“黑箱论”原理的呢?

【答】他们就围绕着这个“病人黑箱”,根据他们的外在(即输出)表现如症状、体征、舌、脉等等的变化,运用四诊八纲等,得出此病人的综合反应“××证”的诊断,然后给以相应的各种疗法治疗(即输入条件)。然后又在病人复诊时,观察病人的疗效、反应(即又是输出条件)。如此反复地诊治,来来回回地调整,最后这个“病人黑箱”就在没有打开的条件下调整好了,病就治好了。过去有的人总认为中医五脏六腑看不见又摸不着,中药又拿不出分子式来等等。便持怀疑态度,一明此理,便全明白了。

关于中医、西医对各脏腑对照的简单解释,大致如下。

心:相当西医里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和疾病的表现。

肝:包括西医部分肝、中枢神经、植物神经、运动系统、视觉器官等部分的功能和疾病表现。

脾:相当于西医的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体液代谢的部分功能和疾病的表现。

肺:包括西医学的呼吸系统,部分血液循环,体液代谢及体温调节等功能和疾病。

肾:包括了西医学的内分泌、泌尿、生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和疾病。

小肠:基本与西医的相同。

胆:基本与西医的相似(但它的“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即说有精神决断作用,就很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俗语中某人的“胆大、胆小”,也是来源于中医的脏象观念)。

胃:大致同西医的。

大肠:大致同西医的。

膀胱:也大致同西医内容。

三焦:中医六腑之一,西医里没有这个名词。它在中医学里也是一个更模糊的内容。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只像是各脏腑的分类分段,分上、中、下三焦,其功能相当于各脏象的综合功能。

现试将中、西医脏象、脏器概念关系绘成形象图表,以帮助理解(两者正是纵横交叉的关系)。

四、中医讲阴阳五行,科学吗?

【问】中医先生为什么爱谈阴阳五行?

【答】的确,翻开中医典籍,不论古今新旧,总是满纸的阴阳五行。什么阴虚阳虚,什么肝木脾土肾水,阴黄、阳黄等等。中医先生为什么爱谈这些“玄道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中医搞得这么古奥难懂?它为什么不像西医一样用细胞、蛋白质、维生素等等来解释?……这一连串的问题,在理解中医学时,在未弄清楚它的实质之前,是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甚而顿生反感的。从实质上简括地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里的哲学理论基础,又是它的说理分析工具之一。因此它贯穿在整个中医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关系十分密切。弄清它的来源、含义、实质和应用等等对理解、应用和继承发扬中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句话:离了它,寸步难行。

【问】阴阳五行学说为什么会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呢?

【答】要说这个,就要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找根源了。因为如前所述,远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对祖国医学进行了一次浩大而系统的总结。成果是经典巨著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