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 >

第5章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第5章

小说: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适用于西医学自己的一套,所以也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号入座”去套用,因为它们两者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概念,在中西医理论没有真正结合之前,也千万不要相混了(有意做试验的例外)!(4)中西医概念既然如此的不同,但初译西医过来的人却又沿用了相同的名词,比如肝心脾肺肾等等都是中医里早有了的名词,后来西医又用上了,它们名同而实异(原因见前述),理解时须注意。(5)中医学已有几千年了,已深入民间,因此有些有关的民间用语,也反过来影响着中医学,要细加体察。以上几个因素搅在一起,似是而非,就是医生本人,不花点功夫,有时也会搞不清,一般人就更不易说清了。因此一再提醒大家这些都是了解脏象学说(也含整个中医学)时必须注意的。如果疏忽了、混淆了,便会概念不清,难以理解。有的人,一谈中医理论便感神秘而反感也与此有关。慢着,如上所说,那有的医生不明这些道理,就都不能看病了?那也不是,临床上只要他能按正规书本经验辨证论治就可以了,但如搞理论研究,则非弄清这些曲折关系不可。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中、西医学的概念相同不是更好吗?理由还是历史的原因,如前所述我们的祖先当时不可能有完整实用的解剖学。既然这样,机体内部看不到,他们就只有从机体外部去观察它们的生理、病理活动变化和现象,进行研究,又用了当时的说理工具阴阳五行学说,如脏属阴,腑属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又结合它们的整体观念、动态平衡观念等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描述,并不断地经受临床实践的验证,日积月累,不断提升,最后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这理论,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脏象学说”。正因为它的实质是机体内部结构的外在的“现象”,所以叫“脏象”,而不像西医叫“脏器”。“象”就是外在可见的表象也。明代名医张景岳在他的《类经三卷》里就说过:“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同“脏”)就是此意。因此后来有的书上,改脏象为“脏腑”,似不确切,因为“象”字才是它的本意。明白了以上的原因,以前中医不懂解剖学也能看好病的道理便全明白了。

再说西医学,因为它有完整过细的解剖学,内部脏器它可以一件件拿出来看。它又有各种显微镜,可以切成薄片放在镜下观察微细结构(这叫“组织学”。)它有完善的实验室,可以做各种生理病理实验。也是日积月累,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描述,也上升成理论。但不叫“脏象学说”而叫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等等,因而成了另外一套理论。在这个理论里就有了诸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等,这一套和中医学里的原则上可说完全不同,所以不要相混了。初学时最好先丢开已知西医概念的那一套,熟练明确了,再进行对比结合。

【问】能举例说明吗?

【答】为帮助大家理解,现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上面的道理。

先说心、心脏。一说心脏,人们就会想起胸口上扑通、扑通跳着的心。但请注意,这是西医解剖学、生理学里的心,也是中医那点解剖图上“画”着的心,却几乎完全不是中医这脏象学说里所说的心。为什么?上面说了,脏象学说里的脏腑,说的都是另一系统的功能概括。

比如这“心”,古医书所述就有:(1)“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等等。神明、神是什么?是精神、思维、意识等等活动也。也就是说这中医的“心”几乎全部包括了整个西医学里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也即包罗了大脑等等的功能和疾病,范围广而重要。因此有关这方面的毛病如失眠多梦、健忘等等都是心的病。临床上见到的癫狂病(相当西医的精神病)有的就叫“痰迷心窍”。比如小说《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太兴奋了,发了癫狂病,就是标准的中医的“心”病。中医书中有说“喜伤心、思伤脾……”中的“喜伤心”,就是指此。至于小说里似乎说他是“鬼迷心窍”那又是小说描写的迷信附会了。又如俗语说的一个人有良心、好心肠及心照不宣、心惊肉跳等,所说的都是脏象学说里的心。又例如一件事悲痛得很,说“心痛极了”,也是脏象里的心,不是解剖学里的心。否则就要变成“心绞痛”了。至于西医学里的“心绞痛”,在中医学里却又叫“胸痹”。痹者,风寒气血淤阻之谓也。因为中医的解剖学不行,只知道是胸内痛,特别是一般发作时是有胸闷、气急等等的,所以只叫“胸痹”,即胸口紧张之感也。只有心绞痛重到心肌梗死而出人命了,它才发觉严重而叫“真心痛”,并说它“朝发而夕死”,的确是经验的描述,这“真心痛”的“心”则又是它解剖学图上的那个“心”了。那什么叫“假心痛”?似乎未见此名词,但“心下痛”(俗称“心窝痛”)倒是有的。那又常常指的是西医里的“胃痛”。因胃与心脏相邻,古时中医有的就分不清了。(2)说“心主血脉”、“诸血皆属于心”,这点和西医的血液循环系统有些相似,但没有西医学里的具体,因为古中医学里似乎还没有明确实质的循环系统概念,只有笼统的“气血循行全身”的概念,但又说它是属于“经络系统”的事,而经络系统的实质是什么,连它自己也还说不清。因此归根到底这“心主血脉”也还是笼统的功能描述。(3)又“汗为心液”、“心开窍舌”等等,都是功能联系的描述,关系面较小。

那么,中医学里的“脑”到哪里去了?别急,它仍旧有,也说它在头上的脑壳里,它也主管精神意识思维等等。如说“脑为元神之府”等等,也与耳目聪明有关,但又较模糊笼统,而把它的主要功能都归到“心”的范围去了。

还有所谓“心包”的,它的内容更曲折复杂,须加以说明:所谓“心包”原指的是中医“画”着的心的外膜,所以被初译西医过来的人好心地定为现在西医所说的心包膜。其实笔者认为,所谓“心包”,也是一种功能现象的臆说,因为古人既定心为君主、皇帝了,于是封建意识一掺和:皇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必须有皇宫卫士四周护卫,正好实物的心外有一层膜包着,就说它是“心包”了。但它的功能实质还是心神志的功能。明显例子是当急性热病高热神昏谵语(说胡话)时,中医就叫“热入心包”证,并说是这“热邪”本来是要侵犯皇帝——心的,是这“心之外卫”——心包“忠”得很,“代心受邪”(舍死保君王之义),所以就“热入心包”了。因此这“热入心包”就不是心包发热,更不是现在西医学里的心包膜炎了。你看,中、西医学之间,许多事就是这样中医学里自己实物与功能之间弄不清,中、西医之间又是实质含义的不同,又是名词术语的混淆,所以说,是要动点脑筋才能弄清的。

再说肾、肾脏,西医学里大体说通过解剖学,知道它位于腰部里边脊柱的两侧。通过生理、病理学等实验,知道它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组织学的实验,知道它是由肾小球、肾小管、肾盂等等所组成,管着全身的水液代谢作用等等。在中医学里,也有肾、肾脏,在它早期的解剖图里也画着,也在腰部。但在“脏象学说”里的含义和功能可就大了,几乎统管了整个机体的先天后天绝大部分的功能。如古医书上说的有:(1)“肾藏精”,这“精”指全身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所有的功能。(2)这精又指生殖繁育后代的精,即肾有生育的功能,即把今说的生殖系统功能也包括进去了。(3)说“肾主水”,指主管水液代谢功能,只此一点和西医有些相同,但也模糊笼统,没有西医的肾小球、肾小管等等那么精确的一套。(4)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故有“肾生骨髓”、“诸髓皆达于脑”的记载,就是说它又与骨、髓、脑有关系。(5)又说“齿为骨之余”,与牙齿又有间接的关系。(6)“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它又与耳朵听觉挂上了钩,甚至还与“二阴”肛门、尿道等等都有关系了。看,这中医的“肾”管的范围是多么大。如果用西医里那个“肾”的概念为标准来理解,那这中医就不知要夸大、错误到哪里去了。如不明其中区别和道理,确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可是这理论中医先生代代相传,一直这样用着,非但未出大错,还治好了许多病,成为“宝库”中的“宝”。那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前面说的中医“脏象”的内容,即只是他们对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自己作的归类描述罢了。其中除了“肾主水”之外,与西医生理解剖学里的那一对“肾”是全不搭界的,也与中医自己早期解剖图里的那对“肾”或“腰子”也是不搭界的。中医先生们及中医古书只管这些现象的归类描述与应用,至于“肾”的实物,他们历来不管,也早忘了。后来也有少数对中医解剖有志之士想弄清楚它的实质,但虽历尽艰辛,也未弄明白。(7)这中医“肾”的功能还未说完,它还有更重要的“肾主命门之火”的功能。“命门”是什么?即生命之门、生命之根本也;“火”是什么?这火指的是“生命之火”,换言之,即生命活动的动力、功能。这命门之火又简称“命火”,管着全身的功能。这“命火”又叫“肾阳”、“真阳”,因为中医的“肾”的功能又分肾阴、肾阳之故。因此说,真正要看懂中医古书是很不容易的,是要绕着各种弯子去仔细理解的。

现在再问,这“命门”在哪里?啊,这就更“玄而又玄”了。它的位置连中医先生自己都不知道,更不说西医了。所以历代中医名家也在争论之中。有的说在左肾,有的说在右肾,有的更“刁滑”,搞折中,说在两肾的中间。总之,互相争论,莫衷一是。如在现在,人们看不耐烦了,必定要说:“争什么?到你们的解剖室里去一看,不就全明白了!”“抱歉得很,我们中医学连解剖室都没有。不过不要紧,好得我们的理论是向来不重实物,只重功能的,我们只要抓住这‘命火’、‘肾阳’的功能,按我们祖传的经验治疗就可以了。”中医先生说。关心中医学的人,又会问,这“肾阳”的功能又是什么呢?中医说,肾阳就是肾阳,答不上来了。这时就要用上西医学的优势了——后来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脏象研究室对中医的“肾”的研究中,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实验研究,得出了结论:这中医的“肾阳”就相当于西医学里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表现!原来,这无头公案争论了多少年的“命门”却躲在这里!在内分泌系统里。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很重要的内分泌腺,难怪这“肾阳”有这么大的能耐,敢说是生命之火。从这个例子也可看到,中医学里许多内容,都以功能现象出现,其实都有物质基础的,只是人们还没有一个个地揭开阐明罢了。

再举一例:中医“脏象”里的“肝”,它和西医的也几乎全不一样。如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能像将军一样出谋献策;又说“怒则伤肝”,这些都说明它又有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等的功能;又说“肝藏血”,说明有调节血储量的功能,这点和西医有些相似;又说“肝开窍于目”,这肝还与眼睛有关系;又说“肝主筋”,连神经系统的角弓反张,抽搐抽筋也与肝有关。可见中医的肝很大一部分是西医神经系统功能的归类。同样地,这些也与那个胁下的“肝”是不搭界的。因此俗语说“大动肝火”中的肝是中医的肝,不是西医的肝。因为中医的肝,是属神经神志方面的,才能发怒动“火”;西医的肝,不属神经系统,也无所谓“火”。又成语“肝胆相照”,也应是中医的肝、胆,因为这成语是指推心置腹、互相理解的一种精神状态,不是真的把内脏的肝胆拿出来“相照”呀。因为中医学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所以这种已深入民心的成语是很多的。

看病时,对病人解释,更要说清。比如对一个病,中医叫什么病、证,西医叫什么病,要说清,免得造成误解。比如你用中医方法诊得是“肝气郁结”,你就得告诉他是中医的说法,是情志抑郁所致,不是右胁下的肝脏有气了……又如诊得“肝火上炎”,告诉他这不等于是西医的肝炎。如果病人一定要问他得的是不是肝炎,那就要告诉他“肝炎”是西医的病名,它有严格的诊断依据,是否有肝炎,就得按西医标准去做肝功能等相应化验才能决定。在治疗上也应这样,病人如果想用中药或中医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