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长子-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威侯先时说的信誓旦旦,皇帝心中半信半疑,到后面北威侯说手里没证据,却分析出崔太后的杀人动机和原因,却让皇帝信了大半。崔太后是何等的厉害,既然要除去皇后,那么就凭一个北威侯怕是还拿不到崔太后的证据。
不过,皇帝细细思量北威侯的话,越说越觉得有道理。崔太后对于他给宋玉赐婚的抗拒是整个皇宫都能看得出来的,而且,不惜杀害朝廷重臣之子来陷害自己的次子。再者,这些年,皇帝有意捧着郑后打压崔太后,崔太后早就恨郑后入骨,若是除了郑后,二皇儿要守孝三年,和宋玉的婚事就充满了变数。而后宫之中,也就没有能与崔太后相抗衡之人,也砍了皇帝的左膀右臂。二皇子要守孝,朝廷上的势力也要大幅度的变动,皇帝为了平衡朝政,自然要权利打压其他的成年皇子。而等皇帝把其他成年皇子打压下去,自己也定是势力大减了。
到时候,崔太后再扶持起其他小皇子,以后再立个和她一条心的皇后,那皇宫之中,又有谁可以和她抗衡。皇帝越想越觉得心惊,如此手段还真像崔太后的所为,一举数得。皇帝心里清楚,他和崔太后不过是面子情,这几年他对着崔太后很是打压,甚至时刻想着除了崔太后,不再被这老货辖制。那崔太后呢?她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的想法?不过,自己是皇帝,护卫众多,所以,这才从皇后那儿下手。
毕竟,郑家是他一直扶持的势力,郑后没了,郑家的势力就会大不如前。而后宫之中,还真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妃子宫嫔了。且就如北威侯分析的那般,行刺是打着行刺崔太后的名义去的,谁又会怀疑到是崔太后使的苦肉计呢?
想到毫发无损的端瑞和宋玉,再想到太医曾说过,郑后的伤口是插了两次形成的。若是李氏真杀错了人,那瞧见错了人,第一反应不该是拔出金簪,向着崔太后刺去吗?怎么还会再刺深一些,怕是正如北威侯所言这分明是有预谋的。
原先以为崔太后为保命把郑后推出去挡着,这下皇帝却认为崔太后这是有意为之。郑后以为太后救驾名义而亡,即使是皇帝也不好说什么。
想到崔太后敢对郑后下手毫无顾忌,那以后是不是也敢对着他下手。再一想,当年崔太后能亲眼看着先皇后去死也能不动声色,更何况他这个没任何关系的庶子了。
这一刻,为郑后报仇的心皇帝倒是很淡漠,但除去崔太后的心却是越发的坚定了。这样的危险品放在身边,不知道那一天就会被算计了没命。皇帝决定,即使是付出代价,也要除去这个悬在喉咙上的利剑。
于是,皇帝看着北威侯也不是那么碍眼了。
郑后去世,三品以上诰命夫人纷纷要进宫哭灵。崔太后也知道此前用郑后推着去挡刀子实在是不光彩,为了保住颜面,只有大肆渲染皇后的仁义孝顺,舍己为人,把自己的丑行给掩盖过去。
二皇子恨崔太后恨的牙痒痒,但却无能为力。只能一天到晚冷着个脸,不过,他这样,倒是在大臣那儿得了个孝顺的美名。而郑国公也抽时间把北威侯的话给二皇子说了。二皇子听后,对着崔太后和宋家那是恨不得饮其血吃其肉才好。
崔太后每次见了二皇子的眼神都有些顶不住,之后干脆称自己受了惊吓,要休养,避开了二皇子和郑家人。而这个时候,原本大伙以为要被抄家灭族的北威侯顾英却大殿之上,上折子状告崔太后杀害北威侯嫡子嫁祸二皇子,挑唆其妻为子报仇,以致犯下大错。
此折子一出,朝廷上就炸开了锅。有些大臣认为,顾英这个时候上折子攀咬崔太后,是无中生有,想以此减轻罪责。当然,这一部分是和崔太后交好或本就是崔太后的亲信。一部分认为顾英敢这个时候上折子状告太后,那一定是有备而来。且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身正不怕影儿斜,有些事情查一查自然就清楚了。这一部分的人,不用说都是皇帝和郑家的亲信。不过,据纪安所知,里面还混杂了一下崔玄联系的大臣。
而其他剩下的大臣都三缄其口,不发表任何意见。朝廷上大臣们争的面红耳赤,不让半分。皇帝干脆把这事派了宗室皇亲,郑家和都察院三方监督,而由大理石会审。
北威侯早就被那些婆子和下人拘了起来,还请了太医为自己嫡子验尸。这些婆子有些是宫里的嬷嬷放出来被请回来做教养嬷嬷的,有的却是被钱收买的。而那些下人要么是被收买要么是探子要么就是被人威胁。这么一大串人,让主审的官员对北威侯府对下人的管理不可置否。
北威侯脸上也无光,他现在虽然还挂着爵位,但众人都明白,他这次能保住命已是大幸,爵位和家产怕是保不住了。北威侯这个时候脑子清楚的很,早就被家里的所有财产都送到了郑家,希望他们能帮着美言几句,也表明自己从没有不臣之心。虽然北威侯清楚做这些大部分都是无用功,但不做却是绝对要死的节奏。
对于府上的奴才这么胆大包天,胆敢勾结外人陷害主子,北威侯更是怒火中烧。这其实也很简单,北威侯府虽然是世家,但老夫人是个不管是,府里家生子盘根错节,关系复杂。
早年北威侯风流成性,丫头通房几乎都是家生子。府里的奴才自然个个眼高于顶,对于没生儿子的李氏又能有多少恭敬。府里的姨娘奴才的斗争从来都没消停过,不然,也不能只有一个顾詹能站得住。等李氏生了儿子,对着这群姨娘奴才那是一百个不放心,找到机会就发卖。也许是吃了家生子奴才的亏,李氏在自己儿子身边放的大部分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由她的心腹调、教的下人。当然,为了教养她儿子的规矩礼仪。她又特意的请了从宫里出来的四个嬷嬷进府,平时十分的信任敬重她们。
这样一来,她的儿子身边几乎都被这些嬷嬷把持着,而这些嬷嬷恰恰是崔太后的人。嬷嬷们嘴巴很硬,一开始并没有问出什么。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几天下来,嬷嬷也就全招了,崔太后安插眼线的事情全线曝光。
这下京城大户人家一个个都防着自己的家里花大价钱从宫里请来的教养嬷嬷了,他们真没想到,这下嬷嬷出来宫还是她们主子们手里的一根线。平时没事就不联系,一旦主子下达命令,却是立即行动。
这些嬷嬷的证词一出,崔太后的嫌疑就大了。虽然卑不动尊,但崔太后无顾谋害重臣嫡子,这样的事情在大臣中是极其反感的。毕竟,谁也不知道崔太后是不是会向他们下手。
皇帝瞧着大臣们的神色,对着北威侯稍稍的顺眼了些。而这个时候,崔太后什么也没申辩,只是带人去了皇家祠堂,对着先帝的画像哭诉。她一国太后,圣上之母,竟然被一介朝臣,几个卑贱之人折辱,毁其名声,坠了先帝威名。崔太后表示,皇帝既然容不下她这嫡母,她就去皇陵为先帝守孝就是。
逼着崔太后去皇陵,这件事不管真相如何,那也是皇帝理亏。
崔太后再如何,她是太后,是皇帝的母后,北威侯不过臣子,那些嬷嬷更是下人。即使这些人再有理由,可却不能以下犯上。他们这样做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罪,这也是那些反对派的底气。而就是太后害死了北威侯的嫡子又如何,太后本就是这世上最为尊贵的唯二之人,行事偏颇,除了没了名声,并不能把她怎么样。而皇帝放任这些人打崔太后的脸面,也是打了先帝的脸面,行为本身就不妥。
最后,这件事的结果就是北威侯被摘了爵位,一家人贬为庶民。纪安提着的心才放心来,不管如何,顾家上下保住了性命,他才能对得起顾詹所托。
而这件事的不了了之,却让另一件事情起了头。郑家的一名御史亲信上折子,从祖宗礼法,到母凭子贵,洋洋洒洒的提出应该为皇帝生母,已过世的郑贵妃提一提名分,追封为皇后。
这一封折子,明眼人一看就是郑家人要分掉崔太后的尊荣。崔太后还在,再追封皇后,那置她于何地?皇帝生母是皇后了,那他就是真嫡子了,那崔太后那双重礼法也就无济于事了。
崔太后如何肯,但皇帝和郑家确实下了决心,一副誓要追封到底的架势,一时间,前朝后宫硝烟味渐浓。
章节目录 第109章 苦肉
尽管北威侯的事情不了了之,但这并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们心里没想法。刺杀了崔太后累的郑后枉死;顾家就只罚做庶民;那也是祖上冒青烟保佑了。这其中;要说没有皇帝的示意那是不可能的。
那皇帝为何愿意对顾家网开一面;那正是因为皇帝认为北威侯不是罪魁凶手,在他眼里崔太后和宋家才是凶手。他放过顾家就是要给众人表态,对北威侯状告崔太后这件事情的态度。
虽然崔太后看似无恙;但朝臣对着她的做法不满的大有人在。所以,皇帝这次提出给自己生母提一提分位;正一正名分;许多昔日不赞同甚至是反对的大臣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沉默了。
崔太后把手伸得太长了;即使她是太后;可也不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谋害重臣之子。大臣们心中对着崔太后就很忌惮了,一些古板的大臣,心中则是怕崔太后牝鸡司晨,有干政的嫌疑。
所以,皇帝提出追封郑贵妃为皇后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默许的。用一个已死的皇后分一分崔太后的权利和尊贵,敲打一下这个管的太多,界越了的老太后,他们还是愿意的。再说,郑家刚刚失了个皇后,即使现在把皇帝生母个提了分位,于前朝后宫影响并不是太大。以前,有些大臣担心追封了郑贵妃的分位,以后会被郑后拿着鸡毛当令箭。且郑家一门双皇后,那样的显赫也是一把分大臣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郑后过世,倒是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再说,郑后到底怎么死的,这些老臣们心中大多有数。皇帝要补偿郑家,也是无口厚非的,郑贵妃确实是皇帝亲母,母凭子贵,这在皇室再正常不过了。
崔太后用郑后挡了剑,皇帝怎么也得安抚安抚郑家。追封一个皇后,对中宫已空的皇宫来说也是一种制衡。所以,尽管崔太后一派很是叫嚣,说国法不可乱,嫡庶不可废,先帝遗命更不可违的时候,其他大臣却是三缄其口的。
崔太后气的直觉病了,传太医去诊治,一个怒极攻心,思虑过重就传了出来。皇帝做足了孝子样,日日跑去崔太后的宫里装孝子,不仅他去,他还带着二皇子去。
二皇子一身孝衣,眼睛里都带着霜,崔太后每每见了他,都觉得自己的病要加重了。可皇帝硬是要说让二皇子对崔太后一片孝心,让二皇子代死去的皇后尽孝,陪伴崔太后左右。
二皇子也就真陪在了崔太后身边,喂药要亲手试过,太医要亲自盯着,连晚上睡觉都在宫殿外等着崔太后睡下才离去。这样的做法,看得众人称赞不已,却把崔太后瞧得心惊胆战。
几天过后,原本只是小病的崔太后真要被急出大病了。瞧着这个阵势,崔太后惜命的很,自然不日就痊愈了。她原本想借着生病拿捏皇帝主意也打不响了,只能时不时的招了那些宗室皇亲的王妃正妻们进宫,不时的唠叨唠叨,话话家常。
宗室们虽然和崔太后交好,但也不敢明面上跟着皇帝对抗。所以,这些王妃正妻对着崔太后尊敬是一如既往,可回去之后却是半点不敢提其他的话头。崔太后眼瞧着只有几家的宗室给她说话,心里发了狠,让御史拿了郑家的一些把柄状告郑家不法。
而皇帝也收到消息,却无动于衷,只是当天早朝的时候,把叫嚣反对追封郑贵妃的几个官员直接廷杖。刑不上大夫,皇帝这样做,激怒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谏言,皇帝留置不发。
只是时不时的都要打一打那些明显是崔太后亲信的官员,一次两次下来,众人也明白皇帝是铁心的要和崔太后干到底了。大臣们不想当了炮灰,纷纷闭口不言。
皇帝眼看着自己胜券在握,心中的得意自不用说。不过,没等他高兴太久,宫里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宋玉这个崔太后的外孙女,在宫里竟然被人谋刺了,虽然没伤及性命,但也重伤在床了。
皇帝赶紧去处理,在这个时段发生这种事情容不得皇帝不多想。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二皇子没忍住出手了,毕竟,这些天二皇子对宋家和崔太后到底如何,他心知肚明。皇帝已经把宋家和崔太后当做杀郑后的罪魁祸首,当然就很能明白二皇子对杀母仇人的没好脸了。
二皇子这样子对宋家和崔太后,并没有让皇帝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他有情有义,是个孝顺的。对于私底下,二皇子打压宋家和崔太后的亲信,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算了。他对宋家和崔太后本就是面子情,上次没能趁机把崔太后镇住,皇帝心中还憋着气呢,二皇子这样做正中他下怀。
宋玉和二皇子不和,皇帝是清楚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