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这些都是我给你的爱 >

第14章

这些都是我给你的爱-第14章

小说: 这些都是我给你的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夏天,炎热的天气。午后,空气像是在罐头中闷住。人在慢性缺氧中。

走在城区的一条街道上,对于北京,很是陌生。不记得这条街道的名称了,只是记得有一栋古旧的楼。两层的小楼,只卖布匹。还有好几个裁缝在里面,为客户量身定做衣服。

各式的料子,因为夏天,花色轻盈。转完底楼,去二楼,是一个木质的扶梯,盘旋而上。那一刻,如同时光倒流。

记忆是很神奇的。或许,我们自己以为遗忘。而其实是选择性地过滤,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某一个时刻,会展现出来,送给你惊喜。

小的时候,家乡有这样的店铺,大多也是两层楼的。木质的地板,木质的楼梯。踩在上面,有时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因为老化了,也因为家乡空气潮湿,木头总是吸满了水分。黯淡的光泽,上面红色的油漆斑驳剥落。

母亲喜欢去这样的店铺,那时没有什么流行的概念,也没有这么多的成衣。她是爱美的,长得也好。幼小的我,跟随她一起去这样的店铺,顺带着会给我也做件小衣服。

她喜欢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牵我的手出去,能获得一些赞美。很多时候,她就像一个孩子。天真,任性,善良,自我。而我总是乖巧地听她的话,梳她喜欢的发型,穿她喜欢的衣服。

长大之后,发现自己喜欢式样简单、颜色简洁的衣服。打开衣橱,基本上都是素色。想起母亲年轻时,所有的衣服都是中式的,并且是素色的。淡雅的,像一朵清爽的茉莉。总是仰着头,看着这个女子。无法和她亲近,她总是神色冷漠。只有在过马路的时候,会握我的手。即使肌肤相贴的时候,也知道她的距离。

她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美丽单纯,充满幻想。要求过高,与现实不符。她的痛苦,一直影响着我。我总是像隔着一层玻璃一样看着她,喊她,她却听不见。

家乡的布店,堆满了漂亮的布料。夏天,真丝最多。母亲总是能找到最美丽的布匹。其实,有时看着普通,可是母亲会设计出样子,让裁缝来做。裁缝也是住店的,店里会有几个,顾客都会去找熟悉的裁缝。知道自己的喜好,做出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时,哪里有什么书,让你翻看样子。都是凭自己的想象。

母亲会一笔一画地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要的款式。那个时候,她是最温柔的。因为认真,所以面部线条自然柔和。现在想来,其实她一直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只是装作漠然的样子。我总是在边上默然地看着她。她微侧着头,大卷的长发轻轻披下来,散落在肩膀上。那一刻,连我也爱她。她是美好的,样子可爱。

穿到新衣服,她会带我去友人那里玩。友人都是些美丽的女子,她们互相喜爱。她们夸我,我总是暗自欢喜。我与母亲并不相像,每次她都会说,看,只有这样穿,才能像是我的女儿。刚开始的喜悦,一下子被浇灭。我始终与她保有距离。无法像其他女孩子,扑进母亲的怀里,安然温暖。

北京那栋楼,范围很大。裁缝的小空间里挂着已做好的衣服,北方的样子,颜色也比较亮丽。

在这样的空间里转了很久,很多人招呼我。伸手触摸那些柔软的布料,冰凉,从手中滑落。手心一片空无。

记忆总是在转存美好的同时,让我们看到年华的流逝。当时,觉得并不是贴心的,现在都成为温馨的。因为,隔着时间。时间就是一面镜子,回过去看,一切都如雾如幻,都是极美。带着一点感伤,因为不会再来。

出了这栋楼,离开那些布匹的气味,那些轻言细语的人声,那幽暗光线的木楼梯。离开了遥远的记忆,那带着灰尘的味道的记忆,扑面而来能把人淹没的记忆。

突然站在阳光下,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炎热的光线让人无所遁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可预知,无法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内心充满期待与恐慌。如同棋子被安放在棋局上,下棋的人,却不是自己。

感激生活让我在这里,看着,听着,诉说着。我只是个旁观者,做着最细微的记录。

对面走来一对老人,搀扶着,互相转过脸,交换着言语。能让我注意的是老太太穿着长袖的衣服,后来发现老爷子几乎是架着她走路的。

感觉这两位老人遇上什么问题了,老爷子的脸上都是焦急。很想去问一下,但又觉得过于冒昧。可还未走近,老太太一下子蹲到了地上,老爷子怎么都扶不起来了。我赶紧跑过去,这到底是怎么了。

老太太蹲在地上哭泣,沉闷的,压制的,双肩颤抖。老爷子弯着腰,轻轻拍打她的背。他们之间说话我听不懂,只是站在边上,心里着急。

好几次,老爷子要扶老太太起来,但是老太太怎么都站不起来。

忍不住问了,老爷子打量了下我。告诉我,原来老太太是饿得胃疼了,实在是走不动了。

很奇怪,路边就有药店和蛋糕房。老爷子脸都红了,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身上没钱了。老夫妻俩来北京办事的,事情没办成,钱全用没了。老太太听着,哭得越发伤心。

自己是由祖父祖母带大,对老人有着自然的亲近。很是心疼这两位老人,没有具体问是什么事没办成。这座大城市里,办得成的事情多,办不成的事情也多。问了,我也无能为力,徒劳惹老太太更伤心。当下只需解决老太太的身体问题。

我把身上的钱拿出来,轻轻地塞到老爷子的口袋里。指给老爷子看药店和蛋糕店,我说一定要先吃点蛋糕再买药。不然,更疼。他明白过来,我是塞给他什么了。

千万推辞,一定不能要。我扶老太太起来,不要客气了,奶奶快撑不住了。老爷子站在那边不说话,老太太强撑着站起来,看我一眼,回头趴在老爷子的肩头痛哭。

这样的场面,我实在是经受不住。再待下去,只能陪着两位老人流泪了。

一直向前行,走到拐角的时候,回头看。老爷子把头靠在老爷子的肩膀上,老爷子用一只手托住她的腰,慢慢地走向蛋糕店。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明亮晃眼。

这一切,好像来自想象。有人可以,在年老时,这样的依靠着,相信他会照顾好一切。即使走到穷途末路,还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对他哭泣,他会陪伴,不离不弃。

当眼泪从脸上滑落,才确定这是真实。人间的真实。我相信,他们从年轻到年老,有过恩爱,也一定有过吵闹。只是,一路走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人与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都是脆弱的。是用来爱惜的,不是用来消耗的。没有什么是攻不可破的。

年幼时对母亲的向往,一直到年少时的疏离,年轻时的远行。内心是惶恐的,有眼泪回旋的声音。只是,我装作没有听见。低着头,一路急行。

当自己也成为行色匆匆的其中之一时,只会偶尔地感叹那如犬牙交错的高楼时,以为已淹没在这车流人流滚滚之中时,发现内心柔软的一角,一直存在。只是幽闭在一个房间内,只有一把钥匙,名叫温暖。

双手塑造爱意浓浓的一生

◎李丹崖

我曾在重庆磁器口古镇的大街上看到过一个摆地摊的老妇人,她所经营的商品都是一些手编工艺品,像藤条编的小鞋子、茶几、沙发、盾牌等等,精美得很。老人看上去将近90岁了,抽着一根雪茄,还染了红指甲,很是时尚。

看到我买了她很多东西,她就和我攀谈起来。她用一口颇具自己特色的方言自我介绍,我姓姜,美女姜,我叫姜芸。这是刚出生的时候,母亲给我取的名字,意思是要我只和美的东西相伴,不美的东西都要靠边站,另外,还希望我坚强执著一些,像雨地上的开着黄花的小草。

老人的确很逗,我扑哧一笑,继续听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秉承着母亲对她的忠告,姜芸18岁那年嫁给了一个帅气魁梧的国民党营长,哪知道,刚刚结婚一个月,丈夫就被日本人的炮弹炸死了,姜芸抱着丈夫的照片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她的婆婆是个开明的女人,看到前来给儿子报丧的副官一表人才,就把姜芸许配给了这个副官。

副官对姜芸的丈夫忠心耿耿,尽管答应娶了姜芸,但是,一直没有碰过她,副官说,那是对营长的大不敬!副官带着姜芸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日子没多久,这位副官又在台儿庄战役上牺牲了。

两个男人,同一种命运。这就坚定了姜芸单身一辈子的信念,与此同时,她也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她发誓,这些仇她一定要报。

报仇的方式有多种,姜芸选择的是无偿给所有的抗日队伍做鞋子,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抗日,她就无偿供应。为此,她还发动了不少和她有相同遭遇的烈属女人。姜芸做的鞋子很结实,且很好看,每个上面都绣了两颗星,姜芸说,一颗代表着自己的营长丈夫,一颗是自己的副官丈夫,她要让每一个穿自己做的鞋的士兵记着,给自己的丈夫报仇,给中国人雪恨。

姜芸做鞋通常是夜以继日地进行,夜里困了的时候,她就想起了丈夫生前在战场上托人运回来两箱雪茄,她学着丈夫的样子点着了一根,狠劲儿地抽,抽第一口的时候,姜芸差点被浓重的烟草味呛得喘不过气来,后来,经过了几个晚上的磨合,姜芸逐渐掌握了抽雪茄的“门道”。就像她在鞋面上绣两颗红星一样,姜芸每次都要抽两根雪茄,同样是为了纪念自己的两位丈夫。

解放以后,姜芸在磁器口小镇上做起了生意,还是手工艺品,挣了不少钱,但是,她从不把这些钱装进自己兜里,留下买雪茄的钱,其余的全部都接济了穷人。前几年,她把自己的小店爿了出去,她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接济自己一位高位截瘫的邻居。

姜芸说,善者皆有神助,我在街面上摆上了地摊,销量一点没有削减,还增加了不少。

说话的间隙,姜芸点着了第二根雪茄。我问她,丈夫的仇都报了,也解放了,为什么还在抽雪茄呢?

姜芸感慨良深地说,小伙子,实不相瞒,多少年以来,我总是喜欢隔三差五地做同一个梦,梦里,我的两个丈夫对我说,别忘了,每天代他们抽上两根雪茄,。电子书下载无论在哪里,只要雪茄点着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我还活着,且很健康快乐。

姜芸说着,又猛地抽了一口雪茄,这一口,把自己的两个腮帮都吸出了深深的凹槽,透过笼着烟纱的两个凹槽,我仿佛看到了每个凹槽里都藏着一张笑脸,一个是她的营长丈夫,一个是她的副官丈夫。

我突然觉得,在两根雪茄的氤氲里,姜芸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了爱意浓浓的一生。一个活得多么传奇惊艳的女人!

爱的接力

◎刘清山

那一年,她15岁,考进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这在历代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的村里引起了轰动。全村的人都为她感到自豪。但从父亲狠命抽烟的动作上和母亲苦涩的笑容中,她清楚地知道,家里继续供她上学会有多难。穷,是的,家里太穷了。穷得连一块手表也买不起。她想说一声我不上了吧!但她没有勇气说出口。

带着一种负罪感,她走进了县里的中学。

她家离学校有十里路,为了省下一个月2元钱的住宿费,她没有住校。由于要上早自习,每天天不亮,父亲或母亲就要喊她起床。她背着一只装满温开水的旧军用水壶,拿着煎饼,边吃边走。现在想来,她也很奇怪,那时的她肚子居然从来没有痛过。中午休息时间短,午饭只能在学校吃。她吃从家里自带的干粮,偶尔会到学校食堂买5分钱的咸菜,她总会让食堂师傅多给她盛一些咸菜汁,因为咸菜汁是不要钱的,这样她第二天就不用再买咸菜了。晚饭要等到上完晚自习以后回到家中再吃。那是她一天中吃得最好的一次,因为可以喝到玉米粥,营养全在这顿真正的晚餐上了。

想起那时的岁月,大学毕业后如今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她就很感慨,感觉自己有骨气,挺伟大,很了不起!

记忆中,家里有一个香炉,每天夜里总点着香,烟雾袅袅中父亲在抽自卷的纸烟,母亲在微弱的油灯下缝补着衣服。当时的她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家里总在夜里点着香呢?

母亲笑了笑说,熏蚊虫呗。她知道村里有一个小制香厂,猜想家里的香,肯定是父亲在制香厂门口的垃圾堆里捡来的。

考上大学后,她完全是靠着勤工俭学修完了学业。所以她一直为自己感到自豪。并以己为例来教育儿子要自强自立。

想起过去的时光,她感谢父母让她继续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感谢父亲在那三年间每天晚上步行近十里到城郊迎接放晚学的她,感谢父母每天一大早准时喊她起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