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海盗王宝藏 >

第6章

海盗王宝藏-第6章

小说: 海盗王宝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谰蛹谢鳎址锼淙怀晒ν晃В抡颇衙詈蟀茏吆I希恢铡S捎诹址镉肓值狼峭皇贝暮5粒恍┪南捉呋焱谝蝗耍遣欢缘摹A值狼拿艘玫枚啵茏吆I虾螅晒Π谕蚜顺⒌目刂疲柿煜缑窨倭吮贝竽辏戳酥泄飞显缙诖蠊婺R泼竦募锹肌!�

说到这里,教授顿了顿,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林一姝,缓缓地说:“对林道乾这个人,不能以普通海盗的标准度之。他能够在明廷、葡萄牙人的夹攻下避开倭寇,联合安南、暹罗据地称王,在东南亚说一不二、如鱼得水,决非一般的海盗可比。特别是他埋下的巨额宝藏,更是使其他的海盗黯然失色。下面,我们就单独谈谈这个典型人物。”

萧邦心里暗吁了一口气。不过他从教授对一姝的眼神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不便说破。

第八章 异国称雄

此时日影西斜。费教授煮酒阔论,渐渐将大半瓶五粮液尽入腹中,让萧邦和一姝暗自叹服。柳静茹女士细心,便上了今春第一季的龙井,又上了点心。茶香四溢,费教授谈兴更浓。

“林道乾是广东澄海县人,就是现在汕头所辖的澄海市,祖籍是福建泉州的。林道乾祖上迁居澄海县苏湾都风岭林厝园后,家境殷实。嘉靖年间,这一带还建过书院,所以林道乾小时候是受过正统教育的。据说,林道乾小时候非常聪明,而且水性极好,当地人为他起了个‘水鬼卵’的外号。由于林道乾机智好学,二十岁时就是潮州府衙的小吏了。”

“林道乾成为海盗决非偶然,而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他的出生地是通洋口岸凤岭古港所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古通道,曾经有过辉煌的海上贸易。这里需要插一句题外话:500年前的中国,曾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假如当时的明朝政府打开国门,放开海禁,利用中国的压倒性贸易优势富民强国,中国的世界贸易中心地位可能保持至今,鸦片战争以后的所有民族灾难或可避免。但明太祖开国时的国策就是以农为本,厉行海禁,导致明代海盗横行,主要根源是限制了民间通商,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到清康熙收复台湾后,曾经开放海禁,但其晚年再次禁海,而同时代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则励精图治,疯狂推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得以发展。可见,世界历史潮流是向着全球贸易方向发展的,因此晚清时英国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必然的。历史当然没有假如,令人扼腕的是我们曾离成为世界财富中心如此之近,却让中国封建王朝白白葬送了。”

“林道乾在那个环境里长大,加上他身在官府,亲眼目睹官府的贪赃枉法、民众的悲苦无助,又深知家乡曾是繁荣的出海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一直激荡着他。很可能,他清楚自己没有什么背景,即朝中无人提携,科举场中也无人相帮,仕途堪忧,便组织家乡的青壮年,干起了无本买卖。明朝《万历武功录》对他有描述:‘乾为人有风望,智力无二,好割据一方自雄。所至辄不忍贪淫之性,掘人坟墓,淫人妻小,蚕食人田土。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可见,林道乾做海盗,是想通过冲破海禁谋利,壮大自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盗。”

“林道乾最初是伙同家丁开始海上营生,后来以武装掩护海上商贩活动,骚扰官军,队伍逐渐壮大成数千人,惊动了朝廷。朝廷派都督俞大猷追剿,林道乾不敌,率众逃到台湾鸡笼,就是现在的基隆。但就在嘉靖帝死的那年,林道乾闻风而动,亲自督造船只,以南澳为基地,攻福建诏安、五都等地,又为闽都督俞大猷所败。其时大将戚继光大破倭寇,余寇继续作乱海上,想采取半威逼半投靠的方式联合林道乾。林道乾虽然反抗朝廷,但自小受的教育使他不愿当汉奸,在官兵和倭寇两相逼迫的情况下,只得率众抵达占城,就是今天越南的中部避祸。稍作休整后,率众潜回潮州,两次攻打澄海藩卫溪东寨,大获全胜,前来投奔者不计其数。朝廷对这位海上游击战专家无可奈何,只得招安。隆庆四年即1570年,林道乾受朝廷安抚,率众驻扎潮阳县境。林道乾有了王直被诱杀的前车之鉴,对朝廷根本就不信任,表面上已受招安,实际搞独立王国,继续在沿海收购货物,还开辟澄海县河渡门港口,屯集货物,兴贩海外。当然,朝廷是无法容忍有人挑战海禁政策的,终于在万历初年调集重兵围攻林道乾,但根本连面都照不着,只得谎称林道乾投水而死。其实,林道乾突围后率众抵柬埔寨,拿出财宝,暂时安身。此后,他辗转海上征战六年,终于认识到以己之力难以对抗朝廷,便率众数千,到暹罗北大年安居下来,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早期大规模旅泰发展贸易的纪录。据泰国侨史资料记载,林道乾确实于万历年间率潮属数千人,乘船百只,迁往北大年。当时北大年是个独立小国,还未并入暹罗。到北大年后,林道乾改名林卓谦,向北大年王拍耶大年献重礼,得其赏识,任其为掌港客长,并招为驸马,划出属地若干,供他和部属居住。潮州旧部闻讯,航海投奔者数千人,开了潮人大规模海外殖民之先河。林道乾在中国被视为海盗,但在北大年却兴建港口通商,受当地人尊崇。据传,他为铸得威力强大的神炮,不幸在试炮时被炸死。他死后,人民怀念他的功绩,把北大年港称为‘道乾港’,将‘卓谦公王府’、林姑娘庙当作参观膜拜的场所。林姑娘即为林道乾之妹林慈贞,当地人感念其忠贞,建庙供奉,现为泰国北大年名胜,成为泰华文化缔结的象征。”

这段长长的讲述,费教授居然一气讲完,并未看任何资料,显然是烂熟于胸。萧邦和一姝大为感佩。

教授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以上就是林道乾生平概述,实际上关于他的传说和资料非常多,主要有几点:一是说他在台湾基隆埋有宝藏,二是说他在北大年被部下杀死,三是他妹妹屡劝他回国孝敬母亲他不肯,所以妹妹自杀。这些说法均不足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道乾在台湾基隆时,是仓皇逃到该地,不太可能携带重宝前住台湾;二是林道乾在潮州人中极有威望,他在北大年安定后,旧部涉险奔投,跟随他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对他是感恩戴德,暗杀他只会自绝门路,谁会犯这种傻?三是林姑娘的传说,有点儿神乎其神。林姑娘庙历来香火旺盛,是人们藉以祈求神灵的一种方式,当然要将她的故事编得传奇一些。实际上,林道乾反抗朝廷后,连累家乡人遭官兵屠杀,他的母亲不可能幸免,林氏兄妹比谁都清楚,哪有还要回乡敬孝的可能?”

萧邦点头称是:“教授分析得有理。林道乾纵横海上,虽然未能打败朝廷,但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必然是见识不凡之辈。后来他定居北大年,如果真的藏宝在台湾,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掘。至于被手下杀死更不可能。手下要杀他,早在官兵追击时还可邀功,而北大年完全是他的天下,动手的人除非蠢到极点。再说,林道乾那时贵为王爷,防范森严,想要得手,只怕比登天还难。至于林姑娘的故事,我以前也听一位到泰国旅游的朋友说过,这就如同中国香火旺盛的寺庙,如果没有传说,神的吸引力就小了。”

费教授哈哈大笑:“看来萧兄弟干错了行,应该去做侦探。”

萧邦尴尬一笑,却见一姝闪亮的眸子扫向自己。他赶紧岔开话题:“我是瞎说的。从刚才教授所讲的情况来看,似乎多是有记载的事。如果我猜得没错,教授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吧?”

“你猜对了,”教授将鹰眼眯起,长长地吸了口气,缓缓说道:“大凡容易得到的资料,其价值都不高,这就跟大凡容易做的生意,利润都不会丰厚一样。林道乾是明代海盗中唯一一个保全了自身实力的大海盗,虽然最后死于试炮,但纯属意外。倘若他试炮成功并没有死,那么又将是怎样一番境况?东南沿海,恐怕又是战事频频。他借地北大年,厉兵秣马,铸炮造船,其目的就是等待时机卷土重来。经过多年的成败,他深知最后一击倘若不成功,一生已无东山再起之机。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再次起事?按理说他在北大年据地为王,已是富贵之极,安享太平也不是不可以的。再说,打仗无非是打钱粮,谁的财富雄厚,谁就多出胜算。我当年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份罕见的资料才恍然大悟……”

一姝心头一跳,忍不住问:“那是什么?”

第九章 筹海图编

“那年,我在新加坡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教授眯着眼睛,继续讲述,“那是一个国际航运方面的会议,其间也谈到海盗。新加坡原先是个海盗的窝点,直到19世纪才被英国人认识到此处可建良港。参加学术会议的学者当中,有一位李姓华人,谈起中国明代海盗,差不多是如数家珍。会间休息,我便与他亲近,谈起了大海盗林道乾的事情。这位李教授在剑桥留过学,后来在伦敦航运交易所干过,对世界航运颇有研究。他听我讲了林道乾的故事后不以为然,说我所知的关于林道乾的记载有误。我当时很不服气,心想你虽然是华人,但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怎能一口否决我的观点?他哈哈一笑,说你别不服,今晚到我家看看就知道了。”

“晚上我如约而至,到了李教授家,被他领进书房。说真的,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其中海事类书籍占了一大半。李教授拿出其中一部发黄的书籍让我过目。我一看,真是傻了眼。原来,这部书稿竟是《筹海图编》的再刻本!”

“《筹海图编》是什么?”林一姝见教授面色凝重,料想这是一部重要的著作。

“《筹海图编》是一部研究明代海防和抗倭的重要著作,记述明代中日关系、分省御倭和用兵、城防、剿抚、互市和沿海布防形势等,并附有详图,由当时的抗倭统帅胡宗宪主持编写,作者是其幕僚郑若曾。此书是明清两代海防重要文献,点燃了建立海上强国的希望,可惜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筹海图编》最初的刻本,是嘉靖四十一年在杭州开雕的。这个版本因记述有误和文字仓促,官方逐渐弃之不用。而再刻本是在隆庆六年,此本传世极其罕见,目前国内只有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各藏一部,但我在李教授家中见到的,正是这个版本。”

“我越看越惊,不知他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稀世之书。李教授见我大加称赞,很是高兴,当晚便在家中设宴款待。我那时酒量很好,渐渐他有些醉了,更是兴奋,说多年来难得遇到我这样对明代航海史感兴趣的学者,便滔滔不绝地讲他所知道的明代海事。”

“他从郑和讲到郑芝龙,其间一些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譬如他认为郑和宝船实际应为福船,而非在南京所造等。聊到深处,他便说起林道乾,断言林确有惊世宝藏未被发掘,而且与郑和宝藏、王直宝藏相联系。我越听越玄,心想你怎么会知道得那么清楚?他看出了我的意思,便进了房间,拿出一封密信向我展示。我一看,顿时傻了眼。”

“你们猜这封密信内容是什么?”费教授鹰眼放光,看了萧林二人一眼。见二人均摇头后接着说,“这是李教授祖上的一封密信,时间是万历元年三月十八日。这个时间,刚好是林道乾率众撤离潮州前夕。”

“这封信的内容是:军中事紧,悟梁焦灼,忌人侦伺,嘱吾善后三宝、五峰之藏宝,恐一时难以归家。若远赴海外,则必有回乡之日;若逢不测,望尽早举家远避,余事可询望公。具名是:男天雄谨禀。”

“从这封家书中可看出,写信人是向父母禀报他当时所处的情况。悟梁是林道乾的字,其时已经腹背受敌,心情烦躁,对谁想打探他的情况非常忌讳,密令李天雄去藏宝,作好远涉重洋后再卷土重来的准备。但李天雄在信尾说明,如果他遭受不测,就让家人尽快避祸,剩下的情况可以去找一个叫望公的人问清楚。这封家书,最重要的有两个信息:一是林道乾派他藏宝,而且是有关郑和和王直的宝藏,因为郑和名叫马三宝,王直号五峰船主;二是如果他死了,望公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望公可能知道宝藏在哪里或了解其中原委。”

“李教授展示这封信时,也向我说明了情况:原来他的祖上名叫李天雄,是林道乾最信任的兄弟。李家在福建泉州,李天雄有一个弟弟,一个幼子。但自那封信后,李天雄再也没有音讯,唯一知道的是李天雄在林道乾离开中国时藏了宝,但宝藏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李家唯一的线索就是去找望公。”

“望公名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