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推理电子书 > 鬼吹灯之湘西疑陵 >

第3章

鬼吹灯之湘西疑陵-第3章

小说: 鬼吹灯之湘西疑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明白民心所向的重要性,放纵手下对咸阳进行了血色洗礼,杀子婴、烧秦宫,搞得老百姓大失所望。其中最缺德的一件就是掘始皇帝冢。关于这一点,他的老对手刘邦就做得非常好,人家坚持走基层路线,不动百姓一针一线,还为秦始皇陵设置了“守冢”二十家,从根本上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不过,挖皇陵这种事从战略角度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打仗打的就是人力、物力、财力,没有银子寸步难行,发死人财的事情在乱世屡见不鲜,就连魏主曹孟德都要亲自册立摸金校尉,专司寻龙倒穴之职,用来为他寻找埋藏在地下的军饷。

可惜事实证明,楚霸王打仗可以,盗墓真的不行,既缺乏专业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三万大军连挖了半个月,连块棺材板都没找到。项羽隔三差五地上工地视察挖掘进度,每每无功而返,最后他终于憋不住了,亲自扛着铁锹上阵,说要先断去嬴氏之地脉。也该他西楚霸王天生神力,那一铲子下去居然打通了地宫的入口,顷刻间天地变色,一条五彩金龙从地缝中蹿上空中,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到众人回过神来,地上的裂痕早就不见了。后来,坊间纷纷传说那道金龙是嬴政死后的魂魄所化,因为被人泄了地气,所以托生为龙去寻新穴。而骊山墓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帝王陵墓,在之后的数千年中,虽然先后有包括兵马俑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出土,但是关于秦始皇的真身所在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一想此次湘西之行很有可能就要揭开这个旷古之谜,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Shirley杨分析说:“秦人的祖先自奉为‘凤鸟氏’,发祥地在穷桑,也就是如今的山东境内。而秦国的国都为咸阳,自古就有‘龙乡’的美称。假设秦始皇的肉身不在咸阳的骊山皇陵里,那么第二陵最有可能的位置,不应当是湘西这种蛮壤偏僻之地,而是回归本源重返祖先的封地。对于林芳送来的研究报告,我一直不敢苟同。因为能拿出来的证据实在太过薄弱,仅凭一座无名无姓的衣冠冢就得出骊山空坟的结论显然不够严谨。”

我说:“这个问题在北京的时候我就想问,你现在再提这件事有什么用,咱们人都快到酉水了。”

“不,海底墓的存在已经是事实,无论我们如何否认,它都是存在的。我的意思是,不如换一种思路来看问题,比如说那些专家可能被墓室传达的信息误导,错误地理解了酉水墓与秦始皇之间的关系。我们虽然无法将他们的推论全部推翻,但如果说嬴政的真身就藏在酉水墓里那未免太过悬重。一来与史册记载不合;二来不符古制;三来……”

“三来所有资料都是林芳提供的,我们没有见到任何一份原始档案或者相关文物。光凭她口中的专家结论很难叫人信服。”这也是我长久以来最不放心的疑点,Shirley杨点点头,接着说,“考古不是我们的专长,这次去湘西完全是为了还她一个人情,再说她手下兵多将广,我们凡事还是低调的好。”说到此处,她忽然停了一停,压低了声线,“这么简单的道理,王家的人不可能不明白。王浦元这个老狐狸,你我都接触过,绝不是一个吃素的主,我怀疑他让王清正跟着咱们,可能有其他目的。”

我将她说的话反复琢磨了一遍,发现的确很有道理。虽说林芳一直强调是为了抓特务才安排了这次行动,但是未免太过匆忙,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将我们扯了过来,这其中是不是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情况被她刻意隐瞒了?

我安慰Shirley杨说:“不管她在隐瞒什么,等挖开了酉水墓自然有分晓。你别忘了,我已经将特派员王凯旋同志安插到了敌人的心脏上。一切尽在掌握。”Shirley杨听完笑了笑,闭目养神不再说话。

我们抵达湘西后的第一站就是清水江江畔素有“汉人谷”之称的茶峒,这个美丽的小镇在古代是西南官道上一处重要的驿站,清水江与酉水相连,上接贵州,下通湖南,每天都有几十条商船要聚集在此处上货下货。司机大哥将我们三个送进茶峒镇之后,什么都没问,很自觉地带着车队离开了当地。

我们来到镇上之后瞬间被迷住了,狭长古朴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少数民族同胞,随街摆放的土特产更是多得叫人眼花缭乱。我们这三个为数不多的汉人混在人群中反倒显得有些突兀,有几个热情大胆的土家族姑娘还主动上前来向我们兜售手工艺品。王清正似乎是第一次来到如此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整个人都看傻了,见着什么都觉得新奇,走半条街的工夫已经买了一大包土特产。

Shirley杨建议先找一家旅馆投宿,回头再去打听胖子他们的消息。我们先后找了好几家民宿,都说没有空房。王清正扛着大包小包站在街头,郁闷道:“不是说交通闭塞吗?怎么到处都是人,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我进了一家叫“顺风客栈”的小酒楼询问情况,柜台上站着一个老掌柜,穿着传统的土家族服饰,叼着烟枪。我还没开口,老人家就摆摆手,用带着地方口音的汉语说:“没房了,最近太热闹了。”我说:“不管住没事,总要管吃。”老人家点头说:“吃的总归是有的,不过都是粗粮。”

我们在大堂里找了一张四角桌坐了下来,老人家很快给我们摆上了水酒跟糙米锅巴。

Shirley杨问他:“老人家,店里怎么就只有你一个人?”

土家的老伯也不拘束,从桌下抽出一张板凳坐在我们边上说:“娃娃们都去山里帮忙啦,国家给工钱。呵呵,呵呵,我瞧你们几个的打扮也是城里来的吧?来看古墓?”

我正喝着酒,差点儿一口喷出来。什么古墓?我们还没开始挖呢,他怎么知道?

土家掌柜并没有注意到我们三人的表情,他继续自说自话道:“我们这个娘娘坟可有好些日子了,打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就一直在。国家的人说来就来,已经挖了十多天啦。听说这次要把坟里的娘娘请出来,请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回头还要在镇上建一个博物馆。你看看镇上,到处都是来瞧热闹的城里人。”

老人家的口音很重,王清正一直在问我对方说了些什么。我哪有工夫给他翻译,急忙给老人家倒了一杯酒道:“不瞒您说,我们是从北京赶过来的记者,特地来报道娘娘坟的故事。您要是乐意就给我们讲讲都是怎么回事。回头把您老的名字也印在报纸上。”

Shirley杨听我这么一说,很自觉地把自己的记者证掏了出来。老掌柜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抬头问:“这是啥?”

我说:“这是记者证。”老头问:“咋一个字都不认识?”我说:“上边印的是洋文,是国际通用的,毛主席亲自颁发的绝版记者证,全国限量一百张。”

老人家听完之后精神大振,一把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道:“记者同志,欢迎你们来茶峒做客。你们等等,我院子里还有一串腊肉,这就去给你们炒几个好菜。”

我一把拉住他说:“时间紧迫,只争朝夕,毛主席他老人家还在天安门上等着我们回去交工作报告,吃饭的事可以以后再说。”老头点点头,拿起小酒盅一口闷了下去。

“这事得从一个月前的大雨说起,那几天不知道天老爷发了什么瘟,天天打雷下雨,河里的水眼看着就要涨过警戒线,有人建议往山上逃,总好过在家里被淹死。镇长派了几个后生上山探路。你猜后来怎么着?他们前半夜上了山,后半夜雨就停了,光打雷不下雨,天边上哗啦啦不停地打紫色的闪电,整整响了一夜。大伙儿都说这是山上的娘娘显灵。第二天晌午的时候,那几个后生浑浑噩噩地下了山来,个个面色苍白,跟死人似的,纷纷说娘娘显灵了,坟头上不停地冒烟……”老掌柜喝了一口酒,继续说,“我们把这事报告给了省里,很快就来了一支考古队,还有解放军给他们站岗。后来考古队里头人手不够用,就开始从镇上抽壮丁,说回来以后按人头算咱们的误工费。我家两个娃娃都上山帮忙去了,前两天刚传信回来,说挖到了石头做的墙,现在挖不下去了,大伙儿都在等领导指示。我说的都是机密,一般人可不敢告诉。记者同志,你说山上现在到底是个啥情况,娘娘以后要是搬去了北京,我们这地方不就没神仙了吗?”

我安慰他说:“娘娘的肉身不在了,魂儿还是会守着大伙儿。”老掌柜又喝了几杯就起身回了柜台后边。Shirley杨压低了声音对我说:“他口中的娘娘坟会不会就是我们要找的酉水墓,那支考古队会不会是林芳的人?”

我分析说:“一个月前还没林芳什么事呢,听他的意思,山上的考古队是省里派来的正规军,人家那边的挖掘工作早就展开了,这如果真是酉水墓,咱们也只能自认倒霉,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王清正一听这话就急了:“什么?被人捷足先登了?这些人有没有职业道德!那是本少爷先看上的墓。”

“你丫闭嘴!这么大声找死啊!怕人家不知道咱们是干吗的?”我心里其实比他还急,可眼下大喊大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干这行这么久,还从来没有碰上过这种赶趟儿的事。他妈的,居然要跟专业考古队抢生意。

Shirley杨说:“我们不如去镇上转转,既然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那关于古墓的消息一定不少,说不定会有收获。”

我点点头,要行动至少也要跟胖子他们会合之后再做打算,最好的情况就是山上那个墓并非我们此行的目标,免去与考古队的正面冲突。我起身去找老人家结账,不想门外忽然传来了喧哗声。探头一看,居然是一队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战士。

王大少咋舌道:“不会是来抓你的吧?胡八一。”

Shirley杨说:“要抓人也是公安来抓,老胡面子再大也不至于动用军队。你看他们身上到处都是烂泥,应该是从考古队那边下来的。”这群小战士平均年纪也就十七八岁上下,急匆匆地奔着顺风客栈来。我换了一个背朝他们的位置,这时,其中一个小战士冲掌柜的喊道:“甘老爹,我们去镇上办事,顺道给您捎信来了。图鲁姆天天都说惦记您炒的腊肉,哈哈哈,等回头我们也来尝尝您的手艺。”

“是几位老总来啦,快快快,进来坐坐。腊肉有的是,我这就给你们做去。”老掌柜满脸笑意,丢下账本从柜台后边走了出来。

“哎呀,说过多少遍了,‘老总’是一种思想落后的称呼。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是您的亲人!来,这是图鲁姆的信,老乡您收好了。我们还有任务,不能留下来吃肉,这就要走啦。”

甘老爹有些激动地接过信封,拉住那位解放军战士的手问:“那,娘娘坟挖出来了没?我那两个娃娃啥时候能回来?”

“这可不好说。最近工程一直没有啥进展,也不知道那些省里来的大科学家是咋想的,挖了一半忽然就停了,现在天天开会,就是不见动工,好像要等什么专家团做进一步研究。我也挺纳闷儿,不就是个死人坑吗?有什么好研究的。”

这时,一直等在门外的人开始催促他,那个小战士跟甘老爹打了个招呼,头也不回地跑了。

Shirley杨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用手指了指门外渐渐远去的小战士。我点了点头:“这是一个突破口。咱们可以跟上去看看。”

王清正不解道:“跟着他们有什么用?不就是几个站岗的,又不能带我们上山。”

我说:“你是真傻还是装的,这点儿情况都看不出来?”王大少摸摸脑袋表示不解。我提示他:“你觉得这一队人为什么要下山?”

“这个,当然是来采购口粮的,或者是生活用品。”

“不,绝对不是下山买东西的。”Shirley杨一针见血地说,“一般的考古队都有专门的采买人员负责队伍的日常用度,犯不着派几个大兵下山做这种小事,更何况,他们个个都带着枪。”

我点点头说:“部队对枪支的管理十分严格,他们应该是下山来执行某项任务的。刚才你听见那个小战士说的话没有,‘山上天天开会’,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开一次会是做样子;开两次会是研究问题;天天开会只能说明情况开始乱套了。”

“我看那小子跑得挺欢,不像要出事啊!”

“那人家就该把事情都写在脸上,叫你王大少看见?”我不屑地看了他一眼。Shirley杨拍拍手说:“别闹了,王清正你留在这里守着行李,我跟老胡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不等他回答,抬腿就走。晌午时分,街上的行人少了许多,我们没敢跟得太近,好在那一溜迷彩服即使远远地看着,在人堆里依旧十分显眼。我跟Shirley杨装成游客的样子,一边逛着沿途的小摊,一边慢慢地跟在他们身后。走了二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