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667章

大明1937-第667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这一设计是成功的。将近37节的航速,其他重巡很难达到。能超过的也就只有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了。而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即使追上卫青级,因为火力悬殊太大,也只能成为靶子。而卫青级要是遇上战列舰,或者遇级这种火力超过它的巡洋舰的话,完全可以远远地就拉开高速,脱离接触。它的三架水上飞机,完全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就为它观察到对手是谁。

用巡洋舰去袭击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这个向小强本来是不赞成的。他认为这样成本太大,风险太大。尤其是拿“卫青级”这种优秀的巡洋舰去干这种事,太浪费了。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一旦被击沉什么的,那么之前就算它打沉了几十艘日本货船,也不够赔本的。得不偿失。在向小强看来,这种事情就应该交给潜艇去干。潜艇物美价廉,就是干这个的。只要击沉几艘大货船,就算自己被击沉,也够本了。

……

但是熊鼎铭很是胸有成竹,他叫向小强不必太过担心,坐看战果就是。他告诉向小强,卫青级本来就是一款优秀的袭击舰,高速度,强大的自卫能力,可能一艘就顶得上十几艘潜艇的……从这一级巡洋舰的命名就看得出来。卫青和霍去病,都是以大胆的长途奔袭、深入敌国腹地进行快速打击而著称的。这正符合这种远洋袭击舰的作战方式。卫青号和去病号取这么两个名字,可不是白取的。

熊鼎铭的意思是,潜艇虽然造价低廉,但是也有着严重的缺点,就是航速慢、视野窄、适航性差、武器单一、艇体脆弱到几乎不具备抗打击能力、面对敌舰缺乏自卫能力……用潜艇打击交通线虽然稳妥、没什么风险,但是见效很慢,要有持久战的准备。

而巡洋舰就没这些缺点。巡洋舰航速快、视野宽广,还有水上飞机,能以更高的效率搜索海面。潜艇可能半个月都找不到敌船队,巡洋舰几天就找到了。而且“找到船队”只是潜艇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第二个挑战就是还得击沉船只。面对有驱逐舰护航的船队,潜艇只能玩命。但是巡洋舰就不一样了,一旦发现商船队,那对方基本上就任其宰割了。它可以轻易地把几艘驱逐舰都干掉,还可以在驱逐舰射程之外,从容不迫地轰击,把一艘又一艘货船打进海底,而护航驱逐舰只能干看着……

当然敌军也可以给商船队配备更高的护航标准,比如用巡洋舰来护航。但这样的话,敌国维护运输线的成本就大幅增加了。日本的重巡洋舰一共只有十几艘,能拿出几艘来护航?真要是因为有这么一艘明军巡洋舰在西太平洋转悠、日本就不得不抽出几艘巡洋舰去护航的话,那么卫青号也就起到了几倍的牵制作用,也绝对值得了。

向小强听着,自己琢磨了一下,觉得熊鼎铭说的有道理。这老头毕竟也是老海军了,除了前瞻性不如向小强,其他专业方面肯定都超过向小强N倍。向小强知道,自己也有点“潜艇战情结”了。任何事情都不能绝对。不能说因为潜艇封锁是对的,那么结合水面舰艇封锁就是错的。

……

12月中下旬,在广大的明军占领区,开始洋溢着一种节日前的气氛。这个节日当然是圣诞节,在苏联统治下久违了的圣诞节。一些乡村、城镇的大大小小的东正教堂,原来不是被拆毁了,就是被用作其他用途了的,现在也都全部恢复为教堂。很多年逾花甲、古稀的白俄老人们,以前都是虔诚的东正**,苏俄时期都被打成“宗教狂”,饱受迫害:被挂牌子示众、强迫劳教、一遍又一遍地违心地做检讨,**往圣象上吐唾沫甚至大小便……很多人因为忍受不了精神折磨和**折磨,要么自杀,要么被折腾死。还有很多特别虔诚的人,宁可做殉道者也不愿背叛宗教,都被处死了。

现在,这些老人们看着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异族占领军,又看着背着些占领军一手恢复起来的教堂和教区组织,心中思绪万千,情绪复杂。但是,当久违的教堂钟声在阵子上空响起来的时候,当久违的弥撒圣歌在教堂里回荡起来的时候,这些老人们都哭了。他们热泪盈眶,痛哭失声,拜倒在圣母像前,一遍遍地祈祷、一遍遍地忏悔,祈求主宽恕这么多年来不能礼拜,不能公开地祈祷,不能佩戴十字架……

宗教的力量无比强大。在这个时刻,对很多虔诚的白俄人来说,在主的面前,谁是侵略军、谁,一切都无所谓了。人是有眼睛的。眼下的明军虽然是侵略军,但却和本国宣传的魔鬼一般的兽兵截然不同。不但没什么暴行,还对老百姓非常好,给大家分房子、分地、分牲口,不抢粮食,允许大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留下,允许自由买卖,允许大家随便说话、随便听广播……更重要的是,允许大家信教。

就在12月24号,“自由俄罗斯临时政府”在哈巴罗夫斯克正式成立了。克伦斯基担任政府首脑,邓尼金担任军队总指挥。当晚,在平安夜的圣歌声中,全套政府班子参加了盛大弥撒。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160集 征服库页岛

就在圣诞节后,鞑靼海峡(库页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峡)冰封层达到最结实的时候,明军三个轻装甲师从海峡最窄处——也就是黑龙江入海口处的“苏维埃港”跨过海峡,开进了库页岛。

为了安全起见,明军工兵用很多原木在海峡冰层上排成木排,做了几条“坦克通道”,用于坦克和重型火炮、车辆的通过。这样可以把几吨、十几吨的重量平摊到很大的面积上,防止冰层意外开裂。至于其他的人员和轻型车辆,就直接从旁边的冰层上过去。

出乎明军的预料,明军在过海峡的时候,完全没有遭受到抵抗。进入库页岛后,也没有见到一个苏军的影子。按照明军的想法,从冰封的海峡上进入库页岛,是很容易预料到的军事行动,岛上苏军肯定会在海峡最窄处抵抗,阻挡明军登陆的。但是没这一切都没发生,好像登上的是一个无人岛一样。

登岸后,南北二十公里内只有两个小村子。翻译询问村中的居民,得到回答说,十月份来过一些当兵的,还有干部。他们搞了一些观测、丈量之后就往南边去了,之后再没来过。

明军知道,库页岛上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都在南端,以首府“南萨哈林斯克”和军港“科尔萨科夫”为中心的。明军判断,可能是岛上苏军知道自己力量薄弱,觉得这里距离南端太远,有七百多公里,以自己的力量难以保证这么漫长的补给线,更别提守住了,而且还很容易被明军拦腰截断,分段包围。因此苏军可能退而求其次,在更南方的某处、更容易保障补给的地方设防。这样军力也能更集中一些。

虽然知道岛上苏军力量很薄弱,但明军仍不敢怠慢,立刻就把侦察部队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派出去了。

踏上库页岛后,沿海十几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水泡子,千疮百孔,仿佛筛子一般。大的一两平方公里,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而且现在是严冬季节,湖面都结了冰,也铺满了厚厚的雪,和周围的雪景融为一体,很难分清哪是地面、哪是湖泊。

这对坦克和重装备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明军可不知道这些湖泊的冰层有多厚,是否冻到底了。明军于是找当地人当向导,带明军绕过这大大小小的湖泊,进区。好在当地人都很淳朴,除了俄罗斯人,还有相当多的黄种人——库页岛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地,19世纪中期才割让给沙俄的。

明军感受到了这里和大陆上很不一样的气氛。本来远东大陆受布尔什维克影响程度就远不如欧洲部分,而在库页岛北端这近乎原始的环境中,布尔什维克的痕迹明显更少了。在这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社会、政治”的因素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自然”因素。就是在当地居民看来,你是人,我也是人。我们既然都是人,就应该团结起来,在这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至于什么什么主义,在这里都是浮云。不但不懂,而且也用不上。

这些全靠打猎捕鱼为生的当地人,似乎并不把明军看成侵略者,而就是看成自己的“同类”。

明军就像早期的殖民者一样,携带了很多用来和当地人搞好关系的“礼物”:崭新的渔网、带来复线的先进猎枪和子弹、用高碳不锈钢做的刀剪、质量过硬的五金工具、手电筒和电池、各种西药、咖啡、茶叶、伏特加、中国白酒、罐头,以及大块大块的巧克力、奶酪和糖果。这些做工精良的轻工业品,不但当地人都没见过,甚至连莫斯科的平民百姓都没见过。

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给这些村民的印象,就是只会抢东西。而这些外来军队一到来,不但不抢东西,还送了那么多东西,还都是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当地人的淳朴友好,再加上实用的礼物,着实让明军少费了不少周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明军的轻装甲部队顺利绕过了一个又一个冰湖,进入到了内陆。

库页岛北部的陆地还算平坦,除却一些小山之外,大部分都是平原。明军先不向南推进,而是先扎下脚步来,向北推进。明军登陆的地方就在岛的北方,距离最南端有七百多公里,但是距离最北端只有二百多公里。明军打算稳打稳扎,先完全控制北端,做到身后无忧,再向南进发。

两天的时间内,到了12月29日,明军就推进到了库页岛的最北端——伊丽莎白角。再往北,就是冰冷的鄂霍茨克海了。12月30日,明军向南推进,进入库页岛中部的山岭丘陵地区。

这里全是白雪皑皑的森林。路很难走,但好在一直没遇到苏军。中间经过了几个山中村子,问当地人,他们要么是从没见过苏军,要么也只是很久之前见过。这些与世隔绝的村子,很多人甚至都是头一次见到军队。他们本来就对明军没什么敌意,再收到那么多精美的礼物,更是对明军欢迎备至,每个村子都热心地派出向导,带领明军部队翻山越岭,从最好走的道路往南走。

……

就在这东北亚海上和陆地的硝烟中,1938年来临了。明军在库页岛中部的林海雪原中行军了半个月后,第一次遭遇了苏军部队。

这是一小股苏军侦察部队,兵力大概只有一个排,几十人。他们穿着白色的伪装服,背着步枪,正在密林里艰难地跨着深雪,和明军面对面地走来。而明军的一个侦察连正和他们撞上,两下交火。苏军一个排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步枪,而明军的通用机枪是列装到班一级的。每个班都有一挺啄木鸟机枪。除了这十来挺通用机枪,明军近半的士兵都配有冲锋枪。在这交火距离很近的密林环境中,明军火力优势完全压过了苏军。

短暂的战斗后,一大半的苏军侦察兵被击毙。剩下的被抓获。

对这些俘虏的审问中,明军得知,库页岛的苏军果然和明军猜想的一样,完全放弃了北部和中部的防守,而是集中力量据守在南端。他们的主要防线,就在库页岛中段和南段之间的“蜂腰部”。

库页岛是南北走向的一个狭长岛屿,南北最长九百多公里,东西最宽的地方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而在靠近南端的这个“蜂腰部”,岛子只有25公里宽,两侧全是冰冷的大海。明军要想进入库页岛南部,就必须突破这25公里宽的正面。

这么窄的防线,显然非常有利于苏军防守,这里距离库页岛苏军的老巢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20公里,无论是集中兵力、还是保障后勤,苏军都能做得到。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161集 库页岛的政治意义

在正统的时空中,这时候的库页岛是日苏南北一人一半的。。cOb北半岛是苏联领地,南半岛是日本领地。但是在这个时空,这个大岛则完全是苏联的领土。

明军和苏军在库页岛南部的蜂腰处狭路相逢。明军三个师,苏军只有一个师,如此悬殊的兵力,如此悬殊的火力,苏军也只能选择把防守阵地设在这里。毕竟这里宽度只有25公里,两侧有大海作依托。东边是一望无际的鄂霍茨克海,西边是海峡最宽处,有将近一百五十公里,没有冰封。明军不可能依靠冲锋舟之类的跨海登陆,必须用大型船只。但是制海权在日本海军手里。

但是对于一个师来说,防守25公里宽的正面也太吃力了。明军不但拥有优势的地面火力,还在海峡对岸、以及库页岛的北部平原地带、还有蜂腰部北面的捷尔佩尼耶湾沿岸的广大平原地带,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

但是明军按照惯性思维、急急忙忙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后才发现,似乎用不上。现在是冬天,而且地处高纬度寒冷的海洋气候中。库页岛的山林间总是弥漫着阴冷的浓雾,天空也总是阴沉沉的,要么是安安静静地飘洒鹅毛大雪,要么是歇斯底里的暴风雪。这种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