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284章

铁血大明-第284章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捉⒂涤懈斓暮剿佟R坏┖I显庥觥7揪团懿煌烟捉⒌淖飞保�

毫不夸张地说。在铁甲舰队面前。木制帆船舰队只有束手待毙的下场。如果大明帝国拥有了一支铁甲水师。就能在一夜之间重新成为大洋的霸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这些西欧海洋强国将变得不堪一击!

当然。仅凭先进的铁甲战角无法让大明帝国在一夜之间成为海军强国的。要想打造一支所向无敌的水师。除了先进的铁甲战舰。还需要大量优秀地水手和大批优秀地军官!王朴很幸运。此时的大明帝国还远未没落。此时地大明帝国恰恰拥有大量优秀的水手和大批优秀的水师将领。

所以说。对王朴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只要打造出一支铁甲舰队。大明帝国就能在一夜之间拥有一支天下无敌的海上雄师。从此之后。大航海就和欧洲人没什么关系了。日不落帝国也和英格兰人没什么关系了。海洋。只能是大明帝国的海洋。日不落帝国只能是大汉民族的日不落帝国!

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忽然把王朴从沉思中惊醒。抬头一看宋应星已经走了进来。

王朴赶紧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宋应星揖了一揖。朗声道:“宋老。”

“哎。”宋应星赶紧连摇双手。惶然道。“侯爷。这可不敢当。不敢当。”

“宋老。你当得起!”

王朴结结实实地向宋应星长身一揖。这才肃手请宋应星落座。

宋应星有些局促地落了座。忽然发现王朴桌上居然摆放着他编著的《天工开物》。王朴微微一笑。扶着《天工开物》的书页笑道:“宋老。你的书里只是简单地记述了宝船、马船、粮船等等水师船舰。却不知是否知道这些船只的加工工艺?”

一说起学术问题。宋应星的表情立刻变得自然起来。侃侃而谈道:“万历年间老夫曾在镇海造船局当了几年督造。对造船工艺以及水师各类船只的结构也算是略有研究。从工艺上来说打造宝船也不是不可能。最难的是找不到合适的木料以及手艺精良的工匠。”

王朴摆了摆手。笑道:“宋老。合适的木料和手艺精良的工匠可以慢慢寻找。现在我想问你另外一个问题。能不能在九桅宝船、八桅马船和七桅粮船的侧舷覆盖厚厚的铁板。用以抵挡敌舰的炮火?”

“覆盖厚铁板?”宋应星先是愕然。旋即大摇其头。“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王朴笑问道:“为什么不可能?”

宋应星苦笑道:“在侧舷钉上厚铁板容易。可这样一来战船的重量将会大大增加。九桅船、八桅船和七桅船原本就体型庞大。要想在所有表面覆盖铁板。那得多少块铁板。增加多少重量?这么笨重的战船。得挂多大的风帆才能保证航速?难。太难了!”

“我们不是已经有了蒸汽机了吗?”王朴笑道。“为什么不把蒸汽机装到九桅船、八桅船和七桅船上?到时候我们用蒸汽机当主要驱动力。用风帆来当辅助驱动力。平时就用风帆。与敌舰作战时再用蒸汽机驱动。宋老觉得怎样?”

“蒸汽机?”宋应星有些跟不上王朴的思维了。张开双手摆了个圆形状。吃声道。“就史蒂芬摆弄的那么个小玩意?怕是连只小舢板都驱动不了吧。七桅船、八桅船和九桅船就更加别提了。”

“哈哈哈……”王朴大笑道。“宋老说笑了。史蒂芬造出的第一台蒸汽机虽小。可他以后造的蒸汽机却足够大。如果他能造出房子那么大的蒸汽机。你说能不能驱动九桅船?如果一台蒸汽机拖不动。那么两台。三台呢?”

“这……”

宋应星神色一动。陷入了凝思。好半晌之后才低声道。“侯爷。史蒂芬真能造出房子那么大的蒸汽机?”

王朴肃然道:“当然可以。”

宋应星仔细衡量了一下。肃然道:“侯爷。老朽可以试试。”

“不是试试。是必须造出来!”王朴沉声道。“宋老。明天你就动身去镇海造船局。军科院中如果有熟悉造船工艺的专家你最好一并带去。到了镇海之后你就全面接管造船局。需要什么木料。需要多少工匠。需要多少地。需要多少银子。需要多少人手。你可以直接向内阁讨要。内阁将无条件支持你的工作!”

从王朴的语气里。宋应星听出了前所未有的急切。看得出来。王朴是非常迫切地想要重新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师。

宋应星虽然不知道王朴为什么会如此热切。但他明显受到了王朴情绪的感染。缓缓站起身来。老脸上也流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说道:“侯爷。老朽别的不敢夸口。但这裹着铁甲的七桅船、八桅船和九桅船却无论如何也要替侯爷造出来。就算阎王爷在生死薄上勾了老朽的名。老朽也要撑到铁甲船造好的那天才咽气!”

王朴叭地一蹬右腿。向宋应星敬了记标准的军礼。肃然道:“宋老。拜托了!”

宋应星转身就走。不过走到门口却又站住了。回头说道:“侯爷。如果想早日打造出铁甲战船。最好尽早光复辽东!因为打造七桅船、八桅船和九桅船需要参天巨木。这样的巨木整个大明朝只有两个地方有。除了贵州。就是辽东。贵州的木料没有辽东的木料好而且道路艰险。很难运送。辽东的木料质量上乘而且可以通过海上运送。因此。老朽以为最好还是采用辽东的木料。”PS:实在对不起。这几天身体不好。心情极差。再加上情节又进入了瓶颈期。所以更新受到了极大影响。昨天心情恶劣之下更是连请假都没请就跳票了。向大家郑重道歉。对不起大家了。今天只能先更新一章了。明天开始慢慢调整。向大家再说声对不起。

正文 第317章 兵发辽东

光阴荏然,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隆武二年(45年)六月。

当史蒂芬的蒸汽机研制有了决定性的突破之后,王朴终于动身,从建德返回南京,随同王朴一起抵达南京的还有第一批两万枝新式步枪以及五百万发铜壳子弹,这批武器已经足够装备四个火枪营了!

现在的建德兵工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步枪和子弹生产流水线,月产步枪超过三千枝,子弹超过八十万发!而且,建德兵工厂的二期工程已经开建,二期工程建好之后,步枪和子弹的生产速度将比现在提高数倍,届时每月生产的步枪数量有可能超过一万枝!

唯一让王朴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新式大炮的生产流水线还没有建成,因此他没办法装备起一个新式的炮营,王朴又不愿意花更多的钱从欧洲购买更多的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眼下也只好凭借仅有的那个炮营打天下了。

湖广之战早在几个月份前就已经结束了,王朴也知道了整个过程。

有强大的中央军助阵,整个湖广战役的获胜可谓波澜不惊,虽然李定国的惊艳表现让战争的进程起了点小小的波折,但流贼和中央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李定国个人的努力并不足以弥补这巨大的差距。

最终的结果是,大顺军、大西军在青桐关下遭到惨败,撤退途中又遭到了中央军骑兵营的追杀,二十万大顺军和近八万大西军损失惨重,只有不到十万人撤回陕西和四川,而中央军的损失却微乎其微,湖广百姓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PS:老有人说剑客在拖戏。所以这些内战章节就一笔带过了,事实上剑客也很讨厌写内战,至于前面柳如是与李定国之间的交锋,仅仅是为了刻画李定国地人物形象而已,绝对不是为了拖戏

王朴回京,隆武帝亲率文武百官至太平门外前来迎接。

事到如今,隆武帝也已经认清了现实,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正如张子安所说的,现在的朝政已经完控制在王朴手中,天下大事完全由王朴一人说了算,他隆武帝名义上虽然是大明皇帝,事实上却不过是王朴手中的傀儡罢了。

隆武帝虽然不甘心。可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认清现实。好好当这个傀儡,只有这样他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只有保住了小命才有机会反扑。才有机会扳倒王朴真为大明帝国真正意义上的主宰。

因此,隆武帝把欢迎仪式操办得非常隆重,在还在奉天殿大摆筵席替王朴接风洗尘。

筵席上,隆武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了诏书,正式册封王朴为靖南王!

对于大明朝来说,这可是了不得地恩宠,大明前后十几朝近三百年,也只有在洪武帝开国的时候册封了几位异姓王。此后便再没有册封任何一位异姓王。可王朴心里却并没有多少欢喜,因为王爵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好不容易应付完了御筵。王朴才得以返回靖南王府与家人团聚。

小王法已经四岁了,已经可以到处乱跑了。不过看到王朴的时候却显得有些拘谨甚至是害怕,扯着陈圆圆的衣袖躲在母亲身后,用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直瞧,就是不敢走向王朴也不敢喊一声爹爹。

王朴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丝苦笑,这一幕原本就在他地意料之中。

一年到头,王朴呆在南京地时间少之又少,留在家里陪儿女的时间就更少了,小王法对他这个爹爹根本就没什么印象,但王朴也只能在心底暗暗叹气,他不能停下来,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不但为了他自己,更为了王法,为了王家所有地后人。

孙承祖也已经满了周岁,现在已经在蹒跚学步了,这小家伙倒是不认生,董小宛教了几句就敢抱着王朴的大腿奶声奶气地乱叫“妈怕妈怕”了,不过孙传庭一走进来,小家伙的注意力立刻就转移到了老爷子身上去了。

孙传庭一张手,孙承祖就立刻放开了王朴的大腿,咯咯咯笑着扑进了孙传庭怀里,祖孙俩抱着一通乱笑,看得出来,孙承祖还是跟孙传庭亲些,虽然王朴是他的亲爹,可谁让孙老头天天和小承祖呆在一起呢。

看着孙承祖和孙传庭嬉戏的幸福模样,王朴甚至有些吃味了。

“行了行了。”王朴没好气道,“孩子得睡午觉了,小宛,快把孩子抱走。”

“急什么,来,爷爷再亲一个。”

孙传庭不高兴地应了一句,在孙承祖粉嫩的小脸上亲了又亲,这才依依不舍地把他交给了董小宛,董小宛和陈圆圆非常识趣地带着王法和孙承祖走了,把空间留给了孙传庭、王朴父子俩,半年多未见,父子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当面商量。

孙传庭道:“儿子,有件事情爹得问问你。”

王朴道:“是不是镇海造船局地事?”

孙传庭点了点头,皱眉道:“这才不到半年时间,户部已在镇海造船局投入了两百万两银子,可你说地铁甲舰却连影子都没见着,最近朝野的议论很大,虽说现在已经没有都察院和科道言官了,可老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王朴道:“朝野有议论很正常,只要事态没有失去控制就行。”

“这倒不会。”孙传庭道,“虽然朝野对此有议论,可事态还远远没有严重到失去控制地程度,爹只是担心填不饱这个无底洞,最后会拖垮财政。”

“对了。”王朴忽然说道,“说起财政,我倒是忘了问了,拍卖官营产业和作坊之后。朝廷的税收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海关地税收又如何?”

孙传庭道:“官营转私营之后,各行业的源头税比崇祯朝时略有增加,不过海关税收才是大头!据户部初步估算,自从设立海关之后,一年多时间里征收的关税税银足有一千余万两,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关税增长更是迅速!”

王朴问道:“朝廷的收支情形呢?”

孙传庭道:“略有盈余。”

王朴微笑道:“爹,你一定没想到吧?”

“地确没想到。”孙传庭老实点头道。“爹原以为官营转私营之后,至少五年之内税收收入上不可能有什么起色,却万万没有想到当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更何况去年年初和年尾还经历了两场大战,光是军饷、赏银的支出就高达四五百万两之巨!还同时支持了蒸汽机研发、建德兵工厂建设、镇海造船局建设、阳明大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实现收支平衡。的确不容易。当户部把帐目报上内阁时,钱谦益和吕大器可都不敢相信哪。”王朴能想象到钱谦益和吕大器当时的吃惊,可王朴心里却是一点也不吃惊。

其实这一切早在王朴的意料之中。明代奉行的是藏富于民的国策,虽然国家财政极为拮据,可民间财富却相当可观!有资料表明,在明末数十年间,西方国家从各大洲攥取地白银有四分之三流入了大明!

这些白银作为硬通货流入大明,虽然造成了银价一定幅度的下跌和物价的上涨,却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毫不夸张地说。从嘉靖到崇祯这百余年间。大明的商品经济可以说是爆炸式增长!

套用现在地术语,当时GDP地增速很可能高达30%以上!

由此可见。海关关税收入千万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