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了嘴。
辽军主力早已溃散,城内守军不多,女真人守住要冲,把宁江州困住。
天气渐冷,女真士气越来越壮,辽人却越来越畏缩。这日折彦冲道:“都勃极烈常说汉人善攻城,眼前就一座破城,却旬日未下!若让女真人先进了城,我们的脸往哪里搁去?”
汉部众人听了无不发愤。忽而一个侦骑过来禀告,却是欧阳适来信。折彦冲看了后道:“欧阳联系上了城内商户,他们收买了城南的几个守军,今晚他们将为内应在城北放火吸引辽军将领的注意力,我们就从城南冲入!洗汉人柔弱之名,就在今晚!”
几个首领一起道:“不错!”
折彦冲知会了阿骨打后,晚间便伏在城南,其时已是九月底,月亮之剩下一弯线,星光也少。三更时分城上有人槌下软梯,折彦冲带头领了十几人攀上,上得城墙却吃了一惊,原来软梯边竟然是穿着辽军渤海部服饰的欧阳适,也不知他如何混进军队的。
其时也无暇叙话,欧阳适带折彦冲悄悄掩近城门,袭杀了守城门的兵民,城门敞开,辽军大部这才发觉,却哪里还来得及?狄、曹、萧、阿鲁蛮等早冲了进来。萧铁奴领五十人冲击来迎的敌人,后面女真大军继进,辽兵全无斗志,弃甲逃匿者有之,缴械投降者有之。折彦冲和欧阳适率领汉部其余人马直抵宁江州府衙,捉拿了辽军防御使大药师努。统军萧挞不野却不在城中。
阿骨打进城后大喜,命折彦冲和宗雄分别前往办理安民事宜。
曹广弼问起欧阳适如何混入辽军之中,欧阳适笑道:“我也没想你们会来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出城,宁江州就戒严了。那场遭遇战打得辽人丢盔弃甲,宁江州兵力短缺。这些天为了守城,临时被拉去当兵的壮丁都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混进去还不容易!”
宁江州是辽国东北境上的商路枢纽之一,契丹、高丽等国的商人经常在此通过回霸女真和生女真交易,一些大胆的豪强如赵观之流更是犯禁直入生女真中交易,这些商人都以此作为据点。因此宁江州虽然不大,财货却颇多。这晚破城之后许多商铺惨遭劫掠,只有赵观等受到汉部保护得以幸免。
折彦冲见许多商户通过赵家来求汉部庇护,知道这事不能不管,便来见阿骨打道:“劫掠以壮士气虽有当行之理,但都勃极烈的眼光当不只局限于我们已有之土。这个地方将来可以作为我们物资、兵员的重要据点,若叔父有南进攻辽之念,不可不收此城人心。”
阿骨打称是,命折彦冲去传令约束。折彦冲道:“这事我不适合。”
阿骨打醒悟过来,省起他毕竟是个汉人,若由他去传令,只怕女真人不服,便叫弟弟斜也下去传令。
女真大军在宁江州震慑数日,人心渐安,阿骨打命斜也留守,折彦冲为副,自己领兵回会宁。
大军离开前,折彦冲拉住宗雄道:“我一时回不去,你让阿虎好好养胎,不要担心我。”
宗雄笑道:“放心。那是我妹妹来着!”
这一战收得俘虏甚多,折彦冲只收汉俘——无论是契丹还是渤海人,只要会说汉语的,他也当作汉族俘虏收了。由于有欧阳适搞鬼,俘虏中盛传归附汉部日子会好过得多,因此许多俘虏自认汉人,最后归入汉部的一共八百人。
曹广弼等人精挑细选,选出体格健壮、精神饱满的两百人来,又从原来一百六十骑中分出五十人来,以一统四,作为这两百人的基层干部,依然是五人一组,十人一队,拉出城外日日训练,搞得像明日便有大战一般。
其他六百人由杨开远率领着回了会宁,归杨应麒部署。
不久,会宁方面传来任命,以折彦冲为汉部猛安(千户长),狄喻、曹广弼、萧铁奴等人为谋克(百户长)。折彦冲又拔此战中有功者为蒲里衍(十户长),良医药童赶来宁江州治疗伤者,战死者则运回汉村由杨应麒处理后续事宜。
然而,折彦冲才喘过一口气来,便闻大辽重臣萧嗣先统步骑十万,来讨“边逆”!
第二十五章收俘虏(上)
对于前线的战事,杨应麒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担心——虽然在女真境内,他的消息是最灵通的——有时候甚至比阿骨打还灵通。
此刻,他的精力却都扑在民政上。折彦冲给他送来了六百人,中途逃了几十个,到达汉部村的时候仍然有五百多人。
这次战争的俘虏大多是是契丹和奚族,这些人除了一部分被阿骨打纳入军队以后,其他大多数人都成了女真豪强者的奴隶。
杨应麒却没有像女真人对待俘虏一样对待汉俘,更没有将他们贬为奴隶。在这些俘虏到来的那天,他就召集所有的部民,和这些俘虏站在一起,宣告他们是平等的。
列成松散队伍的俘虏们不信任地望着杨应麒,那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虽然听说现在在这里他官最大,而他说话的神态与眼光中射出的自信也明显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所应有的。同时,汉部原居民看着这些衣裳褴褛的俘虏,则都有些不愿与之为伍。
杨应麒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呼唤张老余和周胜两人上来问道:“张老余、周胜,我问你们,在南京路,你们是什么身份?”
张、周两人一怔,那时候他们一个是头下户,一个是农奴,身份低贱。而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汉部的头目了,一般都不愿意提过去的事情,哪知道杨应麒会当众问起。
杨应麒见他们没有回答,大声道:“为什么不回答?好,我先说,在南京路上,我只是一个奴隶!”
俘虏大哗,张、周二人则面面相觑,都很不理解,不懂得杨应麒为何要自暴昔日之短。
杨应麒道:“你们为何不敢说?是为过去的事情感到耻辱么?我却不这么认为!我敢直言自己的过去,也并不以那段经历为奇耻大辱。为什么?因为当时我做奴隶是被迫的,那不是我的本心!我身是奴隶,可我的心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身份上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人格上的自尊才是真正的尊贵!人最怕的不是被迫做奴隶——因为那总有翻身的一天。但如果连心也被奴化了,那这个人——甚至他的子孙都将永远沉沦!”
那群俘虏听了这些“奇怪”的话或感讶异,或感不解,或者干脆就是一脸的麻木。但张、周等汉部一年来见闻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听了这翻话却都若有所思。杨应麒本没打算这些俘虏会被他感动,他这番话,就是要说给汉部原居民听的。
杨应麒问张老余道:“老张,我再问你,两年前,你和这些人……”他一指底下:“有区别么?”
“没有。”张老余想了想道:“也许比他们还糟。”
杨应麒道:“那你觉得他们和我们一起,一年后会如何?”
张老余想了想道:“我想,会和我们一样吧。”
“不错。”杨应麒道:“他们现在是俘虏,但以后便不是了。等他们习惯了我们这里的生活,就和我们一样了。”对着俘虏群,杨应麒大声道:“大家听好,这里是汉部!我,现在是这里最大的首领!我宣布:从今天起,你们就不是俘虏了!我会让你们有住的地方,有吃的东西,有穿的衣服,会给你们找事情做,只要你们足够勤劳,将来就会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一个有钱人。如果你们足够聪明,我还会让你们做首领!”
底下没有声音,过了一会,一个人壮着胆子问道:“大人说我们不是俘虏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走?”
张老余等首领听了这话都大大不悦,杨应麒却道:“可以,不过要等登记过姓名、领过了安养费再走。”
听杨应麒好像是说真的,那群俘虏的胆子又大了一些,方才说话那人又问道:“安养费?”
杨应麒:“今天之内,我会发给你们每个人一小笔财物,大概够你们十天的生活。愿意留下来的,就用这笔小钱过活,十天后再发。不愿意留下来的,就用这笔钱回家去!不过,你们做了决定之后,就不能轻易改变。”
杨应麒指着东边那个村子道:“待会你们列队到那边去,那个村子是起给你们住的!你们登记了姓名,决定了去向,就可以领东西了。”又对汉部众人道:“好好照顾他们,他们和我们当初的处境是一样的!而将来,他们或许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或许会成为我们的亲人。”
俘虏们将信将疑地由几十个工兵领了过了。汉部许多人都在杨应麒等首领的动员下上前关心,拉些家常,一路以来患得患失的俘虏们都渐渐安心。
备战这段时间以来,杨应麒除了扩建了母村以外,又建成了三座村子,每座村子大概可以容纳一千来人的样子,房子都简单而宽大,一房一炕,每村都引有水流。这些子村各种设施远不及母村齐备,但考虑到了各种生活需要,也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空间——但这必须由村民自己去努力。
东村是第一个建成的村子,这里已经备下杨应麒准备好的衣物,由顾大嫂带领着六十个人,分二十组派发。
每一组三人,一人负责问话,一人负责登记,一人负责发放衣物。问话十分简单:姓什名谁,是否愿意留下,是否识字,以前做过什么工作。问话人又打量了被问者的体魄,然后告诉登记者。
由于有秩序,登记和发放物资的事情进行得很快,五百六十几个人只有二十几个决定离开。留下来的人或是因为苟安,或是因为害怕汉部的人说话不算数。不过看到汉部放那些人离开,留下来的人反而安心——毕竟汉部守住了他们第一个诺言。他们住进了炕房,每五人一间,每间房有一个汉部原居民陪伴着——一共是六个人。
此时已是十月,天气颇为寒冷,但房中有炕可用,住在里面无寒冻之忧。杨应麒在离开东村前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是俘虏了,而是东村的村民。”
杨应麒组织人连夜把登记的情况理了一遍,根据体魄、特长和经历把东村的村民分成五拨:其中一百人由杨开远留下的二十几个工兵种子分头训练作新的工兵;一百五十人归周胜管理务农;琉璃屋与锻造所各得五六十人;一百人将派发到煤场、矿场做工;剩下的人到蒙兀儿的牧场帮忙。
第二十五章收俘虏(下)
这些天住进东村的那五十几个汉部旧人都是杨应麒挑出来的“教导者”,每个人负责教导五个新居民,教导的时间为一个月,教导的内容有四点:一是明律令,让他们知道汉部允许什么,禁止什么;二是知作息,帮他们习惯汉部的劳动与生活规律;三是告赏罚,汉部在建村之后便不再将所有财物公有,而是允许私人财产的存在,每个部众都可以因自己的贡献而得到相应的酬劳,这些制度都要让新村民知道;第四是选英才,就是把新村民中的聪明隽秀者挑选出来。此外,每天晚上教导者还会给新村民们讲述他们一年多来的经历,又会问这些人的姓氏,给他们讲他们自己祖宗的丰功伟绩——总之当年杨应麒如何对这些老部民进行文训,他们也就依样葫芦地给这批新人灌输。在一个连物质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这样程度的精神改造已算是相当有效了——特别是接受改造者发现这样做能够活得更好。
周胜得了一百五十个新的劳动力后十分高兴,归他带领的人以前就算不是农民也懂得些农活,十分容易上手。琉璃屋的王大辉和锻造屋的张老余却跑来诉苦,虽然这段日子来他们都是连夜开工,人手也十分短缺——但新来的这一百来号人对琉璃与打铁不是一窍不通,就是半生不熟。
张老余道:“要分别教得他们会,那不知道要多久!平时不要紧,现在前面不停催着要兵器弓箭,可不能耽搁。要不这几十个人先放着,等仗打完了再说。”
杨应麒一听冷笑道:“仗打完?谁知道什么时候打完!以前我们汉部也没几个铁匠,后来不都给你训练出来了么?还有做琉璃,大辉你以前也只是粗懂,后来不是一边摸索出来了么?现在我们的琉璃都不比波斯船运来的差了!”
张老余道:“训练他们?以前那些人是我花了大半年的功夫才带出来的!现在可没那么闲。”
杨应麒沉吟道:“要每个人在短期内都熟悉冶铁或做琉璃的整个过程的确是不行的,这么吧,你们把工序细细拆分开来,让这些新手每人只要熟悉一个小环节,这样他们容易上手,功夫也不会耽误。”
张老余和王大辉对望一眼,一起道:“这样行么?”
杨应麒道:“可以的,就这样……”跟着给他们细细解说流水线工序的好处,同时和他们商量着如何把工序拆分。
十日之后,杨应麒对东村的一些细节问题又作了一些调整,然后整个东村的运作便开始走向正常化。东村的居民都刚刚脱离俘虏之身,对人生的期望值很低,因此很容易被激励起来。
会宁女真部和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