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血荐中华 >

第44章

血荐中华-第44章

小说: 血荐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竞尧也没有任何异议,只是面无表情的肃手站在一边,一声不吭,任由他们争论个不休。

但等一下了朝会,回到自己的官邸,王竞尧马上就象变了一个人一样,将自己的部下全部召集到了一起,先把鞑子进犯福建的消息详细说了一遍,接着目光从他们脸上扫过,等待着部下的意见。

“那有什么好说的,既然来了,那就打吧。”典霸天不在乎地说道:“只是让我去听那个什么兵马元帅的指挥,想也别想,咱天卫军除了大哥的话,谁也不服!”

“老大,你以为朝廷的军队,能不能挡住鞑子大军?”陶亮心思深沉,忽然问道。

王竞尧摇了摇头:“如果能挡住,早就挡住了,又怎么会一路败退到福建?二十万,嘿嘿,在我看来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要指望他们,还不如靠我们自己。”

“不错,我也这么认为。”陶亮接口说道:“既然这样,咱们就可以寻个借口,不用听从张世杰调度,而后另选战场,与鞑子决战!”

王竞尧想了一下说道:“我军人少,鞑子势众,以弱胜强不是不可以,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有很大难度,这仗咱们得好好谋划谋划。咱们手里本钱不厚,要是在这一把输光了,那可就很难再翻身了。”

在地图上看了半天,商量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最后王竞尧把决战地点选择在了福州。

福州地势险要,山地、丘陵占了七成以上,这将极大限制鞑子精锐骑兵的发挥,最大程度上削减蒙古人的优势。而且这样的地形,利于设伏,打击蒙古军队,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出了很好的条件。

这一战王竞尧计划将天卫军精锐全出,若是福州无法挡住蒙古军队,那么泉州也早晚不保,必然成为下一个常州。

“弟兄们,此战不光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整个大汉族的命运。”王竞尧的头从地图上抬起,说道:“若是败了,后果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咱们不是为了朝廷而战,而是为了整个汉人而战。蒙古人自从发起灭宋战役以来,战必胜,攻必取,朝廷的军队一败再败,丢光了咱们汉人的脸。福州一战,就是挽回汉人尊严的最佳时刻。天卫军从各营统制到下面的每一名士兵,没有我的命令,有后退一步者,杀!有临阵不前者,杀!有见死不救者,杀!”

此时的福建各地,风闻鞑子入侵,都乱成了一团。鞑子的凶残,天下尽知,在这样的氛围下,福建各地反倒和朝廷空前的团结到了一起,各路军队纷纷向朝廷指定的作战地点云集,一时间,张世杰手上可用之兵达到了二十八之众。

我强敌弱,张世杰意气风发,只要此战得胜,自己必将成为天下汉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成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到时再和陆秀夫一起,以得胜之威革除朝廷奸逆,整顿朝纲,大宋中兴将从自己手上开始也未尝可知。

唯一让张世杰感到不满的是,福建节度使王竞尧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让杨太后下旨,将天卫军留在了泉州、兴化,自己无权调用。而且全福建都动了起来,只有泉州、兴化二地对自己的军令置若罔闻。这两个地方只知有王节度使,不知有他张大元帅。最可恨的就是泉州知府李天正和兴化知州许桐,对自己的命令爱理不理,有恃无恐,一点也不把他这个兵马大元帅看在眼里。

而现在泉州和兴化还是王竞尧的地盘,张世杰暂时把这口气忍在了肚子里,他在耐心地等待,等打败了鞑子,自己声望一时无双的时候,就可以趁势解决掉王竞尧的问题。

第二部 福建风云 第九十七章 战争准备

泉州、兴化表面上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各线已高速运转起来。三万天卫军按照各自编制全部整顿完毕,八万新征召入伍的民兵全被王竞尧充做后勤部队。

打仗打后勤这一点,做为现代军人出身的王竞尧深有体会,他决定以将近三个人的力量来保障前线一个战士的作战需要。此时年轻的后勤军官丁铭充分展示出了他在这方面的巨大才华,庞大的后勤工作,在他手里倒井然有序,丝毫不乱。

李天正、许桐这些地方官员,象永远不会停息的机器一样,日夜不停的运转着。至于兴化大商人李成,自从取得了海上经商权,很快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整船整船的黑奴被他以极低廉的价格购买来,全部充任到了天卫军的“黑人营”中。到了大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天卫军“黑人营”已拥兵三千,“胡人营”拥兵两千,小小年纪的池文隆和黄声福两人,指挥着这一大群希奇古怪的士兵,一时成了泉州的一大风景。这事被张世杰等人知道后,连连摇头呵斥王竞尧胡闹,我堂堂天朝,竟然用这些异族人打仗,真正是有损大邦颜面。

招揽人才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水军方面除了先前的“海夜叉”符海波以外,又有福建人何翰,字振邦前来投奔。其人祖上也是朝廷军官,后失意于朝廷,遂隐居到了家乡。鞑子入侵后,何翰感叹国难,曾想投保明主,但在临安郁郁不得志,与王竞尧相遇,深感其心,愿出任水军,为王竞尧效力。

还有一个广东人姓秦名海,乃是由符海波举荐而来。其人幼与其父航海于南海之上,后为越李朝官方海盗所截,父死船毁。三载发奋,以海寇崛起南疆,多次袭扰越李朝,而从不伤大宋船只,威震南海。于符海波一起并称“海上双寇”。后经符海波劝说,与王竞尧语,拜服,乃率千余人归降。

得到这几名海上悍将,王竞尧大喜。这些资深的水军将领,海上巨寇的率众加盟,让王竞尧有船无将的尴尬局面得到了极大缓解。符海波、何翰和秦海这三人,一齐都被王竞尧封为了水军统制。

紧接着何翰又保举了好友黎师,其人熟读兵法,富有谋略,和王竞尧彻夜长谈之后,第二天就被王竞尧任命为自己的军师,引为左右臂膀。

又一个西北人郑孝经,为避战乱来到福建,最善打铁炼制兵器,是西北有名的铁匠。看了郑孝经呈上的兵器,王竞尧当时就调拨给他三千士兵,专事天卫军兵器制作。

最后一个姓岳名崇焕,甚有来头,乃是岳飞岳爷爷的后人,为人也和岳爷爷一样用条银枪,平生最恨鞑子。初来投军,和王竞尧帐下骁将司徒平一大战了一百多合未分胜负,也让司徒平一赞叹不已。

此时的王竞尧基础已成,帐下人才济济,文有李天正、黎师诸人,武有铁残阳、司徒平一等将,拥兵正规军三万,异族部队五千,民兵八万,各类战船八十余条,背后又有李成为首的福建大商人、名流鼎力支持,雄居泉州、兴化,隐隐已成福建除朝廷外的第一势力。

这个时候的王竞尧,心中除了想着即将发生的大战以外,每天让他牵肠挂肚的还是成为鞑子俘虏的文天祥。按照历史记载,在文天祥被俘后没有多久,他就冒着危险从元军处逃了出来,继而投奔福建,继续着他的抗元大业。

文天祥来了以后,他的理念势必和自己的思想形成强烈冲突,甚至日后会和自己翻脸成仇。但这一切王竞尧现在并不想去多加考虑,象这种铮铮铁骨的忠义之士,正是汉人的骄傲。

自从张世杰、陆秀夫领兵抗敌之后,朝堂之上,杨镇、杨亮节和王竞尧的联系愈发频繁起来,这两兄弟在朝廷兴危存亡的关键时刻,想的并不是如何戮力抗敌,而是一门心思要稳固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手握重兵的王竞尧就成为了他们大力拉拢的对象。

杨太后对王竞尧也非常依恋,每日朝会结束之后,必要单独留下王竞尧,一切军政要务都相信询问过了王竞尧,而后才会在第二天作出决定。

这一点让姚家姐妹大为不满,姚楚菲很隐晦的提醒王竞尧,太后正值青春,出入太后后宫太多,只怕会惹起朝堂上下的闲言碎语。王竞尧倒并不在意,自己行得正,立得直,哪管他人对自己怎么评价?

“老大,天卫军全部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开赴福州。”王竞尧一从太后处归来,等候已久的众将围上,司徒平一第一个说道。

王竞尧点点头:“命令众军枕戈待旦,观察战局,随时准备进入福州。对了,鞑子的领兵元帅张弘范颇有谋略,与他作战,你们都要加倍小心,”

这张弘范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字仲畴,河北涿州人,参加过襄阳、樊城之战,岁伯颜陷南宋首都临安,俘获五岁的宋恭帝和谢太后、全太后、众官僚和太学生,押送到大都,宋恭帝被元世祖废为瀛国公。张弘范因功被授予镇国上将军,任命为江东道宣慰使。

历史上的他,命令弟弟张弘正为前锋,俘获南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崖山大战宋军惨败,陆秀夫背著幼主赵昺跳海而死后,张弘范在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可谓无耻到了极点。后人鄙薄他,在前头模仿他的笔迹又添了个字,“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张弘范,一狗尔!”新投奔王竞尧的岳崇焕冷冷地说道:“他日决战两军阵前,我必取他首级放到大人面前!”

王竞尧看着他这些忠勇热血的部下,胸中忽然豪气万千,他拔出铁血宝刀,说道:“让这些鞑子,让这些走狗们,看到我们汉人的铁血,让他们在我们的脚底颤抖吧。”

第二部 福建风云 第九十八章 寿宁大战

祥兴元年,蒙古人以张弘范为汉军都元帅,率领水陆大军八万入侵福建,企图一战而将南宋刚刚复辟的朝廷全部剿灭。张弘范以其弟张弘正为先锋,兵锋直指福建。

元世祖对张弘范极为喜爱。在辞别元世祖的时候,张弘范请求“以蒙古信臣为首帅”,因为他深知此前无汉人统领蒙古军的先例,顾虑难以指挥,无法保证成功。但元世祖鉴于以往安丰之战中,“委任不专”,张弘范之父张柔与蒙古主将察罕捍格龃龉,以至“进退失据”的教训,断然决定把这次行动的指挥大权完全交付给他。为示信任还专门赐以尚方宝剑,并当面交代,“剑,汝之副也。不用命者,以此处之”。

张弘范是个死心塌地的汉奸,见元世祖如此信任自己,感激的连连磕头,发誓此战不剿灭南宋残余势力,决不回兵。

祥兴元年三月初八,蒙古大军先锋张弘正在寿宁与宋军相遇。此时张弘正率兵仅仅五千,而宋军为五万。宋军统制杜焦见优势在己,遂放弃地形优势,贸然出击。这一举动正中张弘正下怀,他当即命令精锐的一千蒙古骑兵在正中冲突,两翼步兵按兵不动。

蒙古骑兵都统制也不鲁花骁勇无比,带着千余骑兵在宋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把宋军好好的阵型搅得七零八落。杀伤数百名宋兵后,自己仅损十数骑。

在也不鲁花的冲击下,宋军军心浮动,杜焦被也不鲁花杀的心惊胆战,急忙命令全军撤退。谁知道此时,在后面的观战的张弘正,见机会已到,趁着宋军撤退时的慌乱,命令两翼步兵一齐杀出。

宋军大乱,杜焦只顾着逃跑,哪里还管得到手下士兵。五万士兵,在蒙古人的冲击下,竟被杀得大败。等这一战结束后,宋军被杀七千余人,被俘万余人。张弘正以五千士兵大胜十倍于己的敌人,也算创造了一个奇迹。

寿宁之败,二十余万宋军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军营里到处都在传说着蒙古人的可怕,士兵们的信心跌落到了最低点。

张世杰大怒,他本想斩了败军之将杜焦,但这杜焦却是丞相陈宜中的心腹亲信,陈宜中专门派人来保他,张世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已被押上法场的杜焦,洋洋得意的从自己面前走过。

为了挽回颓势,张世杰集中优势兵力,以十五万大军对寿宁发起反攻。这一战略很快收到了效果,张弘正眼看宋军势大,自己力薄,不敢交战,遂放弃寿宁,暂时后撤。

夺回寿宁的张世杰大喜,一边向朝廷请功,一边整顿地方,防范元军。随后,陆秀夫也带着援军参战,这让张世杰底气更增。

张世杰和张弘范本是同门叔侄,但一个为宋朝尽忠,一个为蒙古鞑子效力,在战场上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甘心。

其后好消息又再传来,宋军水师在水战中取得胜利,海战中蒙古人被歼灭十余条大船,上千蒙古士兵沉尸海底,一切都似乎在预示着宋朝即将取得胜利。

三月初十,张弘范统率主力与先锋张弘正汇合,他不但没有怪张弘正放弃寿宁的做法,反而还大大赞扬了张弘正在敌强我弱时表现出的冷静头脑。

张弘正这还是第一次得到兄长的夸奖,这位都元帅对部下要求极为严格,大军出征前,张弘范特意告诫其弟要勇敢作战,谨慎从事,表示自己不会因私情稍假宽纵。兄长的夸奖也让张弘正信心大增。

为了麻痹敌人,张弘正以为自己过四十寿诞为由,命令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