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公卿-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臣不孝,这就是去宫里探望母后”。
“去吧朱橡示意朱高煦退下。转过身子看着悬于案几之上的《大明国》,于心中默念:夫大明国者,,
《大明国》的书文挂满了朱橡经常来往的每一处所在,以确保皇帝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而大明的永乐皇帝也时常对着这份书文呆”
过了良久,外面的宫人很小心的躬着身子进来,把前线的军情奏报放在书案之上,又添了盏子参汤,这才提着衣袍很谨慎的退下。
这一次北伐是永乐新朝第一次对北元用兵,关系到很多事务。所以在动兵之初,朱林就用足了心思。不仅在兵甲器械粮秣银钱方面为军事行动大开方便之门,还特意嘱咐过。前线的军情一定要及时的直达御前。为的是可以随时随地知道前线的军事行动已经进展到了何种地步。打开军情奏报一看,并没有什么大事,不过了例行的报告:大明官军又获大捷,推进多少多少里,斩多少多少级,俘获了多少牛羊马匹等等。
同样内容的奏报朱林已经见过很多次了,这一次所见和前几次也是大同小异。
朱橡从十几岁开始就随朱元樟在军前效力,从二十岁开始就和蒙古人打仗,亲自指挥过几次北伐,在北平之时和蒙古的小规模战争几乎没有间断过,即便不在军前。也能把前线的情形估计一个**不离十。
大明的北伐军队经过了比较周详的准备,有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如今北元内讧不断,各部落各家族之间互相厮杀,大军一开过去。取得一些胜利完全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是西北地域广阔,多是人烟稀少的荒漠之地,补给极为不易,大明军队推进的越远,后勤线也就拉的越长,危险程度也就越大。十分的物资运到军前,真正能够用到将士手中的不过二三分,这对大明朝的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种战争不可能持久,以大明朝的国力也支撑不起,旷日持久的大战虽然可以严重削弱对手,其实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所以朱林很希望能够取得一场真正的大捷,而不是这种不痛不痒的战术性优势。就算不能彻底解决北伐的军事威胁。也要北元在数年之内再无崛起的可能。
但是朱橡也是个知兵的,明白这个战略性的目标很不容易做到。二十几万大军深入荒漠不毛,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北元虽然已经削弱了很多,蒙古帝国的整体实力还保留了很多,还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如果过分干涉前敌的指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兵事须慎重!”
“自塔尔湖以北,即不见寇之主力。
虽有小胜万不可疏忽。”
“宜时时如对敌千军,心绷讲止,不可未捷俟再不可贪功冒热捌切
“如军中有人言敌军可易击败。切信之,唯慎之又慎
“敌主力避而不战,必为悬军转战之意。若敌示弱诱我深入,进必不利,退则惧为所乘,可结城自保,不可轻进。若追至敌主力,俟我军毕至,并力攻之
对于北伐,朱林还是极为谨慎。
北元控制的荒漠草原,地广人稀,补给不利,各部通讯不便,最怕的并不是于敌人决战,而是找不到敌人。自北伐开始的这几个月里 王师已经获得数次小胜,推进极快。战线也拉的很长,却始终找不到敌人的主力。朱林虽然身不在前线,也清楚的知道这其中的隐患,所以一再传旨要前敌指挥官不要贪功,更不可冒进,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退却以等待各路协同军队赶上来,,
刚刊封好了文书,当值的侍卫就来禀告:大集爷朱高炽求见!
“让炽儿进来吧。”
大王爷朱高炽还是一番老实忠厚的样子,很恭敬的见完了君臣之礼。朱高炽说道:“自父皇命儿臣领工部以来,无尺寸之功,唯有勤勉政事,”
这次北伐,对于大王爷统领的工部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兵甲器械,弓箭刀枪,营帐被服等等。都要经过工部。大王爷朱高炽虽然没有什么显眼的功劳,却也勤勤恳恳做的还算周全。并没有耽误过什么事情。
大战之际,军功都属于在阵前厮杀的将士,在后面保证后勤的无名英雄反而容易被人们忽视。
朱橡当然知道朱高炽是为北伐出了大力气的,对于这个大儿子的辛苦和勤勉也看在眼前,微笑着赐了一盏子参汤:“你就不必再于联说这些虚话了,联很清楚你的功劳。你我是君臣也是父子,天家和百姓家其实都一样,此处非是朝堂,有什么话直接说,不要兜兜转转的耽误时辰了。”
大王爷朱高炽把捧着的参汤放在身旁,努力掩饰着神色间的得意,很恭敬的低头说道:“儿臣在工部悬出了五百两的花红,终于有工匠制出了六百斤的小铜炮,六百步之内可穿金裂石无可匹敌。只要两乘挽马即可灵活拖拽,”
朱橡一掌击在案上,震翻了参汤盏子溅的满手都是,却浑然不觉。大赞一声:“好!”
大炮这种东西早就有了,早在大明朝开国之前,就已经装备了军队。只不过军中的大炮都是铜胎铁衣。极是巨大沉重,动辄就是几千斤。威力巨大可攻城拔塞。但是绝对不适台用在野战当中,尤其不适合用在和北元的野战的当中。
想那草原荒漠地域广阔,大军掩杀之时,双方都会把灵活机动挥到极致。尤其是北元的骑兵如闪电狂风,顷玄之间就可以冲杀几百步的距离,又可以做出范围达到几百里的大迂回大穿差。大炮的威力虽大。可缺陷也同样明显,太笨重了!不适合坐灵活移动,一旦被敌人靠近就成了废铜烂铁,用在那种野战当中反而很容易成为累赘。
如今朱高炽统领了工部,才不到两年的时间,就造出了适合野战使用的小铜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铜炮可以打六百步,威力也不算小了。最关键的是只要两匹平常的马匹就可以做到灵活机动,可以和大军一起做出快转移,不仅适合在野战当中使用。就算平常不用也可以大量携带,这无疑是对北伐的一大助力!
有了这样的小炮,大明王师的胜算就更大了。
朱橡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连连赞了朱高炽几声:“好,很好,我儿做的对了。
这才是办实事的样子,哈哈自打永乐新朝以来,朱高炽并没有做出什么实实在在的成绩,完全就依靠在靖难之初积累下来的那点老本。朱林称帝以后,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时时事事都要刻意的表现出一幅“贤王”的样子,拉拢读书人施恩于百官,自认为已经做的很好了。其实却不为朱林所喜。
这种做派或许可以增添一点朱高炽本人的声望,但是对国家对朝廷并没有什么意义。在一个强势如朱林这样的皇帝手下。“贤”这个字并没有很实际的作用。
朱橡需要的是能做事的儿子。大明需要的踏实肯干的君主,而不是一个担着好名声被儒生们吹捧的“仁君圣主
宽仁?建文皇帝够宽仁了吧?成就什么事业?
尊儒?建文皇帝也做的足够了吧?可结果如何?靖难一起,那些儒生可派不上什么用场。
在朱林心目当中,自己的继任者不管是哪个儿子,宽仁不宽仁的根本就不重要,最要紧的是一定要强有力。
牢牢的把权和势抓在手中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旁枝末节。
看到朱高炽终于做出一点 成绩,朱林高兴的很:“你说的这种炮造出了多少?”
朱高炽低着头很恭谨的说道:“回父皇的问,这种小炮已出产了六门。俱是大胎小衣的铜铁构造
“好的很,你回去准备准备,明日联要亲自验炮!”
“明日?是不是要钦天监先
皇帝亲自去查看这种新式小炮的效果,是一个很隆重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兵戈器械,不是说想去看立刻就能去的。按照惯例,还需要钦天监选一个良辰吉时,工部那边再做好了迎接圣驾的准备(。wrbook。),这才摆开仪仗去“视察”一番。
朱橡哈哈大笑:“试炮乃是军国大事,如今西北交战正急,火炮乃是前敌急需之利器,哪里还等什么良辰吉日?联在北平为藩之时,还不是经常做这些事情的么?如今也没有什么不同,联说明日,那明天就是良辰吉日
“是!儿臣这就回去准备!”
心是收购秋敌的黄金时机,丰隆昌强“作坊终千显露出最彻洲“隆昌”迹象。
因为春桃略略抬高了蚕茧的收购价格,蚕农们更愿意把蚕茧卖给丰隆昌一养蚕的辛苦只有蚕农知道。如果能把“蚕山”上的茧多卖几把铜钱,宁可挑着多走点路程也要把茧子卖给丰隆昌。
蚕农之所以更愿意把原料卖给丰隆蓦,除了收购价格稍微高一点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丰隆昌同样收购废茧!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品问题,养蚕和种田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的制约。不管怎么样精心照料蚕床,总是会出现很多瘦小的茧子。这种废茧出不了多少丝。费心费力的缥成丝之后也是次品,根本就赚不了钱。所以别处的作坊根本就不收购这种东西。
春桃也知道收购这种废茧赚不到钱。但是她有自己的小算盘。
通过用硫蒸和在煮水中加碱的方式可以稍微提高废茧的利用率,即便是用上这种小手段,也仅仅是能够做到收支平衡而已。
只要不亏钱,或者是稍微亏一点钱,都耳以,因为春桃想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收购蚕茧。从上游的原材料收购开始占据先优势。
丰隆昌收购的蚕茧多了。别的作坊的收购量肯定会减少,这是常识。
眼睁睁的看着丰隆昌囤积起海量的原材料,为今冬打下坚实的生产基础,别的绿丝作坊并不怎么着急。
以丰隆昌现在的做法,根本就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
缘丝这个行业具有很高的透明性,能赚多少基本就是定数,完全就是依靠薄利多销,谁也不可能制造出什么暴利来。丰隆昌擅自抬高原料价格,害得别人收不足原料,其实这就是两败俱伤的手法。
像丝行业的利润本来就低,原料的价格抬高必然带来整体利润的降低。别看丰隆昌摆出一副很厉害的架势,其实赚不了几个钱。同行们一面对丰隆昌的做法嗤之以鼻,一面等着看春桃的笑话啥时候资金链断了,笑话也就来了。
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稳字,这样胡闹根本就是在和钱过不去。
丰隆昌的背景大家都知道一些。根本就是几个有钱有势的官老爷一时兴起鼓捣出来的玩意,亏点赚点都无所谓,什么时候那些官老爷觉赚不到钱了或者是干脆对绿丝的新鲜劲过去了,也就是丰隆昌熄火塌架的时候了。
原材料的提高,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储备稳定未来的生产,但是也必然减少整体利润,这对本来就利润很低的保丝作坊来说就是一柄双刃剑。
但是丰隆昌实际上的掌管着春桃自有她的经营之道。
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带动着成本的提高和利润的减少,这完全可以从其他渠道补回来。因为像丝是一个劳动密集产业,最重要的就是人工,只要降低了人工费用,就等于是降低了成本。
雇佣女工和童工!
这一带很多妇女本身就会一些绿丝的技艺,可以召起来作为绳丝工人使用。
因为丰隆昌缥丝作坊是由春桃这个女娃娃出面打理着,这本身就是招募女工的便利条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的教条确实存在。但也只是对有一定家底的人家适用。真正的百姓之门,一家子都在拼死拼活的挣命赚钱,不可能让家里的女人整天象千金大小姐一样呆在绣楼里不出来。为了多赚几个铜钱。妇女照样会抛头露面的从事很多工作。
穷人的孩子没有几个,读书的。农忙的时候帮着家里的大人们下地干活。农闲的时节能够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虽然赚的钱少点,总比满世界疯跑要好的多吧。
很多女工的生产能力并不比男子差的太多,但是女工的工钱确实很低。堪堪之后成年男子的一半,至于童工就更少了!
春桃利用女儿之身的优势,下到老百姓的家里劝说,很容易就招募到了一大批女工和童工。
以工人的低工资抵消原料的高价格。春桃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目光。也缺少全盘的布局能力,不过这种小算盘小心思正是她的专长!春桃之所以敢于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和同行公然叫阵,只有那些心眼小计算显然不够的,真正让春桃胆气豪壮的还是作坊里忽然暴涨的本钱。
前些日子,三洪哥哥那边忽然就送过来四万多两现银!整个作坊的价值也不过一万两出头的样子,这还是林三洪和几个股东的拼凑起来的本钱。忽然之间就有这么多银钱过来。等于是巨额的资金进入,缺少让春桃可以做出很多大手笔大动作来。
在十月之前,又是四万多两银子入了丰隆昌的账面,如此数额巨大的现钱让春桃惊的目瞪口呆。这些现钱几乎等同于十个作坊的价值,呼啦啦就流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