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62章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62章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土鲁一脸沮丧,我附耳低声嘀咕了几句,土鲁瞪着我,愣了一下,随后开心大笑起来,“驾”地一声长喝,催牛车向草原奔去了。

我说的是:“姜由会不会想要第二辆车?车坏了要不要修?到那时叫他拿东西来换吧!”土鲁对这种商业伎俩心领神会。

事实上牛车的应用比我想像地要快得多,在接下来的春播中,太昊族已经有了数十辆牛车,尽管我身为族长,事务烦多,却还是不得不在匠作区呆了近一个月,除了做车轴,还得带徒弟,惹得匠人们笑话我,让我搬到匠作区去住。

直到土鲁出面,告诉那些太昊族地匠人们,所有这些行业的祖师都是族长的徒弟,他们才重新肃然起敬。

春播即将开始,有了铜,我可以打造一批新的农具了。

重中之重就是金属犁头。

犁身还是木制的,但犁头却改用铜铸,重量达到4斤,再略加打磨,犁地时效率远高于锋刃不齐的石犁,更重要的是不易破坏。

尽管铜山那边每天的产量都达到了近百斤铜,我还是用的比较心痛,但为了今年的好收成,这个代价是必须的o

3月初,每天早上,三十多辆牛车拉着所有的农具——特别是新造的“铜犁”——后面跟着一大帮“农民”奔向太昊的粟地,天气还冷,我要求将地里的虫蛹都翻出来冻死。

太昊四年,我的春播计划是40000亩。

按往年的经验,这些地如果不遭遇大灾,应该可以收获粮食4000吨,那就该够城里现在的15000多人食用一年半了。

但有了去年的经验,我决定不将所有的粟地都连成一片,而是按各部族分成小片,由各部族自行管理,包括浇灌和防虫、防鸟等工作都由各小族自己完成。

春播之后,姜氏再次出征,同样得胜而归。

但这一次,他们给我送来了特殊的礼物。

第一百一十四章 … 同族操戈

春播之后,太昊族人忙于从事田间管理和修筑各部族之土地间的栅栏。

在“相对私有化”之后,各小族族长们开始意识到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即使我一视同仁地将选过和良种发给他们,但后期管理的不同将导致收成的大不相同,这一点在部族间达成了共识。

私有化的威力体现出来,族人们参加田间管理的积极性大增。

食堂早已经深入到各部族聚居区,原来是由太昊族宗庙直接委派厨师,并提供材料,族人都是按时免费享用,现在就得由各族自行开餐。

一时间族内的厨师身价大涨,连太昊宗庙内的“专用厨师”都有人在打主意。

匠作区的生意则好得不得了,以前对配给制薄有微辞的小族大张旗鼓地用牲畜和粟米交换陶器、农具、家具……特别是最新也最贵的铜器。

有的小族没有吃饱上顿考虑下顿的习惯,直接就想“倾家荡产”地用所有牲畜来换一辆牛车,被土鲁坚决地拒绝了——开玩笑,这不是“竭泽而渔“么?

到目前为止,牛车是大族的专利。

匠作区的匠人们赚得盆满钵满,具体地说,“牵牲畜牵到腿发软,搬粮食搬到手抽筋”那是一点都不过份,从他们拼命地扩建粮仓和畜栏就可以看出来。

原来就对匠人没有分到粟田还有疑虑的太昊匠人们,这下子对生活有了绝对的信心,一时间收徒弟的作坊人满为患。

太昊的律法和各种新政都以书面通知的方式,在广场上的公告栏内张贴,那些有孩子在太昊学校的部族比较方便,而没有这个条件地小族得请太昊学校的教师讲解,几次新政颁布下来,觉得不方便的小族有了感觉。开始早早地将孩子们送到了太昊学校。

看到太昊的发展基本按设计的轨道前进,我在宗庙内也特别有干劲,还常常到匠作区参加新的铜制品开发。

4月底,又一次打了胜仗的姜氏族人将新的一批礼物送到了太昊城。

这一次有1000多头牲畜,但姜由特意跟姜巨交待,其中一半是礼物,另一半用来换牛车。

上次送地那辆车,由于使用的频率高。经常发生小故障,每一次都十万火急地叫土鲁派遣徒弟去修理。

但这一次姜由下了决心,经常因为修理而停用让他和长老们觉得不爽,为此他要增加备用的“专车”了。

但由于不了解太昊的开价。干脆让姜巨将牲畜赶过来,看我能给他几辆。

让人啼笑皆非地是,他们大量需要牛车的主要作用,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样用于生产,而是供族长和长老们出行!

典型的“公车消费”!

看来上次土鲁在姜氏的那场“牛车秀”产生了重大影响,拉陶器的功能被忽略了,现在进出姜氏城门,坐牛车是一种很“拉风”的行为!

我让土鲁给姜由送去五辆牛车。

因为这一次他给我送来的可不是一般礼物——水牛!

我看着纳闷了一阵,这东西不是在南方才有的吗?怎么会跑到北方来了?

但这东西却让我兴奋了好一阵。要知道水牛皮可要比黄牛皮厚实多后世所谓的牛皮盔甲。多半是用水牛皮做地。

这一批牲畜中,近半是这种大型的牛。

所以那五辆车一点也不亏。

其中还有一项让我感受到新鲜的发现——这批牛中有数头,在背上有用藤条固定的藤鞍!

就算这东西是用来装物品的,但从结构上看,坐人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姜巨来时就坐在其中一头牛身上。

呵呵!有人在开发牛骑兵?

其实也不奇怪,传说中道教的老子,不就是骑牛过的函谷关么?

可见牛作为座骑也是很早就有的事。

我只是想到假如有一天,一队牛骑兵对上我们地骑兵将是怎么样地一种结果。

但下一批的礼物就让我更感到意外了。

这一次姜由居然给我送来了一批俘虏!

按姜巨的解释,姜氏那边的城里最近粮食消耗比较大。现在长老们开始反对姜由抓回来太多的俘虏。姜由无可奈何,加上原来曾给我送过来一些粮食,并且一直了解我在想办法增加人口,这一次干脆把俘虏作为礼物送了过来。

同时也让姜巨带话给我,可以让这些俘虏中强壮地参加太昊建设工作。作为“役”的组成部分。

说白了,这是给我送“奴隶”来了。

我看了看面前这批近400人的俘虏,开始懂得为什么姜由让我选过再用了——壮实的还真没有几个!老弱妇孺什么都有,全齐了!

不过现在太昊的建设工作还真是没有什么大的工程可做,这批人来了以后,最主要的工作只有给他们自已修建住房!

在军队区一直就规划有俘虏房,用于关押在可能的部落战争中抓到的俘虏,可那不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只能用于关押。

所以这批俘虏先将就住了进去,再抓紧时间修建他们的住房。

但我对这些俘虏的待遇应该还是不错的,以前在大元时,所有的俘虏最后都成了我的族人,现在的骑兵中就有不少。这一次也不例外,我打算从太昊五年起,同样给他们分配土地,和其他的族人同样待遇。

就这样的基本温饱待遇已经让这些一路战战兢兢的俘虏们受宠若惊了,有一天我去视察他们的生活情况时,一个站都站不稳的老头子看到我来,扔开木杖跪在我的马面前。

我下马扶起他,问候了一下他们的情况,老头子泪流满面。

“姜氏祖神庇佑,让我们得遇太昊族长,族人得以免死,还可饱暖无忧!”

什么?姜氏祖神?

这批俘虏是姜氏的族人?

难道一直以来,姜由一直在跟姜氏的族人战斗?那个让姜由和他的小族们四散奔逃,孤苦飘泊的强大敌人,竟然就是姜氏族人?

为什么同一族的勇士们在相互厮杀?难道说和当年的太昊、少昊一样,又是兄弟相争!

第一百一十五章 … 竟然姓蚩

在遥远的西边,山地间有一条大河,叫做姜水。

姜水所经之地,偶尔会有大片的山间平原。

就是这条河以及山间的平原,养育了一个繁盛的大族,所有的族人均指姜水为姓,是为姜族。

每一个草坂,就有一个姜氏部族,每一片山坡,都有姜氏的牛羊。

姜族的繁盛是空前的,同一个部族沿河繁衍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部族,姜水两岸,牛羊满山,姜氏族人沿河上下,走到哪里都是自己的家。

数百里内,每一名姜族人都可以毫不客气地走进牛羊堆中的帐篷,开怀大嚼,主人也绝对不会介意,第一名族长或长老都会将远来的姜氏族人视为亲人或贵宾。

所有的姜氏族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图腾——牛,走到哪里,只要见到兽皮大帐的顶部有一个牛头骷髅,那里就是姜氏族人理所当然的歇脚处。

山中猛兽众多,但强壮的姜族人更是好猎手,是这片流域的唯一主人。强大的族群和完美的生存条件让姜族人无忧无忧地繁衍生长,人数越来越多。

多年以后,姜氏的族人开始向下游进发,惊喜地发现,草原越来越多,牧草越来越茂盛,牛羊欢跳,族人当然也笑逐颜开。

可是有一年的秋天,最先到达下游的一个不到百人的小型部族有了新的发现。

“爸爸!你看!这是什么?”一个羊皮裹着的小孩子指着坡地上的一片植物,那上面有成串的籽实。

“嗯!这是可以吃的羊籽!”有经验的父亲判断。

父子俩在山坡上饱餐一顿,还采摘了一大袋回到部族。

之前也会有族人采到各种草籽充饥,但像这么多的草籽却很罕见,在族中了起了轰动,族长询问是从哪里来地。

“在那边!山上!很多!”

小儿子很自豪地宣布,并自愿充当向导。

很快,族人将所有到了收获期的草籽都采了回来。让这个小小的部族享受了一顿美食,长老们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草籽比他们以前采集过的都要鲜美,也更能充饥。这个小族就开始大量地采集,到处搜寻每一棵这种植物,并将它命名为“黍”。

过冬的时候,族人所能收集到的黍已经不多了,合族将这项工作停了下来。专心致志地恢复了畜牧的主业,饲养他们的牛羊。

到了第二年,已经几乎忘了这件事地长老们突然在大帐内找到一个羊皮袋子,里面装了大半袋子的黍籽。却是去年收集以后未吃完的。

这时族长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把这些黍籽洒到放牧过山坡上吧,那里地草也不多,到秋天也许能和去年一样,采收很多黍籽!”

这个决定得到了完美的执行,为此长老们甚至规定不得将牲畜赶到那片坡地上放牧,不管新生的黍苗多诱人也不行!

到了秋天,如族长所愿,一大片坡地上,杂草中掩不住那垂垂累累的籽实,这个秋天。小族采集到了相当于两头牛重量的黍穗。

这个收获足以满族人一个多月的食物需求,当然是在加上其他食物的前提下。

但长老们和族长都意识到了黍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一年,族长保留了上百斤的一大堆黍籽,重复了上一年地播种过程。

又一季的丰收让部族在这一冬过得夷然无忧。

从此以后,这个小族逐渐壮大,成为姜氏重要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是,这个分支还不断将黍的种植扩散到其他的姜氏部族。周边的数十个部族都为此受益不浅。甚至通过这些小族,将黍的种植传播到了很远的地方。在姜氏地祭祀仪式上,这个率先种植黍地小族被称为“由”,即从地里发出的黍苗。

由族的每一任族长都被称为由,也都被周边的姜氏部族奉为宗族。

只因为他们发明和推广了黍农业。

但再美好的生活也有结束地一天。不幸的事迟早是要来的。

有一年,更多的姜氏族人得知下游的草原更丰美,牲畜长势更好,开始大规模地向下游迁移,直到靠近了由族和周边的部族。

这一年的夏天,黍苗长势良好,由族和兄弟小族们都极为兴奋,看来这一年的丰收已经在望了。

可同时那些山上下来的姜氏族人将大批的牛羊赶到了黍地旁,鲜嫩的黍苗大片大片地进入了牛羊的腹中。

“族长!不好了!山上下来的牛羊吃光了我们的黍苗!”一名族人发现以后,紧张地冲入大帐,向长老和族长报告此事。

多年来依赖惯了黍食的族长和长老们闻讯大惊——这可是合族大半年的口粮啊!

等他们明白过来,找到那个新来的部族,却得到的是难听的嗤笑:“什么?你们跟虫和鸟一样,吃那些草结出来的籽过活?”山上下来的姜氏族人对这些平原姜族的愤怒颇不以为然。

愤怒得浑身发抖的由族长老和族长们难以置辩,只得向族人们如实地转告,这时的由族已经不是那个不到百人的小族,而是足有上千人的大族,山地族人的答复顿时在由族中掀起了愤怒的狂潮。

但这已经不再仅是由族自己的事情了,周边那些种黍的部族也已经遭了殃,被山上下来的牛羊啃吃光了黍苗!

数十个部族的长老代表和族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