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74章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74章

小说: 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罪附会李昭德,不能匡正,统统被贬出京,只留下了正奉旨修建天枢的姚璹和两脚狐杨再思。这是太平年月难得一见的大批宰相左迁,可见武皇不能容忍任何人专权结党的决心。事隔三年,李昭德才重获启用,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正八品监察御史,而来俊臣已经是从四品的司仆少卿了。

世易时移,如今的来俊臣要整治已经失宠的李昭德可谓不费吹灰之力。李昭德被诬谋反,下狱待死——皇帝仿佛已经对昔日这位曾经言听计从的宠臣完全失去了兴趣。衔恨已久的宿敌即将死在自己手下,来俊臣别提有多爽了,背靠着圣神皇帝这棵大树,谁敢动他?谁又动得了他?现在别说李家的人他看不上,就算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也不在他眼里,经常在武皇面前吹风这个那个靠不住。武皇微笑,她知道来俊臣在胡闹,从未有所动作,但也并不呵责阻止来俊臣继续胡说。或许皇帝觉得确实需要一头恶犬来监视自己的儿女子侄吧!身为旷古绝今的女皇帝,却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能信任,这样的人生虽然绚丽之极,却也难掩悲凉。

对于来俊臣的吹风行为,诸武和太平公主当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如果不是到了生死边缘,谁也不想去招惹这种疯子。金枝玉叶当朝亲贵尚且如此,普通朝臣自然更加战战兢兢,敢怒不敢言,任由来俊臣为所欲为,闹了个天翻地覆。他看上谁的妻妾,谁就得乖乖奉上,他手一摊,对方就得赶紧送上金银财宝,就连赈灾的款项,他也敢挪用。'13' 疯狂的尽头就是毁灭的边缘,自视天下无人敢动的来俊臣并没有想到,他把李昭德送进大狱,自己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这致命的一刀并非来自于他的宿敌或仇家,而是他最亲近的下属兼朋友——酷吏卫遂忠。

(本节未完待续)

注:

'12' 《旧唐书*李昭德传》
'13' 《旧唐书*薛讷传》

前文曾提到来俊臣在全国各地招了一批爪牙,相互串供,诬陷良善,号为“罗织”,卫遂忠就是其中之一。据说他聪明好学,口齿伶俐,因此得到来俊臣的赏识,引为心腹死党,私交相当不错。这日卫遂忠登门来找来俊臣喝酒,正逢来俊臣宴请妻子的族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来俊臣一介死囚,何以能娶到名门淑女?说白了还是一个字:抢。王氏女是太原王庆诜的女儿,早已嫁给段简为妻,美貌之名流传太广,结果给来俊臣盯上了。因对方是高门士族,来俊臣还算比较客气,没有做得太绝,假传圣旨说皇帝已把王氏女赐婚给他。段简自然知道他纯属胡诌,无奈皇帝向来对宠臣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是不肯只怕来俊臣下一步就要诬陷他谋反全家族灭,自己陪上一条命不打紧,怎能连累全家人?便有千般不情不愿,也只能忍痛休妻,段夫人就这样变成了来夫人。太原王氏也是名门望族,虽然不得已结了这门亲事,还是感觉尴尬丢脸,这次来府家宴实在不想让外人见到。守门的便称来俊臣外出未归,想把卫遂忠打发走。

卫遂忠看出他们在说谎,正好又有点喝高了,三下两下言语不合酒意上涌,竟排开家丁径直闯了进去,指着王氏的鼻子一通狂骂,言辞极是难听。王氏原本名门淑女,改嫁给来俊臣这个无赖已经万般委屈,突然众目睽睽之下被人如此羞辱谩骂情何以堪,哭着离席而去。来俊臣这回可丢脸大了,他这几年一帆风顺趾高气扬到极点,人人见了他都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没想到自家宴席上竟会有人闯进来骂他太太,气得一佛涅磐,二佛升天,当即命人把卫遂忠痛打一顿,捆成跟粽子似的扔到院子里去晒太阳。一顿棍棒交加顿时把卫遂忠的酒意给打醒了,这才发现自己闯了多大的祸,吓得魂不附体,赶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罪求饶,折腾了好久来俊臣才放过他。卫遂忠总算捡回一条命,不想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几天后来府传来消息,王氏女不堪受辱竟然自杀了!或者出身高门士族的女子大多秉性刚烈,或者嫁给来俊臣后过得本就生不如死,但无论如何她的死也是卫遂忠大闹来府引发的。这下麻烦大了。

然而来俊臣并没有来寻卫遂忠的晦气。他看上的本就是王氏的美貌和高贵家世,并没有多少真情实爱,所以不曾浪费时间去哀悼亡妻,而是踏上了新的猎艳之旅。这回他盯上的是段简的侍妾。严重怀疑来俊臣心理有病,虽说“老婆都是别人的好”这种毛病男士都有,可发挥得如此极端的还真不多见。可怜的段简只能自认倒霉,怎么来俊臣就偏偏盯死他了呢!大老婆被抢了,小老婆也保不住,男人的自尊心一再遭受蹂躏,可见有时候坐拥娇妻美妾也不见得是件幸事…_…|||

不过段简说来也够没用的,被人欺负到这份上还不敢反抗,出手的反倒是卫遂忠。来俊臣还没向他报杀妻之仇,可若相信来俊臣会宽宏大量,还不如相信猪会上树。正因卫遂忠曾是他的心腹死党,所以不会对他抱有任何幻想。不想成为来俊臣罗织入罪的下一个牺牲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来俊臣死。这近乎是个impossible mission,可事关生死存亡,怎么也得试一试了。卫遂忠当即求见魏王武承嗣:“魏王可知上次龙门聚会来俊臣掷石的对象是魏王?他准备告魏王谋反呢!”

一句话惊得武承嗣差点跳起来。

(本节未完待续)

来俊臣这个名字,已经相当于死神的代名词,纵使位高权重如武承嗣也感觉心惊肉跳,何况消息是从卫遂忠口里传出来的。他不仅是来俊臣的心腹,还有编故事的天赋,——身为罗织党的干将,诬告人谋反简直比吃白菜还容易^_^ 武承嗣不能不信了,他曾为争夺太子之位和来俊臣联手整治过李唐旧臣,深知其心狠手辣,翻脸如翻书,不敢掉以轻心,立即以武氏族长身份,召集诸武商议对策。太平公主在驸马薛绍死后由武皇做主再嫁武攸暨,也在与会之列。她刚向母亲推荐了张昌宗张易之两名姿容绝世的美少年做男宠,深得武皇信任。武承嗣大概为了加强她的同仇敌忾之心,索性说来俊臣的黑名单上也有太平公主一份,而太平公主干脆将二张也拖下水,如此这般滚雪球,加入反恐怖统一战线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连南北牙禁军统领都参与进来,共同告发来俊臣。

奏章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王武承嗣为首,诸武及太平公主联合上奏,揭发来俊臣索贿受贿、欺压良善等多项罪状,自然证据确凿,立刻逮捕下狱。大家是决心这次一定要弄死这个大魔头了,简直空前团结,越审罪名越多,开始说他想诬告诸武和太平公主,接着说他还想诬告皇嗣和南北牙禁军谋反,想把这一干人一网打尽,然后利用武皇对他的信任,伺机夺位自己做皇帝。来俊臣曾经以奴隶出身的后赵皇帝石勒自比,有司把这当作他谋逆的证据,干脆利落地判处他极刑,上报武皇批准。

武皇览报吃了一惊,来俊臣有几斤几两重,她怎会不知道?来俊臣是狠毒而又狂妄,可他不是疯子,要一口气把这么多实权人物做掉根本没可能,只有在武皇自己产生怀疑的情况下,他才会像猎狗一样扑上去撕咬。至于谋逆夺位云云,更是匪夷所思了。武皇立刻意识到,这位宠臣是被冤枉了,对于他的忠诚,她自始至终都深信不疑。

一天, 两天,三天……皇帝的批复始终没有下来,主审、证人、原告,个个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难道皇帝竟然想赦免他?难道这么多人的意见皇帝都会置之不理?来俊臣宦海浮沉多次东山再起,如他这次不死,大家就只有等着给自己买棺材了。要求处死来俊臣的奏章雪片似的往宫里送,就连二张都受命不停地在武皇耳边吹枕头风,然而越是这样,皇帝越是犹豫。

来俊臣曾多次向她表忠心,称自己眼里只有皇帝,做事总是把功劳让给上司,罪过留给自己。只要皇帝需要,他即使干尽天下坏事、承受千夫所指,也在所不惜。'14' 武皇大概认为,来俊臣之所以得罪那么多人,正是因为他忠心可靠谁的账都不买的缘故。众人明知他正得宠,却联合起来施压要求她下手施以极刑,也是骄傲的皇帝所不能容忍的。然而这次参与的人太多,不能不给个交待,武皇心下踌躇,一直留中未发,内史王及善(相当于以前的中书令)却又催上门来了。

王及善年逾八十,原本早已退休,因契丹作乱而重新启用,上陈治乱要义十余条,皇帝亲自捡拔为内史。据说这人没什么才能,任宰相期间作出的唯一实质性规定就是各部门不许骑驴上班,他派人终日驱逐,有时还要亲自参加。唐人认为身为百僚之首的宰相如此琐碎婆妈着实有失体统,于是给他取了一个“驱驴宰相”的绰号。更为不幸的是王及善长得也不体面,浑浑噩噩,“风神钝浊”,却占据了内史的高位,时号“鸠集凤池”,平庸的斑鸠却占据了机要之地中书省凤凰池,可谓刻薄已极。其实王及善也没有那么不堪,清正廉洁,守道安贫,一向很得武皇尊重。这次被公派为朝臣代表,力劝武皇诛杀来俊臣:“俊臣凶狡贪暴,国之大恶,如果不杀,必定动摇朝廷。”连王及善这样不管事的人都发话了,武皇仍然只是沉默。

压力越来越大,杀人无数的武皇却迟迟下不了决心,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对这个出身卑贱坏到人神共愤的男子如此割舍不下。矛盾万分的武皇骑马到禁苑游玩散心,时为神功元年六月,武皇已经74岁了,仍然可以骑马游乐,可见身体相当不错。为她牵马的是近来她特别信任的吉顼,也是一个能言善道的酷吏+美男子^_^ 但和来俊臣的阴柔俊美善窥人意不同,吉顼高大俊伟,大胆敢言,心机深沉刻毒则不在来俊臣之下,算是酷吏中的后起之秀了。

(本节未完待续)

'14' 《罗织经*事上卷》
吉 顼 是 个 很 复 杂 的 人 物,《旧唐书》将他列入《酷吏传》,《新唐书》则将他与裴炎、刘祎之合传, 视 为 与 武 皇 有 密 切 关 系 但 依 然 心 存 李 唐 的 忠 臣。中 宗 得 以 复 位吉 顼 出 力不少,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睿宗上台这段隐情才公诸于世,追赠他为左御史台大夫。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吉顼满手血腥的事实。他曾和来俊臣联手审理刘思礼案,大杀海内名士三十六家,亲朋故友连坐流放的千余人。吉顼在此案中的“出色”表现甚至引起来俊臣的嫉妒,为了独占功劳,来俊臣打算把吉顼也罗织到此案中去。吉顼得知后立刻上书告变,得武皇亲自召见调解,来俊臣进位洛阳令以示安抚,而吉顼也就此上位成为武皇心腹,得以时时伴驾左右。

六月的神都洛阳炎热而沉闷,阳光透过高大的苑内林木洒下细碎的光影,衬得皇帝的脸上更是阴晴不定。执辔的虽是吉顼,可是掌控进程的始终是这个白发妇人苍老但却坚定的手。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沉默已久的圣神皇帝终于开口:“外面怎么样了?”
吉顼心里一跳,道:“一切还好,大家就是奇怪皇上对来俊臣的极刑迟迟未予敕许?”
武皇似乎已经料到吉顼要说的话,答道:“来俊臣有功于国,朕不能不能考虑这些。”
吉顼忽然意会——皇帝在征询他的意见!大好机会,岂能错过。吉顼立刻拜倒在地,沉声道:“来俊臣聚结无赖,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是为国贼。不杀不足以平息民愤,安顿朝野,何足为惜!”
皇帝静静地看着吉顼那因兴奋激动而微微发颤的身影,这个答复并不意外,那么多人想要来俊臣死,即使知道自己是这样不舍得。
“明白了。”皇帝答道。

神功元年六月初三,武皇下令将来俊臣斩首弃市。与来俊臣同日赴死的还有被他诬陷下狱待死的李昭德,能亲眼看见宿敌与自己同归于尽,是武皇给予这两个宠臣最后的恩典。

是日,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天地昏暗如墨怒泼,却丝毫影响不了人们看热闹的心情。成千上万的洛阳百姓蜂拥而至,目睹一代名相李昭德与酷吏之王来俊臣共赴黄泉之路。当这两名口中含枚的死囚被带上刑场的时候,围观群众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怒涛般的吼声。这呼声是对李昭德的敬重和怜悯,还是对来俊臣的憎恨和愤怒?两种极端的情绪同时迸发,凝结成武周历史上最为戏剧化的一幕。

电光一闪,天地全亮,苍白透明。刽子手刀光闪过,两颗人头瞬间落地,一对正邪迥异的生死冤家,就此同归宿命。鲜血喷溅的那一刻,围观的人墙突然裂开,强烈的情绪无可遏制,人们纷纷推开刑吏,争先恐后地扑向来俊臣的那具无头尸体。来俊臣在世时,曾制造了多少起冤案,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愤怒的人们撕扯着来俊臣的四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