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7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7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爱卿终于吵完了?”杨改革回个神来,问道。
    群臣们血喷。心想这皇帝是在是太“坏”了,让我们白费劲半天,口水都吐干了,还问我们是不是吵完了。
    “众爱卿,争吵的事暂且就不论了吧,先谈点其他事,放松一下心情,我看几位爱卿争论的是面红脖子粗,歇息一下如何?”
    群臣一阵无语,心想皇帝又出什么幺蛾子。每次谈点其他的,都搞得我们尴尬不已。
    杨改革又已经开口了,说道:“朕观这殿外的细雨,从昨日夜里到现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众爱卿都说说。”
    大臣们松了一口气,心想皇帝还好,没出什么幺蛾子,问的是这雨,昨日就是“春分节”,想必是有感而了。
    “启禀皇上,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这细雨就如油一般金贵,是好事,预兆了我大明朝今年必定是一个五谷丰登之年,可喜可贺啊,陛下。”一位善于拍马屁的大臣已经想到粮食的丰收了。
    “启禀陛下,这是好事,下了如此多的春雨,想必今年春耕不会缺雨了。是个丰收的吉兆啊!”
    ……
    “启禀陛下,昨日就是‘春分节’,今日就有雨降下,实在是件可惜可贺的事。”
    “启禀陛下,这是上天降下的吉兆啊!”
    “……陛下洪福……”
    ……
    “……”
    不尽的马屁源源不绝,杨改革无视之。
    “众位爱卿先听朕说一句。”杨改革一说话,下面的大臣们就都不说话了,看皇帝又说出什么来。
    “诸位爱卿可知这雨下了多久了?又下了多少?诸位爱卿口口声声说这‘春雨贵如油’,说来年必定会丰收。可是,朕问你们,又下了多少雨?你们那一位又能知道呢?”杨改革说出了今天的主题。
    “呃……”
    “这……”
    “啊!”
    ……
    郁闷,一群大臣心里直叫憋屈,我们是干的那执掌大明朝中枢的朝臣,不是那管降几点雨的龙王,问我们干甚?
    一群大臣在下面憋的是耳红脖子粗,却有不知道从何说起。
    冷场了半响,其中一位老臣才出来奏道:“启禀陛下,老臣估摸着,这雨从昨日丑时(现代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就开始下了,到现在已近午时(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断断续续下了五个时辰了。至于这下了多少雨嘛,老臣也不知道有多少,但是估摸不出来,一直都是这样下这。”
    “嗯,不错,爱卿说得不错,昨日雨刚下的是时候,朕就醒了,看到这春雨下下来,朕感叹,这雨确实下的及时,昨日就是‘春分’,今日就降下雨,想必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朕——也是这样想的。”
    杨改革话题又一转,说道:“既然这是一件好事,可谁又能告诉朕,这地里的禾苗又需要多少雨水?要下多久,才能让天下百姓的粮食丰收,下多少才算是天降洪福,而不是灾祸呢?”
    说到这里,就有些冷了。
    众大臣心想,没想到这皇帝还能关心这事?看来还有几分心思的。不过这和我们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我们就是收收地租,至于地里能长多少粮食,和我们没关系,那是佃户的事,多了,他们也就能多吃几口白面,少了,就要饿肚子,去啃树皮,借高利贷,卖儿卖女给我们交租,正好可以放些印子钱出去,另外收几个小妾,买几个丫头伺候着。
    另外一位大臣看不下去,出来奏道:“启禀陛下,这事有关天象,得问钦天监的人才知道,我等恐怕也不知。”
    很好,推脱得很有艺术,不过也是事情,古代还就有这样一个机构,专门管这档子事就是钦天监了。杨改革点头道:“嗯,那好,就宣钦天监的人来。”
    杨改革和众大臣已经在大殿里“对峙”很久了,没话说,大家都很尴尬。
    还好钦天监的人来了,否则,这尴尬下去,恐怕是连饭都没得吃了。
    ……
    “臣钦天监……xxx……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群“青袍小官”‘绿袍小官’在地上叩头。估摸着,怕皇帝问,所以把钦天监叫得上的人全叫来了。
    “起来吧。朕有事问你们。”
    “谢陛下隆恩。”都起来了。在这大殿上,青、绿袍可是正儿八经的“小官”了,在一群红袍当中相当的显眼。
    “朕今日和众爱卿讨论这场春雨的事,都说春雨贵如油,可朕想知道这雨下了多久,下了多少。众爱卿推荐钦天监来为朕解惑。你们说说吧。”
    钦天监的人傻眼了,这叫什么事?下雨这是件好事,昨天才是春分,今天就下雨,看样子今年是个好年成,不过这下多久和下多少……似乎也太那个了。谁没事半夜里起来拿个盘子去接啊。
    钦天监的众人正犹豫着是不是该回答皇帝的话。
    忽然其中一人出列,奏道:“启禀陛下,臣也观察过这场春雨,确实是及时,今年必定是个好收成。至于下了多久可查,下了多少,恕臣无能,实在没有准备,或许他日有准备,道可以算到接下多少雨来。”
    “嗯,你叫什么名字?”杨改革看还有个“能人”,也来了兴趣了。
    “启禀陛下,微臣钦天监历科李祖白。”
    “李祖白?”杨改革心里默念一下,似乎没印象。也就没太在意了。
    杨改革一看这个人是一副有戏的样子。想自己本来还想戏弄一番明朝的这些士大夫精英们,没想到还来一个识货的。心里顿时就高兴起来,道:“李爱卿,这样的,朕昨日看到下雨,偶有所思,联想到我大明朝的粮食收成,才问这下了多少雨,就叫小内官用盆子接了雨,李爱卿快给朕算来,朕是急切的想知道啊……”杨改革高兴得很,终于遇到一个看得顺眼的人了,不整日拿那些酸腐的东西“浸泡”自己。
    杨改革又大喊一声:“来人,端盆子上来。”
    小太监立刻慢步走过来,手里端了一个盆子,上面用木盖盖住。揭开盆盖,原来是个铜盆,通体黄色,里面的清水大约有一个指节深。
    “李爱卿,快快动手,给朕算这盆里有多少水,这雨下了多少?”
    其实,杨改革自己好歹也是经历了新中国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这算面积,算体积重量,然后算降雨量,也是学过的,不过自从当毕业之后,这学的也就交给老师了,要算,就要重新温习一下才行。
    不过,既然来了这大明朝当皇帝,焉有再自己算的道理,皇帝是干什么的?就是有全天下的人伺候的人,当然是找别人算了。
    众大臣朕的懵了,心里嘀咕着皇帝还真敢想,真敢干,这天上降雨不是玉帝降旨,龙王爷跑腿的事吗?怎么我们一届凡人也要算这东西?
    不过这皇帝问的是今年的粮食,也是天经地义,算是勤政爱民了。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伸着脖子看监正李祖白是如何测量这降雨的。
    李祖白也不含糊。
    又奏道:“启禀陛下,臣要测量这铜盆的口径,大小,需要工具,请允许臣取来。”
    杨改革迫不及待,想看看这明朝的人士是如何测量这降雨量的。立刻道:“大伴,立刻叫人度取来。”
    “是,陛下,老臣这就叫人去取。”王承恩立刻答应道。在这正是的上朝的时候,王承恩自称了“臣”,杨改革由于没注意,也没在意这个。

第二十二章 春雨贵如油(二)
    不一会,钦天监历科李祖白的测量工具就拿来了。
    一个木箱子。
    打开木箱子,里面有杨改革“熟悉”的东西。
    直尺,三角板,貌似还有圆规。这些东西,可都是以前上数学课的时候必备的工具啊!这样杨改革想起来自己小学时候数学老师的那个木制三角板,木制的尺子,如果再有粉笔和黑板,嘿!这不是回到小学时代了吗?
    杨改革是看得楞了。心想,这明朝的数学难道已经牛B到如此程度了。和现代工具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
    杨改革心里已经是翻天的巨浪啊!历史课不是说明朝很黑暗吗?
    本来不过是想用自己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越时空的知识,调戏、戏弄明朝的这些士大夫一下,没想到明朝就出来一个如此牛B的人物,给自己开眼界。
    杨改革实在忍不住,于是开口问道:“李爱卿,你手里拿的是何物?”
    “启禀皇上,臣手中所拿,名字以此唤作,直尺,三角尺,圆规,计算铜盆的面积,和水的数量,还需要用到称,斗,纸和笔,臣皆备好。”李祖白正儿八经的给杨改革解释着。
    “呔……这……”这回轮到杨改革目瞪口呆了。半响,又说道:“李爱卿请继续。”
    李祖白用手里的直尺量了量,然后取出纸,蹲在地上写写画画。
    杨改革看了,觉得他这样不方便,于是又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大伴,看他蹲这不方便,送个小凳子给他用。”
    王承恩亲自跑下去,给李祖白搬了一个小凳子,方便李祖白计算。把李祖白感动得……,也得到了大臣们的嫉妒,红眼病作。我们都站着,你却又小凳子
    一会功夫,李祖白就算好了:“启禀陛下,臣算好了,这铜盆为圆口,直径一尺,面积大约为七十八平方寸……”李祖白很快就算好了。【也不知道古代是不是叫平方寸】
    这让昨天复习了半夜圆面积算法的宅男杨改革不敢相信。
    “七十八平方寸?你这是怎么算出来的?根据什么?”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是根据圆面积公式计算的,以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就可得出这铜盆口的圆面积了。”
    杨改革吓了一跳,“公式”,卖糕的,明朝就有公式了,自己还准备在这大明朝好好的秀一番呢,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公式明显就是昨天杨改革梦回百度,重温的圆面积计算公式(圆面积=圆周率x半径的平方)。
    杨改革对这个来了兴趣了,问道:“李爱卿,既然你能算出这盆口的面积,大约也就能算出这有多少水吧。”
    杨该给还准备考一下这李祖白的其他本事。
    哪里知道李祖白却说:“启禀皇上,这水的重量,只要称一下,就可以得出重量。”
    称一下就行了?杨改革无语了。就这样简单那。自己还准备根据水的密度算体积算重量呢。
    “那,李爱卿,你继续。”杨改革无语,自己准备露一手的,还专门梦回百度查了一下各个公式,自己还默写下来,打算好好羞辱一番明朝士大夫的,没想到,还有一个懂行的。自己这下是显摆不成了,郁闷的很。
    说着李祖白就拿出了一杆小称,又用了一个容器,称起水的重量来。
    “启禀陛下,这一盆里的水重约八两二钱。”李祖白说道。(明朝是16两合一斤。八两就是半斤……半斤八两,是不是有点晕,其实是一样重的。)
    “是吗?也就是说,这一尺长的圆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装了八两水?”
    “启禀陛下,是的,大约有半斤多点。”李祖白正经的说道。
    “呃……八两……怎么变成半斤了?”杨改革越说,声音越低,闹不明白这到底怎么了,是自己耳朵有问题吗?还是这个人脑袋有毛病啊?半斤和八两一样重?
    在一边的王承恩听了皇帝的自言自语,正闹不明白这八两和半斤的问题,也有点意外,连忙小声提醒道:“皇上,这一斤就有十六两重啊!”
    “切……叱……一斤十六两??这……”杨改革够郁闷,这怎么明朝的换算单位和自己原来的不一样。感情别人说的“半斤八两”,是一样重的意思,自己原来还以为这“半斤八两”说的是差不多重呢,都不满一斤,四舍五入,就都算一斤的意思呢。
    “这,李爱卿,你再算算,这一丈方圆该有多少雨降下?”
    “启禀陛下,一尺方圆得水半斤,一丈方圆得水五十斤。”李祖白飞快的报出了答案。
    “嗯,这样啊!那一里方圆呢?能得多少斤水?”
    “启禀陛下,这一里长就是15o丈,所以,方圆一里大约得水一千一百万斤之巨。”这回李祖白算得比较久一点。算到这里,李祖白的额头已经冒汗不止了。这种“级规模”数字的运算,李祖白已经觉得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纸面上写的数字,已经是好几行了,草稿纸,已经花去好几张了。
    “那么,这百里方圆呢?朕看这乌云滚滚,也不止百里。你且当百里算吧。”
    下面的大臣已经吓傻了,方圆百里?这方圆一里就有一千一百万斤的水了,百里方圆……估摸着,当真是天文数字。
    下面的大臣呆住了,我们的头顶上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水?不会吧?那倒下来怎么没砸死人?
    真的有这样多?
    假的?
    真的?
    迷惑!困惑!不解!郁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